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古龙小说里的很多细节描写,是真的神来之笔,兴之所至,想到哪儿写到哪儿。金庸的笔法则在绵密老辣上下功夫,许多看似闲笔的细节,其实布局时都已成竹在胸,都在为整体架构和描画人物性格铺路。所以古龙书里难得写出好配角,而金庸写活的配角多至上百,这就是笔下死功夫下的不同了。
举个例子,就是写雨这个常见的天气现象,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环境细节描写上金庸下的功夫。
古龙《欢乐英雄-18雷雨》 金庸《笑傲江湖-二,三,四,五回》
古龙的雷雨只是一个心情故事,只在开篇几百字里面有,目的单纯,写郭大路的迷茫痛苦。后面一晃,雨没有了,进了屋子以后,暴雨浇身的心情消失了,雨也就消失,完全没了踪影,再写下去就是下一回的夕阳雨后,这个写法是非常任性的,可以让你关注主要情节而忽略旁支,属于很主观的叙事方法。
金庸的这场连阴雨下的可就长了,足足下了6万多字。
第二回开始下雨:(林平之)“走了半日,忽然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他在街边买了个洪油斗笠,戴在头上,眼见天边黑沉沉地,殊无停雨之象,转过一条街,见一间茶馆中坐满了人,便进去找了个座头。茶博士泡了壶茶,端上一碟南瓜子、一碟蚕豆。”第一个榫头,林平之进茶馆避雨,才能聆密。
“那老者(莫大)又摇了摇头,说道:“你胡说八道!”缓缓走出茶馆。众人目送他背影在雨中消失,苍凉的胡琴声隐隐约约传来。”第二个榫头,莫大自雨中倏忽而来,飘然而去,不但推动情节进步,更是用环境写性格,凄风苦雨中的一抹胡琴声色,莫大先生的基调从出场便已奠定。
这场雨下了一回还没停,第三回里还有:“其时雨声如洒豆一般,越下越大。只见一副馄饨担从雨中挑来,到得茶馆屋檐下,歇下来躲雨。卖馄饨的老人笃笃笃敲着竹片,锅中水气热腾腾的上冒。”“众人转头向街外望去,只见急雨之中有十余人迅速过来。这些人身上都披了油布雨衣,奔近之时,看清楚原来是一群尼姑。当先的老尼姑身材甚高,在茶馆前一站,大声喝道:‘令狐冲,出来!’”第三个榫头,何三七与定逸的出场(低调和高调的对比法),正是这场雨让众人能聚集茶馆。
第四回:“(余沧海)左足站在屋檐,眼观四方,但见夜色沉沉,雨丝如幕”
第五回:“两人走到大门口,见门外兀自下雨,门旁放着数十柄油纸雨伞。仪琳和曲非烟各取了一柄,出门向东北角上行去。” “其时天色新晴,太阳从东方升起,令狐冲和她所坐之处是在山阴,日光照射不到,满山树木为雨水洗得一片青翠,山中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至此,这场绵长的夜雨终于下完了。金庸一而再再二三的皴点着衡山的雨,甚至连仪琳口述令狐冲相救的故事也是发生在雨中,这不是没有来由的闲笔。
雨的作用有三:
第一,构建情节的桥梁。因为雨而使人物集中于室内活动,于是衡山茶馆就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人物和事件相对集中,暗合戏剧中的三一律,可以从小场景上谋求大布局。 第二,烘托人物性格,集中体现在莫大身上,莫大的绰号就叫做“潇湘夜雨”因此让他在暮雨中出场,拉着胡琴(凄婉的哀乐),唱着杨家将(悲怆的戏曲),这个经典出场是以环境写人物性格的范例。 第三,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情节,衡山地处湖南,本身地理状况就云雾缭绕,极多阴雨。而笑傲开篇正是在一片迷雾般的环境下层层揭拨,步步逼近这个江湖的真相,所有的聆密,救难,坐斗,治伤,都在这重重雨幕下完成,不但气氛吻合,而更增加了这些情节的独异性。使你一想起笑傲里的茶馆聆密,斗智救难,便联想到一个烟雨蒙蒙的环境,绝不和其他的聆密,救难混杂。
正因为此,所以这里的雨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作用的环境描写,不但推动情节,营造气氛,更能特写人物,能为故事增色,已经成为了布局中的一环,融入小说整体之中,倘不细读,绝难发现这种构思上的大手笔。传统小说如《水浒传》里的林冲雪夜上梁山,那个“雪夜”实与这里的细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细节描写的妙用实多,不过金庸的作品如太极浑成,使你沉醉于整体而忽视了那些精彩的细节,这正是最最成功的地方。如此文章方配称大品,而若一味追求细节之美,轻视了架构,则未免失之雕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