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重 发表于 2010-8-25 19:04

‘一叶障目’是耶非?——简论叶洪生之《论剑》【外一章】

题记:

此文所谈,不是叶洪生《论剑》全书,只是其中一节,《‘偷天换日’的是与非》,故曰‘简论’,称为‘拣论’也许更合适些。







      在《君子剑,怎样炼成?——三谈岳不群》一文中,关于叶洪生指称金庸剿袭卧龙生一事,曾经谈说自己的看法。此事,1998年金庸在科罗拉多大学演讲时说起:

   “叶洪生先生讨论到我小说人物的‘原型’问题,他举了许多例子,说明某某武侠小说出版在我的作品之前,所以我小说中的某某人物是从那部小说中取材的。……叶先生说卧龙生的小说《飞燕惊龙》出版在前,所以《笑傲江湖》中的伪君子岳不群是抄自卧龙生所创造的假好人,……中国社会中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有伪君子,不必到书中去找‘原型’。”(《金庸散文集》274页)

    叶洪生的原文,我没有查到,不知金庸的转述是否准确。 叶洪生怀疑‘君子剑’的创造受卧龙生的‘假好人’影响,如果仅仅是一种‘怀疑’,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如确如金庸转述,叶洪生一口咬定“伪君子岳不群是抄自卧龙生所创造的假好人”,就太武断了。

    我找到了叶洪生的另一篇文章,《文坛文坛上的“异军”——台湾武侠小说家琐记》,其中谈到:“ 后来金庸《天龙八部》(一九六三年)写武学女博士王语嫣、《笑傲江湖》(一九六七年)写‘君子剑’岳不群便分别脱胎于卧龙生《玉钗盟》的紫衣女萧姹姹与‘神州一君’易天行的人物原型。但凡老读者一望即知,固无须饶舌。”

    至少,这篇文章中的叶洪生,太敢于下判决,尽够武断了!

   犹有甚者。在《‘偷天换日’的是与非》一文中,叶先生居然冒出了这样一段话:“早期金庸小说颇多传统说书口吻。迨及1970年左右,古龙的‘新派武侠’大行其道,对金庸不无影响,因而有全面改写之举。”(叶洪生《论剑》287页)我看着这段话老半天,有点发懵,越看越想笑。

世间若无古龙小说,金庸断乎不会修改旧作?这两件事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说两事之间一定没有关系,太不靠谱。说两事之间一定有关系,那就更离谱的狠了。

万事皆有可能,但是,同时‘世事无绝对’啊。

叶先生认为古龙小说“到处充斥‘绝对’或武断之词”,他本人所写评论,武断之辞更是所在多有。







上世纪七十年代,金庸修改旧作。对此,倪匡很不满意,叶洪生更有意见。倪匡是不满意金庸把一些精彩情节删出了,认为是越改越差。叶洪生之所以有意见,那就更有意思了,不是因为金庸改差了,是因为叶洪生认为金庸改得太好。

叶洪生对“据新版《金庸作品集》(修订本)来高估金庸的小说艺术成就”深致不满,指出“若仅以金庸修订本作品(实为重新改写)来与并世各武侠名家小说原著比较高下,在立足点上即不公平。”

似乎,金庸修改旧作,并且改得较前为好,竟是做下了亏心事?

考试结束后,叶老师宣布成绩:“张三考分比李四高,然而,但是,李四同学答完题后从来不检查答案,而张三同学呢,答完题后检查了好几遍,改正了几个错误答案,所以,若仅以张三改正后的试卷来与李四同学的成绩比较高下,在立足点上即不公平!”

什么逻辑?







齐威王的上驷,跑得比田忌的上驷更快;齐威王的中驷,跑的比田忌的中驷快;齐威王的下驷,跑的比田忌的下驷更快。不搞孙膑那一套把戏,我们能否由此得出“王马比田马快”的综合结论?

只允许齐王的中驷出来参赛,公平?不公平?

比较某两位小说家的成就,在我看来,有三种相对‘公平’的方式:

【一】‘上驷’对‘上驷’,‘中驷’对‘中驷’,‘下驷’对‘下驷’。

个人浅见,《射雕英雄传》是最有趣的一部书,但不是金庸最好的一部。修改后的《射雕》,只能算中驷,未改的《射雕》,在中驷与下驷之间。

【二】忽略‘中驷’‘下驷’,各自把最好的作品(‘上驷’)拿出来比较高下。

我个人不以《射雕》为金庸最好的小说,有一些朋友可是这样看的。印象中这样的读者不占多数,并且,即使在这少数的把《射雕》看成金庸最好小说的朋友中的大多数也是把《射雕》看作金庸最好作品‘之一’,而非‘唯一’。

假设(幸好仅是假设)金庸压根就没写《射雕》一书,几乎不影响对他文学成就的评价。

再假设金庸在《鹿鼎记》之后不曾‘封笔’,又写了一部,像《笑傲江湖》《鹿鼎记》一样好,却无重大突破(像金庸自己预感的那样),不比《笑傲江湖》《鹿鼎记》更好,如此,也不会怎样抬高他的文学成就的。

作为读者,我当然对金庸的‘封笔’感觉遗憾,但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形态下的‘封笔’,无损其文学地位。

【三】早期作品对早期作品,中期作品对中期作品,晚期作品对晚期作品。

金庸1955年开始写小说,57年创作《射雕英雄传》,前有《书剑》《碧血剑》,在他十五部作品中,创作时间上排第三。

《射雕》,是金庸的早期作品。

早期作品对早期作品,比如是跟古龙小说相较,应该把《射雕》对比《剑气书香》或者《残金缺玉》。

拿甚么与《楚留香》比较?有《天龙》《笑傲》。



    四



       《射雕》的修改,很成功。但这在15部小说中是特例,不具有普遍性。

       《书剑》《碧血》改动很大,甚至比对《射雕》的改动还大,效果却差,仍是(金庸作品中的)劣作。

      金庸最好的作品,《笑傲江湖》《鹿鼎记》《侠客行》《连城诀》,修改的幅度比《射雕》小出太多。

      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尚不能断言叶洪生是有意为之,但他《偷天换日》一文,确实成功地造成了这样的误解:金庸十五部小说的修改,幅度与效果都如《射雕》;金庸小说本初只该得70分,经修正,得了88分。

         不是酱紫。

      《射雕》的修改乃是特例。

         原来已经85分,修订后可得90分。



   五



      金庸第一次修订旧作,确实拉大了他与其他武侠作家的差距,没有叶洪生《偷天换日》所呈现的那样夸张罢了。

      由此,叶先生指称:“若仅以金庸修订本作品(实为重新改写)来与并世各武侠名家小说原著比较高下,在立足点上即不公平。”

       如果这也算‘在立足点上不公平’,这样‘不公平’也忒多了!两个人的家庭环境、生活背景、教育程度、心理素质、智商情商…都不可能一样,比较二人之成就高下,立足点公平吗?

      济慈26岁辞世,歌德写《浮士德》就用了60年,说歌德的文学成就高于济慈,以叶先生的逻辑推论,在立足点上公平否?

       或谓‘文无第一’,此言确有道理,却也不宜将这样的道理绝对化。杜甫、歌德之成就显然高于李贺、济慈,哪会完全分不出高下?

       但是,按照叶洪生的‘立足点公平论’,世界上就再也不存在文学成就高下的问题了,因为:‘以金庸修订本作品来与并世各武侠名家小说原著比较高下’也算‘在立足点上不公平’的话,这样的‘不公平’也忒多了!每一位二流作家都可以轻易找出自己之所以未臻于一流的种种‘立足点不公平’的理由。







      我拿考生成绩来比拟小说家的文学成就,问题是:各人何时交卷?

      答曰:死的那一天。

      各自努力,或写或改,到辞世那一日,就算交卷了,开始盖棺论定了。期间遇有天灾人祸,只能按倒霉处理。   

      达到叶洪生那样标准的‘在立足点上公平’,怎么可能?

      以金庸修订本作品来与古龙小说原著比较高下,在立足点上不公平。那么, 以金庸未修改的小说来与古龙小说原著比较高下,在立足点上就公平了?金庸写了十几年,古龙写了二十多年,在立足点上又何尝公平?

      这也不公平,那也不公平,你说你的不公平,我说我的不公平……如此这般说来说去,没完没了,乱七八糟,一塌糊涂,倒是蛮好玩的事。

      





   我很佩服叶洪生先生还有林葆存先生(二人合著有《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的学问,只是感觉:其人立论,‘意气’的成分未免太重。

   汉文化圈,是一个整体。以汉语写出的杰作,无论作者本意为何,最终面向的都是全世界的华人读者。身为读者,得能拜读第一流的汉文学作品,很畅意,也多会引为光荣的。至于它的产地在台、在港、在陆、在海外,根本不重要。

   况且,台湾这60年来在文学上总体成就高于香港,比貌似庞然大物的大陆,只怕也要高出不少。按理说台湾学者真不必自卑到斤斤计较‘武侠小说’一隅的得失高下。

    拘泥于雅俗之见,将武侠小说打入另册,固然不妥。不过,将眼光拘泥于一处,将‘武侠’领域看成唯一的天地,更是不当。

    林葆存《解构金庸》,对金庸小说对其它武侠作品的所谓‘排挤效应’很是不爽。如果林葆存是不忿于‘劣币驱逐良币’倒也罢了。问题是林先生也认为“在中国近代武侠小说发展史中,毫无疑问地,金庸是首屈 一指的重要作家,而其作品也是质素最高的。”既如此,所谓‘排挤’正属事理之常。金庸固然‘排挤’了古龙,古龙小说又何尝没有‘排挤’梁羽生、司马翎、温瑞安的作品?梁温司马三家对其他武侠作者还不是照样加以‘排挤’毫不客气?

      中外文学史上,向来‘赢家通吃’,‘排挤’之事,再正常不过。中国白话小说少说也有五六百年历史了,到了今日,一般的文学爱好者普遍阅读的也不过《红楼》《水浒》《儒林》等数部或十数部小说而已。

    人生也有涯,书海也无涯。即是很肯于读书的人,要在区区数十年间将中外各时代、各领域的第一流作品读遍,已然不及,再遍读某一领域的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作品,岂非生命的浪费?

   也算不上浪费——对于叶、林二先生这样的某一类型作品的研究者,以及对某一类型作品有偏嗜的读者。





                                           【外一章】            还是拿‘分数’来说事



       预先申明二事:【一】 对某一作品或某一作家之成就的评价,毕竟不像‘打分数’那么简截而精确,鄙人虽知如此,还是要拿‘分数’来说事,只为了这样说事可以更省事。【二】‘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称谓,似乎是从洋鬼子那里‘拿来’的,不过,吾国自古亦有类似的观念,所以本文谈及古人古文时,仍是径自取用这两个概念。

      下面开始胡说:

      有人一面对着古代的‘通俗’作品顶礼膜拜,一面蔑视否定现当代的一切‘通俗’作品。贵古贱今,也是人之常情。

    ‘纯文学’中有佳作有劣作,‘通俗文学’中有劣作,也自有佳作。对一些‘通俗文学’作品的价值自然可以否定——就像可以否定‘纯文学’中的劣作一样,但彻底的、全盘的、一个不留地加以否定,这种行径吾人期期以为不可。对于某部通俗作品或某一通俗作家,可以有一万个理由来怀疑甚至否定其价值,但‘通俗’本身不成其为理由。

   通俗,不是‘原罪’。

   当年关汉卿、王实甫、施耐庵、曹雪芹、吴敬梓…的作品,无一不被认作‘通俗’。其价值得到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是他们死后一二百甚至三五百年以后的事了。

    ‘纯文学作家’的遭遇,相对好些,也只是好些而已。“当时人们对于杜甫,却十分冷淡,在他同时代比较著名的诗人中,无论识与不识,竟没有一个人提到过他的诗。……到了元和年间,杜甫逝世四十年以后,才起始听到对于杜甫的尊崇与赞颂。……杜甫的诗经过元稹、白居易、韩愈和稍晚的李商隐、杜牧等人的提倡和称颂,已被人承认,这时距杜甫逝世已有八九十年之久了。”(冯至《论杜诗和它的遭遇》)

       以古例今,我估计(仅仅是估计)现当代各位重要的纯文学作家的成就地位再有五十年应该可以有一个比较公正准确的评价了(某些作家地位会得降低,另一些则将升高)。现当代比较重要的通俗作家的成就地位要得到较为公正准确的评价,怎么也得一百年后。

      《水浒传》由‘俗’而‘雅’,由‘闲书’一变而为‘经典’,《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会走过相似的历程?会与不会,不是我能说了算的,也没人能说了算。惟有‘时间’才能给出正确结论。

       卡尔·马克思他老人家教导我们说:“真理是经由争论而确立的。”虽说现今哪一个人说了都不算,仍是大可发扬‘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也得说’的伟大的参与精神,将各自的真实看法一一道来。你不说,我不说,大家全不说,再过一万年也不会有一个确切的结论的。

      表达观点,我对自己的唯一要求是‘诚实’,修辞立其诚,怎么想,就怎么说,如此而已。至于‘辩证’‘全面’‘客观’…本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俺早已毫不羞惭地供认:我做不到辩证,我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评论,永远都是片面而主观的。

      某些人自以为很‘全面’‘客观’,恕我直言:根本就是在闹笑话,无非是主观地以为自己很客观,片面地自以为很全面罢了。

       跟我观点一致,我就说人‘全面、客观’;跟我看法不同,‘片面、主观’的一定是他不是我。如此一来,我把自己当成什么东西了?神?全知全能?我便是现今世界‘全面、客观’的全权代理人和最高裁判者?呵呵呵。《玉堂春》里,崇公道老先生说得好,“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

      这里,我愿意再次(已经第三次了)引述海耶克的话,‘自由的精神,就是对自己是否正确不是很有把握的精神。’

      在艺文领域,只要还是人,就很难(几乎不可能)真正做到‘客观’‘全面’‘辩证’,但是经过几十上百年众人的参与、讨论,还是可以达成一个比较‘客观’‘全面’‘辩证’的认识的。

   例如,我对某一作品的评分是30,再一转念,这样评价是不是太不‘客观’啊,于是,扭曲自己的主见,将其修正为50分,这样做会不会更‘客观’,更接近一点真理?未必啊未必!也许这部作品多年以后的公评反而是25分……

   不是高估,就是低估,做到恰如其分的‘正估’(姑且这么说)很不现实。略似‘测不准定律’,我给某一作品打出的分数,正好与百年以后的‘最终结论’相一致,不是完全不可能,却是几乎不可能的。打出的分数,最接近‘最终结论’的,算是更有一点点先见之明。对同一作品,张三给了85分,李四给了55分,一百年后这部作品被普遍认为该得65分,那么,李四就算比张三更正确。可惜,张三、李四都看不到了。

   再例如,对《笑傲江湖》的成就,我给打90分,王二给打了60分,于是王二兄说我在‘拔高’,且赏了俺一个雅号,叫做‘金庸吹’什么的,再呵呵。从他的立场看,当然是这样。然而,‘拔高’与否,最终不是哪一人可以判定。也许百年后《笑傲》得到的评价是95分,我倒低估了它的价值。反过来说,我对另一部作品的评价是85分,有朋友认为只值70分,如此这般,定是这位朋友在‘贬低’它?也许,多年以后的评价,这部作品仅得60分……

   表达观点,诚实是我对自己的唯一要求,至若‘辩证’‘全面’‘客观’不在我视野以内。因为我还自知说出写出的永远都是我个人的一隅之见,必然存在种种谬误。我不要求自己只说正确的话(根本做不到啊),更不曾狂妄到以为自己真可以‘一言而为天下法’。

      有网友说我拔高金庸而贬低了梁羽生古龙,呵呵,三位先生的作品具在,哪里是区区如我所能拔高或者贬低的呢?

       时间,会给出结论的。

       百年之后,便有分晓。

       可惜,你我都看不到了。



                                                                                                                                     2010、8



参见拙文:妄议金庸小说之文学史地位:http://zonghe.17xie.com/book/10000662/674389.html

普_渡_众_生 发表于 2010-8-25 20:54

二版比一版更好,更完善情节,这个是肯定的。

三版我觉得其实作用不大,有些细节完善了,如无崖子如何遭暗算;有些改动使‘角色迷’喜形于色,如张三丰在评价张无忌内力时,在二版用觉远大师及郭靖作参考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杨过,算是一个小的完善;但更多的还是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三版(新版)我一部没看过,只是从大家的文章中了解了一些。

说句不好听的话,金老这个年纪的思维,一定不如二、三十年前,而改动的目的,多半还是利益所驱使。

刘国重 发表于 2010-8-25 22:33

三版确实很令人失望,金庸的语感甚至都大不如前。

普_渡_众_生 发表于 2010-8-25 22:46

回复 板凳 的帖子

老刘,你在百度被封的ID,已经解封了,看鱼帮助解封的,起因是牵扯政治话题;P

刘国重 发表于 2010-8-26 07:19

多谢普兄,也替我代为向鱼兄致谢。

牵扯政治?我还真不知这回事。

这百度也真够阴的。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0-8-26 07:50

我认为刘兄倒没有拔高金庸,这个,通观刘兄文章整体,既有对金庸作品的褒扬,但也有对其作品缺点的批评,至于金庸本人之人品以及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刘兄亦多次论证,不过,我一般不在意人品如何,只关注作品本身。
另外:笑傲江湖的确是金庸作品中的上上之作,王二(是台湾金庸茶馆那位吗?)只给60分,明显缺乏洞察力,也可能偏见太深,“一叶障目”了。刘兄给打90分,我认为如果鹿鼎记是满分的话,笑傲可打95分,金庸至于笑傲,已经大臻圆熟,60分甚至可以说是胡闹或恶搞了。我认为大约可以以射雕为界,射雕之前为60分,之后,逐步提高,至鹿鼎记而圆满成就,金庸功成身退,就此封笔。刘兄以为如何?

girlgoodkey 发表于 2010-8-26 10:29

三版不好看!

天龙改的太多了,一读就不是味,一句话:通俗、画蛇添足
其他改动还没看,哎,老金还是让人失望
金庸全集全套580,可惜了我的money啊

亦知墨 发表于 2010-8-26 12:34

刘国重先生读书的思维切入点过深,难免会涉及到敏感字样.

对于金书中的阴谋,政治,和隐含的思想暗流来说,被BD封也很正常啊

刘国重 发表于 2010-8-26 17:33

少林兄:

此文提及的人名,都只是代号,没有实际所指。写到‘王二’时倒约略想起王小波,至于二指先生,根本没联想到他。王小波、王二指两位都不会给打出这么低分的。王小波没有正式评价过金庸作品,但在散文中提及金庸及其作品时一向很郑重,很尊重。

个人浅见,吾国古今长篇小说中,唯一接近100分的,只有一部《红楼》,之所以说‘接近’,因为后40回的问题。

《天龙》《笑傲》《鹿鼎》得分,基本一样。给90分,不低,呵呵。

刘国重 发表于 2010-8-26 17:35

墨兄:被百度封,很正常,甚至光荣。

不过,当初提给我的原因不是‘牵涉政治’,这才觉得有意思。

问好。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0-8-26 17:37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这两句有境界。

七慕雪城 发表于 2010-8-29 15:46

慕名前来拜读,阅后留名

刘国重 发表于 2010-8-29 18:54

多谢七兄。

问好

武五陵 发表于 2010-8-30 13:52

说实在的,叶洪生是谁?我不知道……:L

刘国重 发表于 2010-8-30 16:41

50回来,难得。

忙啥去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一叶障目’是耶非?——简论叶洪生之《论剑》【外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