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总论·动功总论·静功总论·练功禁忌
气功总论?动功总论?静功总论?练功禁忌周潜川
??气功总论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党中央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医政策的文告中,再一次地明确指出:“中国医药,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包含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精湛的理论知识,它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必须努力发掘,并加以提高,我们必须组织力量认真的学习、研究、加以整理。”
??根据这项指示和彻底执行这项指示,则有关于祖国医学的东西,都应该努力发掘、整理、提高。诚如指示所说:“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了。
??气功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包括了“治未病”的保健预防作用,和“治已病”医疗现症的功效。尤其我们的祖先最重视保健预防的方法,所谓“上工治未病”的含义,可以说明重视这项观点的浓度,而治疗“已病”则落在“下乘”了。气功疗法兼有这两项作用,所以从古以来,流传到今,许多医书的经典著作和历代名家的撰述,都记载着丰富多采的练功方法。它们都非常重视这些方法而把它列为著作里的首要部分。例如:《内经》的第一卷,《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冠列篇首,足见重视的程度了。它又赞颂气功的效力说:“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意思是说气功搞好了,脑力健全,筋骨坚强,不论脑力劳动或者体力劳动,都能够胜任愉快而达成任务。同时又最注重练功要与自然界配合,适应环境与研究服饵方法,因此主张“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根据这些文件来看,气功的历史既悠远,内容又丰富,发掘整理,不是简单的工作。
??说到挖掘的工作,只就医家的经典来做对象,是不够全面的,还须扩大发掘的面积,齐头并进向道家和佛家的典籍去努力。这三家的气功,各有长短,各有目的,兹作概略的评述,并介绍其主要的轮廓如下:
??一、医经和诸家的著作,关于气功的记载,虽然都占重要篇幅,可惜大都散漫零碎,毫无系统,练功口诀,也不全面,是它的短处。但古代的医家,多精通气功,而且能够与“药物”、“服饵”,结合起来,运用于临床,所以记载的文献,能并蓄兼收,这是它的优点。本来祖国气功出源于道家,医经典籍所记载的气功方法,可以肯定它不出乎道家练功的范围。因此,可以把它归纳在道家的门类里,而对其方式方法的优劣长短,不必单独提出评论了。医家的文献,还有个很特别的优点,即历代的统治阶级、封建帝王,利用儒家的礼教学说来束缚人民的进步思想,同时列医家为九流之一,卑视医家和摧残医学,尤其对于气功疗法,被认为是“异端”,给以无情的打击。可是,历代的名医,仍坚立不拔,与反动阶级作长久持续的斗争,老师传徒弟,徒弟再传徒孙,辗转承传,法统不绝,仍旧站稳立场,坚守阵地,保守着师师相承的学术传统,和临床运用的技艺,而丝毫不受儒家“理学”的缚束。尤以“宋儒”的“理学”猖獗时期,更显出这种伟大的精神。那时思想开阔的士大夫如苏东坡之流,反而走进了医家的领域,从事研究养生、服饵、方剂等学术。从此,可以看出历代医家崇高的品质,在各家的著作里,细细玩索,了解它的内容,完全出于道家的学理,而没有一丝儒家的气味,虽然有“儒门事亲”一类的书名,“儒医”一类的雅号,而它的内容,仍与儒家毫无关系,这种坚持学术斗争的精神,经历二千多年的长期斗争,使祖国医学能够流传到今,实在值得学习,否则,我们今天从事发掘的工作,连种子也找不出了。
??二、丹道家对于气功的经典著作,以及各宗各派的一家之言,的确称得起“丰富多采”而无愧。它有一套完整的“从有为以造无为”,“先修命后养性”的理论,又有一套精细的“气脉双修”,“还丹内敛”,“吐纳导引”,“动静无碍”的练功口诀。无论“动功”和“静功”,都有系统,有理论,有次第,有方法,而且另有一套救治练功出了偏差的密传。又还有一套“练功”与“服饵”结合的营养学理论和烧丹炼汞的方法。综合它这一系列的东西,所谓“有为无为”,“修命养性”的理论与方法,都是有物质基础的,不特不是玄谈,而且是很合科学的唯物观点。它所说的“气脉经络”,是很细致的生理解剖学,也是祖国医学独特的理论根据,从此加以提高,或可成为超过世界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说的“内视”、“清静”、“搬运”、“入定”等,用巴甫洛夫的学说,可以得到一些科学的证明,虽然,巴甫洛夫的理论,在目前还不能完全足以解释这一套东西,但,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例如:“前知神通”,与科学家所说的“预测神经”不是很相类似吗?又例如“无碍神通”,与科学家所运用的“生物电流”操纵“机械手”,也是很相类似。总而言之,在目前,在将来,在进步的科学时代中,这些富有神秘色彩的神权堡垒,肯定在不久的将来,绝对会被科学大军所攻破的。
??上面所述,是丹道家于气功疗法的优点,我们发掘它以供保健和治疗之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而它的缺点呢?最严重的是消极厌世,逃避现实,脱离生产甚至被某些人利用,穿上了迷信的外衣,宣传以成仙为目的,反而把它本质的优越性埋没了。其次是极其保守,密不外传,造成了发展气功疗法的无限损失。再其次是宗派主义非常浓厚;彼此各立门户,互相排斥,不能彼此交流,通力协作,以求气功的发展,而为广大的人民服务。
??至于丹道家和佛家,在气功方面的比较,各有优点和缺点。以我不成熟的意见而论,锻炼筋骨脏腑,以祛病延年为目的,则佛家不如道家,尤以结合练功和药物服饵的方法,更以道家为优胜。单就“练气”、“修脉”而论,道家的方法,精细完整,而不离开物质基础,以订立各种练功口诀,比佛家的“观想脉轮”方法,切合实际,比“宝瓶气”等吐纳方法,更细致严密。总结来说,所谓“动功”的一切法门,吐纳导引的各种口诀,功夫与药饵服食的合一,当以道家为优胜。
??三、佛家的气功、吐纳导引,例如少林派的达摩易筋经、天台宗的六妙法门、西藏密宗的金刚拳、宝瓶气、九级风,都是锻炼筋骨脏腑的很好方法,不过佛家不注重这一种锻炼而已。所谓“修命”的方法,它认为色身是个“臭皮囊”,无足重轻,而偏重于“见性”的“静功”方法,总以“成佛”为目的,尤以“禅宗”特别重视这种理论,所谓“大乘”教理强调这种说法和观点,有一套很精深的唯心哲理和“入定”的方法,讲究超出三界,出入人天而无碍。因此,关于“静功”方面,佛家比道家更胜一筹。
??虽然如此,我们以辩证法则来看它,所谓“大乘”教理的“成佛”,科学已证明其是荒谬的,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面对于一般练功的人,可以完全不必理会它。但,我们承认所谓“有部”的存在性,是合乎唯物辩证法的。因此,佛家“小乘”和“二乘”的一切方法,尤其是“静功”的基础,我们用于治疗和保健,是合科学原理的东西。不过,它所谓的“四禅八定”一类的方法,在纯宗教立场,以“禅定”的功夫而论,宗教家用来作它“了生脱死”的方法,固然有它唯心论的体系,那另是一回事。如果我们用于治疗和保健方面,说客气一点,这些方法“太高深了”,说直率一些,则事实证明没有采用的必要。我们不妨作一个统计,屈指一数,某些禅功很深的前辈名家,他们的“色身”大多数不合乎健康标准,足以证明我这项意见是有根据的。
??根据上述的概论,佛家“静功”的优点,采用它“入静”的基本方法,用于治疗和保健,能够使人在练功时意识集中,思想不开小差,令人真正达到休息的目的,所谓“清静境界”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而论,是合乎科学逻辑的。
??总结上述三条意见,我们对于佛家、道家、医家三者的气功疗法,有了一个概念。各家的优点和缺点,自然心中有数,掌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当然会运用得非常的灵活了。某些病该使用“动功”,某些病该使用“静功”,某些病又该“动静并用”,而于动静功又分作三七成、四六成、二八成的分配,在临床辨证中,斟酌适宜,对症运用,才不致有“学古而泥于古”的毛病,又才能达到发掘、整理、继承、提高的要求。
??最后,我郑重地再一次说明,我的意见是不成熟的。我所写的方法,是很肤浅而又遗漏甚多,不过只就我所知所能的介绍出来,其余高明的东西或者我不了解的方法,我不愿轻率地抄写经文来充塞篇幅,容我再学习再钻研之后,将来再补充介绍吧。
??动功总论
??“动功”统摄于气功疗法中,与“静功”是相对比较而言的。在相对的基础上,两者的作用,不能分割,要统一它的关系,才能结合“由动入静”的方法。又要分开练功,才能显示出“动”、“静”的作用不同。这种理论,旧说叫做“动静相因”,“表理相循”。根据这种理论,动功是静功的基础,也是练功夫的入门正路。因此丹道家对于练气功夫,订立了一个动静两骸的总原则,和创造了一套“由动入静”,“以静制动”,“用柔济刚”,“行气导脉”,非常精致的动功方法,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所谓祛病延年,治疗保健的宗旨。
??动功的方式,各宗各派,各个不同,精粗有别,互有短长。然而,它们有完全相通的方法,一致的要点。
??其最主要的是口诀都采用“柔道”。所谓“柔道”的含义,有下述的几项:
第一,“全身要柔,有似婴儿”。
??这意思是说,四肢百骸,关节肌肉,都要柔软得象婴儿一般。也就是把全身的筋骨、皮肉,一切的“肌腱髀枢”,全部放松,不可带一点儿硬性和使用一丝的气力。
第二,“真气要柔,沉下丹田”。
??这意思是说,练动功的时候,要把真气储蓄在丹田里,但要顺应自然,不能勉强硬练,有如皮球一样,任何一点拍着它,它都自然地相应跳动。决不可听信把丹田用力鼓得很硬的说法。如果只体会气沉丹田的生硬方法,而不体会柔的滋味和作用,自然更不会柔的操作,则练气的成就,必然会变成“外家功夫”的“硬弓劲”,只能锻炼外面的筋骨皮肉,而不能锻炼内里的五脏六腑。因为“柔”的相对是“刚”,既然走不上柔的道路,必然走到刚的途径去了。我们辩证刚柔,只有柔才可以包括刚,也可以变化刚,更可以克制刚,唯柔才可能引韧伸缩,才可能不折长存,这才是真正的“至刚”,亦即以柔济刚的大用。因此,柔可以等于刚,而刚则不能等于柔。我们了解柔和刚的道理,也就知道“内家功夫”和“外家功夫”同是练气,而两者又是有分别的。练功的作用也有天上地下之别。我们对于练“外功”的职业者和职业体育运动家作个统计,大约在四十岁以后,多数都因脏腑受震伤而生病,不能再做运动员了,因为他们只锻炼外表的刚,而不会刚柔相济的锻炼方法。
??单独说气沉丹田,柔道的用法,其概要统摄于“升、降、开、合"四种口诀。这四种方法用于“外表”“有象方面”,则又归纳于“呼吸吐纳”,呼吸又分别为“反正顺逆”两种运用。“升、降、开、合”四种口诀,用于“内里”“无象”方面,则又归纳于“意识导引”,这种方法又区别为“分经、归元”两种运用。统一内外表里的连锁关系,分用呼吸,反正的吐纳方法,发生升降开合的运气作用。这一系列的操作关键,完全系于下丹田,也就是说一呼一吸,都以下丹田为起止的“处所”。一降一升,一开一合都以下丹田为“依归”。分经运行,以下丹田为出发点。导引归元,以下丹田为归宿地。凡此种种,都不离开下丹田的关系,而以下丹田为统一的总发电机。这些关系说明了“真气要柔”、“气沉丹田”是“活泼自在”;而不是“生硬执著”的。活泼自在的运用,即是内家的“柔道三昧”。生硬执著的固守,即是外家的“硬劲弓力”。
??以上概说“真气要柔,沉下丹田”,虽然只足以说明它的轮廓,但其中的精要,可以说大体无余了。至于详细解说,参看峨嵋十二庄口诀详解,这里不再重复介绍。
第三,“呼吸要柔,绵绵不断”。
??这意思是说呼吸出入,吐故纳新,不拘执用反呼吸(即逆呼吸),或者用正呼吸(即顺呼吸),都要作到“绵绵不断”,“若存若亡”的要求,也就是把呼吸要调整得细而又长,如象春蚕吐丝一样,吐纳连续,无有尽止的样子,这是单就外象的呼吸吐纳而言。另就结合呼吸在内里的意识导引,分经归元而言,则又当象蜘蛛布网一般,它的规律,必须先把上下升降垂直的丝结好,次结左右开合横行的丝,在四面八方布满丝网之后,蜘蛛仍旧归回网心潜伏着,以应付外来的虫类入网,飞快地捉虫吞噬。这就和运转丹田真气抵外侮的邪气,消灭疾病的情况是相同的,如果使用于武术方面,所谓“听劲”和“发劲”的作用,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能够运用柔道的“至刚”之气,所以能把敌人打出很远。另外关于动功的呼吸,有精深的理论和方法,在“九气”的九种“息法”当中,只限于“口呼口吸”的运用。功夫很纯熟之后,才可以进步到“鼻吸口呼”的方法。这种次第,决不可急进躐等的,希望学习的同志们,特别注意。
第四,“动作要柔,蛇行蛹动”。
??这意思是专门说练动功、打架子、一庄一式,一举一动,“挥手抬腿”,“掉头下腰”,“伸屈指掌”,“凹腹吸胸”,一切动作,都要做到“柔若无骨”的要求。每个关节,每条肌肉,都各别松开,作柔的运动,即关节连关节,肌肉连肌肉,关节又连肌肉,都要有联系,大的关节肘、臂、股,腿、好似蛇行,盘旋夭矫,昂头摆尾的滋味。小的关节腕、指、脊、颈、好似蛹动,蠕蹑迂迟,进而又退的状态。能够细细体会“蛇行”和“蛹动”的精神,则动作要柔的韵味,不难深入了。
第五,“触觉要柔,流水穿堤”。
??这意思是专指两种因素而言,首先是对外面接触的人物和气候的因素,其次是对内里接触的脏腑经络交会流注的因素。也就是说外面拳脚运动,各式架子的操作,内里吐纳呼吸,分经运气的循环,把它统一结合起来,内外一致,不论触觉到外来人物的击袭,或者风寒的侵犯,抑或触觉到内里脏腑的气脉阻碍,都运用“柔道”的原理和方法,对待这些内外触觉的病因,运行“真气”,予以流水般的冲击,好似流水潺潺不断,涓涓不塞的情状,一直对准它所触觉有阻碍的场合,发出以柔克刚的作用,犹如“流水穿堤”的情况,则全身气脉通畅,病邪不干,而能祛病延年了。
动功主要以柔道为原则的内容,概如上述。
??其次则注重阴阳气脉的交变和五脏六腑的分经运气。
??在“柔道”原则的指导之下,每一种架子的运动,包括了头、颈、肩、臂、肱、肘、腕、掌,指,脊,胛,腰,膂,臀,腱,髀,枢,股,(骨字旁+行),胫,踵,跗,趾,胸,胁,肋,腹,等等。在一个动作之中,这些主要部分,都要发生一定的气脉变化,表现于运行的迟速,流注的多寡,阴阳的变换,经络的交会,初步练功的人,一般对于真气运行的体会,都自觉酸、麻、胀、疼、寒、热等等“动触”现象。功夫慢慢进步了,则自觉的滋味也随之而发展。从前的酸麻胀疼,一变而为轻松舒适,神清气爽,所谓如饮醍醐,如灌甘露。即使在工作疲劳之后,专心练一趟动功,疲劳反而会消逝,精神恢复之外,还会增长。
??根据上述两种要点,不论练那一派的动功,都会练到很高的境界,所谓外练筋、骨、皮,坚如金钢,柔似止水,外邪不侵,疾病不生。如果练得火候纯青,全身气脉,了如指掌,动念即动,止念即止,打下了静功的基础,是上了“由动归静”的正确道路,一旦上坐去练静功,顺理成章,那真可保证所谓“限期取证”,在一百天以内,能够完成九种次第的初步功夫,每一百天加练一步功法,则不出三年,“九种次第圆满”,功夫深厚,百病消除,延年可期。练到这种境界,所谓“自利”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即奠定了“利他”的技术基础。
??按:丹道家练功的宗旨,原来包括两个目的,所谓“自利”与“利他”,自利用练功方法,以“祛病延年,长生久视”为宗;利他用医药方法,以“救济病苦,广渡有情”为宗。这两种观点,虽然是十足的宗教思想,富有浓厚的神权色彩,然而,单就治疗和保健的科学观点来看它,那种精神在新社会里,也有可取之处。因为它所谓的利他,是指推己及人,以广大人民为对象,包括“人、我、众生、寿者”的理论,而采用医药治病的方法为手段,以实现利他的宗旨,包括“烧丹炼汞,丸散膏汤,针灸熏洗,导引按摩”等等医药及技术。这一系列的理论及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完全以“内景功夫”为根据的,从动、静两种功夫中,经过千锤百炼体会摸索而得来的各种方法,是有物质基础合乎科学的,是实践中综合所得的结果,是非常可贵的东西。
??从动功的“内视”方法中,每一个架子,全身都在“蛇行蛹动”地运动着,对于全身筋、骨、皮、肉的节合离散,阴、阳、气、脉的交流灌注,都体会得如掌上观纹,这些体会所得,在“经络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祖国“针灸科”、“整骨科”、“按摩科”的理论与精细的操作方法,也就是说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是从练动功而总结出来的。因此,总结练动功的好处,除了祛病延年、治疗、保健的效用之外,对学习祖同医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针灸疗法的操作,整骨折伤的接逗技术,按(足字旁+乔)导引的调整气脉,非精习动功真能达到高深的造诣境界,技术水平,根本上就无法提高了。我们从文献方面作历史的考据,和在近年亲身接触的事实,大体统计一下,凡是精通针灸、整骨、按(足字旁+乔)的历代名家和前辈先生们,可以肯定地说,他们至少都会动功,而且有精湛的造诣。
??其次,有了动功外练筋骨皮的基础,进一步去练静功,除了“内练精、气、神”能获祛病延年,有治疗保健的效用之外,它对于“内景”的体会更进一步,更精细地掌握了五脏六腑气脉的流注规律,不特一般性的规律能充分了解它和掌握它,而且进一步对于人的喜、怒、哀、乐、忧、思、恐和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所谓“七情”、“六欲”、“十二处”,一系列的气脉发动情状,都有深度的体会,因此,对于人身的生理变化,气血循环,通畅痞塞,对脏腑的阴阳盛衰,五行生克,母子相传,等等“内景”的实际滋味,都能在练功的实践中获得证明,从而与理论结合起来,辨证施治,运用于临床,发挥功夫与医药合一的作用,在丹道家而言,可实现他们“利他”的宗旨。就医学疗效而言,可充技术高深的大夫。
??最后总结而论,练功夫虽然分动、静两大类,而它的方法,是紧密联系的。它的作用虽然也分内、外两途,而祛病延年的效用,则是一致的。
??静功总论
??静功是气功疗法的一部分,与动功相对而言的一种功夫,就外面的形式来说,它盘腿握手,闭口垂帘,身体坐着不动,与打拳运气,手舞足蹈对比起来,所以叫做静坐功夫。其实,这样坐着,还不能说是真正的静功,因为它虽然用呼吸吐纳的一切方法使人体的气脉内在运行,慢慢导致归元,意识集中,得到真正的休息。所谓的清静境界,才算得着静功的好处。但,很多人在坐着的时候,每每意识不能集中,念头不断涌来,反而比不坐的时候意识更为纷乱。所以说不算真正的静功。
??关于静功的理论和方法,可分为佛家与道家两大类,而两家则又门派众多,各有短长,因此,这里不预备作学理的讨论。只综合各家的优点,作实用的介绍,分别把几种简要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切实实介绍一番而已。虽然原则如此,仍附带介绍几种参考书,以供同志们作重点的钻研。属于佛家的经典,译成汉文的典籍,可以《大安盘守意经》,《天台小止观法》和《摩诃止观》为代表著作。其余高深的东西,不必要了。属于道家的经典,可参考道藏第三洞洞神之部的著作,自“尽”字号起,一直到“命”字号止,共二十一大卷,都是研究吐纳服气的方法,共有三十二种,内容丰富。对于吐纳气功,具有参考的价值。
??总的说来,静功在治疗和保健两方面,在配合动功的基础上,是可以提高其有效程度的。同时动功和静功的配合,其比例要恰到好处,就一般练功的规律而言,初步练功的人,应当先从动功入手,练过一些时期,再进入练静功阶段,慢慢在“由动入静”的规律之下,把动功逐渐减少,静功相应增多。再慢慢把静功方法掌握好,运用得极其纯熟,进步到只是运用“内动”而达到“入静”的真正清静境界,则外练的动功,可以舍去不用,而身体健康的程度,自然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自然会如愿以偿的。
??关于练习静功,除了应该遵守前述的禁忌事项之外,还当注意下列的十二项要点。
??一要有信心。坚定信念,气功能治好自己的病,能保健自己的身体。
??二要有恒心。坚持久练,不可因为中途疗效不显著而停止。
??三要能忍耐腰酸腿麻,专心一志地练下去。
??四要随时随地,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都利用机会,练习吐纳呼吸。把练功与生活、工作打成一片,结合起来。
??五要体会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需要,要知道“损益”、“取舍”,在练功当中,自觉某种方法于已有益,则勤勤练习,如果发现于已有损,则放弃不练。
??六要善于辨证各种“动触”的现象,凡是气脉流注,周遍全身,所产生的热、凉、麻、酸、震掉等等,都是练功过程的必然现象,而这些现象象征着气脉的运行,与疾病作斗争的滋味,必须把这一切看作事理的当然,而平淡视之,绝对不可故意去追求它,也不可认为是什么好现象,或者当作坏现象,更不可自生恐怖畏惧的心理。在各种“动触”产生的时候,照上述的辨证体会,热就让它热,痒就让它痒,麻就让它麻,一切的一切,给它一个不睬不理,不闻不见,一心一念,集中念头,照着口诀去练功。则这些“动触”的现象,自然会被自己“善巧运用”,而变做“温养功夫”的一种资料,对于治疗和保健,才有益无损。这一要点,关系练功很大,希望练功同志们细细体会。
??七要密行练功。得到了益处,不可向人谈说,即使没有得到益处,也不可胡乱向人问长问短。应该向指导的大夫汇报,或者向高明的人请教。这样才可以避免练功发生枝节和障碍进步,才会有益处。
??八要在上坐的开始,先把姿式如法调整好。要全身放松,不要紧张。
??九要如法调息。把呼吸吐纳合度,“神与气合”,若存若亡。
??十要把念头集中,思想不可开小差。在练气的时候,要“神与气合”,在修脉的时候,要“神与脉合”。都要相合一体,有似水乳交融。
??十一要在下坐之后,自行导引按摩。擦面、摩头、拔耳、熨眼、叩齿、搓掌、摇肩、扭腰、伸腿、舒足。
??十二要把口中的津液,细细咽吞,不可一口吞下。
??关于佛家和道家气功的运用,导引呼吸的异同和治疗保健的作用,细细对比研究,大同而小异,还不能评论谁优谁劣,不过道家的练气口诀比佛家的方法多些,而且细致,可以分经运用,操作起来易于着手,归纳起来,当以黄庭山人所阐发的《太上玉轴真经》六字诀为最妙。以呵、呼,(口字旁+四)、嘻、嘘、吹六字音符,分治五脏六腑诸病,即佛家天台宗智者大师也援引这六字用于“小止观”。《禅波罗密》一书也引用这六字口诀。不过用嘻字治三焦的病,以嘘宇治肝脏的病,以(口字旁+四)字治肾脏的病(与道家孙思邈“千金方”所说相同,略有差别而已)。佛家的十二种息法,所谓上息、下息、满息、焦息、增长息、灭极息、暖息、冷息、冲息、持息、和息、补息等等方法,是很合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原理的。不过比道家的方法笼统些而已。至于两家练静功的入静方法,各有一套完整的口诀,各具效力,殊途同归,也难以评其优劣。然在高度的静功而言,佛家所谓“八正道”之一的“正定”;“六度”之一的“禅定”,则道家不如佛家了。这些高度的静功是宗教徒的事,目前于我们治疗与保健上还没有用处。将来通过科学研究和证明,也可能是有用的方法。
??练静功墩重要的一着,千万不可去追求一切动触现象,尤不可听信“动是好现象”的指导,否则“大动”得不可收拾,那就后悔不及了。因为静功以入静为目的,顾名思义,当然以“清静”为初步的要求,进一步以“定住”为究竟,连气脉的内动也要它逐渐归元,而要限制它动,甚至“念头”也不能动,所谓“动念即乖”,要这样的练静功,才是合理的,才是有好处的。
??明白这个道理,则对于故意追求动触现象或者对于动触情况发生欢喜心理或恐惧心理,都是错误的,应该纠正这种观点。
??神经衰弱的人,不会练功夫,身体各部也会感觉各种动触情况,这证明了人体气脉运行与疾病作斗争,是某种动触的表现,是一种自然的象征,并不足怪,用不着以惊奇的眼光去理会它。一切“付之不闻不见”,是一个最有效的对治方法。有人常常这样问我:“坐中动触是当前存在的事实,面临着这些存在问题,不闻不见是办不到的。”我曾这样反问他:“您不是在练功吗?练功不是有口诀吗?口诀不是要您在练气时要把念头与气合一吗?在修脉时要把念头与脉合一吗?您不把念头集中在练气的方法上,而让念头开了小差,跑去和动触现象扰缠在一起,这是反在求动而不是练静。譬如面前摆了许多油腻的菜(等于各种动触),而你已经吃饱了(等于思想集中),则这些菜自然不能吸引您的食欲,存在是莱的存在,自己不去屹它,则决定在乎自己,同时也不否定那些菜的存在,您能够深度藐视菜的存在,则您不吃菜的念头,就会相应地加深,同时您把意识运用到练功方法的发展上去,同于您练功有利的另一种存在结合,则莱和您的意识必然渐渐不相干,您是您,莱是莱,这等于动触任它去动,清静我自清静,久久锻炼,自然会战胜一切动触的现象,念头就不会开小差”。这项比喻,是“以静制动”的要旨,是我对静功的体会,从实践中证明它是正确的,因为这一问题,关系练静功的成败,所以特别介绍一番。
??再就生理学神经反射的作用而言,譬如,您真正睡得很沉熟了(等于意识高度集中),在熟睡中,有些臭虫虱子在您身上咬着,而且吸吮您的血液(等于一切动触现象),您一点也不会感觉咬得痛和爬得痒。因为神经系统真正休息了,反射的作用,就会相应地减低,这等于你练静功程度的深浅,与动触的感觉成反比例。也就是说臭虫虱子咬您固然是存在的事实,而您睡熟了也是存在的事实,这两个事实的存在,在相对的程度上,有深浅的不同,在静功的作用下,自然会相对的不相干。这种比喻,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可以体会得很深刻的。因为“以静制动”的滋味,很难用文字语言来描写清楚,所以再一次介绍我的体会。
??其次,练静功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四周的环境,一切事物的存在,能够决定人们的意识,自然界的接触,能影响人的气脉,环境清静,于入静练功是有帮助的。所以古代练功的人,讲究“法,财,侣,地”,选择环货幽静的地方,是一个重要条件。
??练功的禁忌事项
??大凡练气功夫,不论用以治疗疾病,或者用来保健强身,首要选用适合自己所需要的口诀,因此口诀是最主要的基本条件。其次则需要严格遵守禁忌事项,配合口诀以从事练功,使二者配合,相得益彰,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练功的禁忌事项,不仅是个常识问题,而且是必须遵守执行,有如律令,否则功亏一篑,于练功没有好处。
??佛家和道家的“修行戒律”,对于练功有很大关系,宗教家非常重视它。不过,这些戒律有纯宗教的观点和仪轨,而不完全适合于医疗的需要,我们选择其可用成分,而加以整理,综合起来,归纳成条款,予以统一的运用,对于我们练功的人说,是有利无害的。
??关于练功的禁忌事项,把佛道两家的理论观点,对照起来一看,以道家所论不离物质基础,又有系统,其说很合乎科学观点。试从根本上去了解它,足以代表这种学说的文献,姑就张湛《养生集》的叙言而论,可以看出它的轮廓。他说:“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从根本上去看它,练功是一套整体的东西,也是一套以物质为基础,以生活为对象的科学,而不是空谈的玄理。
??其次,单就广义的养生禁忌事项而言,综合经论和诸家著述的要点,可以提出皇甫隆问青牛道士封君达的养生法则为代表,他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去肥浓,节咸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他还有一套很精警的劳动理论,他反对“逸乐”,而主张合理的劳动锻炼。他说:“人不欲使乐,乐人不寿。但当莫强为力所不任,举重引强,掘地苦作,倦而不息,以致筋骨疲竭耳。然劳苦胜于逸乐也。能从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与导引无异也。夫流水不腐,户枢不蠢者,以其劳动有数故也”。他这种理论,是从实践中体会得来,而与逸乐作相对的比较为出发点的。他很明显地指出,“举重”、“掘地”、“朝暮”、“常为”、“觉极当息、息复为之”,不特有理论,有方法,而且富有热爱劳动的观点,坚持劳动的纪律,是值得表扬和学习的。以我的意见,无病的人,固当从事劳动锻炼,即神经衰弱的慢性病患者,照他这原则去劳动锻炼,肯定也是有效的。
??另外还有一派主张十二少、十二多,对于人们养生的禁忌事项,作反正的叙述,我们可以采用。它说:“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忘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焦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这种主张,尤其对于慢性病的患者,在疗养期中,是有补益的。
??再其次,专就练功的禁忌事项,统以行、住、坐、卧,分条详列于下,以供练功的同志们,采纳和参考。
??第一项:禁忌“预执妄念”
??这项意思是指在练功之前,自己即事先打算“这次上坐,一定要坐一点钟,一定要小腹发热,一定要一分钟只呼吸几次”,如此等等,都属于预执妄念,还未著手练功,早已造成紧张局面,难于放松,对练功最为不利。
??第二项:禁忌“著意分别”
??这意思是指在练功当中,故意的去追求某些“动触”的现象,一旦发现了丹田发热,自己就有意识的去分别它,“这热气不很热,或者热得很?”“这热气在脐下一寸三、二寸、三寸?”“这股热流冲到尾间关,为啥不上轳辘关?”“热流上到玉枕关,为啥迟迟不过关?”如此等等,都属于著意分别。造成意识紊乱,甚至一知半解地用意识去引领这股热流,违反自然的规律,造成“经络紊乱”的偏差流弊。导致气机发动,不可自制,形成气窜全身,盘头不下,摇头耸肩,纽腰弓背,手舞足蹈,翻打跟头,狂呼惊叫,漫歌浅唱等等的毛病。
??第三项:禁忌“杂念攀缘”
??这意思是指在坐功时候,念头不集中,思想开了小差,虽然身体在坐着练功,而自己的念头则根本离开了练功的口诀,把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事情,回忆已往、幻想将来。一个连接一个的杂念,一股脑儿都搬出来了。或者发现了丹田热气,即因缘现实而攀想到“某人对丹田如何说法”,“某本书对丹田又如何记载”,或者攀想到“丹田已热,应该通三关了”,如此等等,都属于杂念攀缘。愈攀缘则愈支离,愈支离则神愈散,造成头昏脑胀,气聚“祖窍”(又名山根、頞中,即鼻梁根),气不得归元。不特得不到神清气爽的享受,反而弄得精神疲乏。因此对于气功失去信心。
??第四项:禁忌“心随外景”
??这意思是指在坐功当中,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作用。例如:耳根听见小孩哭,人叫马嘶,车声辘辘,不可起烦躁恚恨的念头。鼻子嗅着烟香或邻侧酒肉香,不可起欲食的念头。身上那里发痒、那里酸麻,不可去搔抓它。舌尖上翘,津降“华池”,不可随时去咽吞它。眼睛垂帘,看见外面的事物,不可栖心在那些事物上面去,或者闭着眼睛,“内视”到某种“光色”,也不可栖心在那光色上去,尤其不可发欢喜追求的念头。意识到气机发动,有“八种动触”的景象,不可去理会它,追求它,任它在自然的规律下去发展。这些禁忌,都属于心随外景。心念一随外景转移,意识就不会高度集中,功夫也就等于白练了。
??第五项:禁忌“入房施精”
??这意思是指在练功的一定时期当中,精神充沛,对于夫妇的性生活,应当禁止。尤其以因病练功的患者,更当禁忌。即令无病的人,也应当“交接有时”,尤不可自恃练功有基础,恣意放纵。更不可信从胡说八道的“房中采补”邪说。
??第六项:禁忌“大温大寒”
??这意思是指练功的场合,与平时居住穿着,既不可重裘厚褥,过事温暖,又不可单袤短裤,过于寒凉。因为“大温消骨髓,大寒伤肌肉”。
??第七项:禁忌“五劳暗伤”
??这意思是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凡此五劳,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疗养练功中都该适可而止。
??第八项:禁止“坐汗当风”
??这意思是指在坐功的场合,不可当风。练功之后,身出微汗,不可当风。
??第九项:禁忌“紧衣束带”
??这意思是指练功之先,需要宽衣解带,不可把身体绑紧,妨碍了气脉循着经络的流注贯通,影响了“河车运转”,“周天循环”的作用。
??第十项:禁忌“饕餮肥甘”
??这意思是指练功期中和平时养生的饭食问题,禁忌任随自己的所好,大吃大喝。例如:肥胖的人喜欢食咸辣浓厚的肉食品,而不愿食糖,是该禁忌的。而应当听从大夫的指导,严格遵守“饮食疗法”,与服饵营养品的规定。
??第十一项:禁忌“跂床悬脚”
??这意思是指练功采用“平坐”的方式和平常起居生活,坐在床沿,或者坐在椅凳,需要把脚心平正地安置在地上,不可悬空吊着,上不接天下不着地,这样久成习惯,会发生脚重腰疼,变做“血痹”的病症。
??第十二项:禁忌“久忍小便”
??这意思是指练功当中,和平时生活起居,小便不可久忍不解。虽正在盘腿上坐的时候,也应该从容起来,小便之后再度上坐,尤其在平时生活中,饱食之后,宜立着小便,饥饿之时,宜坐着小解。
??第十三项:禁忌“搔抓痒触”
??这意思是指正在练功当中,气脉流注,身上发现一种“动触”,有似小虫在肌肤之间爬行的景况,这种现象名叫“痒触”。尤以在头顶下至额颅、面颊、两鬓、鼻旁、唇口一带,感觉特别灵敏,这时决不可用手去搔抓痒处,妨碍了气脉的周流与交会。
??第十四项:禁忌“卒呼惊悸”
??这意思是指在练功当中,因人卒然呼唤,自己蓦然吃惊。因此,事先须选择清静的环境,同时要事先布置,关照周围的人,在练功时候不要来打扰自己。万一偶尔遇上了这类事故,自己应当镇静,从容应声。更不可恚恨、发怒,以免气脉紊乱了。
??第十五项:禁忌“对景欢喜”
??这意思是指在练功时候,发现了各种“动触”的景象,例如“丹田发热”、“逆行三关”等一系列的景象,自己面临着这些“动触”,认为是功夫的“好现象”,一时欢喜,故意追求,情不自禁地加功呼吸,因而使吐纳方法违逆了自然规律,造成偏差的毛病。尤其是对于专门练“清静法门”的人,更容易发生“对景欢喜”,虽然不会发生象练“搬运法门”那种偏差的毛病,但因一生欢喜心,念头即已“分别为二”,而不是“归一旨趣”了。也就是把原来高度集中的念头,被某一种外景所吸引着,而分心到那种“景象’上去了。同时念头在集中与分散的交替之际,一刹那的时间,原来念头高度集中所显示的那种景象,也如电光一样,眨眼消逝了。结果是空欢喜一场,而且相对的会产生懊恼追悔的念头,引起烦躁不安的情绪,而不能再坐下去,因而功夫也不会有进步。
??第十六项:禁忌“久著汗衣”
??这意思是指练“动功”和“静功”中部常有的事件,有些阳虚的人,在初步练功时期,每每多汗,汗出湿衣,不可继续穿著,应该把毛巾擦干汗水,在夏天尤宜以热水沐浴一次,另换干衣。还有一些“湿气”很重的人,在练功当中,会出黄汗,把衣服染成黄色,不易洗脱。应当一面练功,一面告诉指导大夫,配合药物治疗湿气,或者配合饮食疗法除湿。这样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十七项:禁忌“饥饱上坐”
??这意思是指饥饿的时候,或者吃饱之际,不宜练功,应当在饭后二小时才可以开始上坐。因为“饥则胃阳动,饱则胃阴凝”,从科学的生理学看它,饿了胃会痉挛,饱了胃会充血,是相通的。按:不论动功、静功,在饥饱之际,都不宜练,唯有一种专门练脾胃却病的“叫化功”,反面应该在吃饱之后,如法去练,以健运脾胃,消食化积,这又当别论,不受此限制(详后述叫化功)。
??第十八项:禁忌“天地灾怪”
??这意思是指天地的气候忽然变化,而非四季的正常现象,和二十四候的合理规律。从而把气象学与练功结合的理论。也就是在狂风、暴雨、迅雷、闪电、骤冷、突热等等气象变化的时候,不可以练功。道家对这种天地气候突然的变幻,认为是“天地阴阳”的“气化”不和,因而发生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名之曰“灾怪”。它于人体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不宜练功。同时为了预防这些灾怪的影响,研究“内外九气”的吐纳方法,对十二种异常气候的忽然来临,有精细的方法,应付裕如,不致影响正在练功的未完功课(有些人能坐若干天不出定)。而且还可以借此试验自己功夫的深浅。不过,功夫浅的人,说不上这些高深的运用而已。
??第十九项:禁忌“真言偶听”
??这是专指初步练功的入而言。在一个老师同门的师兄弟,或者在一个疗养院的病员同志,必须遵守的一项忠告,而不是为了迷信,也不是为了保守。因为各个人的脏腑虚实不同,所患的病也各有差别,所以各个人练功的方法方式,必须切合自己的实际需要,而决定个人的练功口诀,虽然吐纳基本原则不变,作用则大大的不同,非真正同类同型的病,决不能笼统用一种方式方法来治疗百病。因此,为了防止初学的人为好奇心所支配,互相问询口诀,胡乱试用不切合自己的练功方法,导致不幸而出偏差,所以禁忌“真言偶听”,不许乱问乱试。但求练功先有了墓础以后,可用任何一种方法,才可以随意地试验。好奇乱问,盲目乱试,对练功是绝对没有好处的。
??第二十项:禁忌“昏沉倾欹”
??这意思是专指在练静功当中,昏沉瞌睡,姿势倾斜,这种现象,是练功的障碍。指导的人该及时纠正,或者练功的人自动起来活动活动。不可以勉强再坐,或者让他继续昏沉下去。
??第二十一项:禁忌“大怒入坐”
??这意思是指练功的人不能在大怒之后去练功。因为怒则气升,会与吐纳导引的气脉相逆,能使诸脉紊乱。
??第二十二项:禁忌“过乐入坐”
??这意思是与“大怒入坐”相对面言的,不能在过度大乐之后去练功。因为乐则气降,会与吐纳导引的气脉相逆,能使诸脉紊乱,同大怒之后去练功,有同样的坏后果。
??第二十三项:禁忌“吐唾无度”。
??这意思是指练功的人津液常满,不能常常吐口唾,因为口唾是一种很好的津液,是炼津成精的基本,应当把它细细咽吞(按:有病的人,咳嗽而吐浓痰,另是一回事)。养生家最重视这种律液。正在练功的时候,特别明显,更不可吐了。
??第二十四项:禁忌“生疑懈怠”
??这意思是与“精进修持”相对而言的,也是练功的人最大的禁忌。有些人只具备五分钟的热忱,最初抱着好奇心理和“试试看”的态度,而缺乏笃信笃行坚持练功的决心。开头几天勉强练功,觉着没啥突出的功效,因而疑心气功疗法不能治疗自己的病,遂因疑而产生懈怠的惰心,于是马马虎虎再练几天,终于慢慢地就停下来了。结果一点好处没有,只落得几回腰酸腿麻、难受的印象深存脑晦。关于这项禁忌,练功的同志们,须要特别注意,否则,练功的一切的一切,根本都谈不到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