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史上最强的马甲——王敬轩
史上最强的马甲——王敬轩<BR> 作者:野史家<BR> <BR> 1918年3月15日《新青年》4卷3号上,同期刊出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和记者《复王敬轩》两文。这个王敬轩在来信中以传统文化卫道士的形象痛斥新文化派的荒诞不经;而记者则以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的口气来反驳王敬轩。两文中的王敬轩在当时读者的眼中看起来迂腐、可笑、暴戾、强词夺理,只会喊口号;而记者则根据来信,逐条反驳,彬彬有礼,据理力争,把王敬轩批的体无完肤。<BR> 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和记者《复王敬轩》两文引发了一场新文化运动的论战,这场论战对当时社会上的复古思想以及一些保守派对文学革命的非议,进行集中批判,在当时的思想界和文学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其后不久,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登堂亮相,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新的高峰。<BR> 那么王敬轩是谁呢?这话是胡适问陈独秀的。这之前,从来没听说江湖上还有这号人物啊,难怪胡适心里纳闷。陈独秀告诉他王敬轩是钱玄同的马甲,还告诉他记者是刘半农。<BR> 原来都是马甲!胡适对此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样“有失士大夫身份”,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文章,不应该发表。陈独秀则认为“这样制造一点气氛,也无不可”。鲁迅也支持他们,后来回忆到:“古之青年,心目中有了刘半农三个字,原因并不在他擅长音韵学,或是常做打油诗,是在他跳出鸳蝴派,骂倒王敬轩,为一个‘文学革命’阵中的战斗者。”<BR> 从鲁迅的说法来看,骂人真是出名的好方法,难怪鲁迅自己也上瘾了。<BR>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用上马甲呢?原来《新青年》用非常偏颇甚至荒唐的主张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如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改用拼音”,骂人家“桐城谬种,选学妖孽”,主张不看中国书等等,惹得《茶花女》的翻译林纾(林琴南),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论古文之宜废》反对陈独秀、胡适的白话文运动。可是人家毕竟功底后,新文化派不好辩驳。为了出这口气,钱玄同、刘半农演了这台双簧戏,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扮作林纾支持者,再由刘半农写文章反驳王敬轩。 “是毁是誉,也不管他”。钱玄同跟他一拍即合,中国历史上最强的马甲就此诞生。<BR> 今天看这封记者的《复王敬轩》,实际上是非常偏激和不厚道的,如记者在文中攻击林琴南说“因为他所译的书,第一是原稿选择得不精,往往把外国极没有价值的著作,也译了出来,真正的好著作,却未尝——或者是没有程度——过问。”完全无视林琴南是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之事实,不妨随便挑几部出来让大家看看,《鲁滨逊漂流记》、《大卫·科波菲尔德》、《黑奴吁天录》,这叫外国极没有价值的著作?攻击大名人不是不可以,可是人家明明有大学问,这样子睁眼说瞎话,刘半农不厚道啊!其实更不厚道的应该是钱玄同,林琴南小说《荆生》中有一个人物名“金心异”,影射钱玄同,所以钱玄同的马甲王敬轩才拿林琴南开刀。<BR> 不过他们虽然不厚道,但是马甲却发挥了重大作用,使大批青年成为新一代的愤青,走上了反抗旧体制的道路。但是搞笑的是马甲的主人钱玄同却在几年后成了卫道士,加入了复古的行列。荒唐啊!<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