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电视剧角色演化史
(《鹿》开创了新派武侠剧)<br>七十年代中是香港长篇电视剧兴起的年代,也是武侠剧成为热潮的滥觞期。把金庸小说拍成电视剧集,始自1975年开台的佳视,小作统计,他的十四部著作,是芸芸武侠剧中历年被翻拍最多的,计有《书剑恩仇录》两次、《射雕英雄传》三次、《神雕侠侣》三次、《倚天屠龙记》三次(最新的吴启华版)、《笑傲江湖》两次、《鹿鼎记》三次、《碧血剑》三次、《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的合并版三次、《天龙八部》两次,另外《连城诀》和《侠客行》各一次(丽的也拍过《越女剑》一次)。<br><br> 菲佣去买菜:新鲜<br><br> 引入金庸小说拍成电视剧集是由佳艺电视开始,当年佳视凭米雪和白彪合作的《射雕英雄传》,不单打响新电视台的知名度,还使一众电视人有了两大发现,那是剧种的新大陆:武侠剧和一位高水准剧本供应人——金庸。但话虽如此,当时金庸剧的地位还未被真正重视,在无线和丽的制作人眼里,它的角色作用仍只限于是“菲佣去买菜”新鲜而已。<br><br> 不过,很快他们便发觉自己是错误的。《射雕英雄传》使佳视尝尽甜头,而无线还未意识到它所带来的破坏力,随着接连播出的《神雕侠侣》(罗乐林配李通明)、《碧血剑》、《雪山飞狐》和《鹿鼎记》(文雪儿反串韦小宝)一炮而红,使佳视的观众数字大幅上升,这下子面对沉重收视压力的无线,亦不得不承认金庸剧已逐渐成为收视的保证,拍武侠剧已是潮流所趋。<br><br> 大侠楚留香:传奇<br><br> 郑少秋的大侠形象深入民心,是由1976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到1978年的《倚天屠龙记》饰演张无忌奠定下来的(当然还有日后的叶孤城和楚留香),《倚天屠龙记》的成功是给新派武侠剧带来更传真的表达手法,张无忌受灭绝师太十成内功的一掌,“蓬”一声的效果声加上直飞数十尺外,是电视剧革命性的创新,充分把小说的细致描写影像化,至此,金庸武侠剧的诱人威力终于彻底爆发,无线抢先回购金庸小说的所有电视版权,以后凡遇上和丽的决战,例必推出金庸剧作为重型武器回击,这段时间,金庸剧就是押阵的皇牌,凡能演上主角的艺员必然是公司的首席红星或一些无线想力捧的演员,男的就如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周润发,女的就如翁美玲、陈玉莲、陈秀珠、黄杏秀等。<br><br> 武侠新一代:老土<br><br> 八十年代中后期,金庸剧随着无线第一个循环的终结而开始翻拍,角色扮演进入第四阶段,这时候武侠剧热潮已渐为韦家辉式极端煽情的时装剧所取代,金庸剧虽仍保有强大的收视保证,但感觉上已是退入二线的剧集,加上亚视进攻乏力,为此,许多时无线就以金庸剧作为强捧新人的肄业场,好借名牌效应,快速找出新一代的当家花旦,来补充不断流失的人才。<br><br> 但名牌始终是名牌,直到今天,第三个循环的金庸剧已开始,不过随着武侠剧热潮的减退,它的作用已没有十多年前的重要;拍金庸剧是既不用来打仗,也不用来追捧新人,而是作为收视的平稳保证和卖埠的信心标志,新一代《倚天屠龙记》即将上场,未知由吴启华配佘诗曼的效果会如何?武侠剧热潮能否卷土重来?拭目以待。<br> <br> (摘自南方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