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批判的儒家或传统文化已经是异化了的儒家和传统文化,不是本性意义上的儒家或传统文化,当时批判最大的毛病,最不公平之处在于:以西方的精华"科学和民主"来衡量中国传统中的糟粕,这样做,没有不胜的.如果我们也用我们的精华来衡量西方文化罪恶的一面,是否就一定得出中国文化胜过西方的结论呢?公平的比法是:就中国和西方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来比,精华对精华来比.我想,最高境界殊途同归.大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和而不同.教育讲因材施教,对不同民族也是如此.道理是一样的,我们都要遵守,但遵守的方式因人而异.鸭寒入水,鸡寒上树,而避寒一也.我喜欢吃鱼,你喜欢吃白菜,这是不能强分高下的.中国文化也好,西方文化也好,都是对道的不同认识,而道本身既不是中国的,也不是西方的.所以,中体西用是"我执",西体中用是"法执",破除执着才是道. 吃人的不是礼教,而是礼教的异化.束缚人的不是儒家思想,而是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儒家对封建统治者有用,但它的本性并不是封建的.佛家是印度的,但它所揭示的真理并不局限于印度.道家思想是老子说出来的,但老子所说出来的道并非他一人独有. 我们之所以觉得鲁迅深刻,是因为我们从小对他接触得最多.鲁迅也是深刻的,但同时期的胡适,梁漱铭,熊十力同样深刻,甚至更深刻.教科书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人必须有个反叛过程. 浪子兄直指道之本性而不拘泥于表象似乎值得上卿兄借鉴借鉴. 不同观点可以互容,并非一定非此即彼.上天是伟大的,因为他无所不容. 我们受阶级斗争思想影响太深了.其实在马克思那里,人类的自由才是最高的理想.阶级是历史的产生,历史的消亡的特定现象,也就是要超越的现象.其实当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时早就超越了阶级. 金庸的封笔可有几种解释:1,已经到达顶点,他自己也无法超越了,说难听点是江郎才尽了.2,他认识到了武侠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局限性和束缚,封笔本身就代表了超越.3,他不愿意以这种方式玩了,想玩玩别的.金庸是海纳百川的,并不拘泥于终生只弄武侠.金庸是武侠作家,但不止是武侠作家,也不止是作家.他是个整体,武侠只是他的一面.这几种解释都无妨,都对,只是对金庸理解的程度不同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