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2908|回复: 4

令狐冲义不帝秦?——兼谈发掘‘始皇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6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狐之四】蹈海孤臣耻帝秦——鲁仲连与令狐冲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 节录李白《别鲁颂》
                           
                               一
      鲁迅写给徐梵澄的第二封信,有云:“贫贱而肆志,富贵则骄人,中国现在嚷口号的人,大致皆有此病。”
      徐梵澄先生以为:“‘肆志’出《嵇中散集》,是先生校刊过的。‘贵得肆志,纵心无悔。’”(《星花旧影——对鲁迅先生的一些回忆》)
   好像不对。
    ‘贫贱而肆志,富贵则骄人’,鲁迅这话,出自《史记•鲁仲连传》“(田单)欲爵之。鲁连逃隐於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於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可能性似乎更大。
     梵澄先生的学问,我向来崇仰的。得从先生的文字中找出一处疑似‘硬伤’,有几分沾沾自喜。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而愚者之为愚者,或不在千虑之九九九失,正在此一得之后的自喜。

                        二

    鲁仲连与令狐冲之对照记:

    鲁仲连:“与富贵而诎於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令狐冲心想:‘此时我已无路可走,倘若托庇于少林派门下,不但能学到神妙内功,救得性命,而且以少林派的威名,江湖上则是无人敢向方证大师的弟子生事。’但便在此时,胸中一股倔强之气,勃然而兴,心道:‘大丈夫不能自立于天地之间,腼颜向别派托庇求生,算甚么英雄好汉?’
   
       鲁仲连:新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也 。”
       令狐冲:站起身来,向方证及方生跪拜下去,恭恭敬敬的磕了几个头。二僧只道他已决意投入少林派,脸上都露出广笑容。令狐冲站起身来,朗声说道:‘晚辈既不容于师门,亦无颜改投别派。两位大师慈悲,晚辈感激不尽,就此拜别。’方证愕然……”


      鲁仲连:“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田单)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於海上。”
     令狐冲沉吟道:“……晚辈后生小子,这么一块胡涂材料,做这恒山掌门,已是狂妄之极,实在是迫于无奈,……做五岳派掌门,晚辈万万不敢……”
“令狐冲听上官云赠了自己八字颂词,甚么‘寿比南山、福泽无穷’,……若是当了副教主,这八字颂词,只怕就此永远跟定了自己,想到此处,觉得十分滑稽,忍不住嗤的一声,笑了出来。这一声笑显是大有讥刺之意,人人都听了出来,霎时间朝阳峰上一片寂静。……”
      最终,令狐冲打破领导干部的‘终身制’,二十几岁就主动从‘恒山派’掌门的领导岗位退下来,而与盈盈‘偕隐’梅庄。

                              三

      经作者鉴定,令狐冲“不是大侠,是陶潜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笑傲•后记》)
      对于五柳先生,金庸的观感,或与梁启超先生近似:“他是一位极热烈极有豪气的人。……他所崇拜的是田畴、荆轲一流人,可以见他的性格是那一种路数了。……渊明是极热血的人,若把他看成冷面厌世一派,那便大错了。”   
     陶渊明追忆自己“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跟令狐冲也不是没有相似之点的。
     可惜,陶潜的早年经历,史籍记载无多,难能一一对照。
令狐冲与陶渊明,在精神气质上确有不少相似相通处。陶令、令狐二人的经历,却不是很有可比性。
     在各自的时空,陶渊明、令狐冲在政治生活中的分量,尤其不同。令狐冲“大吵大闹一番后悄然归隐”,陶渊明无非小吵小闹一番后,归田园居。
     个人浅见:与令狐冲经历相似的,不是陶潜,是鲁仲连。
     一如新垣衍眼中的鲁仲连,令狐冲亦‘天下之士也’。
     鲁仲连‘义不帝秦’,令狐冲‘拒盟’魔教。

                             四

    2009年,金庸接受《时代周报》李怀宇先生的专访,回忆起他与柏杨一次“剧烈”的关于秦皇的辩论。“柏杨认为秦始皇很好,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把一些乱七八糟的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所以秦始皇对中国有贡献。”金庸则“认为秦始皇坏到透顶。”
     《笑傲》的‘江湖’就是现世的‘天下’,‘一统江湖’即指‘混一天下’。 金庸不至于反对一切形式的‘一统’,他所反感反对的,恐怕是秦始皇那种伴疆域一统而偕来的思想钳制、精神奴役。此意,我在早前的文字中多次谈及,但也自知证据不足而太多臆测的成分。这篇《时代周报》专访,算是相当程度上证实了我的臆测。
     再联系早前金庸对电影《英雄》的批判(“把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秦始皇拍成了这个样,和历史上的形象截然相反,欺骗观众。”),应不难理解金庸(及令狐冲)对任我行和他的‘一统江湖’理想的极大恶感。
     透过《笑傲江湖》的字里行间,得出以下结论,应该不算多么武断:

     任我行一旦‘一统江湖’,也会像嬴政那样焚书坑儒摧残文化,亦将控制舆论、“偶语者弃市,腹诽者诛,道路以目”;也会穷兵黩武不顾生民死活,也会追求长生不灭万寿无疆。
   ‘一统江湖’的任我行,亦将操生杀富贫贵贱“六柄”,控文武威德‘四位’,垄断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斯时的“江湖”,势必“万事皆决于上”“命为制,令为诏”“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任我行所追求的‘一统江湖’,乃是‘君师合一’的‘一统江湖’。
    任我行们“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人为刚,万夫为柔。独夫民贼,任我行事;黔首亿兆,匍匐为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乃下令“更民名曰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江湖’既已‘一统’,往古对于‘民’的种种称呼,也要统一口径,一律唤作‘黔首’?
   何谓‘黔首’?
   感谢林嘉 祥先生!提供了“黔首”的最佳白话译文:“你们是个屁啊!!”

                          五
        
     在《奏<广陵>,要杀人!》文中,我曾谈过:“如果秦始皇没有像任我行那样猝死,活过七十三或是八十四的年龄,那就有戏(或者没戏)了!华夏各种典籍势必荡然无存,整个民族文化价值终将丧失。”
     后来读到新出版的《金庸散文集》收录的《‘明月’十年共此时》,此文金庸写于1976年1月。也即是说:在写完《笑傲江湖》六年后,金庸写出此文,纪念《明报月刊》创办10周年。
     其中有些文字,与我此前的猜测很有些相合,转录于下:

   “秦始皇要烧尽普天下的书籍,只保留极少数的医卜种树之书。这强力的摧残,使得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学术、黄金时代风消云散,然而,中华文化并没有给他毁灭。只因为秦朝统治的时期很短,来不及毁灭一切,有些书籍给人藏在墙壁里,后来找了出来;有些书籍给人记在心里,后来默写了出来。如果秦朝延长到二三百年,很难想像今日的中华民族是否依然存在。”

      倒不是说金庸的看法必然正确。我只是更喜欢读到与我相似的观点罢了。
   改朝换姓,谓之‘亡国’。毁灭一个民族的文化、伦理,谓之‘亡天下’。
   统一天下的,确是赵政。同时,正在并且(几乎)灭亡了天下的,又是谁人?
   没有暴秦与赵政,华夏以另一方式统一,绝无实现可能?
   区区‘统 一’二字,竟可以压倒一切?
   赢秦,是中国ZZ制度的开端,也是极峰。如马克思言:“ZZ制度必然具有兽性,与人性是不相容的。ZZ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
     秦始皇的种种功业,说穿了,就是‘格式化’。一切的一切,归结到人的语言、思想,全在民贼掌握。
   圈养在举世第一、秩序井然的养猪场,居然成就了猪们的荣光?

                          六

        鲁仲连义不帝秦之时,嬴政两岁。当政的秦王,不是他,是他曾祖父,秦昭王。约10年后,嬴政即秦王位,再20多年,六王毕四海一,祖龙一统江湖,称‘始皇帝’。
       千年‘帝制’,秦昭王肇其端【注1】,袁世凯煞其尾。
      一头,一尾,各有‘独立天地间’的豪杰,一士谔谔,力挽颓波,而后先辉映。
鲁仲连义不帝秦,蔡松坡义不帝袁。
      鲁仲连义不帝秦,反对的是由‘权使其士,虏使其民’的虎狼之秦来宰制天下。
     老袁以欺诈、暗杀、收买等下三滥手段(刘按:此亦‘权使其士,虏使其民’也),帝制自为,遂行自己的私欲,蔡锷将军断乎不能默受。当年,蔡锷召集旧部,慷慨致辞:“袁势方盛,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此次举义,所争者非胜利,乃四万万众之人格也。”
     一个国家,其国民没有人格,这个国家是站不住的,也就毫无‘国格’之可言。
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 .
古代社会,思想自由确实几乎是‘士’阶层的专利。‘儒’‘侠’皆在此列。     
 多一个自由人,也是好的。为民族留一份元气,给未来存一丝希望。     
 嬴政、任我行的问题在于:对这少数的自由者,亦不肯稍稍放过。

--------------------------
【注1】         李斯《谏逐客书》:“(秦)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七

与令狐冲经历相似的,不是陶潜,是鲁仲连。
鲁、狐二人的经历略似,精神视野,大不同也。
令狐冲的热爱、追求自由,出于天性,如金庸言,他是‘天生的隐士’。

“令狐冲道:‘左盟主要将五岳剑派并而为一,晚辈曾一再阻挠他的大计,……’方证问道:‘你为甚么要阻挠他的大计?’令狐冲一呆,一时难以回答,顺口重复了一句:‘我为甚么要阻挠他的大计?’”

‘五岳并派’,是另一形式、较小规模的‘一统江湖’。令狐冲反感、阻挠左冷禅的‘并派’宏猷,完全出于他爱自由的天性。令狐冲,是没有理论的。
鲁仲连,是有思想的。在他的时代,是真正的‘智者’。陈寅恪先生甚至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的胡适先生比作鲁仲连(‘鲁连黄鹞绩溪胡’),其中意味,深可寻思。
将‘绩溪胡’的宏论,引述到此,毕竟牵强,俺也顾不得了。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起来的!’”
“欧洲有了十八九世纪的个人主义,造出了无数爱自由过于面包,爱真理过于生命的特立独行之士,方才有今日的文明世界。”                        
“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                    

              八

辩论中,金庸并指称:“你(柏杨)是受到M洗 脑。”金庸当然知道柏杨并不曾在M治下生活过,‘洗 脑’云云,应指柏杨的历史观受M影响殊深。
受M思影响殊深的,岂止柏杨一个?
   “很多中国历史学家讲秦始皇好的,我认为不好。”,金庸的表达,不够准确,‘讲秦始皇好的’,不是‘很多中国历史学家’,而是‘今天的很多中国历史学家’。
     两千多年间,嬴政在世人心目中的总体形象相当负面。出于‘民本’思想,就没几个人肯说他好话。此一事实,即是今日最官方的‘人民出版社’所出《秦始皇传》(张分田著),也是不曾、不能否认的。
只是这几十年,一众屁 民跟着起哄。对着戕贼人性、毁灭文化的秦皇,讴歌声起,并且容不得一丝非议,可悲之至!
活在‘千古一帝’治下的屁 民,没有自由,没有思想,没有文化,没有尊严,没有人格……
幸运地活在一个伟大的帝国且大有希望坐稳奴隶,黔首们终于感到无限的自豪与荣光!
果真如此?
鲁迅所说“不悟自己之为奴”,不是从来如此的。
设若从来如此,‘斯德哥尔摩综合症’2000年即已风魔流行,暴秦如何二世而亡?
五十岁之后的许倬云先生,乃有此痛彻的觉悟:“要关怀全世界的人类跟个别人的尊严。人类社会跟个别人是真实,国是经常变动的,不是真正存在的东西。”  

   
                         九

     “令狐冲却是天生的不受羁勒。……“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冲这类人物所追求的目标。”(《笑傲&#8226;后记》)
     鲁仲连亦是“天生的不受羁勒”,追求一份“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
鲁仲连,是“令狐冲这类人物”。
     ‘笑傲’一词,直接对应令狐冲初上‘黑木崖’时那一声冷笑与狂笑。

令狐冲站在殿口,太阳光从背后射来,殿外一片明朗,阴暗的长殿之中却是近百人伏在地下,口吐颂辞。他心下说不出厌恶,寻思:“……要我学这些人的样,岂不是枉自为人?……甚么‘中兴圣教,泽被苍生’,甚么‘文成武德,仁义英明’,男子汉大丈夫整日价说这些无耻的言语,当真玷污了英雄豪杰的清白!……这样一群豪杰之士,身处威逼之下,每日不得不向一个人跪拜,口中念念有辞,心底暗暗诅咒。言者无耻,受者无礼。其实受者逼人行无耻之事,自己更加无耻。这等屈辱天下英雄,自己又怎能算是英雄好汉?”
只听得任我行洋洋得意的声音从长殿彼端传了出来,说道:“你们以前都在东方不败手下服役,所干过的事,本教主暗中早已查得清清楚楚,一一登录在案。但本教主宽大为怀,既往不咎。今后只须大家尽忠本教主,本教主自当善待尔等,共享荣华富贵。……但若有谁胆敢作逆造反,不服令旨,那便严惩不贷。一人有罪,全家老幼凌迟处死。”众人齐声道:“属下万万不敢。”
令狐冲听这些人话声颤抖,显是十分害怕,暗道:“任教主还是和东方不败一样,以恐惧之心威慑教众。众人面子上恭顺,心底却愤怒不服,这个‘忠’字,从何说起?”
……再也忍耐不住,不由得笑出声来。
 这一纵声大笑,登时声传远近。……
  
鲁仲连眼中的嬴秦“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其最佳写照,便是此时任我行对教徒们的践踏、羞辱、拉拢、恐吓……
这一套,鲁仲连不接受。
“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於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令狐冲受不了。
“ ‘我辈学武之人,向以英雄豪杰自居,如此见辱于人,还算是甚么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大丈夫?’想到此处,不由气往上冲……”
“只要一听到甚么‘圣教主’,甚么‘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全身便起鸡皮疙瘩。晚辈喝酒三十碗不醉,多听得几句‘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忍不住头晕眼花,当场便会醉倒。”   

                十

鲁仲连之义不帝秦,多管闲事!更多不为己身,是为被侮辱与被损害、被‘权使’被‘虏使’的天下‘士’‘民’请命。
最初使我将鲁、狐联想到一起的,不是他们作为的相似性,而是二人相通的那份广大的同情心,悲悯之心。
孟子所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对他人的同情,还停在‘生存权’层次。‘黑木崖’上的令狐冲,看到他人受侮辱被践踏,一种道德上、心智上的优越感,居然不曾油然而生,而是感同身受,就像受辱的是他自己一样。
《笑傲江湖》发表之前,稍早,一位女子,而以鲁仲连自拟(‘蹈海鲁连今仍昔’),写下这样的字句:“自由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要还有人被奴役,生活里就不可能有真实而完满的自由。”“除了被奴役者不得自由,即使奴役他人者也同样不得自由。”
令狐冲在黑木崖上的感受,与此相通。
令狐冲的境界,很可能要高于他的创造者。
作者没达到,作品达到了。这种情况,尤其在小说创作中,不是特例、孤例。
   
                                 十一

        又怎么样?又能怎样?
        部分由于鲁仲连的排难解纷【注2】,嬴秦‘为政于天下’的步武被阻遏了,30年后呢?
        蔡锷再造共和,之后,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不戴冕旒的帝皇,绝迹了吗?
        如果任我行不曾猝死,谁能阻滞他‘一统江湖’的胜利步伐?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注2】《倚天屠龙记》第21回,回目:“排难解纷当六强”。其中‘排难解纷’一词,应出《战国策&#8226;赵策》或《史记&#8226;鲁仲连传》(两书中与鲁仲连有关的章节,多数文字是一致的):
    “ 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十二

伍光建先生译《三个火枪手》为《侠隐记》,实则,‘侠隐’乃华夏特产,既‘侠’且‘隐’,令狐冲最具代表性。
   历史上最知名的不‘侠’的‘隐士’,应属严光(庄光)。毛早年《讲堂录》所谈甚好:“(严)光即力讲气节,正风俗而传教于后世。且光于ZZ之代,不屈于帝王,高尚不可及哉!”
   关于‘隐士’,金庸在《笑傲&#8226;后记》写道: “中国的传统观念……对隐士也有极高的评价,认为他们清高。隐士对社会并无积极贡献,然而他们的行为和争权夺利之徒截然不同,提供了另一种范例。”
按金庸的标准,鲁仲连是隐士,陶渊明是隐士,护国战争胜利(?)后辞去一切职位毅然放弃权力的蔡松坡先生,也是隐士。金庸认为:“为了大众利益而从政,非事人不可:坚持原则而为公众服务,不以功名富贵为念,……也可以说是‘隐士’。”(《笑傲&#8226;后记》)
按英国思想家密尔《论自由》的‘意志自由’与‘社会自由’的区分,多数‘隐士’所追求的,更近前者。鲁连先生、蔡锷将军,则更近后者。“明知无望……所争者非胜利,乃四万万众之人格也。”
    陶渊明更消极,鲁仲连更积极。令狐冲,站中间。
    他们,在史册中,在人心底,是茫茫暗夜中几粒星火,因微弱,更皎洁。
     ‘隐士’虽消极,终于为民族保存一份元气,一点尊严。再怎样‘消极’,毕竟多一‘隐士’,同时便少一奴才。
     使人在绝望中,仍残存一丝幻想:
      这个民族,
     曾经不是奴隶,
     不全部是奴隶。
     不永远是奴隶?

                                                              2009、12、25


                         【附录】          谈‘秦陵’之发掘

    前几年,由张五常发其端,关于开掘‘秦始皇陵’的争论,喧嚣一时。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两 +200 收起 理由
流云似铮 + 200 发帖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2-26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刘老师佳作。
每看一篇,总觉得自己读书都是白读了。
发表于 2009-12-2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重楼 于 2009-12-26 12:34 发表
又见刘老师佳作。
每看一篇,总觉得自己读书都是白读了。

发表于 2009-12-2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晚了。。。
感觉鲁仲连的强大是在关键时间,关键地点,起到关键作用,不战而屈人之兵,三寸不烂之舌便可力王狂澜,功成则身退。面对选择时显得大智大勇。
在外交上固然辩才了得,更重要的是懂得分析形势,从大事着手,高屋建瓴,我认为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智者。。。
发表于 2009-12-26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刘老师果然很能引经据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1-15 10:45 , Processed in 0.03869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