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13504|回复: 28

[原创]从系统科学看武侠小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9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下学问,到了最高境界,本性相通。系统科学,这个代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的学科群体,从本性上看,与武侠小说之间也具有极大的相通之处。
    在展开这个问题之前,请先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系统科学。进入二十世纪,由于社会的加速发展,科学也以比以前更快的势头突飞猛进,在新出现的一系列新学科中,系统科学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现在我们大谈系统方法、系统工程、线性规划等等,这些都和系统科学有关。
    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被称为新的横断科学或软科学的两大代表。
    狭义的系统科学就是一般系统论,广义言之,包括:奥地利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美国的仙农创立的信息论、维那的控制论等老三论,法国数学家托姆创立的突变论、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协同论、比利时普里高津创立的耗散结构论等新三论,英国生物化学家艾根创立的超循环论、法国曼德伯罗创立的分形几何、起源于美国的混沌学等新新三论共九大学科,就实性言之,则是一切学问之全体。
    其中,系统论超越了经典科学将研究对象局限于封闭系统的狭隘性,而将科学拓展到开放的背景中去探讨系统的整体性和秩序;信息论揭示了物质、能量、信息之间体、用、相的完整统一;控制论揭示出系统的自动调节和自主运动机制;突变论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弥补了系统论大而化之的缺陷;耗散结构论描述了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并向高层次演化的基本条件和机制;协同学进一步在系统自身、从系统内部发掘出系统演化和自组织的源泉;超循环理论深入揭示了生命系统自催化、自产生以及自我进化、自我发展的本质机制;分形几何展示出宇宙中一切系统的内在完整性、无穷复杂性以及本质的极端简单性等奇妙的性质,揭示了宇宙演化自组织的根源。以上各学科以万流归宗之势归于混沌学,“条条道路通混沌”;混沌学又以生生不息之势源源不断的生发出新兴的学科群,开启了科学大发展和大统一的序幕。
    系统科学本身的内涵极为广阔,因此就我们的能力来讲,不可能全面的把所有的原则和内容都认识清楚并在认识武侠小说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只能择其要点,管中窥豹,见其一斑。   
    先看老三论。老三论虽然“老”,但它却奠定了以后系统科学所有新兴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其中,请容我们重点运用下面两个最基本的原则分析武侠小说。
    一、系统论的首要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它说的是,宇宙中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也就是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在要素与系统之间以及在系统和环境之间都存在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按照整体论的观点去把握事物。具体到武侠小说,我们可以看到,首先,以武侠小说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武学为例,不能就事论事的或泛泛的仅仅从武学本身来理解武学,应该深入到武学的内部,研究其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剑法与内力的关系,少林派武学与武当派武学的关系,正派武学与邪派武学的关系,乃至少林派武学内部罗汉拳与达摩掌法的关系,易筋经与七十二绝技之间的关系等等;研究具体形态的武学与武学整体的关系,找到贯穿在所有武学之中的共同规律;研究武学与非武学,如侠客的武功境界与他的胸怀之间的关系,与他的毅力之间的关系,与他的人生价值观的关系,总之,研究武学修为是如何与非武学的因素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其次,对于金庸的作品,那就更需要整体观念了,因为我们不仅要分别对每一部作品都研究透彻,而且更应该将所有十四部或十五部武侠小说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把握,看到不同时期作品之间的内在关联,看到金庸在不同作品之中思想的发展和深化;我们更应该把金庸的武侠小说放在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古龙的武侠小说、温瑞安的武侠小说以及所有其他作家的武侠小说所组成的新武侠小说序列中加以研究;我们还应该将新武侠小说放在与旧武侠小说相比较的尺度中加以把握;我们甚至还要把狭义的武侠小说和广义的武侠小说共同加以把握;我们要把武侠小说放在俗文学的大视野中加以研究,我们要把武侠小说放在整个文学史中加以理解,我们要把武侠小说放在整个文化的视野中,研究它与艺术、历史、宗教、政治等等的关系并由此研究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关系的反映、理解和解答,最后,我们把金庸的武侠小说置于它与人道、天道的关系中加以把握,认识到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如何反映贯通一切的大道的。
    二、系统论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则动态有序性性原则。也就是说,系统这个整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整体,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不断前进、不断自我发展开来的整体。简单比较一下新武侠小说四大代表作家的风格就可以发现,金庸的武侠小说最适合于用这种观念加以把握。在四大代表作家中,惟有金庸的武侠小说最为典型的呈现为一个完整的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再到博大精微的有机整体,呈现出生生不息、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既定的境界来理解金庸的武侠小说,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和领悟能力。我们要按照动态的、有序的、活生生的观点来把握金庸的小说,决不能限于僵化,决不能拘泥。扩展一下的话,人的一生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历史更是一个逐步展开、无限伸展的长河,乃至整个宇宙都是一个不断运动、无穷发展的壮丽篇章。
    下面,让我们更进一步,再运用新三论的几个基本原理来理解武侠小说。
    耗散结构论指出,系统逐步建立有序结构的前提条件之一在于系统必须是开放的,也就是必须处于和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系统故步自封,自己束缚自己,系统将走向死亡。也就是说,系统不断进化的前提是它不要丢失吸收其余事物的精华而完善自己的能力或活力。我们可以看到,江湖中门派众多,但它们的实力,它们各自在江湖中的地位却很不一样。有的一直领袖群伦,长盛不衰,象少林、武当;有的盛极一时,但如昙花一现,不久衰微甚至消失,象明教当朱元璋建立明朝即告结束;有的盛衰无常,得其时则领风骚几十年,不得其时则一蹶不振;有的一直都名不见经传,对江湖无多大影响。如果我们考察一下那些长盛不衰的门派,就可以发现,它们都具有不断吸收外来武学以丰富自己的胸怀和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少林派。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断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武学,就能使自己永褒青春和活力,使自己的实力逐步发展壮大。耗散结构论还揭示出了“涨落”在系统逐步建立有序结构过程中的建设性作用。什么是涨落?简单说,就是对系统稳定状态的偏离,从消极的意义说,是破坏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但,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只要是破坏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作用都必然是消极的,因为我们刚才已经看到,如果系统进入超级稳定状态,没有任何活动或变化的余地,系统就走向僵化,最终将解体、崩溃,所以,使系统稳定性发生变化,可以在系统进化或完善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一个已经形成并得以长期维持甚至很难打破的武林格局,最大的坏处就是,无法为年轻人发挥自己的潜力提供足够充分的空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和价值观念,江湖上的新鲜血液需要比前辈更广阔的世界,不能按照老一辈的观念来对新的一代强行规范,这是江湖走向繁荣的必然规律。所以古龙在《三少爷的剑》结尾部分曾说道“就是这群年轻人,才能使江湖中永远都保持着新鲜的刺激,生动的色彩”,否则,江湖总是一派老气横秋,那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想到任我行一入江湖将在世上引起风波大作之时,不仅没有害怕,反而“心中又想:风波大作,又有什么不好?那不是很热闹吗?”毛老人家教导我们:新陈代谢,这是宇宙中的普遍规律——当然也是江湖中的普遍规律。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江湖不断的变革,不断的重组,才能越来越昌盛。
    让我们再来用协同论的思想来分析武侠小说。协同论揭示出,在系统演化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参量对系统演化趋势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将所有的参数区分为快变量和慢变量两大类。前者的特点是衰减极快,对整个系统的演化进程无明显影响,后者则衰减极慢,甚至根本不衰减反而不断壮大,这种参量伴随系统演化之始终,实际上是它决定了系统演化的最终结构,支配了系统的有序程度。“支配原理”很好的从动态上反映了这种过程:在系统演化过程中,快变量服从慢变量,慢变量通过相互作用产生序参量,序参量之间的相互竞争与协同决定了系统宏观有序结构的形成。这种观念用来分析江湖各门派之间的演化过程和结局很合适。江湖上各个门派的发展,从理论上讲是机会均等的,属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些门派由于受管理不善或武学境界不高或弟子太少、质量太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步衰落直至彻底消失,这都属于快变量;那些武学高深、弟子众多、运转良好的门派则逐渐脱颖而出,江湖的基本格局最终将由这些门派决定,这些门派不仅不会衰减,相反也许由于吸收解体了的门派的弟子而不断壮大起来,这就是慢变量了,江湖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种格局一旦形成,将在长时间内保持不变,如果变化的话,只能寄希望于上面所说的江湖上出现新的涨落,也就是新的能打破现状的不稳定因素了。不止如此,其实新武侠小说自身的演变过程也遵循这个规律。自从梁羽生开创新武侠小说以来,群雄并起,一时涌现出了近百位武侠小说作家,这就是自由竟争阶段;但随着读者对武侠小说认识的深化和把握的逐步精确化、逐步深化,经过不断的、越来越严格的选择,最终支配新武侠小说界这个系统的只剩下梁、金、古、温以及黄这有数的几个,而且无疑金庸是最大的序参量,梁、古次之,整个新武侠小说界的基本格局已经确定,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了。
    最后,让我们用复杂性科学也就是后面的三门学科的基本思想来理解武侠小说。顺便提醒各位大侠,系统科学本身也是一个逐步深化、逐步发展、逐步自我完善的大系统,系统科学的九大代表性学科或三个波次的学科群对于世界的认识越来越趋于精微深邃,直至最终和其他河流一样汇入人类文化或真理的大海之中。
    让我们分两个方面来论证。
    先看超循环理论。前六论尤其是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对于系统走向有序并不断进化的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都进行了深入的、详细的阐明,但它们最大的缺陷在于,都没有对宇宙中最高级的生命系统的存在机制作出真正的说明,对于生命系统最重要的特征——自我复制和自我产生没有给出有效的解释或建立有价值的模式。超循环理论可以认为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应运而生的。按照这种理论,生命是一个典型的超循环结构,是一个自组织、自推进、自我发展的体系。什么是超循环呢?简单说,就是一个循环中又有循环的超级循环结构,直至无限的循环层次互相包含,而又无限的展开,无限的开放出去。说到这里,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在武侠小说中,太极剑法就是这样一个自身无限内敛但又无限展开的超循环结构:太极剑法不仅每一招是圆的,而且每一招的每一变式也是圆的,剑法的整体也是圆的,张三丰将六十四式太极剑法演练完之后,回到原点,“持剑归圆”。实际上,太极剑法不是六十四式,而是有无穷无尽的变式,其奥妙就在于它生生不息,它能够根据,而且是自然而然的根据对手的招式而从自身无限的生发出抗拒或破除对手的招式来,因此,《倚天屠龙记》张三丰传授完太极剑法,张无忌以之与阿大对敌时,“太极剑法,要说招数,可说只有一招,然而这一招却永是应付不穷”,“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佛家所言“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在太极剑法上看,的确一点不假。
    但显然,太极境界或圆与一的境界虽然已经是极高境界,却并不是至高无上的绝顶境界。那么,且让我们最后进入系统科学的最终归宿——混沌学中,看能否在此找到武学的最高境界。先看什么是混沌。据闻量子力学大师海森堡临终前说:“我将带着两个问题去见上帝,相对论与混沌,我觉得上帝也只能回答第一个问题”,可见混沌学之难,那么,到底什么是混沌呢?简单说,就是无穷复杂的秩序,它具有非线性、无周期、无限不循环的特点。举一个最熟悉的例子,π就是一个典型的混沌系统,一方面,它是严格确定的,但它的确没有任何规律可寻,可谓随机性和确定性彻底一如——其实虽然随机性和确定性看起来是相反的,然而它们的本性却是平等的,因为随机性的本质在于任何一种可能性都可以按照平等的几率出现,因此被认为是最具有秩序的自然数序列也是随机的!如果宇宙是按照经典数学或经典物理学的规则来存在与发展的话,那么经历足够长的时间,它就会出现重复——而宇宙在时间上是无限的,因此,只要它重复一次,它就将无限重复,这样的话,虽然宇宙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热闹,丰富多彩,但实际上并没有出现任何新鲜玩意,因为一切包括我们在内都已经存在了无穷多次,那就太没意思了(当然也有人说,这样才好呢,那我就永远不死了。不过,这不可能,因为混沌学保证了这一点。该死的混沌学!不过,对于想永生而又想无限新鲜的大侠,我也可以推荐佛经你看看,里面告诉你什么是永恒,什么又是活生生的,不过五年之前藏经阁已经交由上代达摩院首座无相大师执掌,必须过得了他那一关才有机缘参研佛法与绝技,施主如果武学或心性修为不足,那连我也是爱莫能助)。不过,由于宇宙归根到底受混沌学所揭示的规律支配,这就保证了宇宙无论存在了多少时间,无论存在过多少事物,它永不重复,它永远都是新鲜的,它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很简单,因为它无限不循环!好,我们说到此处,认为以此来理解金庸武侠已经足够。我们可以看到,金庸武侠小说中凡是最上乘的武学都具有混沌的特征。比如令狐冲在梅庄与四位庄主比武之时,单就剑招而论,已经达到了混沌的境界:“独孤九剑精微奥妙,达于极点,但毕竟一招一式,尚有迹可寻,待得再将无招胜有招的剑理加入运用,那就更加的空灵飘忽,令人无从捉摸”。独孤九剑乃兼收并蓄并融会贯通天下一切剑法(实际上是一切有形之剑)而成,如再将此九剑融会贯通,则成为独孤一剑,如果连独孤一剑也不拘泥,就是“无招胜有招”了。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在具体的招式上就可以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境地,也就是说,无论千招万招无量招,永无重复,因为永无重复,所以完全无规可寻,无迹可求,莫测其极,因为它已经达到了无限不循环的混沌境界。另一大至上武学九阴真经,乃道家大宗师黄裳真人读遍道藏,无师自通而悟得,黄裳真人真可谓天纵奇才,千古一人矣。后来出现的另一位武学奇人周伯通在桃花岛对大侠郭靖言道“你师父洪七公的功夫是外家中的顶尖儿,只是外家功夫练到象他那样,只怕已到了尽处,而全真派的功夫却是没有止境”,永无衰竭之时,这是因为道家武学以契合于大道为终极境界,大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故,大道无尽则道学无尽,道学无尽则道家武学修为无尽,道家武学修为无尽则道家武学境界无尽,也是变化无穷的混沌境界。古龙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剑录》之《武道法自然》篇借流水而论武学之道,与金庸堪称殊途同归,可谓妙矣:“这流水中正是包涵着无上武学至理,你且看这流水中的波浪,骤眼看去,俱都相同,但仔细一瞧,便可发觉波浪与波浪间,其实大不相同,其中变化之微妙复杂,当真是奥妙无穷”。“你一刀可能将流水斩断?”“抽刀断水水更流,斩不断的。”“莫说一刀斩不断,便是千万刀也无法斩断,这其中的道理,你可知道是什么?”“我知道了,这只因流水之间,实含蕴着一种生生不息之机,绝非任何力量所能断绝,若有人武功能如流水一般,必当无敌于天下。”“对了,这生生不息四宇,正是上天赋与人间之最大恩惠,你固然可自星辰之变化升沉,草木之盛荣枯苍,流水之连绵,日月之运行这些现象中瞧出这生生不息的至理,但武道中最最深奥之精华中,也断然必有生生不息之玄机存在,两下相较,互为因果,你更也该由此知道,这自然之现象,实是天地间最最搏大精深之武学大宗师。”
    在这变幻无穷的混沌境界之中,有一最真实完备的本性常存,一切变化实皆为此本性之自然妙用也。觉悟此,则可明了武学之大道与武学之妙谛:如果说金庸的武学是将大道至繁而变幻莫测的境界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话,那么古龙的武学则是由博返约,超越一切武学之相而直入武学的本性,复归于大道至简而妙用无穷的境界。于是乎,武学从金庸而至古龙,乃由道而禅,由博大深邃奥妙而自然生发为空明飘逸轻灵,无论是楚留香踏雪无痕、去留无迹亦无意的绝顶轻功,还是李寻欢和叶开收发自如、让人莫测其极的飞刀,抑或是陆小凤随心所欲、妙到巅峰的灵犀指,也包括傅红雪和谢晓峰随心而发、应用自如的剑道,无不见出禅的直指本根之透彻和真实自在之自由。唯由此,方可真正参悟代表禅宗无上心法的少林武学之妙道:少林寺的真正镇寺之宝并不是江湖上流传的七十二绝技,也不是达摩祖师的易筋经,而是祖师西来之时教导后世弟子精进修持所要达到的大自在之境界,真实、圆满、自由之境界。以此境界观天下武学,则天下武学无一不是绝技也,质言之,任何功夫或招式,只要修习到最为精醇纯正的境界,全都是绝学,就象当年有一位禅师经过集市,听到一位顾客对屠户说:给来块精肉,屠户反问道:哪一块不是精肉?禅师乃当下彻悟“一真一切真”之妙谛。所以古龙小说中的武学,陆小凤的灵犀指、李寻欢的小李飞刀、丁鹏的魔刀一刀斩、西门吹雪的剑、楚留香的轻功,法法皆妙;所以当年张三丰真人少年时代在少林寺以一招最平淡无奇的“双圈手”化解了昆仑三圣何足道最繁复、最精妙的“天山雪飘”;所以当年大侠萧锋在聚贤庄以江湖上最最平凡、人人皆熟知、人人皆会练的太祖长拳六十四式会斗天下英雄而不败落;所以当年我佛门弟子虚竹仅以少林入门功夫罗汉拳中最基本的一招“黑虎掏心”就让武功通神的吐蕃国大轮明王鸠摩智无奈其何;所以当年张三丰真人修为已臻化境之时,仅从脚步声中就可以测知来人的武学门派、修为深浅,但大侠张无忌修炼九阳真经已克大成,由实返虚,自真归朴,故无论举止、眼光、脚步和语声,皆处处深藏不露,与常人无异,张三丰真人反而听不出来了;更有少林寺绝顶高人无名老僧者,彻悟上乘,修为无形无相,在少林寺四十三年而群僧无一相识。当年达摩祖师初入少林,人心未附,及至研习武学,众僧乃见大师兼通诸般绝技,更见江湖上流传的任何哪怕是破绽百出的招式一到祖师手中,无不立刻化腐朽为神奇,发挥出绝大威力,直让人叹为观止,合寺众僧看得如醉如痴,终群相拜服。祖师乃传下我少林功夫作为后世弟子觉悟之方便。及至祖师西归前,传法于二祖慧可,祖师乃密曰:七十二绝技乃吾为化度平常根器之人而创立,决不可拘泥不化,以为我佛门绝技只此七十二门,更不可执着有形,以为只要兼通此七十二门绝技即行觉悟。须知大道如海,浩瀚无边,后世弟子万不可贡高我慢,以我少林武学为天下第一,徒起争执,违背我佛训诫。凡我门弟子皆当平等看待武林同道,不可妄有门户之见,须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故天下武林中人皆为我师,切记,切记。故凡我少林弟子,自当尽力而为,为天下武林谋取福利,唯愿武林永无杀劫,太平无量。


[ 本帖最后由 shaolinpai 于 2010-8-25 12:14 编辑 ]
发表于 2005-11-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豁然开朗,深以为然,好文章哪!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20世纪关于《说文解字》的研究历史。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研究的里程碑式巨著,千百年来,国人对它的研究都是用考证、训诂、义理等传统方法。一直到20世纪,西方研究语言文字的方法,尤其是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人文科学的方法传入中国,使得《说文解字》的研究大使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金学也是这样,现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学者都是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金庸。可以这么说,关于金庸,能说的都讲得差不多了,别人的研究大多都是口水余波!

这篇文章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金学,虽然论证的深入程度有待加强,但是方向河角度很新颖。我很受启发!希望老兄继续努力!

我觉得江湖里面,shaolinpai等好些高手的文章质量很好,很受欢迎,但是文章散落在江湖各处,查找不便。我前几天建议斑竹在江湖里面搞个个人专栏,将人气很旺、质量很高的文章,根据作者分类,搞成专栏,以便我们查找阅读。只是这几天都没看见斑竹的芳踪。不知各位尊意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斋主眼光极利,一语中的.

其实兄弟当时是想写得更深一些,但想到江湖中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大家都是文科的,因此,写得太艰深似乎不太合适,故兄弟只从系统科学最初级的一些原理出发(也有一些中级境界的思想,很深的基本没有)来简单分析了一下金庸武侠的内涵,兄弟境界看来还是不精纯,否则,定可化艰深为平易矣.

兄弟当谨记斋主良言,不断精修.

我先代表自己和格格向斋主对江湖事务的关心表示由衷的谢意!欢迎斋主常来指点江山,品评天下英雄,如此,华山幸甚,江湖幸甚!

发表于 2005-11-9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晚了占层楼,明天细说。

这篇文章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金学,虽然论证的深入程度有待加强,但是方向河角度很新颖。我很受启发!希望老兄继续努力!

呵呵~~所谓曲高和寡,对于专业性太强的文章如果论证的再深入些很多人就昏啦,偶现在就已经半昏迷中了。

PS:斋主的提议目前正在进行中,惭愧的说,这两天没好好呆在华山是偶的错,忙着码游戏帖子怠慢了斋主还望海涵[em07]

发表于 2005-11-10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shaolinpai 老兄,我对你这篇文章非常感兴趣,今天打印出来仔细研读。因为在下在研究地方书法史,对于纷繁芜杂的事件和现象,非常需要有一种具有很高的视野的理论,来作为认识世界的利器。在下以前曾看过系统论、耗散论等书,也很赞同里面的观点,但是在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很难将这些观点和思想用得起来。看了这篇文章后,豁然开朗,深受启发,我感觉到面前出现了一片非常开阔的理论视野。要谢谢老兄的妙文!

另外,我想深入学习系统学九论,请老兄推荐些适合我的读本!

纸醉金迷顿首

发表于 2005-11-10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有个问题:“及至祖师西归前,传法于二祖慧可,祖师乃密曰:七十二绝技乃吾为化度平常根器之人而创立,决不可拘泥不化,以为我佛门绝技只此七十二门,更不可执着有形,以为只要兼通此七十二门绝技即行觉悟。须知大道如海,浩瀚无边,后世弟子万不可贡高我慢,以我少林武学为天下第一,徒起争执,违背我佛训诫。凡我门弟子皆当平等看待武林同道,不可妄有门户之见,须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故天下武林中人乃至邪魔外道皆为我师,切记,切记。”此话是出自金庸小说,还是老兄之见?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斋主过谦了。下面请容兄弟回答老兄的几个问题。

一、最基本的著作应该是198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的贝塔朗菲自己写的《一般系统论》和普里戈金与伊·斯唐热合著的《从混沌到有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出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推动丛书”《时间之箭》也可,不过深度上不能与《从混沌到有序》相比)。另外,哈肯的《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近日已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上海翻译出版社近日还出版了介绍混沌学的《混沌学传奇》一书也不错——不过它是美国记者写的,文笔优美幽默,但毕竟雾里看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上尚有欠缺。至于控制论和信息论方面,尤其是突变论,是纯粹的数学分支,对它们的文字介绍毕竟不能代替数学上的表达,另外,在基本理论方面,一般系统论说的已经比较完整了。而分形几何也是数学分支,而且属于非经典数学,目前说,1999年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芒德勃罗的《大自然的分形几何学》应该是最典范的著作,地震出版社的《分形几何学》也可,但数学色彩太多了。介绍和研究方面的著作太多了,恕不能一一列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1986年版,有没有新版不知道)比较好吧。另外,弟认为老兄还应该注意一下全息论方面的书籍,《中国学术论文全文数据库》上都有,一搜即得,非常多,足够用了。

二、那段话不是金庸小说上的,是从上代方丈那里传给我的。

三、多读佛经和道经可长智慧,再说,大道既通,观天下武学皆可迎刃而解矣。

不知老兄意下如何?
发表于 2005-11-11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赐教!

在下平素对佛、道、儒学也很有兴趣,有机会再交流。

发表于 2005-11-11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的文章,倒觉得“金学”可以独树一帜了,可能金庸在写作的时候没有考虑过那么多,但以他的人生经验和科学知识,作品中还是容入了很多现代人的科学思想,以古代人和现代人的思想考虑佛、道、儒学是应该有所不同的,明显的,金庸小说在这一方面更人性化了。
发表于 2005-11-11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包老三有个想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二哥你的文章存在结构问题,骨头太多肉太少,谈理论的论证法部分远大过例证法和引证法的部分,往往容易流于枯燥,难引人深读,硬瘦到极处就不是通神而是骷髅了。

论文有两个范式,要么如《韩非子》,《吕览》先提理论而多设例证,要么如《庄子》以寓言为起,卮言做结。无论是先例证还是后例证,都是在用大量的寓言在证明一个简单而集中的论题。如果疏于设喻作比,而论点又选的过多,是容易伤到骨架,直害文气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做论应该让论点尽量简洁,甚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因为读者没有和我们一起经受归纳概括之苦的必要;而例证务虚翔实生动,篇幅应大于论点部分,这样才会使结构坚实可靠,论证深入人心。

这是小弟的看法。

发表于 2005-11-13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江湖上回复帖子的都是些老主顾,新过客的留言不多。

发表于 2005-11-14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也来拍拍二弟~

二弟对系统科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我早就看出来了,不过通过阅读二弟这些帖子,我感觉二弟在思考问题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提出,可能了解未多提的不对,那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吧~

其一,二弟于博于专于归纳于演绎都做的很好,但总像有所限制,不能冲破一些权威的束缚,到达前面的汪洋大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而且同万物发展一样,是螺旋上升的。譬如老子提出“道”,虽然是宇宙之基本原理,但抽象深奥不易理解运用。因为老子自己也只是能从整体上把握道而不能将其分化为易理解可运用的可行之道。我们不但要认识原理,更要应用原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对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要远过于老子。随着科学的发展,哲学和分类科学逐渐分化,那是因为人类越来越重视应用。可发展到现代,科学和哲学又呈现融合之态,这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必然过程。现在的“复杂科学”我认为就是老子“道”的高级形态。当然,复杂科学目前还只处于幼稚阶段,成熟的复杂科学应该是,既可以从微观上把握各种系统运行的程序,又可以从宏观上解释各种系统运行的规律。目前的“系统科学”所谓九大理论,以及混沌理论,其实都是为未来的复杂科学做准备,它们并不成熟,哪怕在各自领域都显得比较成熟了,也还有一个“合”的过程。

所以在自然面前在宇宙面前,所有人都是探索者,没有什么绝对的权威。我们不但要继承前人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创造自己的东西,要敢于超越,决不能让所谓的经典和权威限制了自己的思想和成就。

其二,诚如老三所言,二弟的文章骨头多肉少了,所以让一般读者很难领会文章精义。我感觉一方面这是因为二弟的理解能力比较强所以误认为读者的理解能力也和他一样;另一方面是因为二弟有些习惯性的“虚空”,重视理论胜于实践,呵呵,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其三,我很不赞成把金庸小说上升到这种高度。金庸小说从文学成就来看的确是一座高峰,但是从哲学上讲,真的是比较渺小了。二弟把系统科学拿来,总有生搬硬套之嫌。为什么只能拿浅显些的理论出来印证?实际上是因为金庸小说中表现出来的“系统科学”当不起高深的原理。研究金庸小说主要从三个侧面,文学、美学、哲学(也是二弟提的还是五丫提的来着?),这三个侧面并无境界高下之分。个人认为,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最高,美学价值其次,哲学价值再次。如果一定要从哲学层面分析,则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脱离金庸小说了。譬如二弟说道复杂科学、系统科学,则真的已经不适合和金庸一起讨论了。

以上三点,是我个人的小小看法,如有不对之处,还望二弟指正,大家多多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得好。弟当勤精进,做得更好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又翻到了以前的这个帖子.说实话,当时一方面忙于考试,另一方面对金庸作品的理解还没有产生根本上的飞跃,因此经过我大哥和三弟的连续拍砖,当时我也认为是我自己写得的确有很大的问题.但现在来看,三弟的意见之所以提出来,是因为三弟心中总是有理论与实际的分别,而我心中却是两者水乳交融的,至于由于自己境界所限而没能够完全达到自己的愿望,我们都不是圣人,谁也无法保证作到完美无缺,但三弟这样说,无疑对于我也是一个激励和参照,在三弟的狠拍下,我的武学境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弟真乃亦友亦师也.只是这小子最近干什么去了,老是不来,真让为兄想念.大哥对于金庸的看法,我亦有不同的认识,至少现在已经不太同意大哥对金庸作品的看法了.应该说,金庸作品的文学成就,美学意蕴和哲学境界是三位一体的,金庸作品是将现代白话文和古代雅言很好结合起来的典范,金庸能够自由的交替运用古文和现代文而并没有陷入文白夹杂的境地,相反还入乎其中且出乎其外,在文学上的语言功底少有匹敌者,至于美学上的成就,具体的方面且不分析,仅就大哥自己概括的金庸作品的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大哥一直称道的金庸作品的超凡之处来说,也就是"雅俗共赏"来说,我们知道,审美的最高境界正是作品能满足内行和外行的共同需要,通俗说就是专家和一般人都觉得好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外行看到的是现象的美妙,内行看到的是本性的和谐,无论深浅都能经受住考验,这说明了作品由内到外,整体上是完备,完美的,那么金庸作品从美学上看与其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是相得益彰的,最后,金庸作品在哲学上所达到的成就不能视为无法与其在文学和美学上的成就相提并论,因为哲学境界之高低,一言以蔽之,归根结底要看它对普遍的大道所领悟的程度,也就是要看它是否超越有限的境界而进入无限的,博大的境界之中,那么,金庸的作品会通儒学,道学和佛学以及其余诸子百家之学,兼及琴棋书画,风俗习惯等等,且借助于东方文化和中国的历史背景反映和揭示了超越特定文化和历史的普遍的大道(这一点也正是我与大哥最一致之处),则金庸在哲学上看亦达到了极高之境界是毋庸质疑的,因此,金庸作品在文学,美学和哲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当是并驾齐驱,而非强分高下,不知大哥以为然否?
发表于 2006-2-23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2-29 00:00 , Processed in 0.03672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