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读闲书
《时间简史》告诉我们,时间有起点也有终点。这就让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起点的,也许有的起点是其他什么的终点,但总是有那么一个开始。读书是一件惬意的事,有一段时间不读,就像在海上航行吃不到新鲜水果一样,有一种无力感会从心底爬出来。
写字是一件脑力活,我喜欢天马行空的想,却不愿意去付出劳动把它们写下来,而且那些书看得越多会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多么苍白无力,几乎都快放弃表达自己了。
这样,轻松一点,读点什么,扯点什么,想说一句话就一句话,无关其他,我只是想在俺家书林盖一栋房子,每天添几片砖瓦,朋友们来了也好有个地方做做,第一砖已经放下,大楼还会远吗 这种巨著 我想想……都不想读…… 最近懒散了,不想读书
但总是喜欢带着本书在手上,无事翻翻,也是很好的 《听几米唱歌》本该是温暖的画,温暖的字,我看着看着就哭了,我只想躺下,躺着躺着躺着,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东西在身体里蔓延,将那些伪装击碎,咸咸的从嘴角滑过,是一滴滴的难过。 大学里的时候,很喜欢读书。
毕业了为生存而奔波,就没有了静下心来来看书的心思。
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一件惬意的事。。:asd 《叔本华思想随笔》
有一阵子不看叔本华的书了,原因很简单,用我的话说是太耗精神力了,也就是太累了,一天只能读那么几页。有人说,这世界上能要命的人太少了,叔本华是其中一个,你在不经意间遇上他的文字,发现他险些要了你的命!几个月前读完他的《美学随笔》后一阵忙碌,重新拾起,当鼓足勇气被他慢慢要了命。传说尼采拿到叔本华的《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后,三天废寝忘食,专注于该书,从此投入到无限的哲学中去。
昨天读了《心理散论》中的几章,惯性理论的解释让我一直认为的现在的努力到明年甚至很久后才显现其效果的想法得到肯定,很多人不要灰心于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正像佛语里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关于希望与绝望的说法让我觉得人生的底色是黑暗,所以人才会去寻找光明。就像眼睛会自动选择光明,人们自动寻找希望而不是恐惧,就像城里的人想到城外,城外的人想到城里。人们为什么有希望,为什么寻找光明,因为人是生存在黑暗中的。 卡佛的《大教堂》纸张包装倒是挺精装的,就是贵了点,几个小短篇,价格翻了一番,更有众多家们天花乱坠般的推。
据说这书在外国是底层人民看的,到了中国成了中产们的最爱,让书推们很是纳闷,其实书中境况大多就是中国中产的事,哎,咱这生活水平就是这样,要知道咱的底层甚至都不看书的。他的小说魅力还是有些的,读着没啥感觉,读完一篇,你总是觉得有点什么。村上春树评的说,这书有强大的驱动力,会让你不由分说的一口气读到最后,不知道是我麻了还是时间太琐碎了,已经很久没什么书一口气读到最后了,不过,这书对细节和动作的描写准确到位,读完也会让你想些什么,诸如生活为什么总是会被那些没什么原因的小事改变而破坏,很多决定的产生,都是源于不知道怎么来的念头。也会因此感慨下生活无奈,倒颇符合小人物的生活。话说,这书其实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摸着女人细腻肌肤般的纸张和男人般俊朗明确棱角的外壳,他更像一件艺术品,倒失却了内容的价值。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1.大概我还没到读这书的阶段
2.他的小说比随笔精彩
3.开头那篇很强大
附:开头那篇引言
我爱司汤达,因为只有在他那里,个体道德张力、历史张力、生命冲动合成单独一样东西,即小说的线性张力。
我爱普希金,因为他是清晰、讽刺和严肃。
我爱海明威,因为他是唯实、轻描淡写、渴望幸福与忧郁。
我爱史蒂文森,因为他表现为他愿意的那样。
我爱契诃夫,因为他没有超出他所去的地方。
我爱康拉德,因为他在深渊航行而不沉入其中。
我爱托尔斯泰,因为有时我觉得自己几乎是理解他的,事实上却什么也没有理解。
我爱曼佐尼,因为直到不久前我还在恨他。
我爱切斯特顿,因为他愿意做天主教徒伏尔泰而我愿意是共产主义者切斯特顿。
我爱福楼拜,因为在他之后人们再不能试图像他那样做了。
我爱《金甲虫》的爱伦.坡。
我爱《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马克.吐温。
我爱《丛林之书》的吉卜林。
我爱尼耶沃,因为我每次重读他,都有初读般的快乐。
我爱简.奥斯汀,因为我从未读过她,却只因为她存在而满足。
我爱果戈理,因为他用洗练、恶意我爱果戈理,因为他用洗练、恶意和适度来歪曲。
我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他用一贯性、愤怒和毫无分寸来歪曲。
我爱巴尔扎克,因为他是空想者。
我爱卡夫卡,因为他是现实主义者。
我爱莫泊桑,因为他肤浅。
我爱曼斯菲尔德,因为她聪明。
我爱菲茨杰拉德,因为他不满足。
我爱拉迪盖,因为青春再也不回来。
我爱斯维沃,因为他需要变得年老。
我爱……
4.大概是他读的书我大多没读过
5.老坑着不是我风格
6.这书名很好
7.我喜欢读好书
8.我爱卡尔维诺
[ 本帖最后由 肥鱼 于 2009-10-9 22:17 编辑 ] 加缪《鼠疫》
鼠疫就是一场战争,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荒谬。世界上根本不对的事情就是荒唐,而很多人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才感受到荒谬,这是我从王小波《2010》里读出来的,而在《鼠疫》里,荒谬发展成了鼠疫,他直接威胁到了生命。大多数时候,我是个冷漠的人,有点像局外人,安静的看着这个世界,可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不关联着整个世界,《八百万种死法》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就是“全世界与我息息相关”。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你已经在这个世界了,正如鼠疫已经发生了,你可以选择寻欢作乐享受这最后的欢娱;你可以坐以待毙,在角落里等待荒谬的灾难自己消失;你也可以跟朗贝尔一样,积极的选择离开,最后积极的选择反抗;同时也可以同医生一样,安静的在这个世界存在,在荒谬降临时奋起反抗;有老医生,有其他一些人,我对人物名字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我知道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面对这些荒谬时,不会沉默,不会认同,他们会拿起他们的武器,会用他们力所能及,会尽他们最大的力量去反抗他,去消灭他,想起《黑客帝国》里莫菲斯对民众演讲时的那句话,大致意思为:我们从来都不会害怕反抗,从来都不会担心我们会失败,因为千百年来,他们也曾千百次这样对付我们,因为他们害怕我们,而千百年来,我们怎么样,我们还在这里!是啊,我们始终存在这里,人类历史中发生过多少荒谬和苦难,但是,我们始终存在这里,世界是灰暗的,但人类会在上面走出一道光。
[ 本帖最后由 肥鱼 于 2009-10-8 10:59 编辑 ] 给《局外人》续占一楼。
在偶看过的有限的外国小说里,记得的不多。大一大二因为无聊,看了几本外国小说,但都是囫囵吞枣,一遍即过,现在都不大记得起了。
早知道萨特和加缪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看《局外人》的感觉跟偶看卡夫卡小说的感觉有一点类似。偶只记得《局外人》好像是从偶为母亲奔丧开始写起,偶冷眼旁观一点都不悲伤,到后来莫名其妙的为朋友杀了人,最后终于被判为一个杀人恶魔。
加缪和卡夫卡的小说偶都很喜欢。它们给人一种荒诞、缺乏逻辑、慌乱、冷漠的感觉,偶不知道怎么表达这种感觉,何况俩三年前的事了,就好像在昏暗的沉沉迷雾中找到了那么一星点光亮但又让人难以确定似的。
小说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以一种混乱、不知所措、荒诞的感觉开篇,或许是偶对什么都不报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所以小说定名为《局外人》。当时偶看到小说第一句话就感觉很有意思的。
当时偶好像是因为加缪因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看的,另外《西西弗斯神话》也很喜欢。或许是当时那些小说(包括卡夫卡的作品)契合了偶悲观冷漠的心境,所以偶比较喜欢。
偶也说不清一些什么。
[ 本帖最后由 血刀 于 2009-10-9 10:46 编辑 ]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在许久之前看的,原始剧本是小说《动物凶猛》,其实以前的日子都是那么痛苦,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自己幻想的,也许记忆早就是真实和幻想的中和了。用一个小时读完《动物凶猛》其实就是想看看《阳光灿烂》的小说是怎么样的,比电影悲伤多了,记得最早读王朔的时候,压根没感觉,也许是成长了,也许是会回忆了,也许是老了,也许是忧伤了,失去了《动物凶猛》的日子,人也就变得越来越温顺,自然法则里,温顺的动物都是迟早要被灭亡的,不瞎说了,睡觉去,那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是不需要休息的。:sads 原帖由 血刀 于 2009-9-17 12:58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给《局外人》续占一楼
记得补上,这篇很有感觉的,有时候会有同样感觉:ryttr 最近重看梁羽生.非常非常文气.主角的个性总是复杂难言.优柔寡断,犹豫徘徊.偶尔会闲一两个快人快语的女侠,又显得执拗的不通情理.
[ 本帖最后由 重楼 于 2009-9-23 12:15 编辑 ] 卡尔维诺《烟云 阿根廷蚂蚁》
烟云也好,阿根廷蚂蚁也罢,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逃避的一部分,你讨厌他们,希望他们消失,并为之努力,想办法,你以为人们也和你一样,而其实人们只是把他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产生他们也会,去消灭他们也会,这只是一场游戏,烟云或阿根廷蚂蚁,他们要存在,有其存在的必要,但也要消灭,这是“我”这个外来人理解不了的,也探究不清楚的,我们的世界也是这样的一个世界,每个试图消灭这些存在的人又同时在制造他们,不希望他们,他们只是人们生活的工具,生活的情趣,生活的点缀,也许人们也想真正消灭他们,但是,为什么要由我来做呢,他们由另外的人来做最好。
好吧,又一逗到底了,虽然两篇短文的结尾都出现了没有烟云没有阿根廷蚂蚁的场景,转身,就能找到净土,走不多远,就能到达你希望的宁静,当然,还因为“我”是后来者,我常住后呢,我习惯后呢,我被同化后呢,我还是我吗,我也把他们的存在当做自然后,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后?
有点呓语了,闪
附:读卡尔维诺吧,你会喜欢的。 《澜本嫁衣》。
我在网络上看到关于这本书的评论,大抵是讲,这本书让人觉得非常失望。又有人从中找到一些颇为不恰当的言辞。大篇大篇的评论让人非常灰心。
可是,这四个字这样美。就像是在远古的时代,盲女用清澈如水的眼睛注视看不见的繁盛花朵。一路良辰好景,却沾染了浅浅深深的宿命的味道。
或者我是想到了幸福大街的《嫁衣》。吴虹飞天真暴戾的声音,无比坚决又无比凄凉的唱,妈妈欣赏我的我的红嫁衣,不要让我太早太早死去。
于是我就去看了这本书。蓝色的封面,诡异的花朵。心中仿佛有预感,手里紧握的是峥嵘跌宕的岁月。甚或是无望的挣扎和抵死抗争。
一叶一生,一叶知秋。两个女孩子的命运,似乎是天定的。即使没有缠绕的血缘关系,仍然亲近的如同镜子两面。然而,或者缘于天性不同,又或者在这个叵测的世间,万事都有其既定的轨迹,她们是走在完全相反的路上。
或者在这一部书里面,我们没有办法把自己带进任何一个主角里去。也许你刚刚认为自己有个知秋的暴戾天真,又发觉或许会更接近一生的隐忍平和。当然,无论如何我们也不会愿意去把自己带进一个在夜店做不光彩的生意的角色,无论她是否离经叛道,无论她是否张扬跋扈,无论她是否值得同情和尊敬。
我们没有办法从这本书里得到一个读者面对一本书应得的东西。没有适度的浪漫主义情结,也没有英雄主义清洁,甚至在一些煽情的桥段,看起来该我们表现出怜悯或者痛心的地方,都会因主角的个性和所从事的行业让我们做回道貌岸然的卫道士。
这并不能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我们得相信任何事情的结局都是有自己的意愿去操纵。你选择了这样道路,没有人逼迫你。所以即便是如临深渊的绝境,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知秋最后还是死了。她在抢一生男友的时候,只是迫切的需要抓住一根稻草,以为别人的日子过得多平静多美好,不明真相就一脚踏进去。她的一生都在重复这样的错误。直到死神来亲吻她的眼睛。
生活几经跌宕的叶一生,后来当他在土耳其看日落的时候,身边的男子是否有她想要的干净温和。抑或仅仅是耽于她貌美如花的容颜,以及内心澎湃的欲望。
《澜本嫁衣》。这不是一本好的小说。七堇年在书中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有重大的性格缺陷。人物形象也算不得饱满。所以许多人并不喜爱它。但是这是一本暗示真相的书。或者你该看一看。当然,知道真相的人都不会快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