版本研究向來在小說研究佔有重要地位。
金庸小說的版本研究,自林保淳先生於「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金庸小說版本學〉論文以來,更廣受金學研究者重視。
金庸小說會有不同版本,本因金庸於1972年完成《鹿鼎記》之後,隨即展開字字斟酌的修訂工作,1980年,修訂版問世,金庸迷從此有所謂「新版」、「舊版」金庸小說,香港作者倪匡、潘國森、楊興安等人都曾為文論及新舊版本差異。當然,眾所周知,一心要將作品「經典化」的金大師又自2001年起逐一推出二次修訂後的作品,原本的「新版」,如今只能稱「一次修訂版」。
香港的版本,儘管有不同出版社的版式,但內容只有「新版」(一次修訂版)、「舊版」之別;臺灣的金庸版本,卻相對複雜得多。概因金庸作品於報上發表時期,臺灣正值戒嚴,金庸小說一直是「禁書」,但在出版商機與讀者喜好的情況下,金庸小說仍在民間偷偷流傳,也因並非正式發行,臺灣的盜印金書,往往將原著改頭換面,以致版本眾多。在此時刻,我們重新來看當年的書籍,不只可以遙想當年金書「登臺」的困難,也更明白讀者對好書的渴求。
林保淳先生在《解構金庸》書中說:「世面上曾出現過多少種不同的舊版,至今仍無法斷定。」事實上,這些舊小說蒐羅之難,不唯因藏家珍愛不肯外示,更因臺版武俠小說,本來都印36開版,後來25開版成小說普用開式,36開版書多進了廢紙廠;此外,自金庸正式授權版上市後,盜印書多被湮沒。但筆者恐我輩這一代人再不努力蒐羅,舊版本大概難逃不存之運,因而走南闖北,就教名家,終於整理出應算完整的「臺灣盜印本金庸目錄」(如附表)。
在這些書中,歸納出舊版本書的「偷天換日」方法如下:
一為更換書名、作者名,如《射鵰英雄傳》改為司馬嵐著《英雄傳》;二為更改主角名,如《小白龍》書中將韋小寶改名任大同;三為更改書中時代,像《簫聲劍影》把《碧血劍》由明崇禎改為清順治;四為故事一樣,但文句、主角通篇改寫,像《至尊刀》改自《倚天屠龍記》;不過,也有直接以舊版印行,作者、書名都沒改的,像《天龍八部》。
當然,較之金庸原著的凌練精彩,這些盜印書的改寫實令人發笑,但筆者願版本追溯的完整,為臺灣金庸版本學盡一分力,更收「拋磚引玉」之效。
臺灣地區未取得授權版前金庸小說版本系統
|
萍蹤俠影錄(01)
|
英雄傳(02)
|
射鵰英雄傳(03)
|
神雕俠侶(04)
|
天劍龍刀(05)
|
至尊刀(06)
|
至尊刀(07)
|
殲情記(08)
|
劍客書生(09)
|
劍客書生(10)
|
簫聲劍影(11)
|
碧血劍(12)
|
玉簫銀劍(13)
|
碧血染黃沙(14)
|
雪嶺俠蹤(15)
|
飛狐外傳(16)
|
玉鳳飛狐(17)
|
天龍之龍(18)
|
天龍八部(19)
|
獨孤九劍(20)
|
一劍光寒四十洲(21)
|
獨孤九劍(22)
|
獨孤九劍(23)
|
神武門(24)
|
小白龍(25)
|
小白龍(26)
|
小白龍(27)
|
玄鐵令(28)
|
飄泊英雄傳(29)
|
飄泊英雄傳(30)
|
飄泊英雄傳(31)
|
西風馬嘯嘯(32)
|
【說明】25開:21.5*15.6公分 36開:18.2*12.9公分
舊版:與香港舊版文字相同者(不含回目) 舊版改編:文字已遭部份變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