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论金庸的武侠情缘:从《天龙八部》看金庸武侠小说文学性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 论金庸的武侠情缘<o:p></o:p></P>
<P><o:p></o:p></P>
<P> ——从《天龙八部》看金庸武侠小说文学性</P>
<P> 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03011355 陈增学</P>
<P><o:p></o:p></P>
<P>摘要:武侠小说一直被认为是通俗文学,是文学的边缘冷僻地带而不登大雅之堂,这一点各种文学史上放在末尾的寥寥几页就是证明,或者有的干脆忽略不记。直到近来,北大、北师大及广州中山大学开设金庸研究课及金庸武侠小说被香港政府纳入语文课堂,武侠小说才开始蹒跚前行,这确实是文学界一个不小的提高。继而爆发了一场关于其作品文学价值大小的讨论,贬褒皆有之,莫衷一是,我认为过分夸大或轻蔑都是不科学的,我们需要客观的对待、分析、评价。毋庸置疑,金庸武侠小说在武侠小说中占有最大的市场,存在即真理(海德格尔言),既然它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就一定有它的魅力所在,本人认为这固然与<st1:PersonName ProductID="金庸" w:st="on">金庸</st1:PersonName>先生侠之大者的气质风范不无关系,但根据欧莱姆的本体批评论原理,最主要的还是和他作品文本有关。笔者斗胆尝试从《天龙八部》金庸这一代表性著作的文学性角度剖析之,具体表现在它的深刻的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规模及语言艺术方面,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实不足为据,仅供参考。<o:p></o:p></P>
<P><o:p></o:p></P>
<P>关键词:深刻的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规模语言艺术<o:p></o:p></P>
<P><o:p></o:p></P>
<P>一 深刻的主题<o:p></o:p></P>
<P><o:p></o:p></P>
<P> 爱国主义、忧国忧民、杀富济贫、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自古以来就是各种文学样式表现的主题而一传再传。有了这样深刻的主题,作品才有了深沉厚重感,才有了分量,才有了博大精深的社会意义,才有了各个阶层读者的欢迎。古人提倡的文以载道,理亦在此。无论仁人志士还是奸佞小人,一旦国难当头,大家都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直对外的,国共合作抗日即属此例。正是爱国主义的传统凝聚了千千万万个国人之心。金庸先生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作为突破口赢得万千观众,这是他的高明之处,更是他少年坎坷的经历和个人气质、风度、思想、修养的积淀升华。这对于30、40年代往往以个人恩怨为主题或者以仙魔鬼怪闻名的武侠小说是一个不小的超越与提高,使他的小说思想性大于娱乐性,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审美意识,,也正是这一点与其他武侠小说家拉开了距离,是其他武侠小说家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小家子气之流一直在模仿而无以超越的根本原因,要知形式体例可以模仿,但思想、修养则不能。具体到《天龙八部》这部著作中,亦是如此。我们通过本书主人公之一的乔峰一生经历来阐释这个问题。乔峰本姓“萧”,然而我们评论家和读者总称之为乔峰,固然是先入为主的看法(书中先出现乔峰,到了最后才知道他姓“萧”),但更是世人对乔峰伟大人格的肯定,我们潜意识里认为这样的人物应该是中原人,只有中原的思想文化土壤才能培养他这样一种人格。他本为契丹人,随父母游访中原,被慕容博离间,母亲为中原武士所杀,其父爱妻心切,也跳崖殉情,乔峰偶然为乔三槐夫妇所救,就这样,乔峰踏上了中原,后又投奔少林,并学得绝世武功,在少林寺为代表的中原侠客精神熏陶下,他成了一个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的大侠,并当上丐帮帮主,偏偏被人揭开了身世之迷而无辜被罢免、驱逐,由天下英雄的首脑变为汉人的仇敌。在一偶然机会又回到了契丹,并委以重任征宋大将军,一边是生我的祖国,一边是养我的故乡,何去何从,这一生死抉择摆在英雄面前。自古以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尤其烽烟一起,更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此时身负家仇、国恨、民族矛盾于一身的乔峰进退维艰,再伟大的英雄也难以承担如此重担,豪气干云的英雄只能折箭自杀,于是他成了民族矛盾和国家和平的牺牲品。然而日益腐朽的大宋王朝辜负了我们的英雄,在此之后,在成吉思汗带领的铁蹄践踏下,也走完了它风雨飘摇的最后一步。乔峰胸前刺有一个凶猛的狼头,但全书之中,他无疑是最有人性的一个。他是作者笔下的理想人物,也是广大世人模仿的榜样和楷模。作者不惜笔墨渲染这一形象,表达了英雄在大时代潮流中无以掌握自己命运,无法扭转时代命运的悲观无奈的哲理思考,对狭隘民族主义观念的否定,对民族开放、融合的向往(这一点在金庸在北大关于《金庸的历史观》演讲中显而易见),同时也批判了宋朝统治者的腐败没落。寄寓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乔峰身上达到了极至,他的形象远远突破了民族、时代的界限,意义将是深远的。此时联系金庸先生离开左派阵营,并一步步与之交恶的处境,不难看出,作者正是通过英雄末路的悲剧结局,折射他走过的曲折心路,与他自身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相对应。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社评家,对中国政治时局的关注,悲天怜人的情怀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在笔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了解他的梁羽生1966年杂评论他的武侠小说也特地提及《天龙八部》中乔峰在聚贤庄与旧日乞丐兄弟干杯断义,随后生死搏杀一段,读者甚至会有这样的疑问,作者是否要借聚贤庄中的酒杯以浇自己胸中的块垒。”无独有偶,贾平凹看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后也说“他(金庸)写的是江湖,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写的是政治,因而在他的江湖的虚拟世界里,我们会感到很大现实的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武侠小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忧患意识。<o:p></o:p></P>
<P> 除此以外,作品中不少部分流露出对少数民族的同情,敢于站在广大人民立场说话,金庸先生退隐之后正着手从被统治者角度写一部《中国通史》,这是金庸先生独立人格的显现,更是敢于为民请命的高尚情操,这样的一种精神寄寓于作品之中,再加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儒释道和侠义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无疑使其作品超越了一般的武侠小说,无论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提高了一个档次。<o:p></o:p></P>
<P><o:p></o:p></P>
<P>二 人物形象的塑造<o:p></o:p></P>
<P><o:p></o:p></P>
<P>受《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以写人为主的影响,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塑造了一系列风格迥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种塑造不仅包括肖像、语言、心理、性格的简单塑造,最引人注目的是对矛盾冲突中的人性,性格、心理发展过程的剖析,可以说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跃然纸上,这是他小说中的最亮点。平江不肖生把武侠带进江湖,还珠楼主把武侠带进历史,金庸则把武侠带进人性。这表现了金庸驾驭人物,攻于人物心理分析的高超能力,这对于以往的以情节为取胜,忽略人物形象塑造的武侠小说,是开拓,也是创新。<o:p></o:p></P>
<P> 《天龙八部》共出现人物1000多个,主要人物近100人,千人千面,可见规模之大。我们截取灵鹫宫宫主虚竹,丁春秋弟子阿紫、慕容复三人为代表进行分析。虚竹是金庸手下儒家思想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生性愚钝、憨厚、善良,他与世无争,甘心做一名庸庸碌碌的小和尚,每天吃斋念佛,打扫庭院,想不到却阴差阳错与段誉,乔峰义结金兰,被卷入血腥江湖,不仅成了西夏国的驸马,天山童姥的弟子,学成了一身绝世武功,而且成了江湖上谈虎色变的灵鹫宫主人,但他的善良憨厚的本性从未改变,如为36岛主72洞洞主解开生死符。最后命运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如此一个人物竟是得道高僧玄慈与四大恶人之一的叶二娘的儿子,令人叹息,感慨不已。至此小说也为我们解明了恶人叶二娘变态杀人的心理症结,让读者看到了叶二娘善良悲苦的一面,无论如何,他对玄慈和虚竹的爱是真切的。年轻失子的痛苦,无法和玄慈终成眷属的苦闷,使其心理极度失衡,这一切却找到一个血腥残忍的突破,于是在杀人的畸形快感中得到了最终宣泄,我们不难从他身上看到人性的复杂,了解了它的身世,对她犯下的罪恶似乎情有可原,但死在她手下的无数无辜的幼小冤魂,却使她罪不容诛,于是她含着对无数人的负罪与玄慈走向了另一平静的世界,在这里她找到了灵魂最好的归宿。<o:p></o:p></P>
<P> 一心追求王权的翩翩佳公子慕容复是金庸笔下既哀其不幸有加以批判的疯子形象,他长得英俊,身世显赫,武功贯世,在江湖上与乔峰并称“北乔峰南慕容”,本该是江湖上一个前途无量的角色,他却醉心与权力而又心胸狭窄,孤注一掷妄图恢复百年前慕容家族的大燕王朝,为此他放弃了表妹王语嫣纯洁无瑕而又执着的爱情,践踏了包不同,风波恶等人对他的忠心耿耿,出入生死的兄弟情义。他的心中只有权力的光环,王朝的美梦,终于落了个众叛亲离,被孩童戏弄的疯子悲惨结局,在金庸的心目中,显然爱情、友情等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要比帝王权杖更重要,这是他对权力的辛辣讽刺,在他看来什么王霸雄图,终究要归于尘土,什么荣华富贵,终奖如浮云苍狗,转瞬即逝。很显然慕容复是孤独的,既没友情也无爱情,其父慕容博的一番算计竟是这样冷落的收场。<o:p></o:p></P>
<P> 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形象就是阿紫,她是段正淳与阮星竹多情的产物,却被丁春秋掠为弟子,自然耳濡目染,继承了丁春秋的凶残和歹毒,又有少女特有的刁钻机灵,是金庸笔下具有双重性格人物的典型。刚开始以戏耍、挑弄人为乐,给自己造就了许多江湖仇敌,及至后来受乔峰教化并为之感动,对乔大哥执着的爱,以及乔峰死后不愿独活和深爱的人一起跳崖的悲壮身影,使阿紫的形象升华到了极至,足以使我们原谅她以前的胡作非为,应该说阿紫是一个充满矛盾独立统一的人物,无父无母的孤儿背景,长期受星宿派阴狠毒拉的熏陶,自然好不到那去,后来受了乔峰的言传身教的感动,终于从“魔道”走向了人间正道,邪恶与正义在阿紫身上达到统一,这种环境对人物性格发展的影响暗合了“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的著名论断,从中我们也看到了教育的作用,也许金庸先生无意于此,作品一旦生成,作品的意义远不是作者所能预料的。提到阿紫就不能不说说游坦之这个可怜的“小人物”,他的可悲不仅在于自己深爱的人不爱自己,更在于他的出现只是乔峰的一个陪衬,乔峰的正义、勇敢、果断,全是这个人衬托的效果,他虽然学会了一身武功,又忍辱负重,认贼作父成了丁春秋的弟子,聚贤庄的累赘庄主,但这丝毫不能改变他的丑恶形象。他爱阿紫爱的疯狂,爱得下贱,爱得变态、爱的可以把双眼给了阿紫,可以这位高傲的公主已心有所归,一心迷恋她的乔大哥,及至阿紫抱乔峰坠崖后,游坦之也义无返顾随她而去。金庸先生毕竟是高明的,在这里安排了他的死,他死得其所,死,才是他整个人生中最光彩的一笔。此处,男人成了女人的玩物,对几千年来的封建男权意识不啻一个反叛和嘲讽,或多或少有点反封建意义,尽管金庸先生也有男权意识。<o:p></o:p></P>
<P>由上可以看出,金庸笔下的人物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英雄侠客抑或奸佞小人,他们身上的形象都是复杂的、立体的,都带有双重性格,“我写的角色也不是好人坏人相当分明的,坏人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这点我是考虑到人生的经历,因为这个社会上很难讲到百分之百的好人或坏人,坏人身上也有好的成分,好人身上也有坏的成分”并且这种双重性又随着矛盾冲突而发展变化的,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矛盾对立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文艺理论的鄣显。总之,金庸笔下的人物世界太丰富了,孤寂者有之,痴情者有之,义烈者有之,无怪乎有人说,“金庸笔下的世界太精彩浩瀚了,而人物孤寂得象高峰上的雪,孤傲得象雪地上的梅,然而又情深得象一卷宋词,义烈得像一页《史记》。”<o:p></o:p></P>
<P>仔细阅读金庸先生的小说,我们还会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他作品中的大多数恶人无论生前怎样作恶多端,到最后总能识破红尘,反璞归真,皈依人性本原,诸如鸠摩智、慕容博、叶二娘的最终醒悟,这种“我佛慈悲”式的佛家“宽恕”情结为小说增色不少,这不仅是金庸先生博大胸襟的突现,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儒家中庸思想希望社会和谐统一的文化沉淀。<o:p></o:p></P>
<P><o:p></o:p></P>
<P> 三 曲折离奇的情节、恢弘的结构规模<o:p></o:p></P>
<P>《天龙八部》情节曲折离奇却有合情合理,决不荒诞不经,脱离现实,它既没有还珠楼主作品中的剑仙斗法,口吐白气,也没有平江不肖生的呼风唤雨,驱神役鬼,却也同样引人入胜,在平凡中见神奇,是金庸的拿手好戏。这部著作线索复杂,仔细推敲,主要线索可以分为两个。一是人类对权力的贪婪,二是人类对爱情的痴迷。为了早已失去的王权,慕容家不惜挑起江湖的杀戮,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作恶的目的也是为了争夺失去的王位,丁春秋、天山童姥、鸠摩智他们为建立武林霸权而相互厮杀;段正淳风流成性,到处撒情,想不到引以为荣的儿子竟是他人所生。<st1:PersonName ProductID="马" w:st="on">马</st1:PersonName>夫人对乔峰刻骨铭心的仇恨及报复仅仅因为他对她的美貌视而不见。天山童姥与李秋水反目成仇,无非是为了无涯子到底爱谁,其实无涯子却另有所爱。权力和爱情是诱人的东西,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为此不惜流血遍野。对权力和爱情的畸形追求导致了多少腥风血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看到了人类无以逃脱的生存困境,有着宿命论的味道。<o:p></o:p></P>
<P>作品中最能体现情节曲折离奇的莫过于大理王子段誉的经历,尤其是第三回中写到他误入无量山湖底的洞里,洞里又有一个漂亮的神仙姐姐已是奇特异常,又得到了北冥神功秘诀,又遇“玲珑”棋局,更是迷上加迷,这个洞是谁设下的,这个神仙姐姐是谁,北冥神功是一种什么功夫,玲珑局又是什么。此迷未解,又到了神秘莫测的万劫谷,数迷又生,谷主为何要杀姓段之人,钟夫人为何欲言又止,她给的生辰八字意欲如何,神秘莫测的木姑娘又是何人,如此复式悬念,环环相套,虚虚实实,扑朔迷离,读者无论如何也不能像看其他有些武侠小说那样看头知尾,平淡乏味,无形中就能吊起读者的好奇心,至于爱不释手就可想而知了。到了后来认识了钟灵、木婉清,王语嫣,如此令之钟情的女孩却都是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姐妹(到了最后才知道段誉亲身父亲是段延庆),使段誉陷入巨大的乱伦恐惧之中。杀人不眨眼的四大恶人之首到后来却是自己的亲身父亲。这些不可谓不巧合,而金庸之所以为金庸,他不会仅用如此雕虫小技——误会、巧合构建自己的情节,他靠的是大胆的想像,丰富而又合理,情节组织紧凑,曲折而又严密。到了14、15,30回分别认识了结拜兄弟乔峰、虚竹,自己出身本来就是未解之迷(只是自己还不知道),二位金兰兄弟也是身份不明 ,这样更始迷上加迷,其中乔峰和虚竹出身之迷中有包含阿朱、阿紫、<st1:PersonName ProductID="马" w:st="on">马</st1:PersonName>夫人,天山童姥、李秋水、西夏公主若干小迷,当然还有王语嫣的身世与段正淳交往的几个女子,少林寺玄慈大师也野二娘的复杂瓜葛。到了结尾,金庸本人也是无法预料及的:乔峰死了,慕容复疯了,段正淳也死了,而段誉居然做了皇帝……初看这本书觉得它结构相当松散,等到看完全书回顾全部以前情节,才觉得其情节之紧凑,而且确实体现可比较深广的思想内涵,一部小说情节如此复杂,不能不另人叹为观止。难怪翻译《射雕英雄传》的印尼人燕·威查雅如是说:金庸是个武侠小说之王。在他十余部闻名全球的小说中,很难说出哪一部是他最好的作品。也许《神雕侠侣》是最热闹的一部,《倚天屠龙记》最为紧张,《天龙八部》最为复杂,……严家炎也这样评价金庸武侠小说“(它)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变幻莫测,犹如精神上的磁石,艺术的迷宫,具有吸引读者的强大魅力”<o:p></o:p></P>
<P> 它情节曲折的另一个表现是全书中了贯穿的错综复杂,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像段正淳与刀白凤、甘宝宝、秦红棉、阮星竹、康敏偷偷摸摸的爱,无涯子与天山童姥、李秋水无爱的爱,虚竹与西夏公主巧合的爱,钟万仇与甘宝宝委曲求全的爱,最精彩的要数段誉与王语嫣执着的爱,乔峰与阿朱短暂的爱了。还以乔峰与阿朱、阿紫的爱为例,一个偶然的机会,乔峰与阿朱一见钟情,但乔峰却失手打死了自己的深爱,使之陷入万劫不复的痛苦之中,度使乔峰陷入尴尬境地的阿紫被乔峰的善良大度打动,并为此爱上了乔峰,但乔峰已心有所归(追随阿朱而去),不可能再爱其他人。另外一个人游坦之却爱阿紫爱的发疯,甚至为了阿紫复明,宁愿献出自己的眼睛,阿紫却在乔峰死后挖出了他给的眼球。四人复杂的情感,曲折的爱恋,令人荡气回肠。如此曲折复杂的爱情给现代人平静若水的生活一个大大的精神刺激和心理补充。现实生活中无以实现的只好去虚拟世界里追寻,于是大家便争先恐后走进了金庸武侠小说。金庸也写多角恋爱,并且大多都是,但这决不同于30年代多角二角恋爱小说家海派张资平式的肉欲的迷恋,变态的挑逗,而是继承传统的爱情观,大多写人性中纯洁美妙的青春骚动,是湘西沈从文式爱的回望。<o:p></o:p></P>
<P> 再者就是他的作品与传统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因果报应哲学截然不同,“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恶既不见得有恶报,善也不见得有善报”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上这种构思自有高明之处,他稍动手笔,就轻而易举地脱离了窠臼,更能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的小说不仅反映真实,而且反映的是超现实的真实,真实的世界究竟怎样,万千观众心里当然明白,它也不会因一二个作家所言有很大的改变。<o:p></o:p></P>
<P> 金庸为了将自己的创作与那些不入文学之林,粗制滥造,千篇一律的武侠小说区分开,金庸给自己定下这样的标准:不重复已经写过的人物、情节、感情甚至细节,他也实践了自己的艺术创新与追求。金庸15部小说,情节设计鲜有雷同之处,这是很了不起的,这也是梁羽生虽成名在金庸之前而难成正果的所在。我认为只看了两册《天龙八部》的王朔断言它情节罗嗦重复纯是无稽之谈。<o:p></o:p></P>
<P> 总之,金庸小说情节复杂、热闹,纵横捭阖,针脚绵密,这是金庸小说的一大成就,也现有其他小说家惟能望其项背的。有人读金庸小说成瘾,信矣!<o:p></o:p></P>
<P> 除了情节的曲折离奇外,《天龙八部》这部书出色之处还在于其规模场面的恢弘,唯有这样才能为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可能性,无形之中也能给人胸怀旷达之感,同时也给人以想像的空间。一部名著可以不具备这些条件,但具备了这些条件,名著会更加杰出。金庸武侠小说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他善于选取朝代更迭时期的江湖或历史为题材,这一点很高明,一切著作,尤其武侠小说,矛盾冲突是文章生成的动力,这样一个时期更是矛盾激化的白热化阶段。“金庸小说的‘易代’,往往纠合着激烈的民族矛盾,而这正是其驰骋学识与才情的大好疆场。”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特殊的现象,每个王朝的更替,一般都是一个民族取代另一个民族为契机的,例如宋元、明清更替均是如此,这样相应的就涉及不同的国家、民族。《天龙八部》中的故事就发生在宋朝末年,时间跨度近200年,以当时中国版图内的宋、辽、西夏、大理、土蕃五个主要区域为背景,还有已经灭亡的大燕以及尚为建立的女真人的大金国。就大宋内部,场面也横跨大江南北,由繁华的京城到偏僻的山谷野林,穷乡僻壤,由皇宫大殿到血腥疆场,由茫茫雪原到塞外大漠,从深闺密室到两军对垒,场面之大,几乎无所不涉;江湖中也涉及大帮大派数十个,丐帮、少林、神农帮、逍遥派、无量剑东西宗、南海派、灵鹫宫,慕容家、钟家、段家等;人物多达1000人,主要人物如段誉、乔峰、虚竹、阿紫、四大恶人,钟灵,木婉清就将近100人。人数之多,场面之大,令人观止。规模的宏大不仅表现在场面的壮阔,更重要的表现在它说承载的文化内涵,事实上场面的壮阔只是思想文化内涵的载体而已。本书以“天龙八部”为名,可见主体思想受佛学经义的影响,到了结尾萧远桥和慕容博二人悟透红尘,遁入空门也以佛缘收场,照应了题目内涵。乔峰无论是当丐帮的帮主还是当大辽的南院大王;无论是失意困厄之时,还使奋发有为之际,从未想过放弃,而始终以济世救人为念,这一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虚竹舍己救人,慈善为怀的仁爱思想正是儒家入世观念的体现。无涯子及师妹李秋水的名字和无为而至的凌波微布神功或多或少宣扬了道家的文化意蕴。还有对中国古代“侠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穴道,卜卦等知识的推广。如此高瞻远瞩、囊括万物的恢弘境界也许真是金庸才能实现的出色创造。<o:p></o:p></P>
<P> 四 语言艺术<o:p></o:p></P>
<P> 语言同结构相同均属形式方面,虽然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对内容的作用也不看小觑,归纳起来有一下几种情况。<o:p></o:p></P>
<P>(一) 准确生动的描述性语言。<o:p></o:p></P>
<P>主要用于景物和人物的肖像心理描写。如描写故苏慕容家时“这正是三月天气,杏花夹径,绿柳垂湖。暖洋洋的春风吹在身上,当真是熏熏欲醉。真可谓波渺渺,柳依依,孤村共草远,斜日杏化飞。”虽着语不多,但苏州独特的风景气候和故苏家的幽静、清雅如在眼前,如同身临其境,同时又恰如其分地运用古诗词,使语言朗朗上口,具有典雅、清新之美,也显示了姑素家悠闲怡然的生活态度。除此外,他还给各种武功招式以诗词化的名字,甚至连桥、村庄、花草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仅从此角度来看,金庸的武侠可以说是诗化的武侠小说。又如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第一回中从无量剑归来,不谙儿女情长的段誉出于自卫的本能,双手推向钟灵的胸部,钟灵却一下子把毫无武功的段誉打昏了过去,等段誉醒来后问她为何打他时,她脸上微微一红道:“我不跟你说了,总之是你不好,谁叫你伸手到我这里,……这里……”只这几句,就把钟灵小姑娘的害羞、嗔怒、撒娇,又不是真生段誉的气,那份复杂的女儿心态,刻画的入木三分,使人感觉到钟姑娘就像在读者面前。当然这种男女情话以及闺中蜜语,都能把女孩的那份羞赧之美很好的表现出来,成为吸引读者,尤其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的重要因素。<o:p></o:p></P>
<P><o:p></o:p></P>
<P>(二) 引用哲理性和古辞赋的语言。<o:p></o:p></P>
<P>引用古人或古代经书上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来教化众生,言近旨远,使文章有了一定的议论,从而使之理论性加强,也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如段誉伯父教育段誉“人生一世,不衣不食,无以为生,而一粥一饭,半丝半褛,尽皆取之于人,取人之物,殆无可免,端在如何报答,取之者寡而报之者后,那就是了。取之为富不仁之徒用于贫困无依之辈,非但无愧于心,且是仁人义士的慈悲善举。”把当今还不好处理的“取”和“报”的关系,分析的有条有理,颇具说服力,令当今善辩家汗颜。再就是引用古辞赋中语言对人物肖像进行描写,使人浮想联翩,心猿意马。例如段誉在无量山洞里看到神仙姐姐时,引用《洛神赋》中句子“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又想起曹子健的千古名句:第干农章,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环姿艳逸,仪静休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读后,一个典雅、端庄、漂亮、大方,又知书达理,颇有涵养的姑娘如在眼前。诸如此类,举不胜举,自不多述。<o:p></o:p></P>
<P><o:p></o:p></P>
<P>(三) 古代文言与现代语相结合,简洁得当而又内蕴深远。<o:p></o:p></P>
<P> 半文半白的语言,使文章庄严,典雅又不失诙谐幽默,除(二)中引用曹植赋之外,最明显的是各个章节的标题语言,如第六章标题“谁家弟子谁家院”,十三章“剧饮干杯男儿事”,三十五章“红颜弹指老,刹那年华”,四十八章“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不仅能恰如其分地概括该的主要内容,又用唐诗宋词般的精炼语言,读着朗朗上口,回味无穷。段誉的话虽有时迂腐不堪,充满腐儒之气,而大多时候却口出珠玑,文采斐然,尤其最后历经坎坷,却与王语嫣走到一起时,段誉说:“今生得妻若此,夫复何求?”一句半文半白的反问,既能让人感到段誉知识的渊博,又能说明对王语嫣的爱恋珍惜。<o:p></o:p></P>
<P>(四)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o:p></o:p></P>
<P>人物一说话就能推想到他的性格特点,职业身份。如四大恶人排行老三的南海鳄神对木婉清姑娘说:“你再罗里罗嗦,就不但除了你面幕,连你全身衣衫也剥你妈个精光,老子不扭断你脖子,扭断你两只手、两只脚总可以吧。”把他的粗鲁、凶悍、残酷一下子展现给读者,把他的“凶神恶煞”外号阐释无遗。又如慕容复说:“我慕容家做事从来是兴之所致,气之所使。”尽管一方面表明他依仗武功高强的自负,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和终归身败名裂的下场,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了慕容复知识的渊博和语言功底的扎实。除此外,他还给各种武功招式以诗词化的名字,甚至连桥、村庄、花草都有一个诗意的名。<o:p></o:p></P>
<P>其实关于语言的分类,只是为了便于陈述而粗略划分的,从整体来看各类之间不无联系。<o:p></o:p></P>
<P>总而言之,金庸独特的语言风格也是读者喜欢他作品的一个因素,这一方面表明他古典文学底蕴之深厚,也表明了他谨慎的创作态度,“语不惊人誓不休”。他从1955年到1972年共完成15部武侠小说,随后又用数年时间进行三次修改,这恐怕是负债累累为金钱所迫而马不停蹄的写作和才39岁就达300余部平均每小时写二三千字的温瑞安终落人后之辈所惭愧的吧。<o:p></o:p></P>
<P>当然除上述之外,在风格意蕴、表现手法、意象的塑造、意境的创设、叙事的角度上均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文笔有时幽默诙谐,艺术形式借鉴过去章回、言情、打斗小说各所长以及“梅尼普体”的加工改造。由于篇幅有限,不一一论述。当然作品中也不乏刀光剑影的血腥场面,一个男人占有几个美女的滥情行为,目无法纪的放浪形骸,甚至还有常识性的错误。给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使作品陷入俗的境地,但纵观整体,仍然瑕不掩瑜,《天龙八部》仍不矢为代表金庸作品文学性的典范。<o:p></o:p></P>
<P> 金庸武侠小说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给后来者留下许多难题,即“后金庸”的困惑,武侠小说在金庸之后已成式微,金庸的封笔是否说明武侠小说发展到今天已是寿终正寝,若不是,在这样一个高度上,又有谁、以怎样的方式突破它。可喜的是,近来有关媒体报道北大女北大硕士生步非烟在第三届今古传奇武侠文学奖暨黄易武侠文学特别奖颁奖仪式上声称要“革金庸的命”要突破超越金庸武侠小说,言之凿凿,随后批判之声风起云涌,当然在我们批判的同时,也应该感到欣慰,金庸武侠小说也只是武侠小说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点,武侠小说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惟望后来者努力,另开武侠小说一片洞天。<o:p></o:p></P>
<P>参考文献:<o:p></o:p></P>
<P> 《文坛侠圣——金庸传》冷夏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5年4月版<o:p></o:p></P>
<P> 《金庸传》傅国涌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4年2月版<o:p></o:p></P>
<P> 《金庸茶馆》5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3月出版<o:p></o:p></P>
<P> 《中国武侠小说史》罗立群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年10月版<o:p></o:p></P>
<P> 《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5期<o:p></o:p></P>
<P> 《通俗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 1997年第1期 19998年第4期<o:p></o:p></P>
<P> 《八十年代中国通俗文学》王先霈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o:p></o:p></P>
<P> 《金庸与倪匡》九龙利文出版社 1984年出版<o:p></o:p></P>
<P> 《金庸研究》海宁金庸学术研究会 1996年版<o:p></o:p></P>
<P>《班门弄斧——给金庸小说挑毛病》阎大卫<o:p></o:p></P>
<P>《人物》2000年第7期 《长江日报》<st1:chsdate w:st="on" Year="1998" Month="12" Day="23"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1998年12月23日</st1:chsdate>《文汇报》<st1:chsdate w:st="on" Year="2003" Month="10" Day="15"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2003年10月15日</st1:chsdate> 《中国艺术报》<st1:chsdate w:st="on" Year="2003" Month="10" Day="24"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2003年10月24日</st1:chsdate> 《羊城晚报》1998 3 26 《艺术导报》2001 10 《南方周末》 2003 8 5 《广州日报》2003 11 18 《新闻大学》2000年第1期 《明报月刊》1994 12 《文汇读书周报》2004 4 19<o:p></o:p></P>
<P>武林世界网 易乐网 金庸茶馆网 文学视界网相关网业<o:p></o:p></P>
<P>《金庸小说论稿》严家炎<o:p></o:p></P>
<P>注释:<o:p></o:p></P>
<P> 《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5期<o:p></o:p></P>
<P> 《金庸传》傅国涌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4年2月版<o:p></o:p></P>
<P>同<o:p></o:p></P>
<P> 《王牌人物金庸》温瑞安<o:p></o:p></P>
<P> 《文坛侠圣——金庸传》冷夏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5年4月版<o:p></o:p></P>
<P> 《金庸小说论稿》严家炎<o:p></o:p></P>
<P>《 棋剑三侠——金庸、林海峰、沈君山清华夜谈录》原载《金庸茶馆》5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3月出版<o:p></o:p></P>
<P> 同<o:p></o:p></P>
<P>《超越“俗雅”——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原载《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2期<o:p></o:p></P>
<P> 经典“梅尼普体”得名与公元前3世纪加达拉哲学家梅尼普的名字。这种问题最初是一种无韵散文,多表现讽刺性内容。但后来在几代问题散文家努力创造下,它的叙事潜能大大得到了开掘,以至形成了欧洲文学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o:p></o:p></P>
<P>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163——165页 三联书店1996年版<o:p></o:p></P>
<P> 《班门弄斧——给金庸小说挑毛病》阎大卫一口气挑出22个毛病<o:p></o:p></P>
<P> 《掩映多姿,跌宕风流的金庸世界》黄里仁“太极拳很多招式名目,是现代才有的,单金庸的作品中就出现了,那写的是几百年前的事啊!”原载《金庸茶馆》5 中国友谊出版社 1998年3月出版<o:p></o:p></P>
<P>〈〈天龙八部〉中两处有趣的历史错误》美国 仲盛 原载《文史杂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o:p></o:p></P>
<P><o:p></o:p></P>
<P></FONT><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o:p></P><br><br><br>
<P>自己的毕业论文</P>
<P>先顶了!</P> <P><FONT size=4>金庸给自己定下这样的标准:不重复已经写过的人物、情节、感情甚至细节,他也实践了自己的艺术创新与追求。金庸15部小说,情节设计鲜有雷同之处,这是很了不起的,</FONT></P>
<P><FONT size=4>//确实,这点是我最佩服金庸的地方,也是他聪明的地方。如果他为了一时的利益粗制滥造,不断重复,那会把他已有的佳作的名声都毁了的。文学史上,尤其是通俗文学史上,这样的教训很多,金庸很聪明的未蹈此覆辙。当然这也和他谋生有道,不必完全靠写作生活有关。</FONT></P> <P>楼主是什么专业毕业的?</P>
<P>金庸初次写的实和第二次修订相差甚远.所以时间上几乎是相同的,如同重写了一遍,这正是他的小说能挤身一流小说之列.</P>
<P>金庸先生一生坎坷不平,尤其是前半生历经战乱之苦,所以能写出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小说.</P> <P>佩服楼主的论文。</P>
<P>天龙八部只是15部小说之一,但论其实质可以作为15部小说的缩影。以“八部天龙”喻众生万象,同一部小说中含概世间各类恩仇情欲善恶,金庸的文学境界水平,不仅在于他广泛的人生阅历,而且在于他对人生深刻的思悟。</P> <P>深刻的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规模语言艺术</P>
<P>我相信這些書劍也符合標準。</P>
<P>但為何吾人認為天龍的文學價值更高?</P>
<P>因為,除了上述特性外,</P>
<P>天龍最重要之處是「一氣呵成沒有冷場,卻又首尾呼應」。</P>
<P>這是小說吸引人最關鍵所在。</P> 兄弟见教极是,弟等在修改二稿时当吸取兄之高见!谢谢愚者仁兄! 不敢當,只是在下的一點淺見。 <P>楼主的论文题目未免太广了。想见识下摘要部分的英文,可以吗?</P> <P>天龙是我看的第一部金庸的书,当时我是连看了三遍,感觉还是看不够。被书中那动人心弦情节所深深吸引.随着书中一波接一波高潮而心潮涌动。书中萧大侠和阿朱爱情是我认为最美的爱情。我想这可以写作点。爱情是故事永恒中心。</P> <P>不愧为武侠之最,真正的金庸神髓莫过于此了.</P> <P>金庸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其中的侠义精神,金庸在小说里,“义”不仅是义气,他把“义”字升华到了对国家,对民族的义务,此所谓“侠之大者”。</P> :jm :jm :jm 深刻的说,金庸在天龙里注入的自己的抱负 如果是本科毕业论文,可评为优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