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庭前花开落,我自犹作壁上观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是因为无闲,也是因为无心。面对着架上千篇一律的书籍,实在没有兴趣去翻阅什么。而最初捧起它,是由于名字——《作壁上观》,好一副悠游自得的样子。会心一笑,随手翻开,却便如此一气儿读了下来,倒似品了一杯清茶一般舒爽,却又自有一种深邃沉静的悠长回味。书是旧书,97年的版本,已有十余个年头,甚至纸页都有些许的泛黄。不过,倒正是旧书,才更加符合这其中的意境。
所谓春天也只是一种清脆的标本
一张书签
曾是水仙或蝴蝶
书签在韦氏大字典里
字典在图书馆的楼上
楼高四层高过所有的暮色
楼怕高/书怕旧/旧书最怕有书签
好遥好远的春天
不知怎么,看这本的书的时候,会想起余光中先生的这首诗,旧书的书签引起春天的回忆:于是,倒盼着翻书的时候,其中会掉下一张泛着微黄的书签了。
作者是葛兆光先生,漫步在清华园的文科教授向来是会比其他大学的导师有更多一份的感慨的,因为他们执教的,是有曾经的辉煌与今日的黯然的清华文科。
于是葛先生不得不慨叹,太强大的理工科使文科相形见绌。因为历史的辉煌无法给今日增光,没有了四大导师,没有了朱自清、闻一多、钱钟书、冯友兰,今天的清华文科又该如何来证明自己的地位?
随着葛先生的脚步踏上清华老图书馆阁楼的楼梯,灯光昏暗、几乎直不起腰来的阁楼里,是尘封了多年的往事:那是许久前文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连捆扎的绳子都是当年旧物,已经在灰尘中封存了几十年。久远到,他们的作者,与批改它们的导师,都已是风烛残年、甚至已然不在世。
然后有幸看到了陈寅恪先生曾批改过的论文,陈先生的批改很严厉也很耐心。可六七十年过去了,当现今的论文不再是功底深厚的文学考证,而成了《老子》太难,《庄子》太玄,《孙子兵法》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的抱怨的时候;当“书中自有……”这种旧日歌谣已经只能哄骗孩子的时候;当一切都简化为实用的价值关系的时候;当“善抄书可以成著作”成为某种完全变味的秘诀的时候,回首往昔,我们是否与十几年前的作者一样有一了种莫名的悲哀?
作为一个理科生,却一直以来深深体会到一个以文为生的人的心情。文人没有更多的满足,只有那看到自己的心血被印成铅字出版时的喜悦,而喜悦过后,却又是某种弱小的凄凉:就仿佛“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杜甫没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就在半路与世长辞;仿佛欢喜雀跃的写下“适我愿兮”“真是高兴”的朱自清也并没有高兴很久就撒手人寰;更仿佛汉学家马伯乐深思熟虑的大脑经不住纳粹的摧残而最终病死集中营一般,让人同情并且尊敬。
于是,不禁因此想起了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想起那栋历经几百载,在宁波的战火与风波中摇摇欲坠却又最终屹立的苍老屋宇、庭院。已经很久以来没有与什么现代作家产生太多共鸣,却一直的对于葛先生的这一段话念念不忘:“应当让学者远离战争,因为笔墨永远不是枪炮的对手。不过,也许应当让战争远离学者,因为枪炮永远不如笔墨那么永恒,当硝烟散去,历史就会加以评说,是耶非耶,善欤恶欤,终究不用强权武力论定,而由史家评定。他们的生命,在汉学史上写下了一段血书的眉批‘战争是一种犯罪’。”
向来看书都是为了找寻某种不随流俗的深邃思想的,而在葛先生的书中,我隐约发现了这样的、仿佛经过了某种洗礼的阅读感受。
一直醉心于诗词,所以也着实看过一些的述评,可日子久了,世人对唐人文学家的众口一词的褒扬也已完全使我提不起兴致,可是葛先生的一章说唐新绎却使我称快,对于初唐四杰的“人”“诗”合一的全面之观,对于盛唐诗人的独到见解,其出乎自然的引经据典都是绝非略知一二者可为之。于是在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时,也自然地,有了一种充实与空虚。充实于满心的感慨,空虚于意犹未尽的怅然若失,而这一份充实与空虚,却也正是我每每深陷于一本书时最渴望却也隐隐害怕得到的感受。
可最终,我却也像翻开它的时候那般会心一笑,喜于满心的收获与感动了。
闲看庭前花开落,我自犹作壁上观。这样的境界,已然很理想了。 好久没来~~~一直是个不称职的斑斑~~~辛苦鱼了~~~呵呵~~~不过总不在书林发帖也不是一回事~~~所以罗~~~把应付作业的东东拿过来凑数~~~大家表拍~~~谢谢~~~:handshake 小韵儿啊~~~~真是书香门第~“向来看书都是为了找寻某种不随流俗的深邃思想”~~恩~说的好~ 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呵呵,韵儿也喜欢他的书吗?
我很喜欢余秋雨的作品啊,《千年一叹》《文化苦旅》《行者无疆》。
理科生啊……
我在为我的高二选文选理纠结中……
人家说理科生好找工作,可是我天生热爱文字…… 小韵儿肯定喜欢~~
我早都说了~小铮铮和小韵儿好像~:vv :vv :vv
选理科一样可以爱文字嘛~笨~:sdwe :sdwe :sdwe 呵呵~~~对余秋雨的作品印象不错~~~至于其人么......就算了~~~~
虫子这话说得对~~~呵~~选理也一样可以痴迷文字的~~~俺就是一只~~~其实文字~~~我一直认为还是当做爱好好~~~~因为那才是真实的~~~要靠那玩意吃饭的话~~~写出来的东西大多就俗了~~~~:dvv 看看~
我就说小韵儿有当大姐姐的潜质嘛~~看问题就是比小铮铮成熟些~:dvv :dvv :dvv
以后要多照顾小铮铮~懂啵~:bhbty :bhbty :bhbty 收到~~~虽然流云辈分比俺大~~~:dvv
咳~~~俺离大姐姐的年龄......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 ~~~:ds 就算小铮铮辈分大~还不是10W个为什么~:dvv :dvv :dvv 哈哈哈哈~
哎~只能说小韵儿太笨了~拜谁不好~去拜暖大泡为师~:sdwe :sdwe :sdwe 哈哈哈 晕~~~~虫子不许说俺师父~~~~辈分大小是另一回事~~~师父对俺好就可以了~~~:jm 天一阁,曾经离我10分钟路程,却终究没能照面 笨~以后还有机会嘛~~~~哈哈哈嘿嘿嘿~ 余秋雨的书趁着高中时读罢,过完高中就可以扔了。
葛兆光的随笔是不错,葛兆光的专业是古文献,日后做思想史,文字和格局都不错,作壁上观我没读过,不做评论。 学术文字有他的话语生产机制,而且即便到现在,学术化的表达也存在以规范化贬抑个性的状况,因此随笔往往能见学人个性,只是当下的学者,能达到文从字顺已是不错,至于写的随笔,多半不敢恭维,这点远不及台湾,台湾学者汪荣祖彭明辉等人都是左右开弓,学术文字严禁,而随笔也能妙笔生花 ,他们在报纸上的随笔专栏也多已结集出版,汪荣祖的书大陆也引进了不少,可以读读。
辽宁教育出版社出了一套“书趣文丛”,有老一辈学者,里面有葛兆光的考槃在涧,也算不错,辽宁教育出版社的那套书倒也不贵,闲暇之时可以找来看看。 积极号召楼上各位在书林妙笔谈书
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个人以为,高中的理科比文科更有学的价值,如果你课外能了解些文科类的知识,高中的理科知识是以后写文也好,做事也好,都应该有这些知识,至于工作,现在谈论为时尚早,很多技能知识,都是靠自己在大学期间去拓展的,而不是教什么就只学什么
书林期待更多此类文字,我想象中的书林,就该是如此文章的汇集地。。。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