婧兰格格
发表于 2006-7-14 17:31
<FONT size=3>杨友宸满头白发,中等墩实个头,一口东北话嗄巴其脆。</FONT>
<P><FONT size=3>1932年出生于东北吉林扶余县五家站,冻天冻地的农历癸酉年正月十五日。人世给予这个婴儿的却不是热闹的花灯。</FONT></P>
<P><FONT size=3>1945年13岁,独自流浪到长春当童工。不知是何年何月,沿途乞讨到唐山。吃着百家饭就长大了,竟然穿上了军装。</FONT></P>
<P><FONT size=3>1949年南下解放海南,在广东英德剿匪立大功一次。</FONT></P>
<P><FONT size=3>1953年抗美援朝任作战参谋,荣立三等功,不幸与连长因分配水(上甘岭一线)的问题干架,三等功又免了。事后,连长很不落忍,说以后争取吧。他甩了一句争取啥呀,战争结束了。</FONT></P>
<P><FONT size=3>1955年进入江西南昌步校。当时中国颇有名气的军官摇篮。一生最辉煌的岁月在这里度过。因静脉曲张住进海南陆军187 医院,与芳龄20的海南护士符玉英自由恋爱。出院后,一个礼拜一封情书,历时三年,很是体现了东北人执着的个性。</FONT></P>
<P><FONT size=3>1957年舌头上下一动就溜出了五个要命的字:“苏联不咋样。”那阵儿有个黑色的5%,就把他扒拉到5%里头了,定为“严重右倾”。苍天是公正的。在他痛苦之时,恩赐他与贤慧温柔的海南姑娘喜结连理。</FONT></P>
<P><FONT size=3>1958年被押送到哈尔滨红旗农场劳动改造,在冰天雪地中继续锻造性格。</FONT></P>
<P><FONT size=3>1960年到唐山房产公司工会,海南女人第一次看到北方的雪。</FONT></P>
<P><FONT size=3>1968年受命组建唐山市 地震办公室。这是组织第一次启用他,他便把一腔子热血哗哗啦啦地倒出来了。“严重右倾只能用不能升”,那也没关系。</FONT></P>
<P><FONT size=3>若干年后,江西南昌步校党组织没忘记饱受委屈要过饭的苦孩子,千里迢迢来函一封。他就拿着盼了近30年的公函找到唐山的党组织。组织说,档案给你清了,那不算个事儿。他说,我可是当了30年的事儿。</FONT></P>
婧兰格格
发表于 2006-7-14 17:33
<FONT size=2>磕磕绊绊的人生路,无论风雨雷电,无论酸甜苦辣,东北汉子就一溜歪斜地过来了。敢爱敢恨敢说敢负责。他的顶头上司王俊起说他“不惧官”,在奴性味十足的偌大一群人当中,“不惧官”的能有几个?他常去市委书记许家信办公室串门儿,也说点地震预报的事,关系不错。谁都以为他是地震办公室主任,其实他不是,组织还没任命呢。 </FONT>
<P><FONT size=2>他抓唐山市地震办全面工作。</FONT></P>
<P><FONT size=2>中国地震界知道有一个“唐山杨”。</FONT></P>
<P><FONT size=2>1968年,地震地质科学家把唐山划进了地震危险区。唐山市地震办公室匆匆上马。开始是仨人,以后渐渐调走了,就剩了一个人一部电话一间房。杨友宸想,组织把人命关天的事交给咱,这样胡弄不中。他就从简单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干起来了。</FONT></P>
<P><FONT size=2>建立地震观测点很难。</FONT></P>
<P><FONT size=2>谁拿这个当回事?学校是教书的,开滦是出煤的,农民是种地的,你在人家那里建点,给人家啥甜头?地震办啥也没有!</FONT></P>
<P><FONT size=2>地震观测点不建不中。</FONT></P>
<P><FONT size=2>杨友宸就骑着自行车,在唐山市方圆几十里这个大圈里跑,跑有条件搞地震观测的基层单位。找那些头头们说,一回不中二回,二回不中三回……磨薄了嘴皮子也得说。大清早,包两个馒头夹点红糖就走,到人家那儿要点水喝就算了。那辆“永久”28自行车每天跑百八十里地,楞是骑坏了!也不知过了几个年,他就跑下来了四十多个地震观测点!</FONT></P>
<P><FONT size=2>有唐山八中、二中、十中、自来水公司、电厂、钢铁公司、东八里庄、西八里庄、王撵庄、赵各庄、曹家口、常各庄、范各庄、殷各庄、洼里、新城子……供电局,哦,供电局是下属的变电站建了几个。开滦是大户,十几个矿、厂竟然都建了。</FONT></P>
<P><FONT size=2>这就是遍布城乡纵横交错的唐山地震监测网!</FONT></P>
<P><FONT size=2>地震监测台、站、点,再辛苦也能建起来,可上哪去找合适的人?这可是科研性质的工作,国家教委不可能给你一批大学生!这个杨友宸还真找来了,各厂、矿、学校的人都个顶个的棒。就说开滦矿务局吧,各矿监测台站的负责人,大都是地质院校的本科生。学校呢,大都是教物理化学的老师,也是大学毕业生!</FONT></P>
<P><FONT size=2>这批知识分子哪来的?说来与年代有关。那年头的“臭老九”在杨友宸眼里可是不臭。就说八中的吴宝刚、周萼夫妇吧,从天津大学下放到八中。只因为吴的岳父是国民党少将军医。群众杨友宸跟书记王明忠说,这样的人别压着,这问题那问题到底是啥问题?“老右倾”打着市政府的旗号,点名让他们搞地震。书记说好吧好吧,听你的。“老右倾”说,你们不发奖状我们发,我不怕。 </FONT></P>
<P><FONT size=2>最难办的是庄里的事。庄里主要是观测水位,水面到井口一天差多少。每天观测两次,18点以前用电话报市地震办。那阵子郊区总机不花钱,费用由政府兜着。一年一年地坚持下来,到唐山大地震之前,有的观测点人员换好几茬了。每次换人了,他都得去手把手地教新人,怎么测怎么报。比如磨土豆粉条用水量大,井水下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报的时候要报清楚。庄里业余观测的都是小青年,每次来唐山开会都给他们点补助,超不过10块钱,再给一个小本啥的。也就这点小甜头。</FONT></P>
<P><FONT size=2>一点小甜头也是钱,架不住人多呀。钱谁出?科委主任王俊起工作多管不过来,几个副主任又不愿管。杨友宸报了预算不给批,就直接找财政局长汇报。</FONT></P>
<P><FONT size=2>他说,预算一千八。</FONT></P>
<P><FONT size=2>局长说,早知道这个数早就批了!</FONT></P>
<P><FONT size=2>唐山市地震办对震情捉摸不定时,杨友宸和各厂矿的地震监测人员开展了关于地震活动的周期性规律研究。白天工作多顾不上学业务,晚上空荡荡的大楼就剩他一个。他就看地震史料,地震专题研究,摸索地震活动的规律。</FONT></P>
<P><FONT size=2>1975年2月海城发生了7.3级地震,令他震惊!</FONT></P>
<P><FONT size=2>杨友宸去过云南通海也去过辽宁海城。</FONT></P>
<P><FONT size=2>云南通海1970年1月5日大地震,震级7.7级,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烈度10度多。死亡一万五千多人。通海地震前异常现象很多,可是没有一个有效的地震预报监测网,没有预报。现场太惨了……</FONT></P>
<P><FONT size=2>海城大地震,震级7.3,震中烈度9度多。海城地震前几个小时,辽宁省领导拍板:海城、营口可能发生大地震。临震紧急预报,辽宁南部一百多万人撤离了建筑物。海城地震波及了6个市、10个县,却仅有一千三百多人死亡,占全地区人口的0.016%。海城创造了海内外公认的“世界奇迹”。</FONT></P>
<P><FONT size=2>这两次大地震形成了强烈反差!</FONT></P>
婧兰格格
发表于 2006-7-14 17:34
<FONT size=2>那么,唐山呢? </FONT>
<P><FONT size=2>国务院(1974年)69号文件已经明确提出:京津唐渤张为危险区域,“立足有震,提高警惕,防备六级以上地震的突然袭击……”有的专家根据华北北部近年长期干旱,措词更是触目惊心:“华北有发生七级左右强震的危险。”</FONT></P>
<P><FONT size=2>通海和海城毕竟是县城,而唐山是重工业城市。唐山市区的人口总数就多达一百多万!</FONT></P>
<P><FONT size=2>唐山是重蹈通海覆辙,还是海城之后的再度辉煌?</FONT></P>
<P><FONT size=2>唐山市地震监测网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敢掉以轻心。</FONT></P>
<P><FONT size=2>1975年底,唐山市自来水公司的水氡出现了异常。赵各庄矿地震台和唐山二中观测站的地应力相继出现了异常。他们加强了对地质、水质物理化学因素的化验观测。杨友宸请来了天津地震局的专家,联合搞了一次在全国尚属首次的地下抽水破坏性试验。这是秘密进行的试验。取得了多项数据,发现了一些与发震有关的因素,分析结果是:地震危险已经逼近唐山!</FONT></P>
<P><FONT size=2>1976年初,中共唐山市委主持召开了唐山市防震工作会议。杨友宸作了关于当前唐山市地震形势的报告。在会上还通报了田金武、马希融、周萼、李伯齐、安继辉,还有杨友宸本人对地震地质,水质化学某些发震因素的化验检测结果和地震与气象的关系,地震活动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公布了唐山地震中短期预测:</FONT></P>
<P><FONT size=2>唐山市方圆50公里内在1976年7、8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份将有5-7级强震发生。</FONT></P>
<P><FONT size=2>杨友宸无法忘记,全场一片寂静。</FONT></P>
婧兰格格
发表于 2006-7-14 17:35
<P><B><FONT size=2>地震监测网的忧虑和不安</FONT></B></P>
<P><FONT size=2>中共唐山市委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是唐山防震工作的重大转折。各部门相继成立了防震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和推动了防震工作的深入开展。</FONT></P>
<P><FONT size=2>1976年春天,唐山又出现了干湿严重失调的反常气候。这些异常都引起了唐山地震监测网的忧虑和不安。杨友宸白天跑各个监测台站,回来以后接各个点的电话。按市地震办的规定,每天18点以前报数据。市地震办分别按土地电、地磁、地应力、水氡、水位……各种监测数据绘制动态图,然后向河北省地震局汇报。电话由总机接,要哪儿给接哪儿,很方便。还经常跟沈阳、济南、天津等地地震局沟通情况。</FONT></P>
<P><FONT size=2>唐山 地震监测网的信息渠道已经四通八达,畅通无阻!</FONT></P>
<P><FONT size=2>1976年5月,国家地震局在山东济南召开华北水化学地震会商会议。在会上,杨友宸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对当前京津唐渤地区,特别是唐山地震形势的看法。</FONT></P>
<P><FONT size=2>杨友宸指着数据图表,列举了唐山近期对水氡及其他水质化学成分的检测结果。这些数据来自唐山市自来水公司和唐山市发电厂,化验手段是先进的,数据是准确的。他详细分析指出了异常变化和发震征兆,向地震界的领导、专家和同行们郑重提出:</FONT></P>
<P><FONT size=2>唐山在近两三个月内有可能发生强烈地震!</FONT></P>
<P><FONT size=2>山东、天津等省市的代表表示赞同。</FONT></P>
<P><FONT size=2>有的省市代表也提出了异议。</FONT></P>
<P><FONT size=2>最后,会议强调指出:从目前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前兆异常看,以唐山为重点的京津唐渤地区年内有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要求有关地区丝毫不能放松防震工作。要密切注视近期地震发展趋向,发现异常及时上报。</FONT></P>
<P><FONT size=2>杨友宸星夜赶回唐山,传达了济南5月会议精神。</FONT></P>
<P><FONT size=2>全市地震工作者昼夜监视着不平静的故乡。唐山二中、八中,开滦马家沟、赵各庄矿相继传出最新震情。唐山十中、电厂、钢铁公司、开滦各厂矿、洼里、王撵庄、殷各庄、新城子等地震监测网点以及陡河地震台、市自来水公司、省驻唐水文工作站也发来临震异常资料和地震预测报告。</FONT></P>
婧兰格格
发表于 2006-7-14 17:37
<P>很有价值的一个帖子,很早前就看过了,不过一直断断续续没看全,转来一起看吧</P>
<P>本贴禁止政治言论跟贴!</P>
<P>没转完,下班了。有时间再转吧</P>
寒雪牵魂箫
发表于 2006-7-14 23:07
<P>这资料去年在百度贴吧看过</P>
<P>据说唐山地震和何大院士有关系</P>
婧兰格格
发表于 2006-7-14 23:27
百度的去年我也看过,但是似乎不全,一直看的 有一半没一半的,今天没什么事做,又翻出来看,总算是看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