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旋 发表于 2012-6-18 13:37

金庸小说武功高手的跨历史比较 序论篇

不同作品中、不同历史年代中的武学高手,可否放在一起一较高下?当然是很困难的,毕竟他们所属的时代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历史时代的武学体系是不一样的,比如,《射雕》时代,武学的集大成者是以《九阴真经》为代表的道家武学;《倚天》时代,武学的巅峰是《九阳真经》,由于其作者是“一生为儒为道为僧”的高人,所以它的性质究竟属于道家还是佛家,恐怕是很难断定的;《天龙》时代,最高的武学既有佛门的《易筋经》,又有道家的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天山折梅手,又有俗世的降龙二十八掌、六脉神剑;《笑傲》时代,佛门的《易筋经》、以阳明学为精神内核的独孤九剑、权力的仆人《葵花宝典》成为这个时代武学圣殿的支柱。这一现象使得武学高手的比较变得异常困难。但读者往往克制不住那种关公战秦琼比较的冲动,关键是,这种比较虽然困难,但到底可不可能?

金庸作品体现出了作者自觉构建的一种武学体系,这一点在新修版更明确地表现出来。在这一体系中,作者描绘了一个清晰的、系统的武学的历史谱系,这就给我们将该谱系中的武学和人物进行比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所以,笔者将金庸作品分为武史类和非武史类:武史类是金庸作品的核心,是作者将其作品体系化、经典化的主动创作活动。武史类作品的特点是,有明确的历史年代,几大作品的人物、武功有一定的连续性。以此可以看出,武史类包括《射雕》三部曲和《天龙八部》,其产生的标志是《射雕英雄传》,正式确立于《倚天屠龙记》,最终完成于《天龙八部》。笔者的论述主要依据武史类作品。《笑傲江湖》虽不是武史类,但其叙事特点之一是向武史类靠拢,人物、武功也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武史类作品,如独孤求败、《易筋经》、吸星和北冥神功的渊源等等,所以仍将其作为笔者论述范围的重要作品。《连城诀》、《碧血剑》、《飞狐》也可以部分地作为参考。


比较人物武功高下的误区:
通过人物在实战中的攻击力和实战结果作为比较的主要依据是一个经常易入的误区。
比如,《天龙》第41回经典的少室山大战中,萧峰一出场时向丁春秋进行猛攻,此时他们相距十五六丈,有的读者就认为萧峰的降龙掌攻击范围比郭靖大的多,因此认为萧峰的武功在郭靖之上。下面笔者试着对这一场景进行细致的分析:


“萧峰心下既痛惜,又愤怒,大步迈出,右手呼的一掌,便向丁春秋击去,正是降龙二十八掌中的一招“见龙在田”,他出掌之时,与丁春秋相距尚有十五六丈,但说到便到,力自掌生之际,两人相距已不过七八丈。

天下武术之中,任你掌力再强,也决无一掌可击到五丈以外的。丁春秋素闻“北乔峰,南慕容”的大名,对他决无半点小觑之心,然见他在十五六丈之外出掌,万料不到此掌是针对自己而发。殊不料萧峰掌力甫出,身子已抢到离他三四丈外,又是一招“见龙在田”,后掌推前掌,双掌力道并在一起,排山倒海地压将过来。”
这段文字说“决无一掌可击到五丈以外的”是特指萧峰这一掌而言。因为萧峰从十五六丈外出掌,给人感觉好像他的掌力的有效攻击范围很远,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来,他十五六丈外出掌,但力量开始发出的时候,已经过了七八丈。也就是说萧峰的助跑非常快,从开始运功,到运功结束开始发功,这一瞬间就跑了七八丈。从开始发力到发出劲力,已经过了三四丈。另外,劲力发出时也带着助跑的惯性。由此可以看出,萧峰的奔跑速度在每秒钟三十米左右,相当于当代短跑高手的三倍左右。萧峰从十五六丈外发力,其实他的有效攻击距离应该还是在一丈到两丈。

笔者之前的文章对其他实战场面进行过论述,比如《神雕》第三十八回,一灯与金轮国师、《天龙》第十回鸠摩智与天龙六老等,在这些实例中,以攻击范围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是很难得出人物实力高下的判定的。



参考实战结果也同样是一种误区。

许多高手之间并没有交过手,此其一也;高手之间交过手的,大部分并没有分出胜负或生死,此其二也;分出胜负或生死的,其结果并不一定能够如实地反映出双方的真实水平,因为在实战中,许多许多的偶然因素都可以对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双方的心情、一方的陡施奇招、外在的干扰等等等等,此其三也。举例来说,《射雕》第十八回,西毒和北丐苦战未分出胜负,第二十回,在海船上,洪七公击败过欧阳锋,但当时是因为欧阳锋寄予厚望的绝技“灵蛇拳”被洪七公破了,洪七公之所以破了他的“灵蛇拳”是因为看到欧阳克使用过,被洪七公苦思冥想想出了破解之道,这样就打了欧阳锋一个措手不及;在四十回中,欧阳锋疯了之后屡施怪招,连续击败东邪北丐和郭靖。这现场打斗虽然分出了胜负,但并不能说明双方实力存在差距。真正反映出双方实力的是在《神雕》第十一回,两位大师苦战之后都精疲力竭,最后同一秒钟逝世。

所以,评价人物武功的高低,通过作品中对实战时的表现来分析的话,各种表现非常繁杂,且易令人疲于奔命,无所适从。



笔者对于人物跨历史比较的参数放在武功本身上,即采用禅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的方法,即先从浩如烟海的武学中列出高低,然后看这些人物练成了哪些武功,再结合其他因素,这样武功高低就显现出来了。

黑嘿卜 发表于 2012-6-18 14:34

天下武术之中,任你掌力再强,也决无一掌可击到【五丈】以外的。————这一句话已经表明天龙最强掌力所及距离 已然接近五丈...如果萧峰的例子 看不出来的话 另一个例子——————哪知道虚竹急奔之下,血脉流动加速,北冥真气的力道发挥了出来,愈奔愈快,这【五六丈】的相距,竟然始终追赶不上。转眼之间,已顺着斜坡追逐出三里有余,李秋水又惊又怒,叫道:“小师父,你再不停步,我可要用掌力伤你了。”【童姥知道李秋水掌力拍将出来,虚竹【立时】命丧掌底】,自己仍是落入她手中,说道:“小师父,多谢你救我,咱们斗不过这贱人,你快将我抛下山谷,她或许不会伤你。”
——————这里是两个人同时在同速奔跑就没有你考虑萧峰的那个问题了.....而【天下武术之中,任你掌力再强,也决无一掌可击到【五丈】以外的。】这一句话就原文分析,并不是建立在跑动的基础上的————这里要说明的是各书的体系不同...其实不宜比较...

普_渡_众_生 发表于 2012-6-20 06:48

笔者对于人物跨历史比较的参数放在武功本身上,【即采用禅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的方法,即先从浩如烟海的武学中列出高低】,【然后看这些人物练成了哪些武功】,【再结合其他因素】,这样武功高低就显现出来了。
===================================================================================================
【即采用禅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的方法,即先从浩如烟海的武学中列出高低】,这是‘境界论’了。
【然后看这些人物练成了哪些武功】,这是‘招数论’了,如多少门绝技。。。。。。:lol
【再结合其他因素】,这个就复杂了,包括‘内力论’(毕竟内力为本)、‘旁白论’、‘细节论’等等。

比较武功的高低,本身确实应该多方面考虑,境界、实战、内力、旁白等相结合,再加上一些‘臆测论’。事实上,‘臆测论’用的最多。;P

如果跨书比武,最好先找一个‘平衡杠杆’,如以内力‘境界’而论,郭靖、觉远、老张三人,就是一个‘平衡杠杆’。但以‘内力量’而论,老张则是最高。

说到这个‘平衡杠杆’,我觉得逍遥三老、龙木岛主、五绝差不多,可以作为一道杠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庸小说武功高手的跨历史比较 序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