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元年(公元1091年)
全书自段誉游无量山为始,他跑去无量山旅游,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妹妹钟灵,然后按照武侠小说的悬崖定律,他庸俗的掉下悬崖不死,落入无量山深谷,这时有一段景物描写:
【面对这造化的奇景,只瞧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一斜眼,只见湖畔生着一丛丛茶花,在月色下摇曳生姿。】
大理四季如春,茶花的花季在冬天盛开,至四五月间凋零。既然谷中茶花盛开,是以季节最晚也当在春夏之交。
疑问一:既然无量山中茶花盛开,而楼主也明确指出“大理四季如春,茶花的花季在冬天盛开”,却为什么把段誉“坠崖不死”的时间断定为“春”,而不是更满足花期的前一年(元祐五年)之“冬”呢?
如果再结合第四回木婉清所说“今年春天,我们山里来了一个人……”来看,木婉清说话之时,理所当然不可不戒的不在春天,而是在春天之后,也就是可能在元祐五年的夏、秋、冬
考虑到此后剧情虽缺少具体时间间隔的描写,但其发生顺序相对紧凑,也可以把天龙开头几回的故事大致定位在元祐五年之“冬”吧
至于故事发生时间相当于公历1090冬还是1091春,这可就不好说了,因为公历农历之间毕竟存在着一到两个月的差别,但无论如何,1090年冬的可能性,是不能轻易被排除掉的……
当初,丁俞斌整理的年表,只说天龙开头是在“元祐六年正月”而缺少相关佐证;现在,同样的疑问再次出现,困惑……
随后段誉经历一连串历险,见到神仙姐姐,习得凌波微步,遇到第二个妹妹木婉清,直至被鸠摩智当作一件祭品,胁迫至太湖参合庄:
【……当下依言将小舟划入一处小港,但见水面上生满了荷叶,若不是她(阿碧)指点,决不知荷叶间竟有通路。……这边水面上全是菱叶和红菱,清波之中,红菱绿叶,鲜艳非凡。阿碧顺手采摘红菱,分给众人。】
伴随阿碧的吴侬软语配音,此时的江南太湖之上,荷叶遍布,菱角初成,那么时间应当是在盛夏。
疑问二:那啥,“菱角初成”的时间大约在公历五月份吧(约合农历三到四月),却为何说是“盛夏”?
如果再结合十一回开头“这一日终于到了苏州城外……这时正是三月天气,杏花夹径,绿柳垂湖,暖洋洋的春风吹在身上,当真是醺醺欲醉”的描写
“盛夏”之说,越发难以理解……
看了个开头,疑问是有一些的,还盼楼主不吝赐教,刘某事先谢过…… 简单解释一下,山里花开普遍比平原上来的晚,这个我们这里的却是这样的
家庭小院里面的杜鹃和映山红,远比山里面开的早两个月左右,尤其是天气寒冷的时候。
或许不对啊,只是简单描述一下,我自己家里面和家乡山里面的情形。 原帖由 刘冠章 于 2010-1-30 12:48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疑问一:既然无量山中茶花盛开,而楼主也明确指出“大理四季如春,茶花的花季在冬天盛开”,却为什么把段誉“坠崖不死”的时间断定为“春”,而不是更满足花期的前一年(元祐五年)之“冬”呢?
如果再结合第四回木婉清所说“今年春天,我们山里来了一个人……”来看,木婉清说话之时,理所当然不可不戒的不在春天,而是在春天之后,也就是可能在元祐五年的夏、秋、冬
考虑到此后剧情虽缺少具体时间间隔的描写,但其发生顺序相对紧凑,也可以把天龙开头几回的故事大致定位在元祐五年之“冬”吧
至于故事发生时间相当于公历1090冬还是1091春,这可就不好说了,因为公历农历之间毕竟存在着一到两个月的差别,但无论如何,1090年冬的可能性,是不能轻易被排除掉的……
当初,丁俞斌整理的年表,只说天龙开头是在“元祐六年正月”而缺少相关佐证;现在,同样的疑问再次出现,困惑……
哈哈,这个问题,其实是金庸本身的时间顺序理得不太准确,硬要拼凑起来,实在木办法。
只能从情节来推算。段誉从谷底出来后,直接奔赴万劫谷,救钟灵,都在两天之内。
后来他被困悬崖,木婉清被岳老三捉走,木婉清约好等他七天。
他们见面之后直接回大理,两天就到了。
然后一连串的变故,他又被万劫谷捉走,也都在两天之内。但捉走后被关了五天(段正淳道:“今儿初三,上月廿八晚间是四天之前。誉儿被擒入万劫谷是廿七晚间。”)
这时间加起来无论如何也到不了一个月,所以只能把出场的时间往后延,在1090冬和1091春之间,只能选择1091春了。 原帖由 刘冠章 于 2010-1-30 12:48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疑问二:那啥,“菱角初成”的时间大约在公历五月份吧(约合农历三到四月),却为何说是“盛夏”?
如果再结合十一回开头“这一日终于到了苏州城外……这时正是三月天气,杏花夹径,绿柳垂湖,暖洋洋的春风吹在身上,当真是醺醺欲醉”的描写
“盛夏”之说,越发难以理解……
看了个开头,疑问是有一些的,还盼楼主不吝赐教,刘某事先谢过……
这个问题也是一样,其实菱角是夏秋之交才开始有的,所谓“秋菱”嘛。
但是前面又写三月天气,何况荷花到处开,还没有谢,确实是春夏间的景象。
这样子只能取中,推算大概时间是在盛夏了。 继续哈。
2
是以每一代北宋帝王,都会带着遗憾的心情,将目光远远投向太行山脉。
那便是燕云——丰饶而险要的燕云,承担着光荣与梦想的燕云,那里的土地,本来应当是大宋的疆域,那里的百姓,本来应当是大宋子民。
它是宋太祖、宋太宗长在心头的那一颗红痣,大宋朝永远的痛。燕云二字,寄予了几代帝王的理想和挫败。
实际上在赵匡胤登基之前,后周的柴荣就曾率军攻辽,收复了瀛、莫、宁三州,以及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三关,眼见收复之事指日可待,但因柴荣当时已病重,不得不班师回朝, 不久便逝世。出师未捷身先死,收复大业就此中辍。
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也确有收复燕云的雄心,但当时中国太分裂,剩下的小国很多,宋太祖忙于统一南方,一个接一个的打,打完荆南打湖南,打完湖南打南汉,打完南汉打南唐,忙不迭的打了N多年。
然后就烛影斧声了,他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收复了最后一个残余小国北汉,当即自信心爆涨,一个漂亮的大转身,挥军北上,去攻大辽。但赵光义是做内政出身,治国还算不错,带兵打仗却是个典型的赵括,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打起来一瘸一瘸的,全是花拳绣腿,跟他哥哥的正宗太祖长拳比起来,实在是不在一个档次。
宋辽双方在高梁河一带交战,宋军先小胜后惨败,一溃千里。乱军之中,皇帝也找不到了。后来经查,皇帝腿上中箭,被一辆驴车运回了开封。
堂堂皇帝御驾亲征,坐在亭亭车盖中去,躺在悠悠驴车上回,实在太过丢脸。后来一提此事,赵光义就变赵光火。
痛定思痛,此后宋太宗花尽心力,又策划了一次更大规模的雍熙北伐,宋朝派出了几乎全部优质品牌大将,包括曹彬、田重进、潘美、杨业(就是杨家将里的杨继业),辽方更由萧太后、萧太后的同居男友韩德让,以及辽圣宗这三个最高领导亲自出马,由辽国最强悍的两名大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这个双保险齐齐护驾。
北伐没有实现光荣和梦想,却带来了惨败和更深的伤痛。从春到冬,经过将近一年的鏖战,宋太宗纸上谈兵的战略充分显示出无法适应战场形势的“僵硬性”、“蹩脚性”和“完全不着边”性。宋军一败再败,陷入恐慌,听到辽军到来的消息即纷纷溃逃,某次因逃走而争渡沙河,淹死的兵卒尸体甚至让沙河为之断流。著名的“杨无敌”杨业,也因孤军奋战得不到救援,在陈家谷浴血奋战后中箭被俘、绝食而死。
北伐非但不能取胜,反而引来了辽国的大规模反攻,一直把战线推到黄河沿岸。而“恐辽症”从此也在宋朝兵马之间大规模传染,一发不可收拾,病起来没药可医。
战败的消息传来,宋太宗沉默之中,鬓边瞬间多了几丝白发。自从烛光斧影以来,有一个念头一直萦绕在他魂梦之中,却苦于永远无法说出口:“我治国,会比大哥更好,我打仗,会比大哥更强。”然而此时,一切被击得粉碎,梦想的跌落伴随着战败的屈辱,多年后,他死于箭创发作的旧伤。
从此之后,梦断燕云。
所谓作战需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就竭了。到宋朝的第三任老大:赵光义的儿子宋真宗这一代,彻底失去了收复燕云的壮志,再无进攻之心,只余还手之力。将近20年间,辽国不住侵扰宋朝的边境线,有数次大规模进攻。1004年,萧太后和辽圣宗的圣驾和御驾再次亲征,方向对准了开封,一直打到澶州城下。
宋真宗胆子本来就不大,老是犹豫,加上还老有奸臣捣乱,建议逃走。总算在寇准的鼓励加吓唬,连哄连骗之下,同意了亲征,那柄鲜明的黄伞盖,摇摇摆摆,出现在了国防的最前线——澶州。
在此之前,前线宋军已接近溃败,然而皇帝御驾的出现加上大将李继隆的接班,宋军士气大振,开始强有力的反攻,战争进入白热化。
话说宋军有一种守城兵器子弩,可以同时用几张弓的合力将一枝巨箭射出,射程很远。宋辽大军在澶州城内外对峙,双方距离又很接近。某宋朝小兵早上起来在城头上站岗,闲着没事干,就拿床子弩练瞄准玩儿,就当打CS娱乐。恰逢辽国此次总攻的先锋大将萧挞凛在城下巡视,打算观察一下战场地形。这小兵“嗖”的一箭射出,萧挞凛“咣”的一声倒下……辽国怎么那么倒霉,宋朝怎么那么幸运,随便射一箭,都射死了先锋官。
但究竟射死了谁,小兵离得太远没看清,床子弩得用大铁锤敲击、带动滑轮发射,又挺费力,射完箭有点累。于是乎也没发觉历史后果何其宏大,自己站完岗回营歇着去了。
辽国这边可慌了手脚。其实从1004年开始,萧太后就已派出使臣不断促成宋辽双方谈判。她自知年纪已老,生怕死后辽国将起内乱,要为儿子铺下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加上当夜萧挞凛呜呼哀哉,死也。仗正打得激烈,先锋却猝死,出师不吉利还是小事,临时换将造成军心动摇的后果却十分恐怖。萧太后于是将此事对宋方严格保密,同时更加坚定了和谈的决心。
于是公元1005年初,在澶州前线,宋真宗派使臣曹利用出城和萧太后见面,正式谈定了澶渊之盟,辽国要求宋真宗和辽圣宗以兄弟相称,宋朝每年向辽“岁贡”三十万两白银。
曹利用回来向宋真宗汇报消息,宋真宗问价钱是多少,他伸出三个手指头。
宋真宗惊曰:“三百万两?太多太多,不成不成。”然后想了一下,又曰:“实在不行也就这样吧。”
后来得知其实是三十万两,于是:
“咦?啊!嗯……哈哈!”
所以这个谈判基本也没怎么扯皮,宋真宗急着离开前线地带,萧太后又生怕萧挞凛死亡的消息泄露出去,双方两头害怕,都急于达成协议。于是澶渊之盟,就这样干净利落地谈成了。
据本人十分保守的估计,那个站岗小兵没事射的那一箭,至少给大宋朝每年省下了10万两银子,真应该给他发奖金。
签订条约的同时,宋辽双方还签定了一份誓书,颇有点类似结义兄弟结拜的誓言,再差一步就像指天划地此情不渝的婚约了。文书当中的字句好不坚定,而且也很通俗:
“质于天地神祇,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鉴,当共殛之。”
总之是说天地共鉴,如有哪方违约,就不配当皇帝,娃儿要遭天诛地灭,嘿恐怖。
澶渊之盟签定后,澶州城内外,千万士兵收起刀剑,解去甲胄,萧太后率领潮水般的大军从澶州城外撤去。此时正适春回大地,万物为之一新,辽宋数十年的争战宣告结束,边境线上的熊熊烽火从此熄灭,不复燃起。
于是终北宋二百年,未能收回燕云失地(后来宋徽宗收复的不算,因为很快就丢,属于回光返照),而辽国也再未攻占宋朝寸土。只有那些战场的遗迹,供文人雅士凭吊,那些曾经激烈的战事,还在黎民百姓间传说。
而让人万万料想不到的是:事隔多年,当风流皇帝宋徽宗雄心再起,想要收复十六州,正是灾祸的开端。他偷偷派人与金签下协议,破坏澶渊之盟,签下新的“海上之盟”,联金攻辽。而辽国一旦覆灭,北宋随即也沦落在金的铁蹄之下。北宋与辽和平共处了百余年,其命运竟然是一对难兄难弟,和则皆生,战则偕亡。
然而在当时,未来的风云变幻,仍在平平淡淡、一丝一毫中抽丝剥茧,天威难测,又有谁能掐指一算,先于历史的脚步,将未来准确预测于手掌翻覆之中?
后来萧峰和耶律洪基于雁门关前对峙,汉人和契丹人剑拔弩张,其实两拨人最该做的事,就是暂停谈判,回过头来,联手把那位热情质朴、前来帮忙的女真青年完颜阿骨打一刀砍死,为两国永远免除后患。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没有阿骨打,也难保会出现几个阿肉打、阿筋打之类的人物登场。历史洪流,或非个人所能改变。
[ 本帖最后由 武五陵 于 2010-2-1 12:01 编辑 ] 我试图把那个燕云十六州图给缩小一点,但比较失败哈。:Q
哈哈,这个问题,其实是金庸本身的时间顺序理得不太准确,硬要拼凑起来,实在木办法。
只能从情节来推算。段誉从谷底出来后,直接奔赴万劫谷,救钟灵,都在两天之内。
后来他被困悬崖,木婉清被岳老三捉走,木婉清约好等他七天。
他们见面之后直接回大理,两天就到了。
然后一连串的变故,他又被万劫谷捉走,也都在两天之内。但捉走后被关了五天(段正淳道:“今儿初
三,上月廿八晚间是四天之前。誉儿被擒入万劫谷是廿七晚间。”)
这时间加起来无论如何也到不了一个月,所以只能把出场的时间往后延,在1090冬和1091春之间,只能
选择1091春了。
金书多有前后矛盾之处,即便修改之后依然如此,这是事实,也是金庸需要进一步修改的地方。
但具体到现在这个问题,又如何呢?
楼主虽举出‘初三’、‘上月廿八’的证据,但这个月是几月、上个月又是几月呢?
有没有可能这个月是正月、上个月是腊月呢?仅据此得出‘只能是春天’的结论,始终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吧
至于从段誉被救出万劫谷,到随鸠摩智来到姑苏,因为主要时间花费在路上,所以其记载比较模糊,只有两个“二十余日”的概数,即‘将近两个月’
而这一时间跨度和从上文发生于‘一月上旬’的天龙寺比武、到发生于下文的‘三月’到达苏州,都是可以吻合的
这个问题也是一样,其实菱角是夏秋之交才开始有的,所谓“秋菱”嘛。
但是前面又写三月天气,何况荷花到处开,还没有谢,确实是春夏间的景象。
这样子只能取中,推算大概时间是在盛夏了。
这个解释就更显苍白了,既然原文有明确的月份记载——‘三月’,为什么反而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期来确定时间呢?
我不是苏州人,并且生长的地方距离苏州非常远,所以,对于‘苏州的菱角几月份可以食用’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没有发言权的。
同时,我也相信金庸这个家乡距离苏州仅一百公里的海宁人不会搞错
至于金书中有没有关于食物的常识性错误呢?当然有,但例子就不必举了,免得跑题 题外话:
我忽然明白丁俞斌认为天龙开头是在正月的理由了,嘿嘿,果然有道理啊有道理:lol
本问题不再深究,也绝不勉强楼主接受我的观点,不妨求同存异,任读者自取所需吧 据说新版里修改了许多bug,不知道谁有新版的可以拿来对照一下,我没买:) 原帖由 刘冠章 于 2010-2-1 13:48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不是苏州人,并且生长的地方距离苏州非常远,所以,对于‘苏州的菱角几月份可以食用’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没有发言权的。
至少,春天是肯定没有,除非用现代化科技大棚养植:sads
回复 41# 的帖子
好吧,退一步讲,楼主是哪里人呢,何以如此肯定苏州农历(注意不是公历哈)三月份的菱角不能吃呢? 原帖由 刘冠章 于 2010-2-1 14:47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好吧,退一步讲,楼主是哪里人呢,何以如此肯定苏州农历(注意不是公历哈)三月份的菱角不能吃呢?
不是这样啊~~所谓秋菱秋菱,三月份是根本不可能结出菱角来的,明显秋天才结:Q 看来是说不清了,只好拨打场外求助热线
(喂?喂?请接通无锡网友小塞……)
刘冠章 说(16:00):
问个问题:太湖附近的菱角,大约几月份(公历)成熟?
刘冠章 说(16:01):
这时正是三月天气,杏花夹径,绿柳垂湖,暖洋洋的春风吹在身上,当真是醺醺欲醉。……阿碧又指示水路:“从这里划过去。”这边水面上全是菱叶和红菱,清波之中,红菱绿叶,鲜艳非凡。阿碧顺手采摘红菱,分给众人。
刘冠章 说(16:01):
农历三月份,有红菱么?
小塞 说(16:03):
公历五六月份有菱了
刘冠章 说(16:03):
那天龙这里说农历三月份吃菱角,还算合理的吧
小塞 说(16:06):
还算合理,这是夏天所有
刘冠章 说(16:06):
嗯嗯,感谢感谢 原帖由 刘冠章 于 2010-2-1 16:07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来是说不清了,只好拨打场外求助热线
(喂?喂?请接通无锡网友小塞……)
刘冠章 说(16:00):
问个问题:太湖附近的菱角,大约几月份(公历)成熟?
刘冠章 说(16:01):
这时正是三月天气,杏花夹径,绿 ...
农历三月,公历一般是四月,怎么也跳不到五六月啊~~~
四月耶,就算太湖春早,菱花也还没开呢:)
我其实是在借天龙,写历史,这个问题不打算再争论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