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晨星 发表于 2008-7-21 02:02

转载——对联趣谈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这是一幅贴于弥勒佛门前的对人,以示弥勒佛宽阔的胸怀和对天下任何事情都一笑了之的境界。世间就是这样,在你的生活周围每天都在发生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你不能太过认真,只能一笑了之。如果你斤斤计较就会觉得生活的很累。不是吗?因此,从对联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道理。

    对联,是中国的特有文化。除汉语外再也找不到对联这种文化艺术形式了。对联文化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宋朝时期,我国的对联达到了一个颠峰时代。以宋朝文科状元林大秀为代表人物的一批文人,系统地收集并编辑了在民间流传的对联。把中国的对联文化发扬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因此,林大秀被公认为对联的一代宗师。

    提起林大秀可能许多人都知道。可他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发生了一个和对联有关的故事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那日林大秀进京赶考路遇一西瓜摊,便作短暂休息顺便想买个西瓜解渴。卖瓜老汉见此书生气度不凡,便有意想考考他。
    卖瓜老汉对林大秀说:“我的西瓜卖与秀才每个五十文,秀才若能接我对子,便可免费吃西瓜。”
    林大秀一听便知卖瓜老汉要考考他,于是答道:“小生愿听老伯赐教。”
    卖瓜老汉随后出一上联:
    朱老汉卖瓜举刀开切上七刀下八刀刀刀面光
    林大秀听了作稍事思考后接道:
    酸秀才赶考进京应试东两点西两点点点思路
    随后林大秀当然地吃了免费西瓜。这只是对联史上的一个小插曲。对联中的故事很多,例如:

    一酒作坊老板为了显示自己的酒麴怎么怎么好,作坊的卫生是怎么怎么干净,在其作坊门口贴上了一幅这样的对联:
    做酒刚刚好做醋坛坛酸
    喂猪大似象老鼠半只无
    这幅对联按老板的断句读法应该是:
    做酒刚刚好做醋坛坛酸
    喂猪大似象老鼠半只无
    可是这对联却被一个过路秀才看到了,秀才认为老板太过自夸,于是用笔加上了标点,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做酒刚刚好做醋,坛坛酸
    喂猪大似象老鼠,半只无

    古时有一个老进士的儿子又中了进士,高兴之余题一对联贴于大门外以炫耀自己的书香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此联贴出一天,第二天早晨老进士再看时当场气死。原来对联被人改成了: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曾有一老翁在大年三十贴了一幅这样的对联:
    家有万金不算富
    命有五子还是孤
    这是怎么回事?千金已经很富,万金却不算富。一子已不孤,五子何言孤?原来这老翁有十个女儿,女儿又称千金,十个女儿当然是万金。一个女婿半个儿,十个女婿当然五个儿。虽然五个儿却不是自己的。过年都回了自己家,因此,五子仍孤独。
   
    还有一秀才因为对联写的非常好,每每大年三十晚上贴好的对联到了来年大年初一。对联就不见了。原来是被人揭了去。秀才想出了一招,是年三十贴了一幅这样的对子:
    祸不单行
    福不双降
    令偷对联的人望联兴叹。如此不吉利的对联谁敢要?可到了大年初一早晨大家来看热闹时对联变了。秀才在上联和下联各加了半截:
    祸不单行昨日行
    福不双降今日降
    这一加简直成了绝对。一时成为对联史上的佳话。

    对联有词的风范、诗的意境。很多诗句对可作对联用。对联有观赏性和收藏性两大类。对联讲究“工”与“对”和上下联的平仄关系,要求上下联必须工整对仗。诗句中的对联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闻天祥[宋朝宰相]在狱中所提,表达了作者铮铮铁骨、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诗句]
    这样的句子都是非常好的对联,属对联中的上品。

    对联还可作文字游戏。一些对联高手曾写出这样的妙语对联。后半句是前半句的倒句,不仅如此,后半句还是前半句的说明。如:
    上海自来水水来自海上
    荫成树上柳柳上树成荫

    象以上这样的例联举不胜举。对联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瑰宝。

sjj830210 发表于 2008-7-22 17:00

呵呵深奥的东西










http://www.cghp.net/images/DZ/sigline.gif
琴帝最新章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对联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