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英雄所见略同-百回读金庸15
最近在读张恨水的《春明外史》。确实好书!描摹社会百态,如在眼前。当读到第十回的回目“我见犹怜,孤灯照断雁 谁能遣此,深夜送飘茵”,正要往下看,突然一个念头在脑里一闪:这个回目好熟!略一思索,对了,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一翻检,果然,《书剑》第十六回的回目正是“我见犹怜二老意 谁能遣此双姝情”。《春明外史》开始连载于1924年,《书剑》始于1955年,两个回目前后相距达30年,竟然出落得惊人的相似,不能不引人研究。《春明外史》开始连载那一年,金庸先生在浙江海宁出生。及至金庸先生求学的年龄,正是张恨水的黄金时代,金庸先生又是喜爱阅读小说,据此推论,金庸先生应是看过《春明外史》的。张恨水撰写的小说回目水平很高,堪称一绝。然而,我们是否就此推论,金庸先生抄袭或是借鉴《春明外史》的回目呢?
两个回目的相似,一是词语,二是句式。
“我见犹怜”“谁能遣此”乃是两个典故,都出自《世说新语》。前者是说东晋大将桓温平定成汉,纳其公主为妾。桓温的妻子生性凶妒,一听说桓温纳妾,提刀就去砍此女。结果当她看到成汉公主美丽又气质独特,瞬间“怒转粉”,说:“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后者是美男子卫玠的一句感慨“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如果人一定得有感情,那又有谁能排遣这难言的忧愁?
既然是典故,赵钱孙李皆可使用,无所谓先后。
就这个句式来说,用两个典故来做引,用为小说的回目,委实精彩。张恨水先生的回目才子气十足,读过他小说的人绝对有此感受,至若几十年后仍在脑海中留有一定印象,而在不自觉的潜意识下借鉴出来,是有可能的。文学世界中,常常会产生“我竟与古人英雄所见略同”的事。但以金庸先生的才气和名气而论,他绝对绝对不会在明知“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情况下,再去动笔。这一点,无人胆敢怀疑!
其实,这个句式也算不得是张恨水先生的独创。成书于光绪年间的小说《青楼梦》,亦有一回目用此典故、句式,叫作“未免有情,宝琴话别 谁能遣此,月素分离”。
孔庆东先生作有论文《张恨水与金庸》,从“三同三不同”来两相比较,洋洋大观,非笔者浅薄之文可比。建议金迷都要读一读。文章开头说:“张恨水和金庸分别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的大众文化英雄,是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的两大高峰。”
英雄所见略同,未必后人定是抄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