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說部情節——董培新畫集
今天刚拿到远流董培新的画集,实在是喜欢的紧!地道的国画,将金庸小说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很特别的是画集依据的情节是连载时的情节!金迷不可错过的作品![ 本帖最后由 zijin8421 于 2008-4-21 10:27 编辑 ] http://w.886.cn/63oB/82005952/82005952_46090.jpg
乔峰聚贤庄大战
http://w.886.cn/63oB/82006342/82006342_31239.jpg
华山论剑
http://w.886.cn/63oB/82006377/82006377_45929.jpg
杨过与小龙女 http://w.886.cn/63oB/82006376/82006376_30204.jpg
乾隆西湖选妓
http://w.886.cn/63oB/82006389/82006389_58882.jpg
坐斗
http://w.886.cn/63oB/82006051/82006051_44027.jpg
夺帅
http://w.886.cn/63oB/82014764/82014764_23806.jpg
郭靖与黄蓉泛舟湖中
http://w.886.cn/63oB/82014760/82014760_17690.jpg
小宝与双儿 画得真好。。。收藏了。 你没帖全。呵呵。:jm 新修版的藏书票应该是用董培新的画吧? 新修版的藏书票我猜当为李志清的水墨画!而封面是董培新国画! 哈哈,没有看到这个贴,我还不知道有这本书耶。我真是后知后觉的人。幸好已经跟远流订了。 郭靖与黄蓉泛舟湖中
最喜欢这幅 数十年的艺术酝酿
◎金庸
一九五○年代,当我正在《新晚报》撰写《书剑恩仇录》时,董培新先生在罗斌先生所办的《新报》与《蓝皮书》上为武侠小说画插画。他很欣赏我的小说,我也很欣赏他的绘画,当时我们都想,如果他能为我的小说绘插画,应当是相得益彰,大家都会欢喜,我们的读者也都会欢喜。
可惜,这件事没有能成为事实。
罗斌先生很喜欢我的小说,他觉得我的小说很有内容和趣味,可以吸引大量读者。那时他在办一份很好的报纸:《新报》,我也在办一份很好的报纸:《明报》。这两份报纸都是新起的小型报,都卖一毛钱,在香港这小小的市场上自然发生了竞争。那时《明报》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成为政治上独立的知识份子所热爱的自由报纸。由于竞争的关系,罗斌先生不同意董培新给金庸的小说绘插画。
当时给金庸小说绘插画的,主要是姜云行先生和王司马先生。姜云行先生用‘云君’的笔名,他的画风细腻而生动,表现武侠小说中的动作和打斗很见功力。王司马先生的画风富于人情味,很能表现人物的情感,读者们往往为他的绘画所吸引,凝视画中的人物,神驰高山大漠,投入人物的欢乐和哀伤。
王司马先生在风华正茂、得到万众欢迎的时候以癌症去世。云君先生也移民美洲,不再以他生动的绘画和我们相见。香港回归中国,《明报》与《新报》都换了主人。董培新先生提起画笔,绘出了不少金庸小说中的场面。那些场面是他在心里酝酿了很久很久时日的。有的他已想了几十年,有的他反反覆覆的修改,改了布局,改了人物的面容。
长期在心里酝酿的艺术作品,一出来果然不同凡响。
萧来到聚贤庄外,一场大战还没有展开,但剑拔弩张的气势已充满了画面的每一个角落;韦小宝在扬州妓院里和众女大被同眠,画面上没有猥亵和**,读者看到了滑稽、风趣,和人物的玩闹,那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情调。画面和小说配合得非常合拍,每个观赏者从心底和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内地有许多画家曾尝试为金庸小说画插画,有的画家功力很深、构图很美,但他们都没有董培新先生的创作成功。只因为,虽然是极好的画家,但缺乏了在心中酝酿数十年的艺术培养。这数十年的酝酿、修正,使得艺术成熟了。这是自然的培养,天然的陶冶。这本册子里的每一幅画,都是董培新先生在读了金庸小说之后,在心中思考数十年、或者十几年的成果。 没贴全就继续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