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2399|回复: 3

[推荐]我评黄.金.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1 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o.1黄易;
no.2金庸
no.3古龙
大个不恰当的比方,黄易与金庸的关系就如邓小平和毛泽东之间差不多,毛对於中国是有开天辟地的意义的,夸张一点说,他带领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而邓了,他从一开始就活在毛的丰功伟绩下,他要想超越毛泽东的话,的确是一件 非常难的事,毛泽东隔的太进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会不自觉的拿他和毛对比并总是认为他不如毛,那麽这两位伟人到底孰强孰弱?这恐怕只能留 给时间去评断了,或许,伟人与伟人之间是不能分高下的。 ye_
回到正 题。黄易是乎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请允许在小说界中给他两带上伟人的帽子),他的头上是金庸留下的巨大阴影,他是看金庸的小说长大的,金庸就是他崇拜的人物之一。有趣的是 ,他後来也走上了写小,说的道路 ,且借处女作《破碎虚空》一炮而红,不久就名声大躁,从而不可避免的 踏上了与金大师的“斗争 ”长途。
金庸是所谓新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从他到黄 易止,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 都陷 在,他设置的圈圈里 ,包括古温之流亦只能在写作 手法上作一些枝节性的小写补,实质上还是落在“金圈”里,没有开辟一个新武侠时空《当然不能否认他们丰富了武侠小说界)。由此可见金庸魔力之一斑。为何?我有几点理由;1金大侠确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他的小说往往能营造出以假乱真的故事氛围,但他的氛围一般是点到即止,并不凝於历史,浓淡相宜,既能让人赶受到一丝历史的清香,又不至於使人觉得历史的压抑,还让金大侠有充分的回旋之地,不会被历史拌住了脚,一个不小心摔个大跟头。此乃金先生的 聪明之处了。2金庸省得儒雅之气,文笔温文而雅,有大家气度,自然很容易抓住传统文化熏陶而大的炎黄子孙;3他碰上了一个好时期。他的小说趁内地文化生活资源亏乏之期乘虚而入,牢牢占领了广大人民饥渴的心。更妙的是,电视文化的崛起与繁荣为他的小说作了极大的宣传,直接影响了下一代,早早的他就在孩子的心目中 树立 了“伟人“的形象,如此,金庸小说获得了更长久的生命力。
但是,任何的事物总要向前 发展,小说也不能例外 ──时隔数十年之後,终於有一个叫黄易的小辈破空而出,他,肩负起挑战金祖师的重命,就因为这个武侠小子 狂傲的冲击 ,沈寂以久的武堂注定要掀起滔天大浪!
除了武、硖这两根主心 骨为变之外,黄易的”新新“小说完全摆脱了窗统武侠的格局,真正使小说进入了21世纪他必将使小说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黄氏小说构思精巧、背景宏大、气势磅礴、情节绝妙,他并不拘泥於语言的小伎,而是以生动活泼、易於阅读为准(私下以为不纠缠於语言是个很高明的战略》,不用搅尽脑汁咬文嚼字且又可使读者像在听电影似的轻 松而过,难道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吗?再说,即使以金大侠之能尚不能免被王溯大文豪指责为”一大俗“,生於香港的”粤语黄“更是只能走为上计了。本来吗,武狭小说质为俗物,那些弯弯曲曲的优美言辞关他何事?实用为准!!!

黄易其实也就三板斧:敢想敢创感写,但就仗著这三板斧他横行武界天下无敌,仗著这三板斧他如盘古开天一样劈出了一片武侠新天。在金老哥只手遮天几十年以後终有黄猴出世,快哉快哉! 黄易的小说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瞻前顾後而生的,他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出机杼,创造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黄氏小说,它迅速席卷无暇界,产生了也还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不得不承认,老黄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无与伦比的。拿著一段小古文或者对著一副古城图,他神游九天,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在历史的真实与 智慧的虚幻之中遨游。然後手下如有神,千言万语倾泻而出,於是,一个又一个虚与实编织的故事将我们领进了老黄精心 创造的神秘世界──再那里,有政治角逐的阴险,有军事斗争的残酷,有江湖撕杀的血腥,也有男欢女爱的温馨;再那里,智慧和狡猾,仁义与卑鄙,强与弱,生与死,悲与欢等交织在一起,一针一线似乎都清晰可见──它很真实!真实的犹如呼吸。有这种本事的小说者即使从文学界中找也并不都见,何况在纯武坛中了? 很明显,黄易小说最大的特点就在於对历史的融合,从战国时代到隋末唐初再到明乱之期再到最近的五代十国,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历史哪里最热闹就那里有黄易!他从另一个角度替中国历史最深刻的那一部分作了注释。当然,也用不著故意去拔高他的成就,还是摁著他的小说说吧。请记住:他对於小说的贡献就如爱因斯坦或牛顿对科学的贡献一样巨大,是划时代的,我认为著决不是拔高,因为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武侠体系(或理论):融合前人的优秀经验再从中国历史取经,剪裁一番之後渗透进现代人的思维及世界观,(自然还有作者自己的思想观念),即,传统的江湖武侠+修剪的历史+现实因子=黄氏小说=新武侠场。也许,武侠小说的定义应该改写了! 黄易写史决不同於金庸等的点缀似写法,对於他的小说而言,历史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甚至 到了无史不成书的地步 ,所以说要判断一部小说是否老黄所写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书中是否有史(且最好 是乱史)。因为他对於史认识最深的是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乱世正为他提供了 绝佳的用武之地,当然我们也得感谢我们丰厚的历史为我们造就了一个精彩的武侠 黄易。 黄易的小说布局 其实非常棒,尤其是局部的拉线与放线,设置矛盾,制造冲突,提供情景等几乎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所以他写的政治斗争 在 特定的历史氛围内就可以显得很合情理,即使有的斗争面牵涉很广,各种线索也很复杂。很显然,这种描写再他的《寻秦记》里达到了一暂时顶峰,就是後来的《大唐》也比不过它。政治是一项高智商的人玩的游戏 ,而要凭空制造这样一场错综复杂的游戏 ,即便是在纸上那也是十分 困难的,黄易作到了而且作得很精彩。 战争和政治是从来部分家的战争受政治支配,??的战争啊,看!烽火在飘荡,尘土在飞扬,弥漫著天空的不是****也不是兰色,是红色,那是血啊!听!激越的兵戈声伴著震彻大地的马蹄声与撕杀声从远古的苍茫中踏空而来,神奇的复活在黄易构筑的世界中!战争从来都残酷但也从来多精彩,残酷的美丽从来都能对男人构成致命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就这样被你征服。
  
其实,老黄笔下的战争更多的是一个智力激荡的过程,因为他写一场战争时往往把主人公置於绝境,几乎难觅一线生机。这仗怎麽打?黄易就是黄易!他就是能把别人认为是死棋的棋给活!靠什麽?智慧。他当然熟看了历史上的各大战役及各种兵书,但书谁多会看,而会把仿写的战争妥帖的嵌入 故事中的又有几人?退一步说,又有几人敢在小说中描写战争?古龙?梁羽生亦或是金庸?好象都不太象。 作为堂堂浙大并且声称要招隋唐史研究方向研究生的教授怎都比老黄的历史功力来得深厚,我更不敢怀疑金大师的超卓笔力和内敛的敦厚智慧,但事实就是这样,除了在〈〈鹿鼎记〉〉中稀里糊涂的写了一场笑话似的伟哥战役外,基本就再没涉及打仗一面的事,为什麽?除了儒雅的性格因素外,我认为创造力也是一的重要的方面。当然不是说金大侠缺少创造力,而是说创造力的层次不同。他的创造力是属於在已划定的区域里进行扩张,一般不会跑到边界线以外去那一种(如牛顿) 。所以他就是写得再好也不过是将清蒸肉换成红烧肉而已,难得吃上一顿熊掌或眼窝。老黄不同,他是一个能弄出相对论的家夥即使在相对论初创期还有许都人不愿接受,但历史会证明他就是一个小说界的爱因斯坦!!!
黄易的胆子很大再他之前还没有人敢把无暇小说写成这个样子的。活在金庸之後既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大幸,前面是一座大山,能翻过这大山他就可以领略另一番全新的风光,,不能过去就只能一辈子“高山仰止”了。黄易决不是甘居人下之辈,故现实逼他只有创新创新再创新一途,绝境!於是他要创新了!这是绝对 的 大砍大杀:去门派,除争盟,废钻洞,扫天书。金庸後的 小说 几乎清一色的少林武当和峨眉(不入流的不算),似乎和尚道士与尼姑之外就再也没有会武的古人了,看了真让人肚子疼。黄易的小说里也有门派,准确的说应该是帮派,但注意没有,他的帮派一般都是 为事为地而设,它们通常都有重要的军事、政治、或经济作用,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小接点,也就是说,这些帮派为小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背景,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不象其他小说一样是为作者而设,不把少林武当添进去,这文章就没法活了(当然改了番号的本质未变),这是因为有人要当武林盟主呀,要当盟主的话就得先灭武当再灭少林吧(不知都灭了几十回了,老灭不尽),假如说,不写争盟主的话,那我又能写啥了?顺便搭一句,从这一个角度讲,古龙的中国版古代福尔摩斯的确是个大手笔。 对武功的创新是老黄的另一大特色。他也写内功,但他的内功是进化後的高级内功──灵觉,不象电视中所拍的那样,内功的高低是以谁炸得响为标准,其比较高的境界是内功具有了某一种智慧!真亏他 写得出来。而且,他写一个人的武功发展时,不是简单的****跳 ,即先得一名师打基础,再摔哪个破洞得一本一学即会的妙书,武功大进,就只差内功不够了,东风自是会来的,仙丹灵药捡几粒就得了,这下可天下无敌了吧,哈!老黄所写的主人公没有一个是靠拣而武功大成的,他们都得依靠主观的努力和智慧’勇气在批拼搏中修炼武功,最後方可登峰造极。这本身就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虽然我个人认为小说可以不必承担社会教育职责。肯定有人会马上反驳:胡说八道!〈〈寻〉〉中有墨钜,〈〈大〉〉里有长生,〈〈翻〉〉还有道心种魔 了!的确,但显而易见的是,它们一般只是文章的一个线索或是引子,而不是主人公习武的救命稻草,

事实上,无论是项少龙还是寇仲韩柏他们其武功的增长都源於实战中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用天资去融会贯通,并非莫名其妙的一步登天。因而,老黄所写的武功看似离现实更远其实是拉近了,理由是其积累过程更符合生活逻辑 。我有一个印象,金庸对於武功的描写似乎并不怎麽热心他虽然不会低级得象那些三脚猫那样,但他的主角里想练武功的几乎没有,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学上几招应应急,这点在韦小宝身上体现得淋漓至尽。即使写的话也很老套,无非是高人指点或奇遇,没啥亮点。我想说一下的是葵花宝典这一比较经典的邪派武功秘籍,它本身也很普通,最典型的易学手册,挥刀一割就结了,但它在书中真正的作用也是贯穿全书的一根血淋林的红线,围绕著它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揭示人性的故事──这才是其真正的精彩之处,留以後再讨论。总之,作为传统武侠小说的至高点,他所处的环境和他的特性决定了他不太可能在这一方面作大的突破。否则他就不是我们所景仰的那一个金庸了。
与对武功写法的改进相呼应的是──对打斗场面的全新包装,这是很自然的,武功用来打斗,否则再漂亮的武功也只是无用的边角。反过来,如果 想将武打场面升级的话就必须对原有的武学系统进行改造,使之和新的武打相匹配,所以也可这样说,老黄对武功的大力创新正是为新武打的粉墨登场作铺垫── 他把武打上升为一种艺术,一种包含了智慧、勇气与运气的艺术,一旦进入他的艺术 圈套你很难不被它吸引。战争是打斗的有机组合,打斗是战争的缩影,因而老黄把写 战争的笔法巧妙的移植进了对武打场面的描写,并且效果极佳。打仗不是靠人多,打斗也并非单纯的靠武功高,胜负由多方面的因素 所决定,老黄恰是能把这些方方面面写得臻於完美的高手。 1。 智力:打仗主帅讲究的是谋略,所谓先谋而後动方可智珠在握,打斗也是如此,有勇无谋者先失一著,从策略上处於下风。若打斗的双方均为勇夫一匹,那麽他们之间的打斗只能算是打架,完全不用脑子,憋著一股蛮劲胡打一气,看得你闷头闷脑,啥意思也没有。当然也有有章法的,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一丝不苟,打得过就达得过,打不 过就打不过,师傅教的我只是按著套路走而以,其余不管我事。更有甚者,打斗几乎就是一招定输赢,看谁武功更离谱谁就能赢!金庸的打斗基本上属於以上几种,像张无忌、令狐冲、段誉他们在神功得练前几乎什麽也不是,一碰著高手 就束手无策,只能视死如归,似也太超脱了一些。老黄了,他写打斗就是在一个逃命的过程,因为他总是把主角写成狼入虎口的倒霉至极的样子,要想打赢简直就是奇迹!顽强的主角只有一条出路:逃!逃不等於跑,它需要智慧。先谋後动,老黄在写一段逃亡之旅前,他一般会先给出适合场面的环境,其作用就是为主角的大逃亡制造符合逻辑的条件,主角会先将这些条件摄入脑中,然後制定路线。这点在《大唐》中的几次大围剿里体现的很透彻。而且,他的武打中几乎不依靠单一的招式,以变应变,从不拘泥於套路。学武只得其神而忘其形,临势创招,斗中悟武,这在他的作品中都很常见。此时我想起了那个不学武术的韦爵爷,这位很特别的主角注定什麽都很特别。他也是个逃命大王,而且也是全靠智慧,靠一张天下无双的嘴。他的胡说八道太搞笑了,偏又被金老哥写得头头是道,我真实佩服得他五体投地。再有他一洗愚侠的倔气,油头滑脑的,打架时什麽下流招数都来,只要能保命就行,虽然不太合侠义之行,但很有生趣,相对金庸其他的人物而言是个异种也是个不小的突破。不说了 ,好象有些离题了。再回到黄易。

他顺便发明了所谓的追踪之术,故脱离了死局的逃者仍是危机重重,还得依靠智慧去摆脱刁钻的追踪。2。勇气。有谋无勇者只会让人鄙视,老黄 自然不会赶那样的傻事,他的主角都是大智大勇的人。在武打时勇气外化为一种气势,它与`气机相关,因为勇使武者心无破绽,气机充盈,不会被外气牵引,心先立於不败之地,谋才有发挥的机会。这就引出了黄易特有的高手打斗时攻心之术,即寻找心得破绽,取得战斗的主动权。老黄的人物里让人感觉最勇的应该是戚长征,他似乎总是以命换命的打法,但且不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可高可低的战术,细究起来,他其实是粗在外细藏内,还是离不开智慧。这样得人物是最难对付的 ,而且,他是老黄塑造的比较鲜明人物之一,故我猜他这样写戚长征更多的是为了丰富小说。3。运气。在如老黄的打斗描写中如果说完全没有运气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他即使再会写也不能使所有的编制毫无漏洞,而且那也太费劲了,因而加点运气进去是较明智的选择。总而言之,在写小说当中运气著东西不加的 话 会使故事显得太实,缺少游离於真实之外的灵动;但写得泛滥的话又会使文章过於天真简单,堕入下流。所以得掌握好比例,否则容易成为败笔,自然高如金黄者能控制好火候。 黄易对武的写作功力足以独步天下,无人堪比,此为他的绝活之一,下面我想说说他的一个相对弱项:对人的描写。一篇小说的三要素为:人物、地点、情节,而一部小说的(武侠)真正要素只有两个,即人物与情节。抛开老黄咱转到老金。 不得不承认金庸对小说人物的塑造以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注:都只限於武侠小说界),此正体现出了金大师深厚的文学底子,因为要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非得具备细腻的感情和过硬的语言能力不可。在金庸的男主角里头叛逆莫过於杨过,此子敢爱敢恨,易走偏激,极具性格,是个很容易博取少女欢心的魅力男人;而忠厚首选郭靖,他和杨过几乎相反,为人稳重,语言无趣,处处以狭义为先,大局为重,应该较容易成为妇女们的理想丈夫;中庸张无忌最狠,或者应该说是软弱,在感情上他永远是个和稀泥的心太软型男人,甚至到了一面对女人就心志失守的程度,《倚》中一个模棱两可的结局更见金庸的匠心独具,依据他的性格我看他最宜作情人;最无奈的当数令狐冲,很多人说 他有道士之风,但我却不敢苟同,道士不会像他那般喜欢 强求,他太 凝重,没有道士的不滞於物的飘飘出尘风范。他对江湖无所求,但通过一本邪谱,江湖却使他很无奈,无论是对著小师妹还是老师傅亦或美尼姑他都只能说无奈。令狐冲作哥哥一定会非常合格;论无赖任谁也赖不过韦小宝,他简直就是流氓,生父不明,妓院的生活把他磨练成为铜牙铁嘴,就凭一张嘴他攀上了康熙爷,上拍下贪,追女人死缠烂打不要脸至极,对长辈谎话连篇连骗带欺,他身上几乎一无是处,只适合当嫖客,然而,他却是最不完美的最完美的人物,金庸能创造出这样一个妙趣横生的角色只能赞他一声:厉害!换了其他人都不行,黄易也不行,什麽?你在说韩柏?不不不,韩柏是韩柏,他不是韦小宝!!! 看过的人都知道,金庸笔下的人物决不雷同,说一个名字你就会看到一张脸,一张决不重复的脸。对不起,老黄作不到。从兰特直到寇仲,你都会觉得他们有许多的共同点:有天才,有身材,有口才,有帅才。。。。。。男人如此,那麽女人呢?很好,我认为老黄的女人超过了金庸的!这一点不能单从人物的独立性考虑,因为老黄写的女人类型其实不少,只是因为他笔下的女性数量太多,因而不可避免的给我们造成了重叠的印象。

他独创的秦梦瑶这种冰肌玉骨的霜美人能给人一种如拥云雾的虚幻感,虽然很不现实,但极富诱惑力却是不争的事实。钱锺书有句哲语:女人的高傲对男人精神的诱惑正如女人的 风骚对男人肉体的诱惑。这句话作为秦氏成功原因的解释是再也合适不过了。
但是,同出一门且同属一“族”的师妃暄却没那麽好运了。凭著在《大唐》的表演她成为黄易小说中所有女性里最有争议性的一个。有人为这位独特的美女而绝倒,也有人为这位厉害的政客而不屑,到底谁是谁非,恐怕就是老黄来也判不明白。
《大唐》里谁最有控制天下大势的魄力?不是宋缺,不是徐寇,更不是李世明,是师妃暄。李世明是她扶植的傀儡,徐子陵更是唯她马首是瞻,即使宋缺也得给她几分薄面,再加上坚强的站在她身後的武林白道,她不是天下最强横的人那还有谁?但是,中国的男人们一贯不太喜欢太强的女人,师妃暄也不能例外。在《大唐》这个应该是男人玩的世界 里,师妃暄的强横显得太刺眼了,这简直就是对英雄男人们的侮辱!而且,她到处牵著徐帅哥的鼻子走,太过分了!我们不得不投以她冷眼。
按道理,老黄是想把她捧成头号女明星的,但偏偏为何却事与愿违了?除了以上所说的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方面,老黄将她写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使人不敢逼视;而另一方面,她四处奔走,一副政客的嘴脸(并且客观上是徐寇的对手),让人不敢恭维。这两个极度对比的方面相互挤压,榨干了师小姐本来的美丽,只剩下两个触目惊心的大字:虚伪!!!这可能是一心想创新的黄大师傅所没预料到的。
从上面所讨论的还可以顺便解决一个问题,即身为魔门妖女的倌倌和威震一方的沈军师同样是能呼风唤雨的女强人,但她们却可逍遥於我们的挑剔之外。很简单,她们从不标榜自己的清高,也从不让徐子陵唉声叹气(实际上,她两都是徐帅哥的爱情俘虏,是他的陪衬品)。因而 我们就可以欣然接受她们,甚至喜欢她们。
把师妃暄和秦梦瑶放在一起,相信明眼人都能够辨别谁是谁。师妃暄是一块冰,一块纯粹的冰,透著侵骨的寒气;秦梦瑶也是冰,但冰内还有隐隐的火,这就是她两气质上的最大不同。黄易对秦梦瑶的描写是精彩绝伦的:她有出世和入世两种截然不同的特性,出世时是凛然不可侵犯的观音大士,而入世时却变成了令人发狂的尤物。两种不同的特性神奇的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相互辉映,使其发射出夺目的光彩。胆大包天者,易也!
完美的女人需要冰的气息,但冰不能太坚,过坚的冰只是一块又冷又硬的石头罢了。同样是红尘修行,师妃暄选择了冷酷到底,而秦梦瑶与韩柏进行了一场生死热恋,师妃暄悄然回斋,不知下文,秦梦瑶带著圆满的生命历程终得正果,破空而去。人去六欲者为圣,但去七情者就不属於人的范畴了。所以保留了几丝烟火气的秦梦瑶仍是人,一个不失可爱的女人。有笑有泪、有苦有乐的人才是真正的完人,有生命力的人。小说不需要行尸走肉! 武侠作家也有可能在有意无意中来一回文艺作家的手笔。譬如说老黄在《大唐》中设置的丫鬟──楚楚。楚楚在《大唐》中戏很小,台词不过十句,但就在这有限的话语之中,黄易对她的刻画以达入木三分的境界。为何?因为楚楚是个用情构筑出来的女子,她的血是情,她的肉也是情,她的心还是情!
她的 存在依附於和寇仲的 恋爱,由於地位的差距,使她对寇仲敢爱不敢言,但通过几个细节我们可以 很清晰的看出她对寇仲的爱是多麽深沈。就在这种无言的暗恋中,她的形象凸现出来了。可能老黄不对她做很多的正面描写是用了一招“欲擒故纵”之计吧,效果不错。

由秦梦瑶我想起另一个女人,小龙女。小龙女是金庸塑造的最富可感性的女主角,比黄蓉还有质感。首先,小龙女是个主在地底的小仙女,对外事一无所知,比黄蓉单纯上许多,而单纯正是女性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之一;其次,她几乎集中了中国女性古典美的所有要求,温柔、美丽、善良等等,显然,比起聪明绝顶的辣妹子黄蓉来,她有又占了一个优势;最後,小龙女有一种弱得使人心发疼的美,尽管她是个武林高手,而这也不是黄老邪养的女儿所能给你的感觉。单纯的另一面就是执著,她一旦爱上了杨过,就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对方,从此生命之舟相连,不管有什麽苦难也义无返顾!想一想,当纯洁、柔弱、苦难和执著同时显现在一个女人身上时,除了心疼你还能作什麽?还有泪水沿著感情的曲线流向你空荡的心房,丁冬、丁冬、丁冬。。。。。。一直滴到地老天荒。怎样才最能成功的刻画一个女人?不是把她置於战场上,而是把她放到情场上。女人是糖,男人是水,糖溶入水中,水在糖不见──我承认我是个很传统的大男人。
如果说有这样的一次几会,在秦梦瑶和小龙女中让你选择一个作为终身的伴侣,你会选谁?不说废话了,总结一下。秦梦瑶和小龙女之所以能塑造得很成功,有一个原因是共同的,和读者有合适的距离 。距离不一定能产生美感,但美感的产生必须得依赖距离,雾里看花最有诗意,天涯海角最能动情,所以寻求美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求适当距离的过程。在空间中固定的美才可能在时间中永恒。秦梦瑶与小龙女有合适的产生美的距离──既有超出现实的一面,也有直根於现实的一面,两位大师把比例控制得不错,该神化的神化,不能神化的人化,没有走极端。
在评完秦梦瑶与小龙女之後,我一度想放弃评价黄易的男主角,因为评价人物是件很困难的事,文学界中有这麽一句俗话: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可见评价人物往往直观占大比例,别人的意见很难撼动已在读者心中根深蒂固的印象。倘若评得不合人家胃口,弄不好就会招骂,最是吃力不讨好。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咬咬牙写下去,我不喜欢逃避。
一次上语文选修课时,老师问了这麽一个问题:“〈〈红楼梦〉〉之所以可以在不同的时期大受欢迎是因为在每个时期象贾宝玉这样的人物都很多,有巨大的社会认同性,而金庸的小说中除了一个韦小宝外其他的人物都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原型,没有了社会根基他们 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直如晨锺暮鼓震得我脑袋发沈。到不是为张无忌他们的将来而担忧,我只是再想:一部小说赖以生存的资本到底是人物还是故事(这里不谈思想)?闭著眼睛思考了一阵後,我终於得出了这麽一个结论──
我们可以因为一个精彩的故事深刻的记住一个人物,然而不那麽容易因一个人物而记住一个故事,换句话说,我们看书是看故事,书中的人物只是一个必须的附带品。在通常的说法里,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似乎是可以相互独立的。因为我们在看完故事後可能会忘掉故事而记住几个代表性的人物,所以在一提到一本书时大家一般会直接爆出一两个名字而不是一两个故事。这就是所谓的“书因人而活”,听似有理,但仔细一想,问题就出来了。
再思想性很强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一般是先出观点然後组织材料(即故事),最後才轮到窜起的人物;在以 消遣为主的武侠小说中,作者也是先确定他会说什麽样的故事,尔後确定故事的主角。由这个先後关系我们很容易推出:什麽样的故事什麽样的人物。即人物和故事并不可以等量齐观(当然更不是人为主),而是由故事决定人物的造型。试想想,若把韦小宝和杨过对调,将项少龙与张无忌换位,你我会否觉著别扭?

铺陈了这麽多我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替黄易辩护。
近乎完美的小说情节是老黄小说最重要的一根生命线,单论故事的煽情性而言,他觉对能藐视整个武侠界上下数十载。他创作的情节有极强的节奏和弹性,脉络清晰而线索错综复杂,一旦置身其中,你便很难罢手。当我在经受过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後,不得不发出如斯感叹:
铺垫时山雨欲来风满楼,战发时狂风暴雨塞乾坤;
激情处片帆卷云涛,温柔处画舟漾碧波;
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厉害黄易!
我们喜爱的黄易是能将战、史、情光滑糅合的黄易,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样的黄易,黄易也不得不选择这样的故事──有著内在本质上的相同,进而他难免不安排这样的主角们──有著许多外在的通性。对於辩护的理由,我想再补充一点:就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而言,我们心目中的偶像应该是有英雄的气质、乐观的生活态度、奋斗的坚韧不拔的强者,而不是那些只会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的无能懦弱之辈!所以即便老黄的人物有重复之嫌,我仍非常乐意陪项少龙、方舟寇仲他们在磨难中品尝艰辛的快乐。对上面所给的理由,不知大家是否能接受,这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同志们当然能不赞同,欢迎大家共同讨论!
行文至此,我再回扣上面老师所提的问题,即中国武侠小说是否会因其人物的不真实性而走向灭亡,我的答案是:no!我坚信,只要是在可被接受范围内,作家们就扯起想象的翅膀放胆虚构吧,只要中华文化不灭,只要华夏子孙们还没有高级到完全的高雅,你们就决不会隐没在时间的长河中!
按原计划,我接下来将谈谈老黄书中的爱情,但由於担心与前面的人物评论有些重复,引得大家发腻,故还是先说说老黄的另一个大特点,篇幅。
对於一个写武侠小说的作家而言,能写出数部百万巨作不能不说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老黄上承《三国》《红楼》,下启无极混蛋(开个玩笑,实际上无极这样的渣滓根本连给黄易提鞋都不配),以气吞山河之势,挥洒文章千万,虽非字字珠玑,却也篇片精彩,好小说,好黄易!很明显,长篇幅的比起“上下册”的老模式有更多的长处。它给了作者更大的发挥空间,使作者能从容布局,可以详尽的塑造人物,可以保持作品的悬念,可以多角度展现作者本身的才华。。。。。。而对吸引读者长篇的优势更是不言而喻,短的小说也可以精彩纷呈,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但正由於其昙花一现的美丽更使我们想起“青春长驻”的妙处来。
小说的生命只有在“成长”中才显得真实,小说中的世界只有在小说仍在继续的时候才能运转,笔停的那一刻,小说的生命便宣告终结,小说中的世界便从此消隐。我们读小说时肯定会向小说中注入感情,因而小说的结束就意味著一段感情的悬空──这会对你造成一时的伤害。记得我在翻到《星际浪子》、《破碎虚空》或〈神雕侠吕》後,脑中一片茫然,落寞、惆怅齐袭心头,难过得想大哭一场,手指捻著沈甸甸的最後一页,久久不愿撒手。一个曾经的我随著最後一页的翻过而永远的埋葬在书页之内。。。。。。
有些成绩的武侠作家一般都有自己的长篇代表作,比如温瑞安,比如古龙,比如金庸,但是,若将黄易的大部头定义为长篇的话,他们的顶多也只能算是中篇。至少在幅长著一方面老黄是彻彻底底无可争议的盖过了金庸。长篇小说不是情节的一味堆砌,当然更不是字节的简单相加,作者必须把他们有机的组合到一起,使其不至於成为散沙一盘,否则再长也是白搭,就如懒婆娘的裹脚布,只会惹人生厌,所以我认为,就长篇来说,驾驭情节的能力比驾驭文字的能力更需要天赋。
黄易到底是如何弄出他的大部头的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就先窥他一斑吧。1,小说构筑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上,有史可书,就有故事可写,书的长度与历史的宽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2,多条线索在书中并行不悖。如在《翻云覆雨》和《大唐》中以政治斗争为明线,魔道之战为暗线,政治与政治、江湖与江湖、江湖与政治形成的多边关系使小说的容量大大增加。3,多主角。这对小说的长度的利处是显而易见的,这点有史可考的应该是金大师的《天龙八部》,黄易师承於此应是没有疑问,不再多言。我想特别指出的是老黄的另一独门秘技──易容术。不论以何种面目,老黄的书总离不开它,实际上,它对於老黄书里情节的发展有著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看过的都知道。易容术自“古”就有,并非黄易首创,但把它写得如此出神入化的却非黄易莫属。易容术使主角们拥有了多重身份每一个身份有不同的故事,这不实际上起到了增加主角数目的效果吗?而且它使情节有层次感有立体感,别致有趣。4,广阔的地理背景。老黄有句话说的是“转战千里”,恰如其分的证明了这一点。不同的地域不同人物不同的社会结构不同的故事文章怎能不长?妙著!5,对人物成长的再认识。他的主人公自出场後,其生命历程就是不断的磨练与进步的过程,黄易不会再书中写这样的话:“转眼数年过去了,他。。。。。。。”。他只会队对人物的成长作出最细致最符合逻辑的描写。看完他的书後,你会觉得他的人物是踏踏实实长大的而不是被写大的。好了,我能想到的也就这麽多了,再说下去怕会露丑,不说啦。当然,广大的黄迷们自然还会有许多真知灼见,欢迎讨论!我想,有了以上几个豹点,老黄写书十年而没有黄郎才尽就不足为怪了。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长篇小说有其得天独厚的一面,当然也有其无可回避的不足的一面。首先长篇的写作周期长,在吊起了一部分人的胃口的同时也磨掉了一部分人的耐性,自然对小说的发行造成很大影响,这对於现在的商品社会而言,他简直成了长篇的致命弱点;然後就是在如此长的书中难免不出现纰漏,如情节的重复逻辑的前後矛盾等等。小地方也会影响整部书的质量,且人们有这样的习惯,他们会很容易看清楚一张大白纸上的小黑点却对大白纸视而不见。最後,太长的小说不太受电视文化的青睐。因为要把它搬上荧屏的话,电影公司必须得花最大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去干一件最具风险的事,难怪老黄的力作迟迟上不了电视。相较而言,古龙和金庸那些居中的作品实在是粘了电视媒体的大光。近闻古天乐出演项少龙,天马行空的〈〈寻秦记〉〉将“大白於世”,著实高兴了一阵子,但随後又有些担心起来。因为电视剧有个大弊病:反映不出原作的质量高低,次品照样可被演得好看,条件是有明星助阵,但精品的精华却可被刷光,象一拍再拍的金剧没有一部抵得上看原书。因此我怕那班明星们将一部绝妙的〈〈寻秦记〉〉演成一部偶像闹剧,那就太糟蹋了。最怕是无知的导演把书大砍大杀,弄得面目全非,那可惨了哦!(待续)

应前之诺,此节谈情。首先我声明,我还没品尝过爱情,但没品尝过不等於没有发言权。所谓旁观者清,我可是清楚得很哦。
一般的说,武侠小说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两个:情节和感情。如果说情节是对作者创造里力的考验的话,那麽感情则是对作者情感与修养的检验。说句心理话,一段好的感情比一段好的武侠故事更具有亲和力,它们一个指向我们脑的深处,一个指向我们心的深处,指向不同,感染力自然也就有所差别。同黄易才气四溢的武侠故事相比,金庸逊了一筹,但与金庸文学味十足的爱情相比,老黄那一种近乎幼稚的欢喜爱情就显得有点底气不足了。不过取长补短,两位巨人也就在伯仲之间吧。
爱情是人世间最可讴歌的事物之一,从古至今的多少才子佳人为她做了多少诠释, 但谁也不敢说对她了如指掌,谁也不敢为她作一个准确的定义,,爱情是人类最难琢磨的情绪。越是俊杰越是可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引英雄竟折腰呵。
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什麽?我无法相信,再看了老黄的小说之前。勇於闯荡的老黄在武侠小说中率先引入了“精神恋爱”这个奇怪的概念。我不知道他的灵感原於何处,但我认为这不是他凭空捏出来的,前人早有先例,比如说早在中世纪远在沙俄的伟大诗人普希金之娇妻就曾热烈而天才般的对她的情人说:啊!我的爱人哪!我的身体属於我的丈夫,但是我把我的灵魂留在了你的心底!!!典型的
精 神爱恋。黄易是个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武侠作家,连爱情这一个高深的领域他也敢闹个天翻地覆 。再他的小说里他试图为人类爱情的将来描绘一副动人的图画──精神层次的交融是她的最终归宿!
在《大剑师传奇》中,他试著勾勒了一个轮廓,兰特与女祭师花云的所谓纯精神恋爱,以及罗曼蒂克得有些天真的将爱人百合装在兰特的小脑袋里;在《翻云覆雨》里他著重提出了劳什子魔道结合,他是精神爱恋的另一个版本,,且显更玄幻,道胎魔种,大家是否觉得有点神话的味道?望一本正经的爱情里 添上这麽一些玩意,是否有点哭笑不得?但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想象力,是不是?到了科幻巨作〈〈星际浪子〉〉,他竟然煞有其事的从科学的角度来对他的“精神恋爱”作解释──生命磁场的相互吸引。我倒先不论那是否有那麽一点科学,我忍不住又想赞他想的厉害了。哎,黄易呀黄易,你的脑袋里到底是什麽构造了?
但再他的那些 精神恋爱体系里有一个共同的明显的漏洞,名不副实──他们一方面
沈迷於身体恋爱的“低俗”快乐中,而另一方面又高尚到可以摆脱臭皮囊的约束而在纯精神的世界里享受爱的极致。老黄痛定思痛,终於推出了另一个模式。〈〈大唐〉〉师妃暄和徐子陵那一段不著痕迹的真正的纯精神爱恋,标志著老黄的这一创举终趋於成熟,他两的的确确是纯净的,不属於人世间的爱情,仙人的恋歌呵!“我们的爱恋始於龙泉终於龙泉”,多麽的戚美啊,这段爱情来得曲折,去得飘忽,来来去之间的爱情没有海誓山盟,没有甜言蜜语,没有动手动脚,几个微笑之中几道眼神之间,隐藏了前世今生的约定。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精神恋爱”。

老黄徐子陵与师妃暄的爱情时 ,是肯定为自己激动了的,尽管我们更都的是感到怀疑。身为凡夫俗子,身在红尘俗世,我们怎能体会到仙界的高尚爱情?老黄写的不是21世纪的爱情也不是一世纪的爱情,他写的是210或2100,21000。。。。。。世纪的爱情!或许在数十万年之後,那时的人们再巨大的资料库中偶然发现一本叫〈〈大唐〉〉的武侠小说,里面有一对叫师妃暄和徐子陵的恋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精神恋爱,而他的作者正是一个叫黄易的男人──欣喜间他们了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人英明的预言了精神恋爱!!於是老黄就被尊称为“新恋爱之父”。。。。。。
对於写爱情,黄易就象一个时髦的青年,而金庸就象一个严肃的学者,黄易的是快乐刺激至上,金庸的是务必曲折幽深,力求经典。写武侠的文笔无人能过金庸,自然写爱情无人能过金庸,他的小说之所以久经不衰,估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他的爱太深。他写情有文人的敏感和狡猾,特别的他有较强的悲剧意识──无悲不成爱情,最能揪心的爱情──我们都是残忍的动物哇!这一点上黄小弟就差老远了。他的爱情三部曲是:一见心如鹿撞,二见芳心暗许,三见身心皆属,什麽大美女,什麽大贞女都是不到三招两式就搞定,太简单了!浅白,实在是浅白。在老黄的小说里一般只要是美女就都能被我们魅力无法挡的男主角收拾,所以你几乎不要去猜测,不要去担心那些美女们的爱情命运──老荒书中最没悬念的一部分。金庸就狠一些了,他把爱情故事写得跌宕起伏,极尽曲折只能事。按常规思路,当你看〈〈笑傲江湖〉〉时,你很可能把岳灵珊先许给了令狐冲,看〈〈倚天屠龙记〉〉时,你可能认为周芷若是跑不了的,但实际上,狡猾的金庸根本就没这麽走,他把爱情拐了一个大弯,半路杀出程咬金,硬使原来的爱情航道改向,好戏在後头,金庸的爱情高潮也在後头,不到最後,你很可能没有把握说出到底谁会白头偕老。整部书的爱情悬念拉倒了最後,读者的感情热情保留到了最後。
大家好,我终於 又勇敢的坐到了电脑前,继续我未竟的大业,可嘉可嘉啊。
其实我上次的话题并没有完结,只是由於实在是太困了才不得不匆匆划了个句号。那次可真是累啊,从晚上十点一直敲到次日凌晨四点,手敲疼了,眼瞅酸了,脑袋想木了,最可怜的是,文泉竭了我还有什麽办法?下机呗!
情似看山不喜平,其实看什麽我们又喜平了?谁不愿有一部波澜壮阔的生命之书?谁不愿有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承认吧,没有人能在平凡的时候 甘居平凡。直线在物理中或许代表著理想与完美,但在生活里它只意味著单调、枯燥、无聊甚至死亡──没有变化就是死亡!生命的美丽只能蕴藏在弯曲的曲线中,生命的线条是曲的!爱情的线条也是曲的:爱情的韵味,爱情的情致、爱情的风景全凸现在那一道道曲折的弯线里。
动人的爱情一定有其不平凡之处,平凡得可以被忽略的爱情一定早已被湮没在时间的滚滚长河中,消失无踪影。而我们所传诵的所谓伟大而普通的爱情总有它出奇的一面,说实话,“平凡是真”的格言在绝大多数的时候只是我们一相情愿的安慰──你可以不同意,我也可以不放弃。而且我还有一个观点:当事物经历了足够多的曲折之後,他已经在弯折当中积蓄了突变的能量,升华为非凡!这些是题外话吗?

我又要赞美金庸的爱情了,这个情场高手。这里我又要提我喜爱的《神雕侠侣》了,这部啸傲江湖的奇书。当然,与其说它是一部武侠小说,倒不如认为它是一首爱情的赞美诗。它以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故事为核心,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爱情之歌。此书字字含情,处处动情(夸张点),你的心始终在他们的爱情世界内跳动。书让你牵肠挂肚的不是东邪西毒黄药师亦或黄蓉郭靖,也不是什麽江湖恩怨家国情仇或人生大义,只是那个叛逆的杨过,那个坚强的小龙女,以及他们伟大而高贵的爱情。金庸将《神雕侠侣》写得太好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内,没有书会凌驾於它之上,《边荒传说》也不会。它为什麽这麽有吸引力?开始进入正题──
金庸把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设置为师徒恋,而这在当时的背景之下是被社会所鄙视的,所以它就奠定了这将是一场泪水的爱情。没有人可以在整个社会的唾弃下而活得安然自在,即便是为了一切都可抛的爱情,你不要拍胸膛慷慨的宣布你能,说说没问题,一旦要你真正去面对,你很可能选择落荒而逃,众口铄金呵,何况你我这些软骨头了?人民的力量是很大的 !所以首先你必须得充分认识到杨过与小龙女恋爱的艰巨性,如此才能意会到这场恋爱的曲折性。乌云已经密布,风雨即将来临──所谓祸不单行,女神般的小龙女却被猥琐的尹志平玷辱!这足见金庸的狡猾之处,一般的人谁会,不,应该说是谁能这麽写?写得不好可是极为容易引起读者反感的呀。巧者金也,他笔势一转,利用这制造了一个绝妙的误会,一个美丽而使人心碎的误会(当然後来小龙女义无返顾的爱杨过与这有很大的关系)。这个误会使他们之间的爱情更具催泪的效果,同时它制造了一个潜在的火山,一个不好,他们就会成为陌路人,实际上,金庸用这一点作了不少文章,有很多次把这场恋爱写得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使人担心不已。此为一大转。别人的舆论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应是来自亲人的压力。就连憨厚如郭靖者竟然也大力反对他们的来往!绝对的孤立啊!可怜的杨过竟只能与周伯通为伍,只能到黄老邪欧阳锋那而寻求支持。此时的小龙女也一心想为心爱的杨过牺牲幸福,他们到底能否经受住这一种来自时代的全方面压力?此为二大转。霍都来了,他垂涎於小龙女的绝代美丽,金轮法王也来了,似乎也有点不安好心,还有一个疯狂的李莫愁,捧著拂尘老追著他] 打,?打鸳鸯哩,妒忌!这对可怜的侠侣会否被活生生拆散?此为三大转。从此,剧情高潮迭起,好戏连台 。杨过误中情花毒,小龙女气入绝情谷,裘千仞横刀来夺爱,情姑姑心死应其婚。小龙女与杨过之间的“伤风败俗”恋情终於在巨大的社会矛盾下,在这里步入了一个十字路口:一面是通向永恒一面和枯萎相连,他们会走上哪条路?

最大的危机摆在眼前。 此为四大转。结果当然是杨过重夺小龙女, 本来故事可以在此有一个欢喜的结局,但金庸先生在搁笔前突然灵机一动,於是就有了这神来之笔,小龙女留书坠崖!!!_ 这个大转弯可能谁也想不到,自古言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经历了这麽多的悲欢离合苦难坎坷之後,我们 都想看到杨过与小龙女能白头偕老,但金庸啊这个残忍而狡猾的金庸硬是再起波澜,活散鸳鸯。事实上他一开始 就为此做了大量铺垫,看,小龙女一直 伤病缠身,内有绝症,她一直多灾多难,有爱不能收,有人不能爱,绝对的为爱受了罪,所以在结尾处再来一次袭击也并非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把爱伤到底吧! 伊人缈,空余恨,幽幽二十载。情归何处?天际浮云,山外夕阳。二十年啊,多麽漫长啊 !一段爱情能否经受住二十年的洗刷?时间是最好的稀释剂。最後一转为五大转──至於他会转出什麽样的风景来对全书其实而言并没有什麽太大的意义了,因为至此《神雕侠侣》曲已终,完美的终!最後杨过与小龙女引雕飞去,也许更多的是金庸对天下有情人的一个美好祝愿吧。我甚至认为若故事在此就做一个没有结束的结束会更有余音饶梁的韵味。 FUW

看《神雕侠侣》若不伤心落泪,估计你这一辈子打光棍的可能性比较大。
[《鹿鼎记》是我另外一部喜欢看的金庸小说,但遗憾的是,他虽然精彩非常,令我爱不释手,却没有金庸一贯细腻的爱情描写。韦小宝与小珂的角逐不可谓不曲折,但韦爵爷是赖字当头,根本就没有谈恋爱的资质,他丢尽了男人的 脸,而阿珂爱俊也爱到了不可理喻的不程度,所以严格说来他和阿珂没有爱情,曲折也就只象一场滑稽的闹剧罢了。至於其余的,除了一个双儿外也似乎来得不合乎情理,还是闹的成分居多,爱情的味道太淡。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韦小宝有杨过一样的爱情,那麽韦小宝 也就不叫韦小宝,而《鹿鼎记》也不叫《鹿鼎记》了。我们不应该太苛求,谁都不会完美。 }
好了,太困了,这次就到此收尾吧。
抬头看看窗外,天色以是大亮,东北的太阳温暖而又寒冷,预示著新的一天又将开始。我批上大衣,深深吸了一口气,拉开网吧的门,迎著透骨的寒流走上了回家的路,昨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在七节中我似乎给大家造成了这样一个印象,那就是我在赞美黄易的爱情,其实这是大家误会了,我只是称赞了一下他对精神恋爱的创作(不管他是否成功,我们首先得为他的创作勇气鼓掌,失败的尝试总比愚昧的保守强!),而非对他写爱情的能力进行全盘肯定。不过也难怪,前面写了那麽多老黄的好话,形成了惯性吧。 从整体上讲,再这一方面老黄确实比不过金庸。其中有一个突出的方面是,老黄所写的缺少“悲”。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後记中坦言,他最希望与张无忌结合的是小昭,而在《笑傲江湖》里就是连读者也希望嫁给令狐冲的是仪琳,但金庸偏偏不如人愿,总为爱情留下巨大的疤痕,让你去伤心伤怀,唉声叹气。再者,金庸的主人公总纠缠於爱情的旋涡当中──多角恋爱。黄易的其实也是多角,甚至是更多的角,但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金庸的多角恋爱中男主角是多选一── 一定会 有伤心的 人悄悄的走开;而老黄的却是一选多,是美女就要一举囊括,一个也不能少──指定的皆大欢喜。这种差别显示出了他们人生观的差别,同时也显示出了他们写爱整体把握能力的高下之别。(待续)
  
但凡事不能太绝对,老黄的爱情虽不如金庸的有内涵有吸引力,但这并不等於说黄易的爱情就一无是处,他也有属於他的优点,在许多小地方他的描写就有著璀璨的光辉!甚至比金庸的光辉还要耀眼!
比如说他的写法具有强烈的现代感,颇符现代人的胃口。也许又有人要反对说这不符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了,但有什麽关系了?我们只是在看一本武侠小说而已。老黄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拘泥於常规,一切从文章的可读性出发,其余的就管他了,哼!还是说爱情这个话题吧。比如说他会将许多现代情人们的甜言蜜语移植到古代的人物口中去,当然也免不了一些现代人的爱情观,以及爱情方式了。这或许看上去没有那麽严肃,但现代人不一直在追求轻松与快乐吗?如果你想开开心心的看一部小说的话,黄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你进入他的爱情世界里後,你肯定会感受到一种浅浅的愉悦。因为他的爱情故事没有那麽多的变化,没有那麽多的伤悲,但会有健康的轻佻,会有热恋人的活泼,他给你亲切,他给你笑容。记得在《寻秦记》里有一段关於项少龙、纪嫣然和琴清星河夜话的描写 ,我看是很富诗意的,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接下来我想为黄易辩护的是关於他写爱情的 笔风问题。
黄易写情用笔较猛,开放度比较大 ,尤其对男女之事的描写,几乎超出了传统中国人能从心理上接受的底线,太不含蓄了!於是 这便一直是他被人所抨击的 主要火力点,甚至有过激者直以黄诟之──冠其书为黄书。这未免太过火了一点,但它也真实 反映了在国人的观念中他的确是不太检点,惹起了“众怒”。但是,他的书真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秽不堪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还从没见过黄书 可以这麽大受欢迎的而且我也深信我们还没有低俗到要靠黄书来取乐。再进一步讨论,黄易真应该因为其书中开放的描写而倍受谴责吗?他是否应该在声讨中大声呼喊:我要忏悔?答案还是否定的。
我不认为黄易的 书可与黄字搭界,因为──有点不好意思,不过也不要紧,反正大家彼此谁也不认识谁,也见不著面,我要掩掩藏藏羞羞答答干吗.我看过比老黄书黄得多的书,此黄不同於彼黄,比起那些 真正的黄书来,老黄的简直再也纯洁不过了。我相信同志们看过的不在少数,那麽有谁能勇敢的站出来大声宣布:黄易的书根本与黄无关!?
自古就有所谓风流而不下流之说,风流是一种风度,下流却是有关品格了。有时风流与下流的界限并非很清晰,往往一粒扣子的开系就能使其相互转换:解三粒扣子可能会令你倜傥,但也许当解开第四粒之後,别人就会以流氓的眼光来瞅你。这是一个度的问题,掌握好了火候,文章添色不少,过火了就 会被扣上下流的帽子,受人责骂。我认为,老黄的书并没有越过这个临界点,还不至於堕入下流之列,甚至,即使赞他一声风流似也不算恭维。不知诸位有看过无极书的没有,我是看过他的《寻龙纪》哪,那才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为黄书,黄得无耻的黄书。
**与****只有顺序之差,但它们的含义却有天壤之别。****乃色之情,重在欲,**乃情之色,重在情。也就是说,看完****的东西後会让你蠢蠢“欲”动,而非情动。欲息之後,你会觉得有些恶心,为自己的行为後悔。而当看完一段有**的爱情後,你会怦然心动,希望有朝一日同样的快乐回降临你的头上。就是日後偶然回想起那个故事你的嘴角还会不自觉的露出一丝微笑。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你若对这都感到恶心的话,那麽我就大胆的为你下一个结论:不是纯洁得一无所知就是狡猾得无所不知。我的话过激了些,请大家可不要太为难我哦。

中国人向来都是回避谈性的,认为那有伤风化。在我们这个高度抗性的民族里,一切的有关性的东西都登不上大雅之堂,更何况在书中赤裸裸的描写了?骂,骂,骂,理所当然。《金瓶梅》被禁,《西厢记》遭封,这是古代的;现有王小波卫慧等也饱受非议。智者无惧,真正开明的作者并不会对它逃而避之,而开明的读者也不会对它口诛笔伐。 在 经历了性解放的西方国度里,性就和吃饭穿衣般平常,没有什麽好神秘的。我到不是提倡咱古老的中华民族也要来这麽一次大解放,但至少,我想聪明的炎黄子孙不应该把自己束缚在自己制造的黑盒里。应有所保留,但不能保守。说的好象都是些废话,其实我的意思是说,对於这一方面的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与理解方式,无须为别人的相对怪异而大惊小怪,你我有权不接受他们的那一套,但处於起码的尊敬,我们实在不该归他们破口大骂。黄易是地道的香港仔,沐浴著西方资本主义的暖风长大,可能,在他八岁的时候他就不认为他现在所写的东西是什麽大不了的东西。
作者多一些智慧,读者多一些包容,文化才能繁荣昌盛。
下面进入重头戏部分,即探讨老黄的闪光之处到底在哪里。
至於被诸位讨论得一塌糊涂的如浪翻云石之轩他们那一辈纠缠不清的爱情就不再多做赘言了,我直接从《大唐》中我最欣赏的一段爱情说起:楚寇之恋──一段言简意丰的配角爱情。寇仲对楚楚可能是怜多於爱,但在尚秀芳如镜花水月,李秀宁罗敷已嫁,宋玉致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他自然很想有个爱他的女子,这时默不作声的楚楚就是最好的对象了。楚楚是个没有什麽大特点的女人,她从不对寇仲要求什麽,但对於身心皆疲的寇仲来说,这就是最大的特点,所以他总会把楚楚搁在心底,失落时拿出来晾一晾,安慰安慰自己──有个女人在苦苦盼望我回去哩!正因为他十分怜爱楚楚,他才不愿意把更多的爱意表现出来──不想让她死心塌地的等──正如他经常的自嘲,谁知道明天还有没有命呢?但他们 之间的情是很明显的,每当寇仲抚摸他那缝满了一个女人爱的战袍时,我就知道他肯定是在抚摸楚楚那等待爱的心灵;每当他与楚楚见面时我都强烈的希望他能把那块注满了一个女子爱的祈祷的玉佩从胸膛中掏出来,表白他的爱其实也很深。
一个在苦苦的等待一个在善意的逃避,於是他们的会面就成了心的脉脉交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多麽富有感性呵!脉脉,默默,哈,不是有就俗语叫“有声胜无声”吗?我突然觉得我实在很聪明,这一句话不就很贴切的概括了老黄写爱的高超之所在吗?请看── (待续)

〈〈破碎虚空〉〉:灼碧芍软弱的靠著窗户,心底狂喊道:传郎啊,你在哪里?你知不知道,现在碧勺很需要你啊!
高典静一曲弹完,睁开眼睛,人已去,琴断:她知道,从此以後她再也不会弹琴。 |Bsd9,
〈〈诸神之战〉〉:凌度宇醒来,爱纱尼芙不在,他预感到有什麽事发生了,跑到海边,早晨的海水很平静,沙滩上,爱纱尼芙的睡衣静静的躺著。。。。。。。
〈〈覆雨翻云〉〉:秦梦瑶觉得喉咙一甜,吐出一口鲜血,她从怀中掏出丝巾擦去血渍,突然想起了拿著另一条丝巾的韩柏,她决定去见那个无赖最後一面之後返回慈航净斋。
韩柏枕在秦梦瑶的腿上,望著她,她平静得如观音大士般,韩柏直觉到她的灵魂已经不在尘世,他感觉如在梦中。。。。。。。秦梦瑶抚著他的脸,轻笑著说:傻孩子,我当然还爱你。。。。。。
《星际浪子》:姬慧芙看著窗外迷茫的星空,叹了一口气,黯然伤神道:我很後悔没有象你一样把身心都交给方舟,和他轰轰烈烈的爱一场。
《大唐双龙传》:寇仲伤心欲绝,大声道:宋玉致你对我太无情!转身而去。宋玉致身子一软,吐出一口鲜血。
寇仲从衣内掏出玉佩,对楚楚说,瞧,你送我的玉佩我还一直戴著哩!楚楚欣喜地凝视著玉佩,眼中噙著泪花,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来。(这里顺便说一句,徐子陵与石清璇相见的几个场面描写虽然很优美,但显得有些做作,且太虚了,缺少足够的分量砸得我们心起千层浪。
这是我从老黄书中随手敛来的几个镜头,绝对的经典,由於记不太清了我是靠印象瞎蒙的,兼之没有书中的那个情境,故大家可能看了没啥感觉,但一旦置身其中,你不可能会无动於衷,就连我这种木头都会被诱得泪眼涟涟哩!总之,黄易这种现代化的言情写法,既借鉴了电影里表达感情的手段又吸取了一些经典的爱情描写方式的成功之处,把它们糅合在武侠小说中,作出一道具有浓厚现代风味的大餐,也使老黄的小说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客观的讲,这类景色就是在金大师的爱情之作中也是极其稀有的,作为一个酷爱黄易小说的书迷而言那也是聊可慰藉的了 ?
黄易是在不断改变的,这丛他写情的笔风的巨大变化可以推得。不知是老黄的骨头给烁软了还是他真的随著成长而成熟,反正他赤裸狂放得便爱情有了很大的收敛。比起撒野似的《大剑师传奇》,《大唐双龙传》可谓是中规中矩,甚至可以说是如惊弓之鸟,小心得有些过分了。那些张口闭口骂黄易是下流种子的道德家们可满意了吧。不过我估计现在你们又不太乐意了,哈,浩如烟海的一部《大唐双龙传》清澈见底,没有一丝污迹,竟然靠一场海市蜃楼般的所谓“精神恋爱”支起了整部书的 爱情大厦 ,顷刻间,那些轻佻销声匿迹了,那些**也烟消云散了,笑嘻嘻的黄易似乎立地成佛,他回头了,双手合十,口诵经文,满脸庄严,他痛心疾首的说:放心吧,敬爱的同志们,我在也不会那样下流不堪了!?!?於是在看《大唐双龙传》的漫漫长路上,我的大脑一直处於高度的紧张状态,要等待无数 次战斗後才可能有那麽一位美女半遮脸而出,而且还是惊鸿一瞥,说不上几句话就一拍两散,然後是 芳踪难觅,来个人间蒸发。当然要他们亲密接触是更不可能的了,在以前的作品中搂搂抱抱,亲亲我我,打情骂俏如家常便饭,俯首即拾,现在可好,他成佛了,我们也得跟著吃斋,可怜呵!

大家可以骂我俗 ,是的我确实是俗不可耐,但那又有什麽要紧的了?世人皆俗,试问谁人可免?我没有 权利在这上面显示我的坦诚,实际上我也并非 坦诚之辈,我认为这些都不是讨论的主体,不必费太多口舌。我 只是在叹息,老黄的那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啊。就我的看法,这种风格上的巨大突变不太可能是原於作者的蜕变,最大的可能应是对舆论压力的投降。我也始终都认为老黄的写情手法虽是剑走偏锋,但也不失为他标新立异的一种风格,现在的改变意味他这种风格的丧失,再深揪,可以不耸人听闻的讲,这是黄易对自我确定性丧失的开始。设想一下,假若有这样一天来了:哎,怎麽办了,读者们都批判我的书太长了,没办法,删!可又有人抱怨我写的历史式小说有些腻了,没办法,改!不好,我的文采不行还是没办法,挤!但还有了。。。。。。终於有一天,我们的老黄涣然一新了:象只拔光了毛的凤凰,可怜吧吧的瞅著光秃秃的身子,只能回味当年的英姿勃发。而我们,又在一旁为一位天才的陨落而扼腕痛惜。(长了一点,多谢各位忍痛看下来了,下次大结局,不再折磨大家了。
终於要完成我的大业了,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事情,劈里啪啦的键盘声不绝於耳,心中涌起既如释重负又怅然若失的奇怪感觉,毕竟,这几篇评论在我脑中萦绕了几个月,日思夜想的,现在哪能说说放就放?不过也好,以後可以免去许多熬夜之苦了。
在最後一节,我想谈谈小说中的思想问题。在 前面我就 曾说过思想对一篇武侠作品而言并不是十分重要,成功的情节以及动人的感情才是小说不朽的最 原始力量。但这当然并不意味著思想就与武侠绝缘了,大家都知道 ,大凡成功的作者,不管是通俗的亦或是高深的都有其思想 的一面。没有其自身思想体系的作品再漂亮也不过是摆在橱窗前的 模特,看上去非常漂亮迷人,而实际上只是木头一个,没有一点内涵。缺少能让人看後若有所思的武侠小说 即使也有其热闹的一面,能暂时迷惑一班头脑简单的家夥,但我敢打赌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从记忆里 淡出,最终消失得几乎是无迹可寻。当再相逢时连自己也会糊涂,是吗?我看过这书? 既然不能在你智慧的最深处留上几道痕迹,它们理所当然的只能接受这一命运。今天我们如此热烈的讨论老黄金庸他们小说的点点滴滴,那麽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相信他们永远会活在我们的记忆中--至少对於我们这一代人是如此。
作者们总是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某些想法,比如说他们憎恨什麽喜欢什麽,赞扬什麽批评什麽。只不过人的思想能力是有差别的,所以有的人在书中流露出的观点不是陈腐就是低俗或幼稚如三岁小孩,根本没有思维深度,引不起读者的兴趣。高级的作者如金庸黄易之流当然不会如此不堪,他们这一高度的人凡事都有自己的见解与观点,轻易不会被他人所左右,他们时时在进行思考,领悟,於是很自然的就把思想的所得写入自己的书中,於是我们在其作品里才能看到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甚至对自然对宇宙对时间对空间的理解。当你足够高明时没有什麽能阻挡你思想的步伐。
只有这样的作者才可从最深处抓住读者,只有这样的作者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作者。

关於金庸有一点是大家都公认的,即他的作品中透著极浓的儒家气息。他受正统的华文学教育,饱读诗书,他的个人思想体系绝逃脱不出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文明的束缚。儒家的主流思想是治国齐家平天下,注重自身的入世修养,即仁义道德之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金庸虽秉承了儒家之风,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什麽东西都得有所改变,在新的时期里,一统中国历史千年的儒家没有理由不有所动,如果它想继续在华夏文明的将来占得一席之地的话,所以现在的儒士金先生也并非完全是几前年以前的长衫们了。至少,他并没有因从不了政而郁郁寡欢躲到哪座山中,他还是很乐意的写他的小说,作了一个纯粹的文人。
金庸将安邦治国的使命转化到自身的修养上去,更加注重对人本身的思考与探索 ,譬如说人性 。他想暴露人的种种秘密,他对人在各种环境下的不同表现饶有兴趣。他把自己的思考所得注入了书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 各具有人性不同方面的人物创造了一段又一段关於演绎人性的故事。《连城诀》中的狄云,正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说的,全世界的人都在说谎,都在欺骗,为了一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只有一个傻傻的乡下小子狄云一无所知,呆呆的当他的好人。这是一个可怕的世界,人性被人类的最大敌人──私欲肆意践踏,诚实善良等高尚的品格无容身之所,狄云那样的傻瓜只能被别人一次又一次的耍弄。金庸没有写成他最後被残忍而狡猾的狼们耍死,真不知是出於弘扬邪不胜正还是仅仅因为他是在写小说。金庸 的 作品大部分都延续了这一写作思路,《侠客行》在思想上几乎是《连城诀》的姐妹,只不过这一次他耍了个小手段,弄了个双胞胎,通过围绕这两个相同皮囊但内在本质截然不同的亲兄弟虚构的一系列近乎泯没人性的苦涩故事,他试图传达这样一个观点:人世间没有永久不变的人性,人性也并非上帝赐予。其实,这两本小说的可看性到不大,但他独显了一个武 侠作家不同一般的胸怀和思想深度。从这一点讲,他比古龙後来异曲同工的《绝代双骄》要高明一些了。《倚天屠龙记》则从正面歌颂了人的情感是可以可以不朽的,金先生本人都说他更欣赏书里张无忌和他义父金毛狮王谢逊真挚的父子之情。《笑傲江湖》故事精彩,这精彩正是构筑在人性的多元性之上的。一本《辟邪剑谱》就如 一面照妖镜,把人的种种,种种的人,不管是原本善良软弱还是凶狠毒辣的 ,它都现出了可能是应该属於他的狰狞面目来。很显然,金庸的儒式思考型创作在该书达到了顶峰。
在写武侠小说的作家当中能找出这麽一位如此积极思考“人”的儒士,是我们的大福啊。
黄易是个野小子,无门无派,也无拘无束。生於香港长於香港,虽然学过中文,但他对於中华文化也仅限於景仰欣赏而已,并没有把它烙在骨字里,所以比起金庸来,在中华文化这个巨人面前他就要显得轻松调皮多了。耳边没有祖先们的谆谆告诫和循循诱导, 他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去破旧,去立新。,去干一番前所未有的事业。
你瞧,他的思想就是很符合这一特性的。从玄学,道学,佛学到文学史学甚至科学,他无处不沾花惹草,耀武扬威。撇开深度不谈,若单论广度,金先生是拍马也赶不上他的了。正由於他求新的思想特点,他就如逃离了父母双翼下的孩子,在人类文化的天地中贪婪的吸收一切可用的知识,重新组织之後,创造出另一种风景──好象在哪地方看过这麽一段评论:黄易 的小说既不象武侠小说也不象科幻小说,但就是好看。确有他的道理 ,“不伦不类”,却魅力无限。

站在黄易的肩膀上,再回过头去看金庸,我不得不说金庸的思想显得 有些狭隘了。老黄一开始也是以浓重的个人认识作为自己的思想主体的,这就是从黄老的道家之说继承来的结晶呵。整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有两根主线是必不会断的,即儒和道,儒经世,道修内,儒家也讲究个人的修养,但客观的说,这两种个人是有著很大的区别的,儒家的个人修养主修 道德 的修养,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入世;而道家的修养主要是针对精神而言,他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主张人从精神的层面上出世。这就是为何历史上的文人骚客多是在仕途上受打击後才用老庄的思想来解脱现实的压力,试图用此来寻求心理上的平静。所以说,遥继道学的玄学其实是个人精神哲学的一个变种,并不是什麽瞎扯的东西。黄易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变本加厉,创造了他的代表作──《破碎虚空》──你难道不认为破碎虚空只是乘鹤西去另一种说法吗?老黄关於佛、道、玄的理解与表达其实质上是他对人这个主体的宿命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麽,人生何其短暂,时间何其永恒,人到底能否觅得与天地兮比寿的机会?带著隐隐的恐惧和天真的幻想,他创作了《破碎虚空》和其後续《覆雨翻云》,当然,《星际浪子》也可纳入此条思想轨道。明显可以看出,老黄的“理想个人主义”与金庸的“丑陋个人主义”是有著极大差别的
但随著年龄与经验的增长,老黄显然意识到了沈湎於个人的王国与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严重脱节的,一律抒发个人情绪的作品也必然会因过多的个人意识而走入狭窄的胡同,难逃井底之蛙的厄运。是的 ,作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强烈的时代感知能力。
沿著这条思路,他选定了历史作为思想体系的载体,因为 只有宏大广博的历史才能载托起精神生命之舟,任其乘风破浪四海遨游。黄易所锺爱的玄学道学都是历史的瑰宝,他们作为古代的朴素哲学,在现实的现代已经无可避免的走向了没落,只能呆在书里享受著国粹的待遇。老黄若还死守著它们不放的话那就显得过於迂腐了 ,老黄当然不会 这麽笨──在他稍後的作品 中都很明显的传达了这麽一种立足於时代的观点: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用黄易的话说就是谁够狠谁就能活下去!现代社会的竞争性在古战场上被极化,他 用无数个诡异残酷的故事告诉我们,上帝只保佑奋斗者和强者。《寻秦记》是如此,《大唐双龙传》也是如此,而在新作《边荒传说》他更是开门见山的指出:这是一个弱肉强食,胜者才能生存的地方!当然 ,一部小说如果完全由血腥与暴力构成,那读者可能只会感到恐惧和厌倦,於是,老黄不失时机的借鉴了儒家“仁者爱人”的道德规范,提醒我们他写的是一个人的世界。 老黄终於在道学、儒学以及现实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把他们整合到一起,构筑了他比较成熟的个人世界观。这体现得十分突出的就是《大唐双龙传》了,寇仲的积极入世,徐子陵的淡泊超世是全书的思想主体,他们虽有不同的名字不同的样貌,但反过来想想,将其视作统一的矛盾体也未尝不可,因为老黄实在是非常想塑造这样一个思想新人类的,只是怕弄巧成拙,写出个精神分裂症,毕竟他对“人”的驾驭能力还没有达到那种高度。

就我看来,老黄思想 成就最高的作品当数《星际浪子》。提起这本书,大家的感觉都是宏伟。为什麽?答案很简单,除了其时空背景的宏伟之外隐还有隐藏的思想观念的宏伟。写科幻的总喜欢对遥远的将来作一番描述,老黄更是积极的不得了。充分调动其天才般的想象力,他创作了绝对的大手笔《星际浪子》 。此书反映了一位作家对人类的思考与担忧。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否有极限?若有极限,趋近极限的人类 会处於一种什麽样的状态?黄易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任何文明的发展从不畏惧内部动乱与外来冲击,它怕的是自身的封闭性,文明程度越高,文明本身的自我圆通性也随之 增大,当圆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便自我封闭,文明内容形成内循环,外面没有补充,内耗又愈来愈大,可想而知其最终的命运就只有逐渐耗散了。所以,人类文明的延续必须得以自身的不完整性或外来文明的挑战为前提。《星际浪子》的思想之宏大与深刻就在於此,他已经超出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局限性,直指不可预知的未来,单就广度而言,金庸的思想境界著实比黄易相差了好几万平方千米。 `
作为老庄哲学的後继人,黄易不但有丰富的内秉,而且有深刻的社会属性,在这个时代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最後用两句话概括我对金庸与黄易──
金庸靠文才写书,黄易靠天才写书──
文有枯竭之日,天无崩塌之时──
金庸托著下巴,咬著笔杆,冥思苦想;黄易坐在电脑前,手指如飞,劈里啪啦,文如泉涌──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祝福!(全文完)
发表于 2007-12-22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啊,我居然全部看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3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厉害

顺便问问:找我什么事?
发表于 2008-3-1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有看完了.

我个人也喜欢黄易的作品.

楼主很有意思的比较-------"黄易与金庸的关系就如邓小平和毛泽东之间差不多"

我觉得黄易与金庸的关系更像科比与乔丹的关系,
看着乔丹打球长大的科比,是现在最有资格和乔丹对比的人,
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不会讨论姚明或麦迪能否比肩或者超过乔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1-15 20:45 , Processed in 0.02340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