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 发表于 2005-4-13 19:46

[灌水]中国人——自信?自卑?

<P>我家里订了一本杂志,名字叫《读者》。开始我很喜欢这本杂志,因为它指出了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也让我领悟、感动了很多生活中的真谛和哲理。</P>
<P>可是后来我开始怀疑,因为《读者》中十分频繁地批评中国人素质和教育质量差,大肆褒奖国外优越的生活、高质量的教育和高素质的人品。也许初衷是为了取长补短,可多次强调相同的内容,却让人联想到这样一个词语:崇洋媚外。</P>
<P>这类文章中刺眼的字句比比皆是:“这位日本家长恍然大悟,不能再让孩子接受中国的教育了”或者“荷兰人每人都会多种语言”等等。开始会虚心接受,认为外国的确比我们先进很多,中国实在是太落后。可反复几次后,却发觉它们有些变味。</P>
<P>我承认,中国填鸭式的教育的确很不适宜,可是“荷兰人会多种语言”能够证明荷兰人的教育质量高吗?在欧洲,很多人都会说几种语言,比如卢森堡,人人都会至少四种语言:卢森堡本地的方言、法语、德语和英语;还有瑞士,被分为四个区,每个区都讲一种不同的语言,如法语、德语等等,同时瑞士本地也有方言;爱尔兰人也会说英语,但他们的方言是盖尔语。欧洲人之所以会讲多种语言,是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我虽然不清楚,但绝对不是因为他们教育质量高或人口素质高。在中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大多数人的素质并不比西方人差,而素质低的西方人也比比皆是,却很少被人提起,从而造成了许多中国人的自卑或自暴自弃的心理。</P>
<P>然而不自卑并不意味着盲目自信。记得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宣传标语是“打造世界第五大满贯”这句令人笑掉大牙的话。虽然自李婷、孙甜甜04年雅典奥运会一举夺得女双冠军,在去年年末与今年年初也有异军突起之势,但网球在中国尚欠发展,如何能与含金量极高的四大公开赛相提并论?这句话,未免会被人耻笑,就像一个学了两三天书法的顽童妄想和书法大师齐名一般。这信心固然是好的,只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P>
<P>在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国家时,不要盲目自卑,也不要盲目自信,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试着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来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国家。</P>

萧湘子 发表于 2005-4-14 09:14

<P>可是后来我开始怀疑,因为《读者》中十分频繁地批评中国人素质和教育质量差,大肆褒奖国外优越的生活、高质量的教育和高素质的人品。也许初衷是为了取长补短,可多次强调相同的内容,却让人联想到这样一个词语:崇洋媚外。</P><P>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以前我也是喜欢看《读者》的,后来渐渐的不看了,以至于现在一看到《读者》的封面就反感,说真的,我不但是对各种各样的不知真假的感人故事麻木了,同时也对各种从一个小故事探索人生真理的文章厌烦了,更加让我对这种类型的杂志由不喜欢上升到了反感,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楼上的所述,其实,中国真的不好吗,作为一本中国的杂志,难道就应该向国人大肆地宣扬国外的好处,就不能宣扬一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P><P>不错,发展中的中国的确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这只是一面,《读者》不应该只看到中国的阴暗面,每个国家因为国情的不同,社会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我们应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不是吗???</P>

江湖书生 发表于 2005-4-14 09:29

<P>《读者》这本杂志我也比较喜欢,与之同类书刊的还有《意林》《语丝》等</P><P> 上面说国外民风确实很多,日本犹甚。大多数是说他们的生活秩序井井有条,谦逊有理。让人欣赏之余,不由的惊叹。我原也以为杂志上只说国外的好,后来在上面看到一篇文章:一个日本人在公交车上昏到,整个车厢秩序一如往常,只是人人都竭力避免踩到那位昏到的日本人,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上前帮助,最后车到终点站时终于被另一位日本人搭救。昏到的那位日本男子醒来后非常感动。</P><P>    日本人真的很维护公共秩序,但是任何制度都有弊端。从这件事例我甚至有些感叹日本人是否是维护秩序的麻木的无感情的机器。这件事发生在中国,当时情景也许会十分混乱,但自也有“好事”的来帮助这些不幸得人。(当然看热闹起哄的也有)</P><P>   对比两面场景,也是各有所长。但我个人认为在平常时期,还是我国的这总场景好些。万一那位昏到的人病情十分严重还能等到偶然有一个人在终点站,搭救他吗?</P>

萧史 发表于 2005-4-16 21:26

《读者》确实是好杂志,我很喜欢看!!!

小二飞刀 发表于 2005-4-17 20:23

我也挺喜欢《读者》的,告诉了我许多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灌水]中国人——自信?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