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与价值多元时代的公民教育
开学没几天,很多高二学生惊喜地发现,刚到手的第四册《语文读本》里面,新添了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这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去年11月第一次出版,首次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篇武侠小说。这在中国当代教育史上可以说是一次创举。在笔者的中小学时代,语文课几乎是一堂思想政治课。在那个思绪飞扬的年代,我们的思维被紧紧地固锁一个小圈子里面。在我们的想象之外,有一个被称为武侠的神奇世界,只能从一部遥远的《少林寺》中获取一丁点信息。哪怕是枕头底下破了封面的没有结尾的《笑傲江湖》,也会被父母缴获并斥为“不务正业”。也正因为如此,在笔者的中学时代,四平八稳的格式作文也是我们语文课的训练内容之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课程发展的历史,也是新旧文化的矛盾冲突、交织融合的历史,是旧文化的衰亡、新文化不断被创造的历史。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价值观念的冲突、交流,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问题。矛盾集中在促进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两者之间如何保持必要的张力,以及课程多元价值取向中主导价值取向的确立问题。
用一波三折来形容“金庸小说进教材”再合适不过。早在2001年,有媒体报道,教育部决定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改革,金庸的作品将入选。引起各方激烈争论后,在种种压力下,教育部出面辟谣表示:金庸的文章不会成为学生的必学教材。然而三年后,金庸小说照样进入中学课本。在这场文化冲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文化论争,更应该看到其背后中国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更新,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矛盾冲突。
大众化教育还是精英教育,继承传统还是超越传统,这种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正反映了当前公民教育的多元时代已经来临。然而,面对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冲突,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却依然缺乏主动应对多元文化的观念。认为“武侠小说不能登大雅之堂”就是一种偏见。把文学划分为纯与不纯,通俗与不通俗,甚至划分为高级和低级、文明和野蛮,有充分价值和价值不足,这是一种明显的歧视。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产生出来的学生不但缺乏对世界文化的判断、选择和认同,也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还缺乏对丰富文化资源进行选择的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的文化犹如自然界中的花草,可谓百花齐放,百花争艳。可以说,不管是中国,还是在西方,多元文化的发展是源远流长的。但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明确的教育思想被提出,并在教育实践界广泛认同,则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多元文化教育概念的明确界定和不同观点的论争更是近世社会中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截至目前仍然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教育概念。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得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没有价值或被相对主义支配的社会。而基础教育,作为发展社会价值观的核心话题,在社会持续变迁和价值多元的时代中,不管是在审美倾向还是观念导向上,都无权要求受教育的个体按照少数人的意志做到所谓的“高境界”。我们常说的“以人为本”,在这个意义上,就是要谋求教育主体人格和人性尊严的充分发展。 来坐师父的沙发~:sftr :asd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这是个好事. 进教材的段落,并不是最好的。
金庸小说真正的精华,是不适宜进入我们这个和谐社会的教科书的。 精华真进去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会管不住,政府就芨芨可危了 我们山东教育出版社没有金老爷子的书~
甚憾~ 进教材,支持!:vn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