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金庸撰写祭孔大典祭文是明智的
古往今来,只有对一个人的祭祀,绵延千年,并遍及华人世界,一年一度几成国际性大事件。这人,孔子是也。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学过那么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就是孔子先生讲的。今年,是孔子诞辰2559年。自然,该继续纪念孔子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于是200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于9月22日至29日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举行了。在9月28日举行的核心活动2008祭孔大典上,将突出“仁者爱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山东省将朗诵一篇由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为此次祭孔大典专门撰写的祭文。这本该是个亮点的。但就是这个“亮点”招来了网友不够“和谐”的声音。红网上有论者称:“我泱泱华夏祭奠宗师之文,却要请文化思想单薄的金庸来抒写,岂不使这场隆重的礼仪少了文化的厚重,而多了江湖的味道。”
关于孔子先生,俺就不用多介绍啦。一般的孩子,至少都是知道几句论语的。两千多年前,由于这位先生做出了兴办私学、传承古学、开创儒学三大贡献,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历史文化巨人。特别是其开创的儒家学说,不仅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思想支柱,而且对平民百姓的思想与生活也产生了极深影响。最终,老先生成为至高无上的圣人,受到盛大而又隆重的祭祀,直至今日。所以,我倒觉得,怀念孔子,想和老先生心灵感应,遥相对话,都可写个文章,在他祭日这天。这不就是祭文嘛。金庸可以写。俺也可以写。街头卖报的王二小也可以。至少可悄悄地写在心里写。怀念和书写,是每个人的权利。
只是,还有写的够不够牛逼的问题。说白了,终究是个身份问题。孔子祭文,要在祭孔大典诵读的文章,不一般的。谁能写呢。这个需要讲究。在当代中国,其实能写的人太多啦,上至国家主席**先生,下至黎民百姓。金庸先生能行吗,我看行。今年这个文化节邀请他来写,算是明智,值得期待。金庸是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他的武侠小说。你总在电视和互联网看过他的作品吧,至少知道他这么个人吧,哪怕一瞥而过,喜欢,讨厌,都无妨。这是通俗文学被放大成为大众文化的镜像,早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寻常元素。而如果要说金庸“思想单薄”,我只能讲,你要么没读过金庸和他的小说,要么根本读不明白。
真正看过新派武侠小说,会发现它们绝对不是弘扬暴力的,远非想当然似的那么浅薄。事实上,金庸小说有很丰富的人文素养,特别是传统文化精神。比如儒家思想,也就是孔子先生的思想。金庸有一部不大重要的小说叫《鸳鸯刀》,因为刀里面有天大的秘密,武林人士苦苦寻觅,后来终于找到了,秘密就刻在刀上,前面写着“仁者”,后面写着“无敌”。仁者无敌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矛盾冲突中可以有斗争有暴力,但最高级的是“仁”。金庸小说中的主人公可能武功很高,但不是武功最高的,他的武功可能被怀疑,但这个人身上体现一种“仁义”的“侠义”的精神。用金庸笔下人物的话说是“为国为民侠之大义”。
“仁者无敌”,不但契合了本次祭孔大典的主题,呵呵,还和我们的时代精神相得益彰,建设和谐社会,当然需要“仁”,以及广义上的“侠”。这两者都和大爱相关。我们的时代需要大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请金庸先生写祭文,本身就是开放、包容的姿态。公众在习惯偏见上,一般只视金庸所代表的武侠小说为通俗文学而已,难登大雅之堂。事实上,近半个世纪以来,武侠小说地位一路看涨,作为小说品种之一,它熠熠生辉。在一份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榜中,金庸《鹿鼎记》赫然名列其中。而今,融会古今中国文化,打通“任督二脉”,名满华人世界的武侠宗师,在宏大的家国语境中,与孔子先生来一次神交,写篇祭文,该不是什么难事。
其实,发展到今天的祭孔大典,既是以国家名义命名的一次公众集体缅怀先圣的巨大仪式,也是一场普通公众直接或参与其中或旁观聆听的巨大狂欢。在庄严肃穆的背面,还承载着一份轻松愉悦。本质上讲,这是任何一个庆典活动的两面。“轻松愉悦”,正需要公众参与、消解。而祭文只是仪式中的仪式。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利,可将思想书写下来,形成文章。金庸先生来写祭文,有了文化味,再来点“江湖味”,岂不快哉?所以,有网友说请季羡林先生来写,当然也是可以的。我也相信季先生是能写的很出彩。但他不应该是唯一的。你更不要因喜欢季先生去写,而说金庸没文化,思想单薄,或者去鄙视某个作协主席某个朗诵的官员。怀揣这念头讲这话者,水平不比谁高明。
转自http://liuyongtao8.blog.sohu.com/100744275.html 应该请当世第一通儒饶宗颐去写。
看了金庸去年写的《香港赋》,可以断定他的祭孔文,文笔和思想都出彩不到哪里去。
季羡林跟金庸在这方面是半斤八两。 主办方只想借金庸的名声罢了。 综合上俩楼的意见:
他的祭孔文,文笔和思想都出彩不到哪里去;
主办方只想借金庸的名声罢了。 有何不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