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恋人日租房现大学校园 禁租令遇尴尬
校园时评:恋人日租房现大学校园 禁租令遇尴尬 <br><br>--------------------------------------------------------------------------------<br> <br><br> <br> 高校禁租令遭遇尴尬<br><br> 国家教育部在今年6月3日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原则上要求”不允许高校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对极少数确实需要在外租房居住的学生,要经本人和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备案。各高校对这条俗称为“禁租令”的规章执行的可谓不遗余力,对这一通知的各种补充文件纷纷出台,奖惩措施也日趋细化,从限制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到取消在外租房同学的奖学金和评优资格,甚至可以对屡教不改者开除其学籍。<br><br> 虽然“禁租令”在执行初期,就遭遇了诸多非议,但通知下发后,立竿见影,各高校校外租房同学回流迅速。围绕着各高校周边的租房中介也冷清了一段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精明的房东还是在硬性的规定中找到了“操作空间”,化整为零,将原来用来月付季付的房子按天数分割开,推出“日租房”,按钟点收费。很受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们的追捧,特别是周末,这些钟点房常常供不应求。据记者初步了解,这些日租房在全国各高校周围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而且学校也很难监控到,正是一些学生用来规避“禁租令”的有效方法。而租住这些房子的又大都是以情侣为多,因此一些房东大打“情侣牌”,投这些学生之所好,推出各种情侣单间。山东一高校的校园内就出现了这样一则醒目的广告:“恋人日租房,每人每天27.5元,绝对安全。”<br><br> “禁租令”难禁高校“日租房”<br><br> 在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禁租令”后,由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与中青在线合作进行的一次在线调查中,共有2190人参与,其中在校大学生1506人。<br><br> 在这些回答者中,有94%的人确认身边有在外租住的大学生,有44%的公众表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校外租房现象不可能被有效遏止,只有20%左右的公众对禁租令的落实表示乐观,他们认为,只要管理严格这一措施就能被有效执行。而禁租令已经推出了半年多,实际执行效果到底如何,记者进行了一些调查。<br><br> 记者在人大附近的考研一条街上,发现了十几张租房小广告,从内容上看,大都是附近院校的学生求合租准备考研的,但有几张小广告明确写明可提供日租,有一张小广告写的很有意思,“当代商城后一小区,三室一厅,环境幽雅,家电齐全,是读书休息的好地方,付款方式可日付,月付,季付,年付,学生优先,电话:138祆祆祆祆”记者拨通了这个电话,据接电话的男子介绍,这套房子是他一人独立租下来后,再向外招租,日租的大都是附近几个学校的学生,有的是老乡或同学过来暂时安排一下,但更多的是一些学生情侣周末时享受一下二人世界。<br><br> 记者随后按照一个小广告的指引,到学院路附近的一处两居室看房,房东是位中年妇女,她热情介绍:“大屋一天90,小屋一天70,周一到周四,打八折,很多学生都在我这租房,肯定安全。”<br><br> 而据记者了解,北京由于住房相对紧张,这种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日租房”发展相对缓慢,而在南方某些城市,围绕着高校周边的日租房广告一个紧连一个,记者在南京的一个同学介绍到,在仙林大学城的很多大学校园内,像“情侣套间,宽敞舒适,清洁卫生,生活用品齐全,30元至80元/天,欢迎预约”的广告随处可见,有的居民楼有近十家日租房,彩电,热水器等成为必备硬件设施,而这些房子主要就是针对大学生小情侣的。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不预约,很难找到条件好点的房子。<br><br> 广州高校周边的一些日租房,配套齐全,俨然星级宾馆,而且大都是在禁租令下达以后火起来的。<br><br>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一些日租房条件尚可,但住宿安全,卫生条件很难保证,许多大学生情侣却仍趋之如鹜,他们大都认为日租房提供了最后的私人空间来延伸彼此的“爱情”,“以前我和女朋友长期在外租房,但禁租令出台后,学校查得严了,我们只好各自搬回寝室住,日租房给我们提供了最后的私人空间”。来自京城某高校的小陈如是说。在某网站的日租房BBS上,一半多的大学生们都认为日租房的出现,最大限度的“方便”了校园的小情侣们。<br><br> 在禁租令出台前,喜欢在校外租房的一般有这几种类型:刻苦攻读型,这类学生大都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宁肯多花点钱,找一个能看书的地方,希望少受室友的打扰;享受浪漫型,这类学生大都是情侣为享受二人世界而创造“爱的小窝”;享受自由型,这类学生天生不喜欢被管理,学校宿舍到点关门,熄灯这些措施对他们来说难以忍受,而与室友的相互适应也是他们不情愿的事情,到外面租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作息时间,好处不言而喻。<br><br> 但随着一纸禁租令,所有学生必须搬回校内接受公寓化统一管理。那些确实想刻苦学习的,只要不怕手续繁琐,向学校多申请几次,再征得家长同意还是有可能再到外面租房住的;性格孤僻,实在不愿过集体生活的,照此办理,大概也可以征得学校的同意,因为这毕竟符合教育部下发的《通知》中规定的特殊情况。但学生情侣想过“二人世界”的再寄希望在校外长期租住,可能就不大现实了,退而求其次,希望到对方宿舍里串个门,又被高校宿舍里醒目的“女生(男生)宿舍,男生(女生)止步”的木牌拒之门外,因此,各种名目的“日租房”钟点房适时的满足了这部分学生的情感需求,使他们既能在各种节假日里体验一下二人世界,又很轻松的摆脱了学校禁租令的限制。<br> <br> <br> 堵还是疏,日租房引争议<br><br> 6月份的“禁租令”刚一颁布,就引起了较大的争议,而日租房的悄悄火爆,更是给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出了一道难题。<br><br> 天津师范大学的白学军教授长期从事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研究,他近日对周围学生做的一次调查显示,日租房用来做异地情侣团聚的地方,这种情况大概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学校恋人们共度周末,节假日的好去处,大概百分之二十,同学周末聚会或者生日聚会,大概占到百分之二十,用于安置亲朋或考前临时抱佛脚这种用途占到百分之十左右。<br><br> 据此,他认为百分之七十的学生租日租房别有用意,说明这些大学生没有把真正的感情放在第一位,而只是在体验一种“情感快餐”。<br><br>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的几个学生家长也大都持这种意见,一位大学生家长更是斩钉截铁的表示:在6月份“禁租令”刚下时,我就坚决支持教育部的决定,对于现在新出现的一些日租房,是在诱惑大学生犯错误。而且这些居住屋缺少管理,安全隐患大,应该早日取缔。<br><br> 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公众对于教育主管部门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禁止学生租房,持反对意见,甚至认为,日租房的火爆正是从侧面反映了这一强制规章在执行中的治标不治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表示,目前外出租房的现象的确得到控制,但是要求监控到每一个同学,在实际操作层面是不可能的。<br><br> 曾在网上轰动一时的《大学有问题》一书的作者、在上海一高校任职的熊丙奇教授就曾撰文指出,价值观念变迁,行为风险减少和经济发挥了区分人群作用,这三者从深层推动了校外租房现象,而主管部门的管理需要规章,但也需要对权利的尊重,就像在咖啡馆里不能打赤膊,但选择喝什么咖啡,或是喝不喝咖啡,是顾客而不是服务员的权利。<br><br> 一些言辞激烈的专家更是直指禁租令侵犯了大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选择居住地点的自由,虽然教育主管部门的出发点是为了体现对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与健康成长的关爱之心,但这种绝对化的规定缺乏现代公共管理理念,是以爱的名义剥夺大学生的自由。各个高校更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行政主体逐渐向市场主体和教育主体靠拢,最重要的是确立学生的选择权利。<br> <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