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 发表于 2006-7-2 15:03

新修《神雕侠侣》附录:金“九阴”舌战叶“六阴”

<P>《九阴真经》弄巧成拙 </P>
<P>作者:叶洪生</P>
<P>  凡武侠迷,无不知《九阴真经》之名,即作者本人亦沾沾自喜,视为得意杰作。我们不<BR>否认其才智卓绝,当世少有;由经中掺杂一段梵语音译「怪文」,藉以愚弄「西毒」欧阳锋<BR>等情,即可见其慧思妙悟于一斑。但除此「一斑」外,问题实多,不胜枚举。今据新、旧版<BR>《射鵰》之有关情事,择要纠谬于次:(一)原著中说,《九阴真经》本是黄药师「赖以成<BR>艺」的武学奇书(旧19回)。其来历「相传是达摩祖师东来,与中土武士较技,互有胜负;<BR>面壁九年,这才参透了武学精奥,写下这部书来」(旧34回)。此一说法完全站不住脚,<BR>与后文无从呼应,矛盾百出!因有今本大事修改之举。 </P>
<P>  (二)今本由《道藏源流考》中找到一个「半路出家」的黄裳;以其养生有术,乃将<BR>《九阴真经》换了书生,取代天竺神僧(新16回)。这自是作者的杜撰;但只要「造反有<BR>理」,亦未尝不可。孰料问题因而丛生:试想以黄裳刊佣万寿道藏》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的学<BR>养功力,写下所谓「上乘的道家正宗武学」,焉有不知「九阴」乃子虚乌有之理!道家既无<BR>「九阴」怪谈(佛家亦无),又何来正言若反的《九阴真经》?遑论骗得武林苍生团团转了。 <BR>  兹据《易经》六十四卦爻变之理,阳数为奇(单),阴数为偶(双);阳爻以「九」为<BR>老(至阳),阴爻以「六」为老(至阴),皆不可任意乱用。故坤卦之「上六」曰:「龙战<BR>于野,其血玄黄。」谓天地阴阳二气相争,两败俱伤,主大凶。何有乎「九阴」哉?「六阴」<BR>是也。 </P>
<P>  故有道之士如黄裳者,若偏爱「九」数以成真经之名,除「九阳」(已由《神鵰侠侣》、<BR>《倚天屠龙记》借去)外,大可选泽「九天」(高不可测)、「九渊」(至深之水)或「九<BR>幽」(玄冥之地),而唯独不可用「九阴」。盖此为道家形而上学所定,关乎阴阳消长之机,<BR>即令是太上老君也动它不得! </P>
<P>  (三)作者改写《九阴真经》来历,洋洋数千言,却始终未就「九阴」之说提出任何创<BR>见或特识;而书中所谓功参造化、学究天人的大高手如「中神通」王重阳(全真教鼻祖)与<BR>「东邪」黄药师(桃花岛主)皆精玄学易理,竟然也未对「九阴」怪名加以究诘。乃知作者<BR>胡诌,原无宿构;其后将错就错,遂只好避而不谈。然即使原著有误,今本何不改正?莫非<BR>欺弄读者不学无知乎? </P>
<P>  揆度作者本意,也许认为「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见《素问?三部九侯论》);<BR>料想「九」数最大,而「阴」主幽玄晦暗,遂合成「九阴」一词。进之则炮制出《九阴真<BR>经》,并外创「一阳指」与之相对,于焉形成「九阴一阳」之局。孰知在中国传统玄学中,<BR>「阴」数永远成偶成双。其见不及此,令人奇诧! </P>
<P>  (四)《九阴真经》既成事实,百牛莫挽;遂生经变怪胎「九阴白骨爪」!其阴毒残酷,<BR>固令武林侧目;而练功法门之荒谬可笑,亦千古所未有!这便又涉及作者武学常识问题。 </P>
<P>  按武术一向有内、外功之分,皆由练气入手。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绝无<BR>例外者。有了气功基础,产生内力,方能依不同禀赋修习各种软、硬、轻功以及特殊技击功<BR>法。是以气功之为用,大矣哉!惟如「黑风双煞」夫妇盗来《九阴真经》下半部,「学不到<BR>上半部中修习内功的心法」(新4回),却能胡练练成「九阴白骨爪」者,前之未闻。 </P>
<P>  据作者写「九阴白骨爪」练法,是以手指插入活人头盖,在月下摆骷髅阵练功;殆有雀<BR>太阴(月亮)练形」之意。今本则又加上「连续不断地服食少量砒霜,然后运功逼出;以此<BR>不得已的笨法子来增强内力外功」(新4回)。盖与裘千仞练「铁掌神功」大同小异,却更<BR>为离奇──因为杨康小儿未食砒霜,居然也能练成!嗣后,作者对「九阴白骨爪」的名称、<BR>练法又分别在两种版本中加以改动:──原著将此功正名为「九阴神爪」;谓梅超风见到下<BR>卷经文中说:「遇敌时,以手爪抓入敌人头盖……」只道练功也是如此(旧57回)。因而<BR>误走旁门,越陷越深。 </P>
<P>  ──今本则再将此功重新更名为「九阴神抓」;谓梅超风因见下卷经文中说:「五指发<BR>劲,无坚不破;摧敌首脑,如穿腐土。」却不知经中所云「摧敌首脑」乃是「攻敌要害」之<BR>意,还道是以五指去插入敌人头盖(新17回)。其实「首脑」自「首脑」,「要害」自<BR>「要害」,两不相干!这一改,可谓欲盖弥彰,越描越黑矣。 </P>
<P>  尤可异者,乃是「铁尸」梅超风居然不懂最基本的练气术语,屡屡要全真派马钰与郭靖<BR>指点「迷津」;似乎昔日在桃花岛上学艺时,黄药师连初级功法亦未传授,实在于理不通。<BR>有鉴于此,作者乃于今本中借梅超风回忆旧情之际,找补了一句:「经上武功属于道家,跟<BR>师父所教的完全不同。」(新10回)此话乍看似乎有理,但梅超风既为武林高手,何致于<BR>连修练内功的一般姿势「五心向天」也要问人?至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等词义,<BR>凡初学气功者亦无不知晓。乃师黄老邪教了些什么?「放牛吃草」乎? </P>
<P>  总之,《九阴真经》问题多多。修订本如改成《九幽真经》、《六阴真经》或《太阴真<BR>经》,将省却若干「似道而非道」的无谓争议;也较合乎「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玄谈法<BR>则。易系辞曰:「坤,至柔而动也刚。」寓有阴极阳生,无坚不摧之意。观经上武功心法大<BR>抵若是;则「神抓」云云更有易理玄学根据,不致全然流于穿凿附会了。而与此有关者,厥<BR>为众所周知的「华山论剑」,亦不得不谈。 <BR></P>

江湖 发表于 2006-7-2 15:04

金庸主要观点:
<P>黄裳“只研究道书,根本不理儒家所尊崇的《易经》”。</P>
<P>“道教类书中有《帝君九阴经》,‘九阴’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三国葛玄《道德经·序》有“祸灭九阴,福生十万”之言。</P>
<P>《易传》是儒家及阴阳家之学,认为阳重于阴……并无适当的哲学内容。</P>
<P>九阴真经是道家武学,主张柔能克刚,阴胜于阳,因此称为“九阴”。</P>

江湖 发表于 2006-7-2 15:05

<P>新修《神雕侠侣》附录</P>
<P>作者:金庸</P>
<p>
<P>我国古文辞中,确有“九阴”“九阳”的名称,并不如叶君所云,“九阴不成立。”其实所谓“九阴不成立”只是《易传》中不用“九阴”这个术语而已。黄裳钻研道藏,他的著作不必依照儒家六经中的《易经》,即使重视《易经》,也不一定要重视战国时儒门弟子所私撰的《易传》,更加不必重视西汉董仲舒为了尊君、振三纲而强调《易传》中尊阳贬阴的不平衡观点。王莽、汉光武搞符命、纬谶,是一种宣传“天命在我”的政治行动,道家的武学著作完全可以置之不理。</P>
<P>在我国古文辞中,“九阴”表示阴气极盛,《葛先公道德歼击序》:“祸厌九阴,福生十万”意谓阴气极盛有祸;柳宗元《天对》文中云:“爰北其首,九阴极冥。”湛若水《交南赋》:“烛九阴于赤水兮,觌冯夷之幽宫。”冯夷为水神,居极北之地。</P>
<P>武侠小说中的门派、人名、找式、功夫等等,都是作者的杜撰自创,可以批评其名称不雅、违反常规、不合逻辑,但不能以清朝人的著作,来批评唐朝人的著作。甚么“辟邪剑法”、“葵花宝典”、“独孤九剑”、“降龙十八掌”、“凌波微步”、“九阴真经”、“九阳真经”等等,全是金庸的胡思乱想,等于是令狐冲和岳灵珊所创的“冲灵剑法”。桃谷六仙如宣布已创制“桃谷六神功”,只金庸可予以制止,不令宣布,别人大概也没有甚么法子,不能批评其“六神功”不妥,以“七神功”较合。你如能辩得赢这六位仁兄,放弃原意而改采阁下建议,阁下已有资格列入“桃谷七仙”了。</P>
<P>“九阴真经”“九阳真经”之名,系撰作人黄裳先生及另一位无名高人根据道书而撰作,与儒家无关,与儒家尊为六经之一的《易经》无关,更与可能是战国后期甚至是秦汉时始成的《易传》无关。《易传》方创九阳六阴之说,黄裳与无名高人全当他们是“放那种气”。正如老子的哲学中有若干朴素的辩证法,岂能以后世黑格尔、恩格斯、马克思之辩证法来指摘老子乎?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此“黑”非黑格尔也;公孙龙子曰:“白马非马”,此“马”非马克思也。</P>

江湖 发表于 2006-7-2 15:09

[转帖]金庸识小录19——九阴

<P>作者:应笑我</P>
<P>台湾学者叶洪生撰文力斥《射雕英雄传》中《九阴真经》之非,重点指向“九阴”之名。他据“《易经》六十四卦爻变之理,阳数为奇(单),阴数为偶(双);阳爻以‘九’为老(至阳),阴爻以六为老(至阴)”,认定“九阴”“乃子虚乌有”,认定佛道皆无“‘九阴’怪谈”,并说:“盖此为道家形而上学所定,关乎阴阳消长之机,即令是太上老君也动它不得!”他甚至推心置腹,揣度作者本意:“料想‘九’数最大,而‘阴’主幽玄晦暗,遂合成‘九阴’一词。……孰知在中国传统玄学中,‘阴’数永远成偶成双。其见不及此,令人奇诧!”(《论剑》第271页,叶洪生著,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BR>叶洪生把话说得太满了!要知道理有固然,势无必至。只要有例外存在,什么道理都没用。何况这例外还不止一个。先抄书: <BR><BR>龚先生6月30日在秀州书局说:“沈曾植《海日楼札丛、题跋》中提到《帝君九阴经》,记起叶洪生批驳金庸的《九阴真经》,但我遍查《道藏提要》(任继愈主编)、《道教大辞典》、《道教文化辞典》等书,有‘九阳’、‘九天’、‘九幽’、‘九宫’……惟独没有‘九阴’。大概沈曾植也弄错了。”(《笑我贩书》第353页,范笑我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BR><BR>关于《九阴真经》,刘云舟7月10日在秀州书局说:“道教类书《云笈七签》第三十一卷,张君房引《帝君九阴经》:‘欲变化分形,隐沦八方。当常斋修帝君九阴之精思也。……此为帝君太一九阴混合变化万形也。’九阴之说,古已有之,现存疑仅见于此。”(《笑我贩书》第356页) <BR><BR>据现有文献看来,“九阴”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虽说从中还看不出与后来道家“九阴”的联系,但总归有了这么一个词儿。三国葛玄(葛仙翁)《道德经序》云:“祸灭九阴,福生十方。”这大概是较早的道家“九阴”之说。再后,唐柳宗元《天对》有“爰北其首,九阴极冥”之句,明湛若水《交南赋》有“烛九阴于赤水兮,觌冯夷之幽宫”之句。即便是已经引用的《云笈七签》,也还有“落迹九阴,保举上清”、“大哉灵化之丹,与帝一九阴齐其光辉”的遗珠。所以,那位读者所引的,远不是孤证。 <BR>然而,较诸其他,“九阴”毕竟还是太偏了。叶洪生错批,情有可原。只是他一心要提高台湾武侠小说家的文学地位,未免意气用事。一次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上,仅仅因为与会的台湾学者少于大陆,他就颇有不平之意。移于交游,是性情中人;用于学术,难免出现纰漏。至于这样的话:“乃知作者胡诌,原无宿构;其后将错就错,遂只好避而不谈;然即使原著有误,今本何不改正?莫非欺弄读者不学无知乎?”(《论剑》第271页)说真的,说到这里,就有点自取其辱了。 <BR>不过,我还是疑心他不小心说对了一句话:在最初的版本里,金庸用“九阴”这个词恐怕真是“胡诌”的。中国文字组合性极强,恰好给他撞上了。叶洪生读过《射雕英雄传》的早期版本,他说旧三十四回讲过《九阴真经》的来历:“相传是达摩祖师东来,与中土武士较技,互有胜负;面壁九年,这才参透了武学精奥,写下这部书来。”(《论剑》第270页)我们读到的今版,《九阴真经》的作者已被改成了北宋刊印《万寿道藏》的黄裳。为什么这么改?我的理解是,后来金庸不仅发现他“胡诌”的“九阴”果真有此一说,更知道了这是道家之说。他修订作品,真是非常认真的,对读者也足够负责。 </P>
<P><a href="http://www.ywsl.com/bbs/bbsshow.aspx?id=1649" target="_blank" >http://www.ywsl.com/bbs/bbsshow.aspx?id=1649</A><BR></P>

寒雪牵魂箫 发表于 2006-7-3 18:58

<P>《易经》和四书不一样,不是单纯的儒家经典</P>
<P>和道家、墨家也有很大联系</P>

九泉 发表于 2006-7-4 21:26

易经很灵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修《神雕侠侣》附录:金“九阴”舌战叶“六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