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赋
时维丙辰之秋,向晚时候,袢暑难当,乃独驾孤棹,任意于江河。残红褪江色,新月冷苍山,迎金风而饮流霞,对遥岑而忆畴昔之羁泊。闻高阁之夜曲,趁中酒,扣舷相和,攲枕而误入华胥天国。苍苍云外,觐初祖,藉一苇而渡江;呼谪仙,相与大醉南浦蟹舍;共天尊,飞临太虚;寻五柳,夜谈彭泽。北侠壮志,神雕大义,英雄相惜桐鞮陌;乐天司马,子瞻世才,携手言欢聚东坡。访天险古道,游缥缈云霞,览负雪千山,观星云牢落。寄豪情于山川,感天下之空阔。喜得希夷微旨,幸能至丹丘而超脱。然逢乱世,北虏犯汉,干戈骤起,生灵涂炭,荒野横尸,寂落城郭。日没狼烟,调角悲鸣,寰宇共震,九天响彻。余心实不忍,乃停无尚之芳樽,步方外之阆苑,执凡尘之吴钩,别仙班之圣友,飞崛律之奇峰,跨万里之星河,越无涯之天壑。扶摇而至,龙降沙场,拚却头颅,笑谈生死,仗剑塞漠。行一步而杀一人,抬一足而勍敌却,怒啸之声,越千里而不衰,狂肆之心,虽万千人而犹在。势慑苍穹,气吞云龙,剑锋所指,霸气所至,无所不克,一人之力而独当万军,万军岂不为所破?烽火既退,赢得万代煊赫,然余等闲视金阙,醉眼看王侯,逍遥踏剑去,飘然随云鹤,世人莫有知者。
信步邙山,闻得茂林清幽处,凤吹声起,琵琶相左。声似天籁,如听仙乐,余豪气渐升,乃大笑曰:“丝竹如曷?”独斟玉瀣,痛饮狂歌。歌曰:“深山呼禽鸟,密林闻凤吹。山色时有无,吾独御风飞。御风至沙场,雁阵尽北归。调角不复再,放饮天河醉。”渐歌渐响,愈饮愈醉,终至把盏而卧。
旦日平明,日出天涯,余乃悠悠而醒,倚舷瞑坐。回思梦境,常叹声数。掬江水涤面,见两鬓萧疏霜色,咨嗟人世之蹉跎。呜呼!三山渐远,黄泉日近,纵人生廓然似脱缰之神骏,亦难追过往之韶华,余今年逾四十,功业纵横未就,何日方成梦中之英客?悲夫!悲呼?浮生若梦,亦若白驹之过隙,奈何屈尊事玉楼,奈何苦为清都活?欲醉则醉,欲醒则醒,欲仕则仕,欲隐则隐,闻丝竹而耳静,对案牍而悠然,逢乱世则平天下,处太平则追云泉,凌驾于庙堂,不缚于三径,男儿至此方为豪雄,后世之人莫能过,岂不快哉!圣人不常,孰能无名?至人不至,孰可无己?任它北鲲南鹏,管它野马尘埃,我自顺天道,效自然,法众生,历磨难,度劫波,岂不美哉!御辨六气若何?千秋霸业亦何若?
醽醁既尽,无可饮,弃舟归家,为此文以解当时后世之惑! 额?
古文?
我看不懂...
:ds 楼主可以加点注释不!!!因为同是一句话,各人理解不一样,所以理解出来的意思就不一样了,那么楼主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家就不能明白了! 原帖由 剑非剑 于 2007-11-24 22:26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任它北鲲南鹏,管它野马尘埃,我自顺天道,效自然,法众生,历磨难,度劫波,岂不美哉!御辨六气若何?千秋霸业亦何若?
苍苍云外,觐初祖, ...
好文,我最喜欢这句! 好一篇逍遥赋 奈何晚辈无此能力写出如此美文 写不出,欣赏一下也是好的~ 这个不是赋,算古典散文把。
掬江水涤面,见两鬓萧疏霜色,咨嗟人世之蹉跎。呜呼!三山渐远,黄泉日近,纵人生廓然似脱缰之神骏,亦难追过往之韶华,余今年逾四十,功业纵横未就,何日方成梦中之英客?悲夫!悲呼?
这一段写的不错。 原帖由 曾阿牛 于 2007-12-4 19:00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不是赋,算古典散文把。
掬江水涤面,见两鬓萧疏霜色,咨嗟人世之蹉跎。呜呼!三山渐远,黄泉日近,纵人生廓然似脱缰之神骏,亦难追过往之韶华,余今年逾四十,功业纵横未就,何日方成梦中之英客?悲夫! ...
恩,不是赋.这个与我熟悉的<碧落赋>文体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和<醉翁亭记>类似 何为赋?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时维丙辰(明正统元年)之秋,向晚时候,袢暑难当,乃独驾孤棹,任意于江河。残红褪江色,新月冷苍山,迎金风而饮流霞,对遥岑而忆畴昔之羁泊。闻高阁之夜曲,趁中酒,扣舷相和,攲枕而误入华胥天国(梦境)。
苍苍云外,觐初祖,藉一苇而渡江;呼谪仙,相与大醉南浦蟹舍;共天尊,飞临太虚;寻五柳,夜谈彭泽。北侠壮志,神雕大义,英雄相惜桐鞮陌;乐天司马,子瞻世才,携手言欢聚东坡。访天险古道,游缥缈云霞,览负雪千山,观星云牢落。寄豪情于山川,感天下之空阔。喜得希夷微旨,幸能至丹丘而超脱。然逢乱世,北虏犯汉,干戈骤起,生灵涂炭,荒野横尸,寂落城郭。日没狼烟,调角悲鸣,寰宇共震,九天响彻。余心实不忍,乃停无尚之芳樽,步方外之阆苑,执凡尘之吴钩,别仙班之圣友,飞崛律之奇峰,跨万里之星河,越无涯之天壑。扶摇而至,龙降沙场,拚却头颅,笑谈生死,仗剑塞漠。行一步而杀一人,抬一足而勍敌却,怒啸之声,越千里而不衰,狂肆之心,虽万千人而犹在。势慑苍穹,气吞云龙,剑锋所指,霸气所至,无所不克,一人之力而独当万军,万军岂不为所破?烽火既退,赢得万代煊赫,然余等闲视金阙,醉眼看王侯,逍遥踏剑去,飘然随云鹤,世人莫有知者。
信步邙山,闻得茂林清幽处,凤吹声起,琵琶相左。声似天籁,如听仙乐,余豪气渐升,乃大笑曰:“丝竹如曷?”(取“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之意)独斟玉瀣,痛饮狂歌。歌曰:“深山呼禽鸟,密林闻凤吹。山色时有无,吾独御风飞。御风至沙场,雁阵尽北归。调角不复再,放饮天河醉。”渐歌渐响,愈饮愈醉,终至把盏而卧。
旦日平明,日出天涯,余乃悠悠而醒,倚舷瞑坐。回思梦境,常叹声数。掬江水涤面,见两鬓萧疏霜色,咨嗟人世之蹉跎。呜呼!三山渐远,黄泉日近,纵人生廓然似脱缰之神骏,亦难追过往之韶华,余今年逾四十,功业纵横未就,何日方成梦中之英客?悲夫!悲呼?浮生若梦,亦若白驹之过隙,奈何屈尊事玉楼,奈何苦为清都活?欲醉则醉,欲醒则醒,欲仕则仕,欲隐则隐,闻丝竹而耳静,对案牍而悠然,逢乱世则平天下,处太平则追云泉,凌驾于庙堂,不缚于三径,男儿至此方为豪雄,后世之人莫能过,岂不快哉!圣人不常,孰能无名?至人不至,孰可无己?任它北鲲南鹏,管它野马尘埃,我自顺天道,效自然,法众生,历磨难,度劫波,岂不美哉!御辨六气若何?千秋霸业亦何若?
醽醁既尽,无可饮,弃舟归家,为此文以解当时后世之惑!
此文本无题,“逍遥赋”三字乃是友人所赠,本文并不讲求对仗工整,行文随心所欲,是以赋之一字确不敢当! 原帖由 剑非剑 于 2007-12-8 19:35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此文本无题,“逍遥赋”三字乃是友人所赠,本文并不讲求对仗工整,行文随心所欲,是以赋之一字确不敢当!
...
许多古代散文,也常常名“赋”。这不用深究
欢迎楼主常来。~ 了不起!恩!:wer 老天,好大一篇文章Y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