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姜云行、云君、文君和任逊
以前一直喜欢范曾和刘继卣的插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范增为《鲁迅文集》、刘继卣为《大闹天宫》和《水浒传》配的插画(见图),对姜云行了解不多,只是最近到版上钉钉后在大家的认同下才开始欣赏此人作品。http://n2.epaike.com/2009/06/08/mid_633800989451417776.jpg
http://n2.epaike.com/2009/06/08/mid_633800989484231116.jpg
姜云行就是云君,这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却费了我好大工夫才确认。最开始产生这个疑问是因为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的插画,在伟青2册版标注的是云君绘,可里面的插图落款和印章却是任逊的(见图)。
http://n2.epaike.com/2009/06/08/mid_633800989486731180.jpg
http://n2.epaike.com/2009/06/08/mid_633800989456105396.jpg
注意图上的任逊二字和印章
难道任逊才是云君?由于年代久远,姜云行移居加拿大后封笔不画了,所以到处都无法考证。这个疑问至今没搞清楚。虽然现在还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从画来看任逊和姜云行完全是两种风格,小宝敢以项上人头担保任逊和云君是两个人,任逊是传统到古板的民国时期画家,著有著作《中国画基本画法》,其绘画风格就是《芥子园画谱》的风格。《芥子园画谱》,又称《画传》,诞生于清代。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别墅“芥子园”,并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画谱,故成书出版之时,即以此园名之。此画谱堪称中国画的教科书。我家里就有全套《芥子园画谱》(见图)和任逊的风格一模一样!而姜云行的风格更接近于现代工笔白描,线条简洁、灵活,不受古人十八种描法的影响。再把姜云行的画和任逊的画放在一起比较,我想这个疑问应该很清楚了(见图)
http://n2.epaike.com/2009/06/08/mid_633800989453449078.jpg
http://n2.epaike.com/2009/06/08/mid_633800989626109748.jpg
http://n2.epaike.com/2009/06/08/mid_633800989465324382.jpg
早期为金庸、梁羽生画插画的还有一人,就是“文君”这个知道的人就更少了。(见图)这个文君又是何许人呢?有人说文君的笔名是云君,文君是另一个替金庸画插画的人。也有的人说文君其实是姜云行的早期笔名。这同样无法考证。只有从画上的蛛丝马迹看端倪(见图),可以看出文君的笔力要差些,特别是第一副。但从衣纹处理,构图和人物造型特点上来看和云君如出一辙,所以我更倾向于文君是姜云行早期用过的笔名这一说法,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画是姜云行的弟子所画,只是还是用他的名号。
http://n2.epaike.com/2009/06/08/mid_633800989448136442.jpg
http://n2.epaike.com/2009/06/08/mid_633800989489231244.jpg
http://n2.epaike.com/2009/06/08/mid_633800989503919120.jpg
http://n2.epaike.com/2009/06/08/mid_633800989618922064.jpg
最后总结下云君的画,从早期作品来看或许是受报纸印刷质量和篇幅小的影响质量不敢恭维,后期作品逐渐走出自己的风格,线条简洁、笔力厚道,其感染力很强,若肯画连环画,或可和老《水浒》、老《东周》、老《三国》等经典连环画比肩。
[ 本帖最后由 胖胖的小宝 于 2009-6-9 09:19 编辑 ] 好貼好貼,正合我意, 文君就是雲君, 雲君就是文君, 粵語的雲字和國語的文字近音,估計是出版的人一時打錯了! 國內連環畫的大家王叔暉的作品亦相當不錯,工筆技藝卓絕, 然, 比之雲君,呵呵,始終雲君的我喜歡多些,他揉合了西方的繪畫工藝, 畫面視角更加廣泛,不單單從正面描繪,所以看雲君的畫就有如看寫實感極強的動畫電影,或上或下,或內或外,或高或低,或近或遠,花鳥魚蟲,亭台樓閣,山石林木, 飛烏走獸, 無所不能繪,最為突出的是他的畫以靜制動, 動感十足,線條的勾勒又極體現功力不凡,雲君配金庸插畫實在是相得益彰.可以說是為金庸小說增色不少. 中国漫画的先躯???? ds1775465362地板也没得坐了, 云君是姜云行,当年我也搜索过,只有一篇网络文字有点到,但没有找到其他的现实证据。
而任逊是谁,我刚刚已经查到了,任逊是一位香港的著名聋人国画家。 原帖由 明教中人 于 2009-6-8 23:47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好貼好貼,正合我意, 文君就是雲君, 雲君就是文君, 粵語的雲字和國語的文字近音,估計是出版的人一時打錯了!
云与文,粤语发音不能算近。
关键是要找到另外一种《白发》的4册插图。
是否打错,可不能靠推测。 三兄誤解了,我是說粵語的雲字 和國語的文字 音相近 先纠正个错误!是“范曾”而非“范增”
言归正传,姜云行即云君的原名这个毫无疑问!
任逊绝非云君,这个从笔法上自然看得出来,根本毋庸置疑。
至于文君,很可能是印刷错误,或者是因为什么不知名的原因搞错了,从图来看,绝对是云君所画! 原帖由 子衿 于 2009-6-9 08:34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先纠正个错误!是“范曾”而非“范增”
言归正传,姜云行即云君的原名这个毫无疑问!
任逊绝非云君,这个从笔法上自然看得出来,根本毋庸置疑。
至于文君,很可能是印刷错误,或者是因为什么不知名的原因搞 ...
谢谢提醒~~已经修改了
虽然我比较相信姜云行是云君,但仍然是猜测得来。还望子衿毫无疑问的给出确切证据,因为不止我一个人有疑惑。
文君是云君也希望能给出确切的证据。。。口说无凭
从画上看,虽然风格差不多,但优劣差别很大,像老师和学生的差别。特别是第一张(有和尚那张)那个笔力像蚯蚓在纸上爬。。如果说是姜云行亲自画的打死我也不相信。而《白发魔女传》已无印刷质量问题。
我唯一敢确定的就是任逊肯定不是云君,那个可能是出版社印错了。至于姜云行、云君、文君的关系仍然靠的是推测。
[ 本帖最后由 胖胖的小宝 于 2009-6-9 09:40 编辑 ] 原帖由 三英二云 于 2009-6-9 01:29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云君是姜云行,当年我也搜索过,只有一篇网络文字有点到,但没有找到其他的现实证据。
而任逊是谁,我刚刚已经查到了,任逊是一位香港的著名聋人国画家。
我是在网上找姜云行的画时,无意中看到了三兄在其他坛子的图,我这人好奇心也重,立刻想要求证。。偷了你的好图,莫怪ds1775465329 其实王司马的插图确实更胜一筹 原帖由 胖胖的小宝 于 2009-6-9 09:36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提醒~~已经修改了
虽然我比较相信姜云行是云君,但仍然是猜测得来。还望子衿毫无疑问的给出确切证据,因为不止我一个人有疑惑。
文君是云君也希望能给出确切的证据。。。口说无凭
从画上看,虽然风格差 ...
求证精神值得嘉奖,那就给你一个信服的确凿证据吧,下面是金庸为董培新的国画写的序
------------------------------------------------------------------------
數十年的藝術醞釀/金庸
一九五○年代,當我正在《新晚報》撰寫《書劍恩仇錄》時,董培新先生在羅斌先生所辦的《新報》與《藍皮書》上為武俠小說畫插畫。他很欣賞我的小說,我也很欣賞他的繪畫,當時我們都想,如果他能為我的小說繪插畫,應當是相得益彰,大家都會歡喜,我們的讀者也都會歡喜。
可惜,這件事沒有能成為事實。
羅斌先生很喜歡我的小說,他覺得我的小說很有內容和趣味,可以吸引大量讀者。那時他在辦一份很好的報紙:《新報》,我也在辦一份很好的報紙:《明報》。這兩份報紙都是新起的小型報,都賣一毛錢,在香港這小小的市場上自然發生了競爭。那時《明報》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不能成為政治上獨立的知識份子所熱愛的自由報紙。由於競爭的關係,羅斌先生不同意董培新給金庸的小說繪插畫。
當時給金庸小說繪插畫的,主要是姜雲行先生和王司馬先生。姜雲行先生用「雲君」的筆名,他的畫風細膩而生動,表現武俠小說中的動作和打鬥很見功力。王司馬先生的畫風富於人情味,很能表現人物的情感,讀者們往往為他的繪畫所吸引,凝視畫中的人物,神馳高山大漠,投入人物的歡樂和哀傷。
王司馬先生在風華正茂、得到萬眾歡迎的時候以癌症去世。雲君先生也移民美洲,不再以他生動的繪畫和我們相見。香港回歸中國,《明報》與《新報》都換了主人。董培新先生提起畫筆,繪出了不少金庸小說中的場面。那些場面是他在心裡醞釀了很久很久時日的。有的他已想了幾十年,有的他反反覆覆的修改,改了布局,改了人物的面容。
長期在心裡醞釀的藝術作品,一出來果然不同凡響。
蕭峰來到聚賢莊外,一場大戰還沒有展開,但劍拔弩張的氣勢已充滿了畫面的每一個角落;韋小寶在揚州妓院裡和眾女大被同眠,畫面上沒有猥褻和**,讀者看到了滑稽、風趣,和人物的玩鬧,那正是小說所要表達的情調。畫面和小說配合得非常合拍,每個觀賞者從心底和臉上,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內地有許多畫家曾嘗試為金庸小說畫插畫,有的畫家功力很深、構圖很美,但他們都沒有董培新先生的創作成功。只因為,雖然是極好的畫家,但缺乏了在心中醞釀數十年的藝術培養。這數十年的醞釀、修正,使得藝術成熟了。這是自然的培養,天然的陶冶。這本冊子裡的每一幅畫,都是董培新先生在讀了金庸小說之後,在心中思考數十年、或者十幾年的成果。 "當時給金庸小說繪插畫的,主要是姜雲行先生和王司馬先生。姜雲行先生用「雲君」的筆名,他的畫風細膩而生動,表現武俠小說中的動作和打鬥很見功力。王司馬先生的畫風富於人情味,很能表現人物的情感,讀者們往往為他的繪畫所吸引,凝視畫中的人物,神馳高山大漠,投入人物的歡樂和哀傷。"
这段话并不是金庸说的,如果是金庸说的就该是“当时给我小说绘插画。。。。”这段话转自网上,已经说烂了。。。
期待真正的证据。 任逊和王司马的名字,这次也查到了。不过资料很多,昨天忙到了凌晨两点。等梳理完毕,我贴点内容,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