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楼主言,其实我从来便是那种喜欢挑刺,尽力要吐象牙型的主儿,愿意共同钻研探讨进步,言语如有过于激烈不甚入眼处,诸君请以我为它山之石.
中国文化总的大病在于一个"和"字,所谓三教同源,实际不过各让一步罢了,归根到底还是糨糊般的一团和气,因为这三种哲学的核心与基石不同,再求同存异也只是小修小补,融会不到一处.真正能达成的倒是一种权力分配上的默契,儒管俗,道管隐,释管出家人,瓜分了中国古代的思想界.而且一旦为争夺信徒翻了脸,就会上演西游记里道士杀和尚那种血腥的场景,足以撕破同源说的画皮.
关于金庸是"仁厚长者"型批判的说法,我以为倘要批判,必然要是斗士型才够格,次之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幽默型讽刺也还差强人意.而仁厚长者般的不温不火最终只会流于妥协.管理学界有句名言叫"做人就不要做事,做事就不要做人"足以为证.
关于金庸的思辩,我觉得他更多针对的是现实社会,而不是传统.
金庸的文字只所以有"报喜不报忧"的特点,我认为与他的东西是一种商业文字这点分不开,商业文字的特点使古龙降低了作品质量,而使金庸降低了思想分量.
关于杨过,我认为人物塑造的失败处在于中途转变写作意向所导致的不连贯.
少年杨过,是一把无柄的利刃,对敌对友都是有利的和致命的,在这把剑下我们不但看到了金轮公孙止之流的丑恶,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作为道德典范的郭靖的缺憾.难道这种暴露是无心的吗?显然不是.这种缺憾要由谁来补充?本应该是杨过,但最后证明不是.所以杨过虽然成了"神雕侠"却并没有完成他所应被赋予的使命,也没有成为突破郭靖范式的形象.我认为金庸写杨过本来不是要体现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浪子回头故事,因为这样的话杨过没有对郭靖的境界进行批判继承就全接受了,他在思想上始终没有达到自己的一种境界.杨过本身的创作初衷是要来超越郭靖的,金庸在写作中改变了这个初衷,所以我说杨过是个不连贯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