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4123|回复: 6

此刻,此夜,怀想金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前就听说,金庸先生的神智,有时已经不很清楚了。这样绝顶聪明人,竟部分丧失了思考的能力!深深感到“造化弄人”的荒谬与残忍。
曾经暗暗想过:以这样的状态离开,在先生自己,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若今日离世的,是神智始终清明的先生,我心当有更多不舍。
在网上,听人读《诗经》,正读到有关祭祀的几个篇章,得知先生去世的消息,很突兀,竟不觉如何的心痛。
半小时后,才觉一颗心慢慢抽紧,而终于泪目。
恍然想起维吉尼亚•伍尔夫,写在日记中的几句话:

在海报上读到“名小说家去世”……这个下午多么阴沉。……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当像斯•本这样一个作家去世时,一个人的反应是往里收缩。“此地”与“此刻”,再也无法被她照亮。是生命本身在收缩。

说得真是好,於我心有戚戚焉。
初读金庸小说,坚决不相信是出于今人手笔。金庸小说与我以前读过的古典小说,血脉相连,风格酷肖。再则,当时不知如何,有“最美好的文艺创造都在古时候”的意识(这也不算全错),就觉得金庸小说应该是古人写的,必须是古人写的。确认了作者与我生在同一时代,真觉荣幸。那一刻,天地都比之前,光明得更多。
金庸小说十五部,十五束强弱不等的光,照亮这个世界,照亮了两个世纪。
知道金庸活在当代,转而对古时候的人,多了几分同情:他们竟无机缘,得睹金庸小说。
如今,棺已盖,而论未定。
先生的作品,远未得到应有的,公正评价。
人们往往只因它们是“通俗”的“武侠小说”,低估其价值。其实,先生的海宁乡贤王国维先生,早已揭出:“雅俗古今之分,不过时代之差,其间固无界限也。”
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不少伟大作家,乃至最伟大的作家,如曹雪芹,如莎士比亚(比起这两位大匠,金庸确实差距很大),都出身“通俗”,都“通俗”了太久。
可惜,千百年来,多少次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这“雅俗”之见,在今日人们的头脑中,仍有着极大的势力。人们往往不加思索,信之不疑。
金克木、程千帆、饶宗颐、柳存仁、余英时、许倬云、夏济安、陈世骧、李劼、章培恒、刘再复、胡文辉、张文江、冯其庸、严家炎……这些大学问家,对金庸小说皆有很高的评价,钱锺书先生,也对赵一凡说过:“武侠(小说)必须看的。”钱先生晚年的忘年交陆灏,也早说过,钱先生爱好金庸小说。反而是易中天、吴思、袁良骏、鄢烈山、何满子,这样的半吊子文人,把金庸小说,贬得一钱不值。
人们对金庸为人处事的非议,也往往过甚其辞,求全责备地太过份。
很感谢傅国涌先生搜集那么多关于金庸的资料,利于我理解金庸其人其书。但是,也不得不说,他的《金庸传》,问题很大。我不敢确定傅先生对传主是否有那么一点“恶意”,但他选择性地处理原始资料的手段,总是很不地道,也不公道的。
《金庸传》写“《明报》的第三位股东”,很明显取材于张圭阳先生《金庸与<明报>》一书。这位股东,1959年入股,两年后迫于压力(来自他所服务的《大公报》),要求退股。关于此事,傅国涌先生告诉读者说,金庸把钱还了。但在《金庸与<明报>》上面,写得更清楚:入股时是一千五百港币,两年后,金庸退给这位朋友两万。
我们从《金庸传》读到的,几乎都是金庸吝啬的一面。
《金庸传》强调金庸给《明报》员工的薪酬低。实则,在自由社会,觉得薪酬低,谁都可以辞职不干。没几个辞职的,说明薪酬即使不高,至少可以接受,干他人何事?企业家是办实业,不是做慈善事业的。
金庸先生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确实有些吝啬,但这从来不是先生的全部。
金庸累计捐款,据我所知,早已超过五千万。以他的身家而论——毕竟他不是比尔盖茨、李嘉诚、马云那样千亿级别的巨富,真是不少,有些太多了,但先生是传统中国人的作风,为善不欲人知,绝少对外宣扬。
既吝啬,也慷慨;既宽和,也执拗;既出世,也入世;既悲观,也乐观;既世故,也童真;金庸先生,是“一捆矛盾”。
既温情,也冷漠。
金庸也曾冷漠冷酷过(谁没有过?),有意无意间也曾伤害过他人(谁又从来没有?),总体上看,他仍是一个厚道人,对人怀有极大的温情与善意。金庸先生在他的小说中,和小说外,都算得一个人道主义者。
白岩松说金庸耳根子软,遇到有人要求题字,有求必应。先生不是耳软,是心软。他不想让任何人难堪,让人没面子,不开心。——除非是在,有人设局,要他跳,要他必须做某事的时候,这时候的查先生,就像“我不愿做的事谁也无法勉强”令狐冲了。
保罗&#8226;约翰逊写《知识分子》,把卢梭、雪莱、易卜生、托尔斯泰、海明威、布莱希特、卡尔&#8226;马克斯、罗素、萨特等十余人的私生活,翻了个底朝天。但保罗&#8226;约翰逊并不因之滋生在某些人身上极为显著的,那种“道德优越感”,只淡淡地说:“我们任何人的生活,几乎都经不起切近的考察。”
金庸的私德,可是比《知识分子》一书写到的这十几人,好太多了。
我看金庸其人:小德有出有入,大节无亏无愧;大醇小疵。  
有人要我谈谈金庸先生的缺点。这问题,太难了。主要不是考虑“逝者为大”,要“为尊者讳”,只是,越来越觉得自己一身毛病,怎么好意思随意指摘别人?停顿很久,才答出一个缺点:金庸看某些“政治人物”,多数时候(他倒不是一直如此),仍是一种仰望的态度,不该这样的。
仍是王国维先生的话:

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的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的也。

金庸比一切政客,都更伟大,更接近永恒。
我心目中,先生一直都是“当代伟人”,且是唯二的“当代伟人”,真正的“大人先生”。
“立德、立言、立功”,古称“三不朽”。先生自少年时代,即以“从政”为职志,要做范蠡、张良,“帝王师”那样的人物。“立功”,而“不朽”。后因政局丕变,改而从文,终以“立言”的实绩,优入“不朽”之域。
老先生本来就是“天上有份”的人物。此刻,此夜,先生重回天界,化为星辰。
留下我们,读先生的书,也读先生读过的书,因阅读而心生欢喜。
十多年前,我曾谈过:后五百岁,亦必有人乐读金庸,且其狂喜如我!
千秋万载,四海列国,先生永在。

                               2018、10、30初稿


此文写成后,才看到石扉客兄的文字:

从陶杰和何PIN何先生的嘴里,大家才知道,老先生生前助人甚多,却从来缄口不言,颇有胡适之先生之风。这一点,此前读陈一ZI回忆录时亦可见踪影。诚如陶先生所言,老先生还没说出来的故事太多太多,说不出来的凄酸更多。

印证了拙文所言:“先生是传统中国人的作风,为善不欲人知,绝少对外宣扬。”
我不意外。

                               2018、11、2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两 +99 收起 理由
【归去来兮】 + 99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11-3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日不见,刘兄更见老辣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悼念金庸 | 胡文辉:江湖寥落尔安归

原创: 上海书评  上海书评  3天前

金庸


文︱胡文辉


乍闻金庸去世的消息,我的反应是平静的。毕竟久已听到他病笃的可靠消息;毕竟我跟他向无一面之缘,他于我终是距离遥远的大人先生;毕竟当他在世时,已早早走进了历史;毕竟他身名俱泰,功德圆满。如王安石祭欧阳修所言:“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稍后《南方都市报》记者找我问了几个问题,其中之一是:从文学上,怎么看金庸?这是个老话题了,显然也是个“大坑”,但我不想回避。我答:在我个人来说,他就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好的小说家,不论雅俗,不论纯文学俗文学。

我知道,一定有人齿冷的,而我也觉得辩如不辩。在此,书被催成墨未浓,我只想简单地谈两点。

据我所知,二十世纪前半叶,也即民国时代,最受欢迎的小说家是张恨水,最有声望的时评家是张季鸾。张恨水的小说,是附庸于报纸副刊而写作的,他与张季鸾,分别因应了读者的两种需求,代表了近代报业的两个面向,但都可谓报业的高峰。而金庸以一己之力,既写武侠,复论政治,居然成就了张恨水、张季鸾两人的功业,这无疑是一个报人的极致,一个文人的极致!

一部中国报业史,去今不过百余年,而自互联网横空出世以来,却已春光不再,且再不会有春去又春回的机会。这样,就可以断然地说,从报业立场来看,金庸不仅前无古人,也必后无来者。金庸一去,报史飘零。我们将迎来后金庸的时代,也将迎来后报纸的时代。

谈到香港,谈到香港的文化,大都会标举饶宗颐和金庸两人,事实上,他们也确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港在文化学术上的最高结晶。而饶、金之间,一雅一俗,各趋一端,正应了爱因斯坦与卓别林的一个著名段子:爱因斯坦说卓别林了不起,“你的电影世上人人都看得懂”。卓别林也说爱因斯坦了不起,“相对论世上没几个人看得懂”。在我看来,饶先生是带有旧派作风的学者,论博学固世无其伦,可也有博而多失的毛病,则其著述专深冷僻未尝不是好事,反正神龙见首不见尾,“没几个人看得懂”;相比之下,金庸就像海洋馆里的一头巨鲸,“人人都看得懂”, 得经受四面八方的挑剔眼光, 如此犹能享盛名垂半世纪而不坠,显然是更加困难的。我想,真正最能代表香港、代表香港文化者,并世更无二人,独有金庸而已。

饶先生是今年年初仙逝的,而金先生踽踽随之,两大文化巨星一时俱谢,香港是愈加寂寞了。尤其金庸一去,香港更失去了它的金色光环——这是一座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无法弥补的。扯旗山下,维港水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最后,谨以挽联一副,代馨香一缕,敬献于金先生:

恨水娱人,季鸾议政,
文学新闻兼一手;

华山论剑,古墓倾情,
英雄儿女各千秋。
发表于 2019-6-1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风清,秋月明。
相思相识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发表于 2019-6-27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国重兄同怀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2-27 01:38 , Processed in 0.02878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