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的爱宛如伤感的歌
我曾听过《百家论坛》中北大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先生关于“金著中的武功”、“金著中的侠义”等等主题的讲解,很是精彩,也看了金庸论坛的各种方方面面的贴子,有些的确写得很好。本人对金著的理解自是无法跟孔先生相提并论,比起有些网友来也是自愧不如。今再写本帖,实为抛砖引玉,还望各位网友多加评论并指点。
写武侠总离不开写情,金庸的小说更是如此,在大师的笔下,有着许多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杨过、小龙女,尹志平、郭襄、张三丰(原名张君宝)、何足道之间的那错综复杂、纠缠不清的感情故事。不妨先给他们画个关系图:
尹志平 -> 小龙女-> <-杨过 <- 郭襄 <-(何足道、张三丰)
尹志平:相信有很多看过《神雕侠侣》的朋友对此人是恨之入骨,因为他曾污辱了小龙女。初看《神雕》时,我也是恨的咬牙切齿,恨不能马上变成书中一位武艺高强的大侠,将其千刀万剐而后快。他作为丘处机的得意弟子,全真教掌门继承人,本来有着极好的前程。身为出家人,本该六根清净,可是,他却遇上了小龙女,并且很快深深暗恋上了她,在感情的泥潭中,他越陷越深,渐渐地无法自拔,乃至最后犯下了弥天大错。或许是金老不想让杨、龙二人的爱情来的太顺利和完美,便写出了这段让所有读者心中很不是滋味的情节。其实,尹志平并非大奸大恶之人,甚至还颇有些侠义心肠和爱国之心,也颇有些领导才干。当蒙古派使者到终南山重阳宫招降全真教时,他是宁可身败名裂也不屈从,即便被赵志敬要挟而让出掌教之位时,他的条件也是决不投降蒙古人。看到这里时,对他的憎恨之情才稍减一些,至少他还不是那种坏到家的不可救药的人,至少赵志敬比他更无耻,更可恨!如果不是一念之差而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尹志平应该是个很杰出的一教领袖,至少也是个合格的掌门人。从书中应该可以看出,尽管他可恨,但他爱小龙女是真的,并且爱的很深。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在那件事之后,他后悔莫及,惶惶不可终日,并且一心想以死来谢罪。他最终死的也比较惨:先是替小龙女挨了金轮法王一轮,接着撞到小龙女的剑穿胸而过,最后被自己人乱剑穿心而死,这似乎是他必然的结局,对他而言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杨过和小龙女:有许多金迷朋友很喜欢他们两个,并且很向往他们之间的凄美而执著的爱情,然而说实话,我一直不是很喜欢杨过,我觉得他年少时很多方面都跟韦小宝有些相似,诡计多端,刁钻任性。所不同的是韦小宝始终是个市井无赖、流氓,而他则成了一代大侠。 这当然跟个人所生活的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他不是遇上郭靖,然后又投到古墓派拜小龙女为师学艺,他大有可能会成为韦小宝那样的人。(这当然是个人观点,估计有不少朋友该骂了)。杨过是个个性很强的人,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不服输且带着几分狂妄。他将个人恩怨看得很重,很长一段时间他总想着杀了郭靖夫妇为他爹杨康报仇,但好在几次都下不了手。直到柯镇恶讲明真相后,这之间的误会才渐渐冰释。但杨过毕竟杨过,他注定会成为一代大侠。襄阳大战中,杀死金轮法王和蒙古大汗蒙哥的壮举,一下子成就了神雕大侠名头,但更让人津津乐道的则是他和小龙女之间传奇般的爱情故事。应该说他们的故事确实很感人,他们爱的很深也很苦,经过二十年的分分合合,师徒二人冲破了世俗的观念的阻挠,又经历了无数的劫难后,终于喜结连理,成为武林的一段佳话。小龙女对杨过的痴心是不必说了,杨过表面看起来有些多情,其实用情是很专一的。他曾遇到并结识过好几个红颜知己,诸如:陆无双、完颜萍、耶律燕和程英等等,但他都只是当作了小龙女的影子。他心里所深爱的始终只是“姑姑”一人。只可惜,第三次华山论剑后,神雕侠侣便从此绝迹江湖,人们再也看不到他们的半点身影,听不到他们的半点事迹;甚至到后来襄阳城破,郭靖、黄蓉夫妇殉难之时,两人也没有半点消息。
郭襄:在我的心目中,郭襄是一个完美的女子。她跟她的姐姐郭芙除了一样的貌美如花外,性格则完全相反,郭芙似乎继承了父母所有的缺点:郭靖的粗笨愚钝,黄蓉的刁蛮任性;而郭襄继承的似乎全是优点:郭靖的善良厚道,黄蓉的机智聪明。郭襄独自行走江湖多年,每遇凶险总能够化险为夷,并不仅仅依赖于她父母和外公的名头,相信与她出色的人品是分不开的,而她对爱情是那样的向往,而她对爱情是那样的向往,她的爱那样的纯,那样的痴,,让人忍不住心酸。“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她的心中,只有那个可亲可敬的大哥哥杨过。然而,终南山古墓长闭,绝情谷空山寂寂。从十六岁到四十岁,二十多年啊,她一直在苦苦打听着“大哥哥”的消息,找寻着心上人的踪迹,用尽了一个女子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去追求着自己的真爱。然而多年来的苦苦寻觅,最终只落得个冷冷清清;明知是镜花水月一场空,却又不能不想,不能不找,到头来只能是重添相思,徒增烦恼罢了。直到四十岁那年,才忽然大彻大悟,出家为尼,随后便开创了峨嵋一派。她所悟到的,自然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悟。郭襄,就象一朵寂寞的烟花,在静静的夜空中孤独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留给后人的,是深深的惆怅和惋惜!
何足道:何足道在《倚天》中所述不多,但留给我的印象却极深:他一袭白衣,独自一人端坐于空谷幽林之中,一边弹奏着那首惊世骇俗的《百鸟朝凤》,一边抚剑高歌,是何等的快意;无奈曲高和寡,下棋又找不到对手,只有自己跟自己对弈,这又是何等的落寞?何足道是个个性很强的人,时而狂妄之极,时而又谦逊之至,常让人捉摸不透。他的琴、棋、剑三方面的造诣都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被人称为“昆仑三圣”那是一点也不为过,而他为免太过狂妄之嫌,却又改名为“何足道”三字。他从西域不远万里来到中土,原本并非想单挑少林寺,而是受魔头尹克西的遗托,到少林寺传一句连他自己都摸不着头脑的话而已,这份义气,着实让人感动。郭襄的性情跟他很有些相似:两人一样的志向高洁,又是一样的孤独落寞。郭襄的一曲技艺平平的《考罄》,却让他大有知音之感,并很快暗恋上了这位当世的奇女子。在少室山下,在与西域少林的三大高手极为凶险的打斗中,他却偏偏要腾出一只手来,弹奏那首专为郭襄而作的新曲;在少林寺中,本来恭敬有礼的他一听不让郭襄进去,随即便狂态大作,出言相讥,终于让郭襄如愿进寺。他就是这样的性格:别人对我怎地,吾便待人如何,少林又怎样?只要是对自己心爱的女子不恭,一样可以翻脸得罪!他对郭襄的爱恋,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落花有情,流水无意。”在郭姑娘的心中,始终只有为之朝思暮想、魂牵神舍的那个“大哥哥”杨过,其他人对她来说,都只当作了过眼云烟,不留一丝痕迹。何足道的狂妄倒有几分象杨过,然而他并非杨过,不可能获得郭姑娘的芳心。自少林一战后,书中便没有了对何足道的描述,但郭襄的惊艳一现,无疑为他的人生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一定时常想起并挂念着这位曾让自己心仪不已的天仙般的女子,永远都不会忘记!
张三丰:年少时,应该叫做张君宝。说到张君宝,似乎有些牵强,因为一般人根本无法了解他对郭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或许是弟弟对姐姐一般的亲情,又或许是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但我觉得更有可能的是一个少年懵懂而纯洁的初恋之情。只是,郭襄却把他当作了弟弟一般。两人也只是在年少之时有过几次短暂的交往,自少林一别,两人再也未能相见,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识何须再相逢。”他们两个,一个是武当的开山鼻祖,一位是峨嵋的创教祖师,两人都立下了千秋基业。从两派的友好关系中不难看出,张三丰一直牢记着郭襄当年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而郭襄也没有忘记自己当年和这位张兄弟的交情。我再看《倚天》时,每每读到“张君宝但觉天地茫茫,竟无安身之处,……荒山野岭之间,一个瘦骨棱棱的少年黯然西去,凄凄惶惶,说不尽的孤单寂寞”之时,总不禁会想起自己当年远离父母,独自一人到异乡求学时的情形,几乎忍不住要流下泪来。想当初张君宝在离别师父和郭襄的十数年里,独自一人居深山,住岩穴,渴饮山泉,饥餐野果,常以草木山石相依,飞禽走兽为伴,是何等的孤苦寂寞。郭襄四十岁开创了峨嵋一派,而张三丰开创武当要晚的多,算起来应该是在六十岁以后。试想一下,如果张三丰和郭襄能够结为连理的话(当然这是不可能的),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结局?武林中从此便多了一对神仙美眷,但很可能会失去两位名垂千古的开宗立派的大宗师,自然也没有了和少林成鼎足之势的武当和峨嵋两个名门大派。
这些人中,有人因爱而破戒,有人却因情而出家;爱情有时候会毁掉一个人,有时候往往又会成就一个人,爱情到底是什么,相信没有一个人能说清,记得有首歌中写道:“有些感情只是路过,或许不会停息,不如学会放弃。”缘分本来就是上天注定的,既然不可强求,不如一切随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