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所谓金庸思想的缺陷,兼论古龙对武侠小说的意义
想当年,兄弟初出江湖,出手不几招,即遇后来结拜的三弟布衣上卿以上乘内力拍来的几砖,我(以也许有些过分的方式)大谈金庸作品之高妙,三弟布衣上卿乃以“金庸思想的缺陷”为题反击本人之论点。其实,三弟所为乃理所当然,金庸虽境界不低,毕竟还远不是圣人,有缺陷亦在所难免。经过这几年的工夫,在下又年长了几岁,对金庸作品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再来思索金庸作品的意义,对所谓金庸思想的缺陷或者说不完美之处才算有了比较好的理解,同时对古龙作品之于武侠小说的意义应该比以前认识的更为真切了。本篇小文,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论证主题,无关紧要的、外在的东西如语言成就等就不说了,我们直接在内在的、较为深层的意义上来论证。
第一个角度,从武侠小说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上看,我们先来重温一下在下在《新武侠小说之道》中从文化内涵上对金庸小说的总体把握:
就金庸小说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书剑恩仇录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儒家文化为起始,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在不同意义上对此进行了相辅相成的展开和转化,射雕英雄传通过郭靖主要展开了儒家兼济天下的崇高境界,而神雕侠侣通过早期杨过展开了道家率性而行的境界,后期杨过则又向兼济天下的境界回归,因此杨过是一个半儒半道的人物,如此,就自然过渡到倚天屠龙记所展示的道家的境界,倚天屠龙记所展示的道家的境界是正宗的哲学化的道家,偏于老子一面,主要得道家文化之自然、质朴和博大;之后,金庸在两个方面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倚天屠龙记的道家文化精神进行了更深入的拓展,一个是深化的方面,深化了倚天屠龙记的博大之处,此即形成为天龙八部,武侠小说至天龙八部,达到森罗万象、无所不包的境界,犹如华严宗的一真法界,另一个方面则是对倚天屠龙记的道家文化精神进行了自我转换,使道家文化的自然风骨展开为飘逸与逍遥,此即形成为笑傲江湖,笑傲江湖的道家是诗化的道家,偏于庄子一面[天龙八部将道家文化的博大展开到完备浩瀚的程度而笑傲江湖将道家文化的自然展开到自由自在的程度],于是乎就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最终归宗于平常、本真的鹿鼎记做好了铺垫,鹿鼎记是平常质朴、返朴归真的境界。因此,金庸的武侠小说由儒变而为道又由道变而为佛再回归于道[同时兼赅墨法兵阴阳等各派],直至回归到生活和历史本身,乃越来越炉火纯青的进程,整个发展过程逐步递进而又浑然一体。
下面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开来,从武侠小说的整体格局上把握金庸武侠小说的地位和意义。承上所述,金庸的武侠小说取得了极为杰出的成就,如果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什么缺点,那么,很简单,金庸对禅的境界之阐发尚欠精妙,少林以及佛门武学之博大精微的境界金庸阐发极佳,然而自由自在的禅的境界还远未精纯,笑傲江湖[可惜]只达到了道学中庄子的境界,离禅尚有距离----令狐冲和风清扬都没有达到禅的境界,风清扬最多只是类似于狂禅而已,这就说明金庸自身的武侠小说修为还没有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没有能够发挥出禅之妙谛。因此如以佛学来理解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整体,它们只发挥到了华严宗的境界,还未达到天台宗的境界,至于禅的境界和密宗的境界,金庸领悟的并不精纯。这一点从小说中佛门高手所展示给我们的境界上可以看出来,佛门高手都是庄严、让人肃然起敬的高僧,而不是智慧高绝而又和蔼可亲的长者或朋友,也不是随机教化、自由自在的禅师,对于这种境界的揭示,我们可以看到,金庸是通过一个道家人物——张三丰加以迂回表达出来的,这就说明金庸对道家境界的整体把握和运用要比对佛门境界的整体把握和运用更好。金庸在道学境界之中可以塑造出象周伯通、张三丰这样游戏神通、活泼自在、生动有趣的人物,在佛门境界之中我们就找不到类似的人物了。在道学的境界之中,金庸能让我们感到好玩,而在佛门境界之中我们就感觉不到好玩了,这就说明,在佛门境界之中,金庸并没有玩到家。在道学的境界之中,金庸更为游刃有余,而在佛门境界之中,华严之前的境界金庸做的非常好,到了天台的境界就功力不纯了,而禅宗和密宗高手的顿超、当相即道的境界远未揭示出来,所以小说中既缺少禅师式的绝顶高手,而密宗的高手象金轮法王乃至于鸠摩智也都不是绝顶高手。其实并不是缺少禅师式的绝顶高手,也不是密宗的高手无法达到绝顶高手的境界,而是金庸对禅宗和密宗的理解没有达到最高境界。这一种境界古龙阐发的更好。不仅如此,所谓禅云者,说到底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自我的觉悟和自己命运的自主把握,就主人公对于自我的觉悟和自己命运的自主把握而言,我们看到,陈家洛显然还没有跳出命运的樊笼[在爱情上尤其如此],更远远谈不上对于自我的觉悟;郭靖和萧锋,他们的意义主要在于金庸通过他们而分别在民族和人类两个不同的境界展开了儒家精神的理想追求,并非禅的境界,萧锋固然可以说具有大慈悲的菩萨心肠,最终终于实现了宋辽两国罢兵、天下太平的心愿,但他的内心实际上是痛苦的,甚至是迷茫的,他的具有悲剧意义的死亡虽可谓是对内心痛苦和迷茫的解脱,但并非觉悟自己本性和自主把握自己命运意义上的解脱,在命运面前,萧锋仍然是无能为力的;张无忌和虚竹只是因福缘深厚而与大道暗合,一个顺其自然,一个随遇而安,不是对于自我的觉悟和自主把握自己的命运;令狐冲和杨过要更好一些,在他们身上更多的体现了对于自由境界的追求,但令狐冲最后归于看透了江湖本质之后的无奈因此选择了隐居的道路,也不是真正的自由,杨过对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具有更为强烈的追求,但我们在杨过身上看到的与其说是自我的觉悟,不如说是强烈的叛逆精神,离着禅的境界仍相去甚远。固然,金庸的作品之中也有对觉悟者境界的正面描写,最典型的也许就是《天龙八部》中的无名老僧和经无名老僧点化后觉悟的萧远山和慕容博了。但萧远山和慕容博所觉悟到的只是“大燕复国是空,不复国亦是空;帝王如尘土,庶民亦如尘土”的境界,这种境界最多只达到了六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无相境界,还远不是六祖彻悟、见性之后“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最上乘境界。无名老僧本人也许已经达到了最上乘的的境界,但就金庸在其中所传达、所揭示出来的境界而言,无名老僧身上所呈示出来的还是针对众生烦恼和执着而加以破除和超越的“对治法”,而非彻底觉悟自性、应用无染、自在无碍的无为法。无名老僧最终给人的印象终究还是佛门高僧,而非禅师。金庸的作品最终达到的是无我,还不是真我,故非最上乘的禅之境界——少林寺本为禅门正宗,金庸在揭示少林武学之时恰恰于禅境最欠火候,惜哉!一言以蔽之,金庸虽已不着道相,然犹着佛相。金庸武侠小说缺少象古龙武侠小说中楚留香、傅红雪那样自主自造、自由自在的英雄,尤其是傅红雪,《天涯明月刀》这部极为杰出的作品以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方式揭示了傅红雪从幻灭走向自我觉悟直至再生的过程,公子羽作为傅红雪的对立面——实际上是傅红雪内心魔障的外在化身,同时公子羽本人也是入魔者,按照傅红雪的说法,是一个拥有名声、财富、权势,什么都有,但就是没有“生趣”,不理解生命意义和生存真谛的入魔者,看起来是江湖上的主宰,实际上却是命运的奴隶。《天涯明月刀》揭示出来的傅红雪命运的悖论之处或者说幸运之处说到底是命运的必然之处、微妙和美妙之处在于:公子羽对傅红雪的打击虽然几乎快要置傅红雪于死地,傅红雪心中的道义、他追求的生命的真谛由于在公子羽设置的圈套中他不断的错杀人因此不断的毁灭着自己的理想,也就是不断消磨着自己,最终将可能走向公子羽希望出现的傅红雪自我毁灭的结局,因为公子羽设置的圈套使傅红雪不是走向新生,而是逐步成为一个罪犯,如果说在《边城浪子》的结尾之处傅红雪还只是走向幻灭,还有药可救的话,那么,公子羽所做的就是让傅红雪从灵魂上彻底沦亡,万劫不复。然而,让公子羽没有想到的是在傅红雪身上出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奇迹,这是生命的奇迹,只有生命才能创造出如此的奇迹,这更是灵魂的奇迹,只有人的灵魂才能赋予生命以生存的意义,“他已经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从别人无法忍受的苦难和打击中找出来的,因为别人给他的打击越大,他反抗的力量就越大。这种反抗的力量,竟使他终于挣脱了他自己造成的樊笼”。为什么傅红雪会产生“反抗的力量”,产生“反抗的力量”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最真实的自我,觉悟到这个真实的自我,就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把握到了自己的命运,就是自由境界。公子羽也是一个绝好的象征,他象征着什么呢?我们看到:傅红雪要做的是力求自己把握住自己,而公子羽所做的与此正好相反:通过各种手段打击傅红雪,让他失去自我。那么,公子羽这样做的目的何在?显然他的目的就是使失去自我的傅红雪最终能够被公子羽控制,成为公子羽虚幻的化身和操纵江湖的傀儡,就象以前的燕南飞一样。公子羽象征着什么?公子羽通过操纵别人的命运来达到自己的自由,或者说,公子羽认为所谓的自由就是操纵别人的命运,说透了,这实际上还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摆脱自己在命运面前的不自由,仍然没有成为自己的主人。公子羽选择的控制江湖的这条道路或者说他选择的这种命运首先使得他自己成为命运的牺牲品——本来与傅红雪一样只有三十六岁的他已经被命运折磨成看起来六十岁的老人。因此公子羽代表了追求自主把握命运过程中的异化形态,而这种异化终究通过傅红雪的自我超越和公子羽的自我觉悟被克服了。公子羽的结局也很富有哲学意味:江湖上到处是他的讣告,公子羽死了,但真正的公子羽,那个知道了生命的真谛在于享受生活的公子羽又何尝不是象傅红雪那样获得了新生呢?因此,《天涯明月刀》这部作品,初看起来,是人生苦难的悲剧,但看到最后我们才真正领悟,原来它是人性解放的欢歌;《天涯明月刀》这部作品,初看起来,在古龙所有作品中色调最为阴暗,但看到最后我们才真正看明白它放射出的眩目的光辉。金庸小说中的主人公没有任何一个能如此充分的揭示这种自觉的自我超越、自我完成的境界。所以,如果说《多情剑客无情剑》是古龙武侠小说中的诗,那么无疑《天涯明月刀》就是古龙武侠小说中的哲学。《多情剑客无情剑》与《天涯明月刀》之于古龙的意义正如《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之于金庸的意义。《天龙八部》展示了金庸江湖众生的命运,《笑傲江湖》则给出了造成这种命运的根源——人性。同样,《多情剑客无情剑》展示了古龙江湖众生的命运,而《天涯明月刀》则给出了在江湖上如何把握自己命运的答案——自我觉悟。但其中仍然有本质的区别:《笑傲江湖》固然揭示了造成《天龙八部》中江湖众生命运的根源,却没有给出从此根源出发,如何超越命运轮回、自主把握命运的法门,而古龙通过傅红雪这一人物的塑造做到了这一点:自己的命运只能由自己掌握,而人对自己命运的掌握存在于对自己本性的觉悟和此本性的自由实现之中,因此所谓掌握命运归根到底就是把握自己的本性,把握住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我,这样,人才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从主人公的武功上也能表现出金庸和古龙境界的差别,古龙小说的主人公,其武学基本都是绝顶境界,多带有禅宗顿悟的色彩,可称为禅宗意义的武学,而金庸小说的主人公,都不是绝顶境界的高手,即使在绝顶境界的高手之中,除了达摩祖师之外,其余象张三丰、黄裳等多是道学的境界,而非禅的境界,而对达摩祖师的境界,在金庸小说中并无任何真正得其真谛的详细揭示。有人也许认为独孤求败比较接近此境界,然独孤求败一生修练武学的进程都是渐修的境界,直到最后都是“渐进于”无剑胜有剑的境界,与最上乘的禅宗顿悟境界相去甚远。因此如果将金庸和古龙两人的长处彻底结合起来,才是武侠小说的完美境界,这也就是为什么武侠小说除了金庸之外,可以没有温瑞安,甚至可以没有梁羽生,可以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武侠小说作家,但却不能没有古龙的原因所在。
第二个角度,从侠客本身的境界来看。在下曾于《大侠之所以为大侠》中将侠客的境界区分为三大层次:正侠、大侠和至侠,并且在后来的《哲学的境界与武学境界的终极划分》一文中以此为依据详细阐发了金庸武侠小说这个整体的宏观格局。下面我们重点重新描述一下侠客的三个层次,并揭示金庸武侠小说是如何反映这三个层次的,最后从新武侠小说的整体来看侠客的三个层次在其中的中心地位。
最为明晰的展示金庸武侠小说发展脉络和规律的是三组九部作品,它们恰好构成三个不同层次的三部曲系列,三大三部曲系列逐层递进,逐步深化,逐渐完善,最终又构成一个总的三部曲系列,使得金庸武侠小说呈现为一个严整有序的系统: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为小三部曲,乃正侠境界的三部曲,其侠客的内涵主要是民族利益和社会正义,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反清复明,侠之正者”,正侠所代表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传统文化的正统观念,正侠就是此正统观念的维护者和践行者;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是中三部曲,乃大侠境界的三部曲,其侠客的内涵主要是天下苍生的普遍利益,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大侠所代表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为人民服务”,大侠就是此天下苍生之道的担当者和践行者;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是大三部曲,乃至侠境界的三部曲,它探询人类命运,开掘人性的本质,反思历史的真理,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觉悟解脱,侠之至者”,至侠所代表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自主把握命运,顺应历史大势”,至侠就是此究竟大道的觉悟者和践行者。
站在对侠客三重境界的划分之境界上,我们能够非常清楚的看到,古龙的意义就在于将金庸在后期作品中展开出来的至侠境界以及至侠境界所代表的“自主把握命运”的理想作了更为直接、更为自觉、更为充分的发挥,因此,古龙的出现才标志着新派武侠小说真正的完成。虽然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对侠客的三种境界都有所表达,但正侠境界毕竟还不足以代表金庸思想之本色,而金庸对至侠境界的表达,无论是对达摩祖师、王重阳还是对独孤求败这些绝顶高手的境界,基本上都是从大侠的境界(主要从主人公的角度)侧面、隐约揭示出来的,而很少直接、正面,更没有详细加以展开。在金庸武侠小说中,至侠境界的意义在于,它是大侠修习过程的终点和最高理想,代表了大侠的终极追求。金庸在他的作品中揭示的最为充分也最为成功的是大侠的境界。因此,就新派武侠小说的整体而言,也存在着一个三部曲结构格局,这可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广义三部曲: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最擅长也最充分的展开了正侠的境界,同时对大侠的境界也有所揭示;金庸的武侠小说最擅长也最充分的展开了大侠的境界,同时兼赅正侠和至侠的境界,对侠客三重境界的揭示最为全面;古龙的武侠小说最擅长也最充分的展开了至侠的境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了大侠的境界。就主体风格而言,从梁羽生到金庸最后再到古龙,正好完整、充分的展开了正侠、大侠和至侠的三重境界,三位大师的作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如此评价决非贬低金庸,无论古龙如何穷极精妙,终究无法改变如下事实:没有古龙,金庸还是金庸,但如果没有金庸,那么古龙就不成其为古龙,就无法成其为古龙,因为如果没有金庸所奠定下的雄厚基础,则古龙的变化就无法出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古龙之于金庸的意义相当于画龙点睛——金庸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学养,博大的气势,也不乏会心的幽默,但和古龙相比,缺少了一些灵性,不过点睛虽可称神来之笔,但如果没有龙之全体而只有眼睛,岂不是更为荒谬可笑?
如此,则对新武侠小说整体的把握与《新武侠小说之道》一文的认识相比,应该加以改进,梁羽生和金庸的地位不变,古龙的地位应该加以重新认识。让我们还是从原来的起点出发:
梁羽生从旧体章回小说脱胎,故无论形式还是内涵犹有旧派之痕迹,然已奠定新派之基本理路,于武侠小说有开天辟地之功。
金庸承梁羽生之势而大之、致极之,终至于博大深邃、无所不包之境界,融文学、艺术、历史、道德、宗教、哲学为一炉,新派武侠小说至此而鼎盛。化用明人茅元仪评价孙子之言:前金庸者,金庸不遗;后金庸者,不能遗金庸。
再往后,对古龙和金庸之间的关系描述不太确切,因此将其修改为:
武侠小说发展到金庸,犹如谢晓峰的剑法,已经穷尽了所有的变化,至此武侠小说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无以为继。没料到古龙横空出世,以丁鹏变化到极至而不变的魔刀一刀斩闯荡江湖,终于打出一片新的天地,可谓出奇制胜,实亦为金庸武侠小说发展到最高境界之后的必然归宿:古龙将金庸武侠小说所包含的、所必然指向的但还没有充分开掘的极限境界加以彻底发挥,终于将武侠小说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界。如果说金庸除鹿鼎记之外[因为鹿鼎记已经不是武侠小说,也可以说已经超越了武侠小说,而接近历史小说的范畴]的其余十三部作品是燕十三的夺命十三剑,则古龙的作品就是本来蕴藏在其中、作为其灵魂和精粹的第十四剑,具体说,《天涯明月刀》及其之后的几部作品就是这第十四剑,古龙由此也迎来自己武侠小说创作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天涯明月刀》及其之后的几部作品反映了最真实、最完美的古龙。然则此境界太过于高绝,高绝复险绝,保持在这个境界极为困难,稍有不慎即走火入魔。古龙正是如此。如果说在《天涯明月刀》及其之后的几部作品之中,古龙能够自我控制,因此能将武侠小说的精义发挥的最精纯也最自由的话,那么当他继续寻找并使出至杀的第十五剑时,就无法控制自己因此无法自如的控制武侠小说了,武侠小说至此真的走上了绝路,乃至于古龙自己也和燕十三一样,自己的生命都连同此空前绝后的一剑而一起绝灭,亦如流星,在瞬间的灿烂与辉煌中划过夜空,只留下凄美的记忆——“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武侠小说史上最美妙的诗篇象神秘美丽的女神一样,似从风中而来,又似在雾中,隐约一现绰约之风姿,又随风而逝。
武侠小说发展到古龙,真正达到了顶峰,同时古龙也是武侠小说由胜而衰的转折点。如果以王朝的发展历程为喻,则梁羽生犹如开创大唐基业的开国之君李渊,金庸就是李世民,武侠小说至金庸,达到鼎盛的贞观之治,古龙无疑就是李隆基了,其前中期繁盛之极,后期则盛极而衰,新派武侠小说从古龙开始逐步走向下坡路,如此,温瑞安就成为末世之君,虽尽心竭力,苦苦经营,手法上又自古龙而变之,奇中又出奇而至险怪、诡异,毕竟无法挽救新武侠小说王朝衰亡之颓势,犹如晚唐,藩镇割据,诸侯各霸一方,新武侠小说至此将穷矣。
整体上把握四大家之间的内在发展关系,如果说梁羽生的作品对武侠小说精义的发挥还有所不及的话,那么很显然,古龙对武侠小说精义的发挥就有些太过了。过犹不及,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到温瑞安,武侠小说只能剑走偏锋。出奇制胜也许能更好的发挥武侠小说变幻莫测的精妙境界,但太过了,偏离了中道,势必走向自己的反面。
最后,说明一下为什么古龙的作品难以被大多数人接受和推许的原因所在。
首要的原因当然是古龙在其作品所揭示的境界太过于高绝,常人难以企及,犹如禅,如果不是上上根器,则觉其无异于梦呓。金庸作品其实也不乏对绝顶境界的揭示,但金庸的高明之处或者说狡猾之处在于,他总是以常人可理解、可接受的方式间接揭示这种境界,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可以减轻对这种不可言说的的境界加以言说时的难度,另一方面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自由空间,于己于人都有益处,如此一举两得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当然,金庸之所以能做到将远超出常人理解的绝顶境界以常人可理解的方式加以揭示,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他尽可能详尽、完整的揭示了武学的各个境界和层次,这样,到绝顶境界的过渡相对就容易一些,这里也显示了金庸深厚的功力。古龙对武学境界的揭示,其长处和才气体现在上半截,古龙对绝顶或极高境界武学的揭示比任何一个人包括金庸都要更好,都要更变幻莫测,都更美妙,但古龙的长处同时也是他的短处,毕竟我们还是以常人居多,更多的人比较容易理解金庸武学所反映的境界,而对古龙武学所反映的境界,多数人会认为不知所云,难以索解,甚至认为古龙故作高深。这不是古龙的错,也不是读者的错,只是他们互不当机而已。
第二个原因,象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古龙的作品中“杀气”太重。这种现象的确存在,而且也许正因为如此,古龙的作品读起来似乎不如梁羽生的作品典雅优美,也比不上金庸的作品赏心悦目,但要注意,所谓的杀气太重只是古龙作品的表象,而不是其本色,因为无论多么重的杀气最终都会被人性的真善美所化解,被人对生命的热爱所荡涤,被主人公自主把握命运的追求所超越。
第三个原因显然就是在古龙作品中有些被过度渲染的有关性的描写了。这些描写颇有“淫”的嫌疑,尤其被很多女性读者所诟病。回避这一问题肯定不现实,也不诚实,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古龙对性的描写并不是出于对性的“癖好”,不是为了性而性,更不意味着将人性还原为某种原始的欲望,相反,我们在这些描写中看到的是人性的畸变,人在生存中的苦难和内心深处的痛苦,因为原始,所以更真,更接近现实中某些人生活的底色。比如,在《三少爷的剑》之中,写了一个名为“小丽”的妓女,谢晓峰第一次见面就打了她一个耳光并让她“滚”,可是后来他才知道,就是这个在常人眼中最下贱的妓女,却是谢晓峰寄身的老苗子全家“心目中唯一的希望”,她以出卖自己肉体的钱,养活着自己的全家,并且让他们过的更好。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况?她的人格到底是高贵还是卑贱?如果不是被生活所迫,世界上有哪个女人愿意去做妓女?愿意忍受男人的羞辱和蹂躏?“难道你以为我天生喜欢做那种事?”。而且,就是小丽的全家,就是生活在最底层、生活的最卑贱的这一家人在谢晓峰走投无路之时“不但给了他生存的机会,也给了他从来未有过的温暖和亲情”。其实,生命高贵也罢,卑贱也好,本性都是平等的,即使在生活的最阴暗之处,你仍然会发现人间的真情,发现人性中最闪光的那一面。所以,我们在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古龙作品对人性认识的深邃、深沉之处,古龙在描写这些东西的时候,自己首先承受了其中的痛苦,也许还有几分无奈,几丝忧伤,几多同情,几许感叹。我们与其反对或批判他的写作方式,不如反思在这种写作方式中所呈现出来的现实。如果谁还是实在无法接受这种写作方式,那就请先接受如下的现实吧:金庸的作品,任何年龄的读者都可以去看,而且能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而古龙的作品,必须要到成年之后才能去看,才能品尝到其中的韵味。金庸的作品,品尝完了,留下的是悠悠不尽的茶的余香;古龙的作品,品尝完了,留下的是咖啡的滋味,苦涩中带着甘甜,苦尽甘来。
size]
font]
[ 本帖最后由 shaolinpai 于 2008-2-22 10:10 编辑 ] 其实不管金庸还是古龙,又或者是其他名家,少年时看,青年时看,成年后再看,感受都不会一样。
说什么小学看金庸中学看古龙大学看黄易其实都是废话,这些书基本上在各个时期都可以一观,每一次都会是独特的经历。
[ 本帖最后由 我是树 于 2008-2-18 10:23 编辑 ] 就好象一本薄薄的二十七节的《小王子》,看过三遍的感觉和当初看第一遍也大不相同,感触良多。 个人感觉,是由于金庸和古龙的追求不同.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悟当然不同. 建议下排版,还能美化一下~ 相比古龙在写人上的更加纯粹和深入,金庸写人会将人放在一个比较完整的世界中去描写,虽然这个世界也会偏向小说的主题性,相对来说还是更广泛的,如果说金庸更善于道的话,那么可以说他的小说一直都在强调着人物和世界“天人合一”后的超脱。
===============================================================================
另外楼上的偶想你了,最近可好,拜年留言可曾收到。 本文之要点不在于境界不同而所见不同,而在于争取以更为精当的方式准确把握金古两大家之间的本质联系,并由此更为完整的评价金古之地位和意义. 排版换一下吧,看的眼睛疼.
一直有个疑问:大旗是不是古龙写的?
在古龙小说的介绍中,并没提到大旗是人代笔,但是怎么风格和古龙的其他作品相去甚远? 大旗当然是古龙所写,只是后来古龙模仿金庸来了个修订.
总体看,大旗是早期作品,此时的古龙还没走出梁金的藩篱,与中后期古龙自己风格的作品有很大差别,亦为当然. 最后,说明一下为什么古龙的作品难以被大多数人接受和推许的原因所在。
首要的原因当然是古龙在其作品所揭示的境界太过于高绝,常人难以企及,犹如禅,如果不是上上根器,则觉其无异于梦呓。金庸作品其实也不乏对绝顶境界的揭示,但金庸的高明之处或者说狡猾之处在于,他总是以常人可理解、可接受的方式间接揭示这种境界,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可以减轻对这种不可言说的的境界加以言说时的难度,另一方面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自由空间,于己于人都有益处,如此一举两得的美事,何乐而不为?
复:在我看来,金庸的是大制作,适合拍成电视剧,观众不需要思考,只要看就是了;而古龙不同,你需要思考的,他的作品更适合电影。 很同意楼主所说对女人描写太过详细 就因为这点我才不看古龙书的 武侠就是武侠那么详细描写女人的身体干什么?那么喜欢写干脆去写金瓶梅好了 不止三少爷的剑 他写的别的书也有 我家只有2套他的书 看了一遍就在也没看过了 不是很喜欢他的风格:wer
伤古龙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眼睛都看晕了。 现在正在看《多情剑客无情剑》看到描写林仙儿的身体和林诗音的身体。
我很喜欢。
感觉其实抛开脸,每个女人的身体应该没多大区别。但是在他笔下,写的每个女人的身体都不一样,如同她的人。
这书看起来赏心悦目。突然想起原先一朋友超级喜欢古龙的作品。她给我说,古龙的书适合一个人在夜里慢慢的品尝,更适合内心痛苦的人去品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