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_渡_众_生 发表于 2010-7-16 08:23

关于“忘我”

说起武侠小说中的最高境界,无非是‘无剑’、‘无招’、‘无我’及‘速度’四种,无论从僧、道、俗等哪些方面来看,无论用任何词饰粉刷,也脱离不了前面的三个境界;至于‘唯快不破’的‘速度’境界,单是一种,它以速度为主,内力为辅。

以往我们论武,通常只是考虑高手们的内力(无剑、无环)境界、招式境界及速度这三个板块,很少考虑‘人’的因素。偶尔遇到一些类似‘人’的境界问题,也是几笔带过。前两天看了‘乾隆求道’的一个帖子,忽然发觉这里面还是很有门道儿的。

先复制一段对话:

突听一人道:「动即是不动,不动即是动,你明白么?」

声音很苍老,每个人都听得很清楚。

却看不到他的人在哪里。

另一人带着笑道:「既然如此,打就是不打,不打就是打,那么又何必打呢?」

这声音清脆而美,如黄莺出谷。

但她的人,还是谁都没有瞧见。

老人道:「他们要打,只因为他们根本不懂武功之真谛。」

少女吃吃笑道:「你说他们不懂,他们自己还以为自己懂得很哩。」

这两句话说出,除了李寻欢和上官金虹,每个人都已悚然动容。

居然有人敢说他们不懂武功。

若连他们都不懂,世上还有谁懂?

老人道:「他们自以为『手中无环,心中有环』,就已到了武学的巅峰,其实还差得远哩!」

少女吃吃笑道:「差多远?」

老人道:「至少还差十万八千里。」

少女道:「要怎么样才真正是武学的巅峰。」

老人道:「要手中无环,心中也无环,到了环即是我,我即是环时,已差不多了。」

少女道:「差不多?是不是还差一点?」

老人道:「还差一点。」

他缓缓接着道:「真正的武学巅峰,是要能妙渗造化,到无环无我,环我两忘,那才真的是无所不至,无坚不摧了!」

说到这里,李寻欢和上官金虹面上也不禁变了颜色。

少女道:「听了你老人家的话,我倒忽然想起一个故事来了。」

老人道:「哦?」

少女道:「禅宗传道时,五祖口薄佛偈:『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留尘埃』。这已经是很高深的佛理了。」

老人道:「这道理正如『环即是我,我即是环』,要练到这一步,已不容易。」

少女道:「但六祖惠能说得更妙:『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所以他才承继了禅宗的道统。」

老人道:「不错,这才真正是禅宗的妙谛,到了这一步,才真正是仙佛的境界。」

少女道:「这么说来,我学的真谛,岂非和禅宗一样?」

老人道:「普天之下,万事万物,到了巅峰时,道理本就全差不多。」

少女道:「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无人无我,物我两忘』时,才能真正到达化境,到达巅峰。」

老人道:「正是如此。」

少女叹了口气,道:「我现在总算明白了!」

老人淡淡道:「只可惜有些人还不明白,到了『手中无环,心中有环』时,就已沾沾自喜,却不知这只不过刚入门而已,要登堂入室,还差得远哩。」

少女道:「一个人若是做到这一步就已觉得自满,岂非永远再也休想更进一步?」

老人也叹了口气,道:「一点也不错。」

听到这里,李寻欢和上官金虹额上也不禁沁出了冷汗。
---------------------------------------------------------------------------------------------------------------------------------------------------------------
其实说了这么多诸如‘菩提’啊,‘明镜’啊等等,无非就是指在比武的过程中,要‘心神专注’。

    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比武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分心。

   【渡劫正与张无忌全力相抗,眼见渡难对付杨殷二人已稳占上风,哪想得到杨逍竟会忽出奇招,以此怪异的手法偷袭,一惊之下,圣火令已到面门。【渡劫心神微乱,轻轻伸起两指,将那枚圣火令挟了下来。但其时他与张无忌全神贯注的比拚内劲,哪容得这么心神一分】,霎时之间,他存身其内的大松树摇晃不止,树上松针纷纷下堕,便如半空中下了一阵急雨。】

   【他想到青青,情切关心,不由得转头向她一望,只见她倚在一块大石之旁,口中含了一块朱红色的药饼,何惕守正在割破她手腕放血解毒。这一下当真是喜从天降,心想:“她中了五毒教的剧毒,惕守自然知道解法,这一来可有救了。”【但高手比武,哪容得心有旁骛?他突然大喜,心神不专,左肩侧动微慢,玉真子好容易得到这个空隙】,立即乘机直上,刷的一剑,正刺在他左胁。众人齐声惊呼,岂知玉真子一惊更甚,原来这一剑竟然刺不进去,被他身子反弹了出来。】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这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忘我’(心神专注)的重要性!

说到‘忘我’,我个人觉得可以分为‘由外而内’与‘由内而外’两种。

   ‘由外而内’就是指双方势均力敌时,随着比武进程的不断深入,双方逐渐进入‘忘我’状态,而他们原本没有修炼过类似‘禅心’的功夫(三渡除外)。

   ‘由内而外’则是取决于人物性格及自幼所修炼的功夫。

   这个‘忘我’,无非是忘掉自己,忘掉家庭、名利、纷争等等,境界更高的,甚至可以忘掉对方,进入‘无人无我’状态,此时对阵中的双方,或是一方,完全进入‘忘我’状态,即使没有闭上眼睛,也视对手如无物,全神贯注周围的一静、一动,蓄势待发。亦或是眼神所注,只是对方的一点儿剑尖儿,至于对手是谁,则已经全然不重要了。

   至于‘忘我’境界,古龙先生形容的境界,比金老要高,篇幅也多。而金老更多的篇幅是‘由外而内’进入忘我状态,如谢烟客在试验‘碧针清掌’时,对手都寻上门来了,却丝毫没有发现,呵呵,太忘我了。不过如果贝海石他们一旦递招,谢烟客还是会发觉的。

   金老作品中,由比武而进入‘忘我’状态的例子有很多,哪些例子最具代表性?(略)

‘由内而外’的‘忘我’代表人物也有不少,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金老作品中的独孤求败,以及古先生作品中的西门吹雪。

   他二人都是自幼痴迷于剑与剑术。如果说独孤求败一生在追求剑术的境界,西门吹雪则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自己手中那把剑。西门吹雪武功不是最高,或许他自己也知道这点,但这并不重要,只要‘诚于剑’,则其他都无所谓了。

   当然,独孤求败与西门吹雪,一个痴迷于剑术,一个诚于剑,但并不是说他们因此‘走火入魔’,人类的七情六欲,他们还是有的,他们也会娶妻,也会成家。但正因为如此,遇到高手时,他们的实力,会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甚至最终送命。

   如果说叶孤城的剑上,是被原有计划打乱的丝线牵住了(还好,陆小凤给他解开了谜团),西门吹雪的剑上,则是被他的妻子,他的家、他的感情这条线系住了。

   说到‘由内而外’的‘忘我’境界,不得不提小龙女。小龙女自幼修炼祖师林朝英留下的武功秘籍,什么少语、少笑等等,最难得的是参悟生死,境界不在任何人之下,其中也包括剑与剑术。也正因为如此,她在比武过程中,反而达不到‘忘我’境界。也许她达到了,因为世间任何成败、名利、纷争等等,都与她无关,又何必拘泥于是否‘忘我’呢?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0-7-16 10:01

普渡兄此文可谓直指本根,把金庸和古龙的核心给端出来了。
金庸的忘我是不自觉的,象石破天最后试演武功,都是无意识的境界,而古龙的忘我是自我觉悟意义上的,所以古龙作品中的忘我境界之人,其实都是自我意识很强之人,当然此我乃为真实之我。

普_渡_众_生 发表于 2010-7-16 10:44

呵呵,古龙的书我看的不是很多,也就十几套,一般举例子,就爱提陆小凤、西门吹雪、叶孤城等等。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0-7-16 12:37

就自觉把握自己的命运这层意义而言,古龙的作品揭示的比金庸要好,自觉求道的“剑侠”金庸的作品只有独孤求败是,达摩祖师是,张三丰真人是,但主角都不是,所以这种揭示是间接的,总有隔靴搔痒之感,不能让人顿悟真理,这就与古龙不同,而且这也是古龙高于金庸之处,俺在《金庸武侠总论》中说过:金庸的作品对禅的境界之阐发尚欠精妙,即为此意。

千里不留行 发表于 2010-7-16 21:17

老兄,所谓手中无环,心中无环,无环无我,我即是环。。。那是古龙不会写打架,学老和尚瞎吹的好不好。
个人认为巅峰是练武时忘我,打架时眼明手快,所谓唯快不破,李寻欢,楚留香等靠的就是这个。
金庸武侠中,令狐冲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按作者的说法,其应属于“无招”境界,但我认为他才领略了快剑的真谛。
笑傲中有一个快剑叫一字电剑,出剑如电,可仍脱不了“招”的范畴。而令狐冲则是充分发挥了快字诀,首先要眼快,眼不快怎么能看出敌人的破绽。其次是手快,攻敌之破绽。眼快手快,才是独孤剑诀付诸实践唯一的也是必须的要求。所以我认为打架最重要的是速度。禅道不过是为了静心,在练武时能达到忘我的境界而已。
个人观点,如有不对之处,还望包涵。

普_渡_众_生 发表于 2010-7-16 21:25

这些武侠大家的武学原理,有很多难以自圆其说。

我们只是尝试把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找到一些理论,加以调和。

‘唯快不破’是至理,除此之外,一些势均力敌的,还要考虑内力啦、武技啦、轻功啦。。。

:lol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0-7-16 23:56

其实所谓快是和内力、爆发力有关的,内力强且爆发力好的当然就快了,所以普渡所言很有道理,其实不是唯快不破,而是唯强不破,快是强的一种表现,还有内力之深厚、精纯等方面。

寒雪牵魂箫 发表于 2010-7-17 00:03

古龙就一古文化盲,谈的那些禅,粗鄙不堪,和温瑞安是一路货色。

寒雪牵魂箫 发表于 2010-7-17 00:07

《庄子·大宗师》孔子教导颜回的那一段: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普_渡_众_生 发表于 2010-7-17 07:45

贴几段金老原文中,由比武进入‘忘我’状态的案例:

    原来欧阳锋这蛤蟆功纯系以静制动,他全身涵劲蓄势,蕴力不吐,只要敌人一施攻击,立时便有猛烈无比的劲道反击出来,【他正以全力与洪七公周旋,犹如一张弓拉得满满地,张机待发】,黄蓉贸然碰了上去,直是自行寻死。待得欧阳锋得知向他递招的竟是黄蓉,自己劲力早已发出,不由得大吃一惊......
-------------------------------------------------------------------------------------------------------
   此时的欧阳锋就是属于‘忘我’状态,完全不知道周围情况,只凭感觉观察周围的一静、一动,蓄势待发。

    群雄惊呼声中,周颠又用短刀在自己脸上一划,一张脸血肉模糊,甚是狰狞可怖。这等情景本来不论是谁见了都要心惊动魄,【但少林三僧‘心神专注’,眼耳鼻舌俱失其用,不但见不到周颠自残的情景,连他这个人出现在身前也均不知】。周颠大声叫道:“好和尚,你不赔还我的狗腿,我死在你的面前!”举起短刀,便往自己心窝中插了下去。他见教主命在俄顷,决意舍生自杀,以扰乱三僧心神。
-------------------------------------------------------------------------------------------------------
   三僧中渡厄修为最高,但也放不下仇恨、胜负之念,可一旦比武进入状态,三僧不仅心意相通,且‘心神专注’,达到‘忘我’境界。

    拆到数十招后,岳不群变招繁复,【令狐冲凝神接战,渐渐的心中一片空明,眼光所注,只是对方长剑的一点剑尖】。独孤九剑,敌强愈强......令狐冲剑尖刺到对方腋下,猛然间听到他这一下尖锐的叫喊,立时惊觉:“我可斗得昏了,他是师父,如何可以伤他?”
-------------------------------------------------------------------------------------------------------
   此时的令狐冲,同样进入了‘忘我’之境,如果不是岳不群绝望的一喊,令狐冲的剑早已刺出去了。

千里不留行 发表于 2010-7-17 14:12

江湖,本来就是一个大熔炉,就像自然一样,从来没有强者生存,只有适者生存。

普_渡_众_生 发表于 2010-8-1 07:55

其实仔细想想,感觉‘无我’比‘忘我’境界更高一些。

就是说,抛开西门吹雪家庭的因素,他也只是进入‘忘我’状态

而随着比武的逐渐深入,方达到‘无人无我’之境。

唉,咬文嚼字很累啊:lol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0-8-1 13:53

请普渡多多思考忘我、无我和真我之间的关系,方能阐明忘我之真义。

慕容金庸 发表于 2010-8-6 13:28

楼主和楼上的讨论
给我一个感觉
就是忘我,无我这两个境界
再加上一个“快的境界”
先不讨论它们的高下
我只想问
有学无止境之说,武是否也无止境?
还是武有止境?
若没有,那无我,忘我,快这三个境界之上是什么?
若有,那这个止境是什么?

慕容金庸 发表于 2010-8-6 13:30

还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练武非要和练武之人扯上关系?
几乎所有的高手,
练武练到一定程度,
总会悟出什么,
这是必要的自然规律吗?
如果一心练武,无境界可言,不去想着要去悟出什么,那样效果岂非更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