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事几多骄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 一襟晚照 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事几多骄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把传统丝竹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划了一遍,就有了这个民族器乐做上层,西洋乐器打底,用传统五声调式演绎的古朴而豪放的武侠乐章;两把沧桑的男声豪迈又随意的吟唱着,时空交错间,仿佛带我们回到了数百年前那段动荡的岁月,血雨腥风中生生不息的铁血丹心、侠骨柔情共同铸造了的--江湖。 一曲由香港武侠音乐鼻祖黄沾、顾家辉共同演绎的沧海一声笑,恰似两位武林泰斗在华山之巅一番酣畅淋漓地比试之后,打开一壶好酒,敞开襟怀坐在万丈峭崖之上,鸟瞰芸芸众生、笑谈滚滚红尘,借着酒意引吭高歌,畅享武林快意江湖,道尽了香港武侠音乐的博大恢宏,气干云天。 前些天在百度上闲逛时,无意间看到了黄沾这个似曾相识的名字,黄沾去世这条旧闻。打开百度洁净的首页输入“黄沾”二字一搜,一连串让人热血沸腾的名字随之出现在网页上: 电影《笑傲江湖》主题曲 沧海一声笑 词曲/黄沾; 电影《上海滩》主题曲 上海滩 词/黄沾 曲/顾家辉 ; 电影《英雄本色》主题曲 当年情 词/黄沾 曲/顾家辉; 电影《黄飞鸿》男儿当自强 填词/黄沾; 我的中国心 填词/黄沾; …… 原来是他,黄沾。 黄霑,原名黄湛森.1963年毕业于港大中文系,先前从业广告、电影、作曲,任过香港电视台、电台主持人。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又与倪匡、蔡澜一同被称为“香港三大名嘴”。写出2000多首歌曲,其中《上海滩》、《笑傲江湖》为“经典中的经典”,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 不得不赞叹,好一个才高八斗风流多情的黄沾,好一个博大恢宏,气干云天的香港“武林”。 央视的金庸武侠剧这几年可以说是拍得如火如荼前仆后继。听说张继中导演还要学黄沾亲自和周华建等人演绎神雕侠侣的片尾曲呢。没看,也不知道唱得怎样了。我是个低调的人,有争议的话题尽量不接触。不过今天说道香港的武侠文化就免不了要和大陆的有个比较,诸位如有异议,得罪之处还望海涵。我和多数同志持有同一观点,央视的新武侠剧拍得不如香港好。不仅如此,今年来TVB翻拍的新武侠剧也不尽如人意,不知道为什么还要不断地炒味道平平的冷饭。这究竟为什么? “武侠”,狭义来说就是基于宫白羽老先生提出的“武林”概念的一种文化,广义来说就包含了所有具有豪侠气质的人和事物的总称。这其中包括了由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起始、金庸集大成的新派武侠小说,有使中国功夫和中国人的铮铮铁骨闻名于世的李小龙,有80年代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徐克的武侠世界、发哥的英雄本色……还有黄沾、顾嘉辉这些香港流行文化的巅峰人物及其所出。 八十年代香港文化席卷大陆,大陆的同志们不服气,而不得不叹服,我们的影视、音乐实在是像足了出身文化世家但因家门不幸实际上没得到祖上真传而刚刚开始从效仿别家粗糙起步。 随即想起来了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风华国乐》,虽然音乐频道的节目从《经典〉到《民歌中国》我都很喜欢看,不过一到这个毫无新意的一次又一次把传统民乐加一台钢琴配器就敢拿出来卖的节目我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中国民乐流传了几千年保留下来的这些个曲目当然是精华中的精华,但毫无新意的重复了太多次,精华都变成了创造力衰竭的,固步自封的噩梦。oliver santi\航空环绕声的作者(抱歉,法国人我一律记不住名字)等等著名的演绎运用理解中国民乐出神入化的新世纪音乐家不说,香港的顾嘉辉、陈光荣等等流行音乐人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的融合再现就是大陆少有人比肩的。连中央台音乐频道都把民乐定义为一演奏必是正襟危坐的身着长袍的先生或者绣花旗袍端庄贤淑只管低头演奏的女子。背后的假山布景画布塑料梅兰菊竹,自以为是的演绎着好一派泱泱历史大国、浩浩文明之风的动人景致。本来没有疆界没有阻隔的音乐就让他们局促在这一堆堆华美古朴的道具之中,没有出路可言。时代在变,人们的需要在变!自以为捕捉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自以为是黄钟大吕阳春白雪,其实就是不知道求新求变的毫无用处的废物。在音乐方面德国是所有人的榜样。从贝多芬到艺术摇滚到新世纪音乐到世界音乐都被其融合消化得天衣无缝,永远走在世界音乐潮流的最前端,永远在贡献着最动人心魄的音乐。 在大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过是个符号,千百年来雷打不动的符号,起码是新中国建国50多年没变过。 而在香港,这种传承在武侠的世界里活生生地走进了生活,走向了每一个读者。 话说起来,武侠曾经是被归入通俗文学深受鄙夷的。央视拍金庸还是这几年的事情吧!也许是因为金庸、梁羽生之后太多的依赖着暴力情色离奇情节等刺激性内容的所谓武侠使得武侠文学界情形混乱鱼龙混杂,而不被广泛接受认可了。“武侠”,既然有武又有侠,那就不能偏废精神力量,而应该是侠文化的载体,“义气、侠气、家国、自强……真真切切的中国文化”。武术,乃最具中华特色的国粹之一,往往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如今人写着成百上千年前的故事,正是民族文化式微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受到挑战风雨飘摇时的一种美好向往,构想着曾经的侠肝义胆、铮铮铁骨,渴望在民族危亡、邪恶横行的时刻,能够有那么一群神通广大的奇人异士救人于水火之中;在这个经济爆炸性增长的几十年里,社会道德的发展却乱了阵脚,稀里糊涂地都走上了经济利益的对角线:“唯利是图不再羞怯,假冒伪劣畅行无阻,笑贫不笑*深入人心……实用主义和犬儒主义的青苔爬满了我们的周身……”勤劳勇敢朴实的中国人越来越不厚道了。在大陆在香港都一样。 武侠,是一种渴望,是一种对美好的精神力量的向往。 如果说上面说的那些香港武侠黄金时代中国大陆文化娱乐界的落后可以说,一是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的因素使然(大陆改革开放也就20年),一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的认识和态度过于刻板,那么给大陆多几十年央视就能拍出TVB的《神雕侠侣》徐克的《黄飞鸿》,写出黄沾的沧海一生笑?(金庸更不必提了~) 在历史剧的再现上我们当然是游刃有余的,黄钟大吕阳春白雪一起就成,拉二胡的老先生不必退去长跑,低头浸淫于琵琶的女子(见前文)也不必和观众眼神交流,就成了!但香港武侠中所裹挟的是,作者们对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文化的向往、处于殖民地状态的对于自由的渴望、流落他乡的悲苦和希冀……是我们所缺少的!也是促使武侠文化生根发芽与香港的百姓血肉相连的内在力量,而我们,从没体验过那种强烈的渴盼,因此,屏幕上的各路高手个个豪情万丈却木然得像一尊尊想要被人膜拜的雕像。要知道,我们这世界1/3的人口可是即便在60年代初饿着肚子的时候还不忘信誓旦旦地要解放世界上2/3受资本主义压迫的人口呢!我们的自以为是曾经将武侠巨著列入通俗文学的范畴,如今又自欺欺人地把香港的武侠经典拍了个乱七八糟。 自从1841年被割让给英国人之后,香港便饱受与至亲分离的凄苦和寄人篱下的惨淡。殖民地,对于我们这些长在红旗下的大陆同胞是多么屈辱的一个字眼,何况香港人!本港英国人是从骨子看不起香港人的,在香港唯一想要做的也只是谋取暴利。香港老百姓在英国政府高压统治下,几乎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过日子。只要胆敢批评港英政府,政治部的官员立刻将你驱逐出境。香港老百姓在这种高压政策下“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我的中国心--黄沾)” 经济上的富裕,没有让香港人沉浸在殖民地幸福生活的美梦中,相反他们更加热烈地渴望着,祖国的关怀与认可。这个祖国,不是50年来政府不断在我们耳边讲述的祖国,而是5000年来所有优秀的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着的祖国。(我申明,事实如此,但我是坚决支持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社会主义的!!)武侠,承载着香港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自由的梦想,和对祖国的热爱,振兴中华的精神……比起我们要么自以为是的做着泱泱大国梦要么崇洋媚外缺乏真正的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做秀,香港,也只有香港这块土地,才能开武侠文化这朵绚烂奇幻的自由之花,深情之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种社会形态孕育着一种文化。香港,就是这样一种养育了金庸、黄沾这些国学大师同时又是香港流行文化开山鼻祖的一方水土,就是这样一种把传统中国侠文化中掺入了香港人民血泪而演绎出动人武侠乐章的文化! 香港,就像是这样一个流落他乡多年的游子,身在异乡饱受寄人篱下之苦,饱尝世态炎凉,就愈发时刻深情怀念着祖国母亲,时刻为自己流淌着这悠远而不屈的血液而自豪! 而音乐,却是历史一段有声的脚注。黄沾的音乐和词作,则为香港侠文化其中的一段辉煌历史作出了最精准的注脚。 网上一个兄弟写道,难忘当年黄沾的词是多么的震撼了男孩子心中的豪情义志,难忘电视剧放映时他们一句一句从屏幕上汲取他的营养。 我错过了那个年代,但我同样震撼于另一位杰出词人对于香港武侠的精确注释:“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贪欢一刻偏教那儿女情长埋葬/……(难念的经--林夕)” 黄沾已去,但香港华语流行音乐,尤其是武侠音乐并未就此衰竭。我虽然没赶上一句一句跟着屏幕抄下黄沾词句的畅快,却迷着眼睛硬是看清了天龙八部中,林夕的,难念的经,的花体+繁体版本。 随着近年来香港经济的日渐下坡,香港电影音乐界的盛况也随之而去了。但衷心希望,香港武侠,这块中国侠文化奇葩能够持久地灿烂,等我的孩子也开始看武侠影视的时候还有机会边热血沸腾地一句一句抄着香港新一代填词圣手的妙句,纯净的心灵驰骋在武侠的深情自由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