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星期言论
这只是三个言论,也许它正是说到了你的心里。<br><br>如果是那样的话,你不妨随声附和一下,表明一下你的激动或赞许。<br><br>一星期三则言论,源于社会生活里的点滴,有兴的人欢迎在这里发帖,不过不要急,一星期三个言论,足以让我们回味其中……<br><br><br><br>第一条言论摘于《读者》2005.1言论栏目:<br><br>只用色情眼光看女人,近于无耻。但身为男人,看女人的眼光就不可能完全不含色情。我想不出在滤尽色情的中性男人眼里女人该是什么样子。————周国平谈论看女人的男人观<br><br><br><br><br>第二条言论摘于《读者》2005.1言论栏目:<br><br>请哪位帅哥美女给大爷让个座位?————四川一售票员号召车上的人给一位老人让座,没有人理她,于是她说出了上边的话,立即有人响应<br><br><br><br><br>第三条言论摘于《读者》2005.1言论栏目:<br><br>人活在世上,要讲三种话:第一种是大面上的话,有真有假,这种话可以在人多的时候公开讲,如果你出了名,还会在电视、报纸上讲;第二种是私下的,那也有真有假,其中还有很多生气的话,随便说过就过;第三种是心里话,这种话,有的可能憋在肚里一辈子。————柯云路在其新书《温情马俊仁》中披露马俊仁的这段名言<br><br><br><br><br><br>PS:上面,格式已经表明,凡按照这个格式发帖者不会遭到删帖警告。另外,一星期只可三条言论,形式可一帖一论,也可一帖三论,多余言论将从晚往早删除(按论坛时间,星期一到星期日为一星期),恶意发多余言论者,将被告上法庭,由总管裁决。你要发的言论要用橙色或红色或蓝色显示出来,字号为4号。言论可以原创,但尽量还是摘录书报杂志。如果言论内容触犯法律、不符合版规,将被封杀ID。<br><br><br>[此帖子已被 毛老大 在 2005-1-8 12:30:20 编辑过] 看不懂<br>毛毛,能说明白点,你的具体目的或打算吗 你发的我都看了 我是《读者》的忠实读者<br><br>但是没懂你的意思 <FONT color=#ff7500><FONT size=4>既然是金庸的江湖这种用文字评论为主角的论坛,我想,在灌水区也应该适当的有所体现。<br><br>一个质量好的水区,言论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话题,比如新闻、摘要或者争论、辩解等。<br><br>每一个言论都会在水区引起波浪,我相信是这样的。<br><br>而我现在要发出的这个帖子的内容,是以名人的或者社会的言语为主,当这些言语被大家所读到时,兴许会引起共鸣或者发人深思。<br><br>一个言论的提出,完全可以当作一个话题的呈现,我希望,水区这个浩瀚的海里会有这样一叶扁舟在风口浪尖上搏击……<br><br>不强求“水榭”会有“华山论剑”式的内容版块,但也应该拥有质量上乘,意义非凡的话题言论来冲淡无聊,在闲聊里树起一面“匹夫有责”的大旗来显得这里不至于处处无味。<br><br>我会每星期进入这帖回复或转发新的言论,为找不到话题的朋友提供一丝“牢骚灵感”,呵呵,我希望,还有一点儿感受或者感悟……<br><br></FONT></FONT> <FONT color=#ff5200><FONT face=黑体]<FONT size=4>第四条言论摘于《北京青年报》2005.2.15国际视野:<br><br>危险的不是正在叫嚣的少数新纳粹分子,而是一声不吭的冷漠的大多数。————在德国著名旅游城市德累斯顿遭轰炸60周年纪念日当天举行的第13届德累斯顿和平座谈会上,来自布拉格的大屠杀幸存者米夏埃拉·维德拉科娃说<br><br><br>第五条言论摘于《读者》2005.3言论栏目:<br><br>它们使得鸟儿的唱歌和鱼儿在河水的欢跃静息下来,使树叶披上一层致命的薄膜,并长期滞留在土壤里——造成这一切的原来目的可能仅仅是为了少数杂草和昆虫。————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尔逊在《寂静的春天》中这样描写农药等化学药品的危害。而今,过量施用的化肥、农药已成为中国水环境污染的“元凶”<br><br><br>第六条言论摘于《读者》2005.3言论栏目:<br><br>男人久不见莲花,开始觉得牡丹美。————李宗盛所作《夜太黑》歌词,为时下的很多恋情所作注解<br></FONT></FONT></FONT> 昨天意甲中场休息,偶然在电视上看到罗大佑在唱“沧海一声笑”,唱完最后一句,简要评价了一下这一句:<br><br><FONT color=#000bff><FONT size=4>豪情只剩下<FONT color=#ff0303>一襟晚照。</FONT><br>只有中国文字,才能够用短短四个字,就勾勒出一个让人如此回味无穷的意境。</FONT></FONT><br><br>[此帖子已被 边城浪子 在 2005-2-21 15:29:08 编辑过] <P>摘于《北京青年报》2005.6.3国际新闻专栏:</P><P>如果费尔特果真决定讲述自己的故事,“开口费”要到100万美元不成问题。如果他真想和盘托出全部故事,(报酬)低于7位数倒会让我惊讶。————“出版商市场空间”网站编辑迈克尔·卡德尔预测费尔特如果出书确凿的话,其中,马克·费尔特曾经的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二把手”,他就是在30年前的“水门事件”导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下台辞职的关键线人(通过合伙的另外两名记者在《华盛顿邮报》揭露了事实真相),匿名“深喉”的他则为此事隐藏保密了30多年,如今,他把这个秘密告诉了美国杂志《名利场》</P>
<P>
摘于《北京青年报》2005.6.3财经新闻专栏:</P>
<P>美国是个开放的大市场,我们一直推行的是自由贸易的措施,但是中国纺织品进入的速度太快了。————面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提出的对华纺织品设限是否符合自由贸易原则的问题时,来京的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选择了避重就轻的回答</P>
<P>摘于《读者》2005.11言论栏目:
上帝给我大脑,于是我思考;上帝给我双脚,于是我奔跑;上帝给我十指,于是我上网。经过思考,我奔跑着来上网……————为泡网找个借口</P>
<P>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