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高阳
原帖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30710100l67o.html新近华夏出版社翻印的高阳著作,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作为宣传。金庸和高阳,无论出身、写作内容或是口碑,都有可供比较的地方。网友刘国重曾以此为题,写过一篇文章,可供参考。金庸和高阳,同为撷取旧史以作小说,二人在小说中间,往往穿插以各种古典知识,并且浑然天成,不予人炫博之感,实在是高明的手笔。
然而细究起来,两人的小说面目完全不同,历史对于金庸来说,不过是戏台背后的幕布。金庸笔下真正的主角,皆是虚构的人物,其着力点,在江湖而不在庙堂。(《鹿鼎记》里的康熙算算是例外),自出机杼。这点大概近于《金瓶梅》《红楼梦》的路子,是文人自家的创作。高阳则不然,其著作中的主要人物,如胡雪岩、慈禧、曹彬、高斌等等,无不都是历史上实有其人,而且记载颇详。至于李娃、虬髯客等等,也是根据已有传奇小说发挥,依傍的痕迹非常明显。大处都能按照史事铺陈,这点大概是《三国》《水浒》的传统?相较而言,金庸虽然也用古典元素,不过已经是纯然现代小说家了。而高阳则近于说书人一般。虽然是武侠小说和历史小说两种题材的差别,不过也毕竟见出作者的旨趣和追求。即便同是历史小说,此岸众多作者的创作路径,也与高阳颇为不同。最近读《金瓯缺》,对此颇有体会。
高阳是世家子弟,文史俱佳,《高阳说诗》可以作为代表,其中关于李商隐七律用典和实事的考证,小说《凤尾香罗》中多有发挥,确实是很高明的手段。另外,台湾近代史学者林文仁在《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也特别向高阳致敬,表彰其对晚清政局研究的洞察入微。同样以世家子弟为文史之学,近代最有成就者无过陈寅恪。高阳的小说文章,对于晚清众多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同情,可以窥见世家子弟的取向。而陈先生,虽然因为家世渊源避开了晚清史研究,不过他的诗作治学取向,也同样清晰地显露这种心绪,对此,许倬云曾评论道“他写的关怀基本上不在历史本身,自己摆在历史里。”
无可讳言高阳小说也有弊病,最为明显的是史观的陈旧和正统,其次是叙事的枝蔓随意。在《胡雪岩》这些较成功的著作中,这个毛病虽然有,但还不是特别明显。至于《清官册》《大将曹彬》这些小说中,颂圣之处比比皆是,人情极美之处,而往往掩盖历史的残酷。这里可以回到高阳和其他几位作家的比较,梁羽生是左翼知识分子,这种理念贯注于他的小说之中,可不赘言。即便温和如金庸,在涉及历史处,也仍然能够保持清醒。唯有高阳的小说,观念最为正统,这点也能见出高阳的小说并非小说家的创作,而是近于古代的说书话本。忠孝节义伦理纲常,正统的观念与传奇的嗜好,正与后者相同。
我曾设想,倘若高阳用力于文史研究而非小说创作,会是如何一番境况。前文以陈寅恪观照高阳,陈寅恪先生虽然曾被讥为有遗少气,不过思想已远非旧派所限。见之于陈的历史研究,也是如此。傅斯年所谓“此时修史,非留学生不可,粹然老儒,乃真无能为役。”是也。陈寅恪自然是前者,而高阳,无论是思想或是具体的路径,恐怕更近于粹然老儒吧。从这点上来说,钱穆大概可以作为高阳的样板。当然,都只是些无聊的设想。 其着力点,在江湖而不在庙堂。此句甚妙。
高阳何许人,得与金老并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