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过文辉的文章《云海玉弓缘的错误结局》,本想回帖辩驳,但发现太长,另开一帖吧~~
我与文辉兄意见不同,我认为云海玉弓缘的结局写得很成功,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没有这个结局,云海算不上是一流作品。
正如文辉所言,云海的突出在于对“正邪”界限的模糊。但纵观全篇,孟神通等始终是“邪魔外道”,古之华是孟神通的女儿,所以受到所谓名门正派师姐曹锦儿的排挤,但即便如此,曹锦儿也仅仅是固执和自以为是罢了,传统的名门正派始终还是“正”,在最终证实了古之华的高洁人格之后,曹锦儿等人还是接纳了她。所以,云海的正邪观其实还是未脱出藩篱。
在我看来,云海最成功之处在于对感情的描写,以及感情与理智之间的冲突,真是细致入微,淋漓尽致了。表现就在于金世遗和厉胜男、古之华之间的感情纠葛。
金世遗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他本是一个愤世疾俗的年轻人,目空一切又自伤身世,极度自负又极度自卑,这种个性比杨过强烈的多,因此他的行为狂放、叛逆、为世俗所不容,而他又偏偏“欲与天公势必高”,到处与世俗做对。彼时的金世遗是武侠小说中罕见的超级叛逆者。然而,正如每个人都要经过“量变质变、渐悟顿悟”的过程才能真正成长起来一样,金世遗也经历了几次这样的改变。
第一次改变是冰川天女传中李沁梅、吕四娘对他的影响,让他明白人间有真爱,对人性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
第二次改变就是云海玉弓缘中与两位女性的感情纠葛了。在云海玉弓缘中,金世遗还不成熟,还处于人生的“中间阶段”,早期的叛逆与后期的豁达开阔在他身上经常交替出现。他还没有能力把这两种特性融于一炉,也就是无法把“正邪”融合起来。
谷之华代表了正义、光明、无私等等所有正面的东西,也因此显得遥不可及;厉胜男则任性、偏激、情绪化,如以前的金世遗,但却很真实,她就在你身边。
对于金世遗来说,谷之华代表了理智,厉胜男代表了感情。理智上,他明白和谷之华在一起,他才能找到光明,那符合他前进的方向;和厉胜男在一起,他只能回到从前,堕入黑暗。
金世遗的理智一直是占据上风的,但感情上呢?他不知道,或者说不愿意知道——因为他恐惧,他希望自己真就如理想中那样,从内心深处都是向往正义的,他害怕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是有某种黑暗的——他在云海玉弓缘这部书中并不很理解“没有绝对的正义和邪恶”。
所以他一直希望自己能与谷之华在一起,而不是厉胜男,他讨厌厉胜男,如同讨厌自己的过去——然而,他却无法摆脱厉胜男,无论从身体上还是从心理上,正如同他无法摆脱自己的影子。
出海寻秘籍是必然发生的,金世遗和厉胜男在岛上朝夕相处的一年,是金世遗面对过去的自己,面对另一个向“邪”的方向发展的自己的试炼,是对自己感情和灵魂的拷问。当然,这一切都是“量变、顿悟”,如果没有最后厉胜男血溅婚堂的当头棒喝,金世遗也许永远都不会达到新的境界。
最后,厉胜男血溅婚堂的一幕是全文的高潮,也是落幕。金世遗在厉胜男的尸体面前,也就是在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的死去的自己面前,顿悟了理智与感情,正义与邪恶,等等世间看似对立的事物,他不在乎理智还是感情,不在乎正义还是邪恶,他只忠于自己的灵魂,他的灵魂则因此与宇宙与自然共舞。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的渐悟是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的;而人的顿悟是需要一个强烈刺激的。很多人没经历过艰苦和刺激,便没有悟的机会;很多人虽历经艰苦和刺激,却无悟的智慧。真正能悟道,并能不断进步的人则少之又少了。
金世遗是幸运的,他经历过理智与感情的冲突、人性的拷问、爱情的炼狱,最终在“以前的自己”的死亡中浴火重生,才能达到正邪合一、从心所欲的宗师境界。
然而,一个人的成长竟需要付出这样的代价!也许小说家言总是夸张了些,但现实中相信即便不是生命,代价也是不菲的。为什么,难道浴火重生的凤凰注定要牺牲掉另一个自己么?
因为写文过程中考虑到一些问题,心情郁闷,呵呵,出去走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