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与乔峰
金庸写小说的有一个原则,绝不写重复的情节,其实有些地方还是有些相同,就如杨康与乔峰的身世遭遇,确实有些雷同,两人都是出生本国,却长在异国他乡,杨康是宋人,却生长在金国,乔峰是辽人,却生长在大宋,当他们都知道了自己的身世,都是左右为难,不知道该站在那一边,金庸就是喜欢写这些游走在正邪边缘的人,主人公或是正派,然后却也跟邪派扯上了关系,当正邪斗的两败俱伤之时,而主人公就成了决定谁胜谁败的关键人物,但是主人公偏偏那方都不想伤害,结果闹得自己成了众矢之的,这也就是金庸小说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金庸小说的共同点,就如连城诀的南四奇“落花流水”与血刀老祖相斗,两败俱伤之时,狄云成了关键人物,倚天屠龙记里成昆与明教六大高手相斗,最后起关键作用的是张无忌,还有天龙八部,宋辽之间的战争,乔峰也是关键人物,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其实香港很大一部分作品描写的都是这样的中间人,这似乎是在描写香港是中国英国的中间人一样,是在描写香港夹在中英两国之间所产生的彷徨。有人说读了一遍金庸小说,就等于在世上走了一遍,因为金庸小说的情节不是胡编乱造的,它都可以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但是似乎高于生活。很多人都骂杨康认贼做父,其实我觉得不然,完颜洪烈毕竟是他养父,养育了他十几年,要他亲手去手刃养父,内心需要承受多大的煎熬,就如辽国的耶律洪基要乔峰去远征大宋一样,杨康没有手刃完颜洪烈,乔峰没有去征南宋,同样的事情,人物同样的选择,然而我们去说杨康是民族败类,乔峰是英雄,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是汉族,我们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谁对自己好,谁就是英雄,试想一下,假如我们是金国人,我们是不是要说杨康是英雄,因为他虽为宋人,但是他很知道感恩,不肯杀完颜洪烈,使我国不失一位统帅,又假如我们是辽人,我们是不是又要骂乔峰是败类,帮助异国,阻扰我国侵宋,一样的事情,站不不同的角度,却是可以不同的说法,熟对熟错,只有靠时间来检验。历史上,中国有很多昏君,难道那些皇帝都是自己想当昏君,都是因为事情可以站在很多角度去说,只是最后自己站的角度做出来的事情失败的而已,由此而成了误国误民的昏君。记得我看过成吉思汗这部电视剧,其中有一段成吉思汗要攻打花剌子模,国王和太子在与蒙古人对战的战术上产生了分歧,国王认为,应该把兵力分散在每个城池之中,步步消耗蒙古人的兵力,儿太子则认识应该把所有的兵力调往最前线,与蒙古人决战,很有意思的是,同样的分歧又出现在花木兰电视剧中,对付突厥人战争上,于承恩与李亮的分歧,于承恩认为应该决战,如花剌子模的太子一样,而李亮认为把兵力分布各个关卡,步步消耗突厥人的兵力,搞笑的是前者国王采用自己步步消耗的战法,而使蒙古人攻陷了整个国家,后者大隋采用于承恩决战的战法,而差点使大隋的太子被突厥擒获,所以事情的做法没有对与错,只有成与败,成功了,这个做法就是对的。
观看金庸小说,也反应了时代的变更,时代的开放。金庸前期写的主人公都是老实,诚朴,越到后期,性格也越放肆,最后竟然以坏人做主人公,反应了时代的求真,现在人们更喜欢真小人,而不喜欢伪君子,就比如人们都喜欢曹操,而不喜欢刘备,不就反应了这点吗……
[ 本帖最后由 莫真 于 2009-7-8 14:32 编辑 ] 人们总站在自己的观点看问题,换种思维也许会不一样。但是我觉得杨康和乔峰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是挑起金宋两国的战争,一个是阻止辽宋两国的战争,杨康不舍得杀他养父可以跟他割袍断义或者带着穆念慈隐居。而他呢没有这样而且变本加厉,不认自己的父亲可谓不孝,背弃自己的国家可谓不忠,偷袭自己的义兄可谓不义,杀害江南六怪可谓不仁。这样的人在金国人的眼中估计也不怎么样。乔峰呢为了对得起宋国的养育之恩和辽国的血统宁愿一死。在辽国的人的眼中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 本帖最后由 叶南 于 2009-7-8 10:50 编辑 ] 只因为两个人,一个是为了民族大义,一个却是为了荣华富贵。 原帖由 无名氏 于 2009-7-8 20:29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杨康做派太不光明磊落。冒充丐帮帮主继承人,陷害郭靖黄蓉,对自己的生身父母也没有多少体谅。他眼中没有当时武林中人对故国的眷念和正义感,也没有多少亲情。他舍不得荣华,却舍得下良善,对师父丘处机都没有感念之 ...
赞同,这是两人本质区别的原因.... 这两人的个人素质没的比 楼主不太客观哦 杨康知道是宋人却一直帮金人做坏事 不是道德体系的败坏吗? 他就是贪婪的典型例子 不舍得离开荣华富贵 书中很明显就说明了他是什么样的人 拿乔峰和他比是对乔峰的侮辱 乔峰宁肯不要荣华富贵也不帮辽人打宋人 其实这就体现了个人素质:wer 去泥之别,这相同点也太牵强了,楼主这样是不行的. 乔峰与杨康的区别,楼上各位都说的很到位。我再就楼主说的是非善恶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楼主观点一:正如楼主所说,很多人习惯于从是不是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评价善恶,凡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就是善的,否则就是恶的。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看法,当然可以理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是目光短浅的表现,最起码是不全面的。
第一,除了个人利益、民族利益,世界上还有更高的价值规范,有超越个人利益、民族、国家的普世价值规范,它们包括爱、真理、正义、和平、和谐、全人类的真正解放、人类心灵的自由与健康发展等等。
杨康不忍心杀害养父,以及对自小成长的金国有感情,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乔峰也是对自小生活的大宋有感情,不忍割舍。从这一点上来讲,他们的行为都是善的,都是符合美好人性的。
但是,杨康和乔峰在其他方面,在做人(价值追求)和做事(手段使用)上却非常不同,因此他们境界不同。
在做人上,杨康追求的是个人的荣华富贵,追求的是个人利益。乔峰开始时追求的是报仇,后期则追求的是天下和平、百姓不受荼毒,追求的是普世价值。追求个人利益,并不能算错,但与追求普世价值的乔峰相比,其境界就低一些。
在做事上,杨康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屠杀他人、陷害他人,这是错误的,是恶的行为。乔峰为了两国和平,毅然献出生命,这是伟大的行为,是至善的行为。 就人的本性而言,人都有善的一面,都有追求爱、正义的一面;人也都有恶的一面,都有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伤害他人的一面。
但是,就人类的发展趋势来说,善的一面是越来越强大的;就人的真正幸福来说,只有多发扬善的一面,做一个充满爱心、有知识、有责任感、有追求的人,一个人才能使自己真正的获取最多的幸福。那些只追求个人私利的人,说到底都是迷途的孩子。
从这个角度来讲,“从是不是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评价善恶,凡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就是善的,否则就是恶的。”这种认识并不为错,但前提是他需要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对自己有利的呢?是爱和知识等普世价值。 楼主观点二:成王败寇的观点。“所以事情的做法没有对与错,只有成与败,成功了,这个做法就是对的。”
这种说法也是有问题的。
首先,什么叫做成功?铁木真一度打败了花剌子模,这是事实。但是几十年后,花剌子模又独立了,铁木真的武功全部作废。他的行为没有能让他多活一天,没有能让蒙古族更强大和幸福,却只是搭上了无数百姓的鲜血。你认为铁木真真的成功了吗?
没有对与错,只有成与败,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这个世界是有对错之分、是非之分的。从生产力角度出发,凡是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从爱的角度出发,凡是有爱的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从人民生活出发,凡是能让百姓生活得更幸福的,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从知识的角度出发,凡是能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世界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从人心的角度出发,凡是能让我们的心理更健康、和谐的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而这些标准,从根本上说是统一的,掌握尽可能准确的知识,必然有爱心,人内心必然和谐健康、生产力必然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必然更幸福。
我们坚持认为,凡是符合上述原则的,才是真正的成功。楼主说,“熟对熟错,只有靠时间来检验”。我们则认为,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用时间来检验,说起来好听,却难以办到。你是准备用一天的时间来检验、还是用10年的时间检验,抑或用一万年的时间检验?要知道,在间隔不同的时间之后,其“检验”的结果也必然是不同的啊。 萧峰去契丹的时候 契丹人也敬重他
但是 杨康在金国的时候 别人只是因为他是小王爷才敬重他
萧峰是典型的国际主义者
郭靖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者
杨康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 写得不错支持一下 像这样类似相联系的人太多了。。。
其实,我不认为杨康有多坏,换了任何一个人,在那个情况下,你能做到怎么样?
向来不是很喜欢萧峰这个人物,太假,神仙一般只能仰视,仰断了脖子。 不赞同楼主的观点.
萧峰的行为光明磊落,杨康的手段则多少有些卑鄙了.
萧峰他不肯伤害宋的同时,也不希望宋人伤害辽人.
而杨康却有点助纣为虐了.
萧峰竭尽全力要阻止战争,而杨康却不是,而是想帮金伐宋. 很多人都骂杨康认贼做父,其实我觉得不然,完颜洪烈毕竟是他养父,养育了他十几年,要他亲手去手刃养父,内心需要承受多大的煎熬,就如辽国的耶律洪基要乔峰去远征大宋一样,杨康没有手刃完颜洪烈,乔峰没有去征南宋,同样的事情,人物同样的选择,然而我们去说杨康是民族败类,乔峰是英雄,这是什么原因呢?
ds1775465347 -------------杨康这个人物多半是被臭骂和丑化,这个原因跟“范跑跑”类似,孔庆东分析“范跑跑”作为在**这种紧急和恐惧的自然灾害中作为本能的选择逃跑,该是人一种潜意识的反映的自我极端保护的行为,可以理解和并不能成为错误,但“范跑跑”的错误和无知在于他要把这个行为作为正确的和合理的,并且要颂扬之,这个是为有众人所不可理喻的,和痛骂的,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能作出这么丑陋的举动?弃学生于不顾,为人师表何在?
所以要杨康去杀养父,这个从人类的情感来说,是反人道的表现,从民族的行义来说,要为大宋而放弃小义而求大义,试问一个从小接受异族文化和“父亲”恩义的青年人来说,他的选择是何其的两难?他能放弃王位?他能放弃荣华富贵?但从现在好多从小在父母呵护下进入大学的新生在学校的表现来观,他们是多么的不适应,更有甚者选择了绝路!杨康的犹豫和彷徨是情感的自然表现,可以理解,但当他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却不认,对母亲的劝慰也无动于衷,对深爱他的妻子的一次次的伤害,这是他为人大失!也必是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萧峰的大义和凛然,在于跟杨康的根本不同上,当萧峰得知谁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时,并且知悉他们为人所害时,即是走上漫漫的寻凶报仇之路,在大宋和辽之间的恩情无法排解时,选择了一箭穿心已化解了两国矛盾,换来了和平,每每读到此处,历史课本上所表述种种辽宋间暂时和平其他客观和主观因数,岂能比得上萧峰一箭穿心的动人和真实,富于感染力,这个就是金庸小说的魅力!艺术的感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