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都市遗忘的人群之二:黑暗中的等待
“衣食住行”,“住”排在第三位,但个人感觉“住”在当今都市生活中已经成为头等大事,我说的仅限在都市范围内,因为在住房问题上,都市和乡村相比,只能是自愧不如。不知生活在都市中的各位朋友对自己现在的住处是否满意,反正对我而言,我已非常知足。知足并不是因为我的住处有多么宽敞华丽,我家与普通家庭没什么区别,非常简朴。只是我的知足在于,我亲身体会过那些比我的环境要差很多的家庭生活,他们曾经是被都市遗忘的人群,有一段普通人无法想象到的生活经历。
——我的朋友:
记得在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班主任介绍他名叫小磊,父母是宁夏知青,今年他们一家刚刚从宁夏办回家乡城市,希望以后大家能多帮助他尽快适应新的集体。介绍完毕后,小磊被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的一个角落里,没有同桌。一开始,我只觉得小磊是一个安静腼腆的男孩,透着一股淳朴气息,其他的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但后来的一次接触机会,让我俩开始慢慢熟悉起来。
小磊一开始在班上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曾经还得到过班主任的表扬,但不知为何,有一段时间成绩有些下滑。可能是班主任对他有些担心,便找到了当时学习还算不错的我,希望我平时能多和他接触一下,帮他将成绩提上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俩便有了第一次交流。
小磊很随和,也非常朴实,而且我和他都属于比较内向的性格,所以我们很容易地就有了共同话题。那天他和我聊了很多,我才第一次知道,他还有一个比他大四五岁的姐姐,一家四口刚回家乡还人生地不熟,只能先暂时租房住,父母还没找到正式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过的比较紧张。最近他的母亲有些生病,父亲忙着找工作,所以他晚上回家要帮姐姐做家务,功课也难免耽搁了一下。我知道了原因,便心中有数,于是鼓励了他几句。从那天起,我们的交流多了起来,渐渐地成为了好朋友。
记得一次考试前,小磊想让我帮他复习一些不懂的问题,我爽快的答应了,于是在放学后,我邀他到我家去复习,因为我知道去他家可能不太方便,但具体他家里是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小磊答应去我家,不过有些资料还在家里,于是我和他一起回家去拿。
那是我第一次去小磊家。以前放假时小磊去过我家多次,当时我家虽然是平房,但还算宽敞,而且有自己的一个小院。但我家离小磊家较远,骑自行车要将近20分钟的路程,而且小磊没有自行车,所以他来找我要走30多分钟的路。不过小磊每次都会不辞辛苦地来我家找我,我还笑称他有毅力。然而那次去他家里,我才明白了这种“毅力”的来源。
小磊家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片旧居民区里,那里有一栋破旧的二层阁楼,里面有多户人家,小磊家就是其中之一。当他打开阁楼一层的一间房门时,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一间不到九平方米的小屋里,黑压压的一片,让我几乎看不清有什么家具,屋里不时地会散发出一些潮气和霉味,小磊的父母和姐姐都在,使得房间越发显得拥挤不堪,给人一种难以释怀的强烈压抑感。小磊的父母发现了屋外的我,忙让我进屋来坐。而我站在门外,没有迈步进去,因为我实在不愿再增加这间小屋的负担。这时小磊的姐姐削了一个苹果,走出屋来递到了我的手上。我谢过之后,拿起苹果咬了一口,却怎么也咽不下去。这时小磊背着书包从屋里出来,注意到了我脸上奇怪的表情,忙问:
“你怎么了?没事吧?” “没事,都收拾好了吧,我们走吧。”
在路上小磊对我说,他家的现状我已经看到了,他的姐姐成绩很好,却选择了中专,只是为了早日赚钱能够给家里帮忙。他说现在读书并不只为自己,也是为了他的父母和姐姐。他的话让我很感动,但我并没说什么。其实我当时心中只有一句话想说,却始终没有说出口:“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们一家是怎么生活的?”
我曾经也想象过小磊轻描淡写所提到的“困难”,在那次去他家之前也有过心理准备,但是眼前的事实最终还是出乎了我的意料。
从那天开始,我尽可能多的让小磊到我家来复习,也尽可能多留他一些时间。小磊自然明白我的用意,所以他每次都会适时地告辞,不打扰我家人的休息,我们就这样一起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不过在还有2个月就要升学考试的时候,我家的平房拆迁了,我也只能和父母租房住,条件虽然没有以前好,但一想到小磊家,我本想抱怨的情绪就会平静下来,因为我已经足够幸运了。在我搬家整理东西时,发现了过年时小磊送我的一张贺卡,上面只有一句朴实的祝福:
“感谢你一年来对我的帮助,希望我们今年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中学,友谊长存——好友:小磊”
小磊,你知道这句话也是我最想对你说的吗?也许我确实在学习上给过你帮助,但你同时也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如何面对困境!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市重点中学,而小磊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好,去了一所普通中学,从此我们彼此间的人生轨迹也不再相同。记得在办完入学手续后,我去小磊家找他,恰巧他不在家,后来再去时,他家已经搬走了。也许生活就是如此具有戏剧性,因为他家没有电话,我一直没有联系到他,而上中学以后,大家又都有了新的生活,所以到现在这个值得我记一辈子的朋友,我却把他丢了。我现在能做的只有祝福小磊一家已经彻底摆脱了那曾经记忆中的黑暗,而正享受着宽敞明亮的生活!
(知青是那个曾经疯狂的年代造就的一批特殊人群,他们本身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当他们可以返城时,却依然无法摆脱生活的困境,他们若想得到幸福的生活往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但结果却十之八九不如人意,这无疑是社会造成的悲哀。然而现在已经不仅仅只影响着知青本人,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下一代,像小磊一家这样曾经黑暗的生活,如果不是切身体会,没有人会了解这种压抑的生活滋味,或许他们的生活经历真的不该被都市、社会所遗忘!)
——我的亲人
多年前曾站在好友家26层楼的窗前向下俯瞰,一幕我熟知的都市奇景终于得以第一次完整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真正感到了震撼:成千上万的平房如同当年刘备伐吴时所扎的八百里连营一般,编织成了一张能够网罗万家灯火的大网,蔚为壮观,甚至让人感到眩晕。近六百年的历史,上万户的居民,构成了这著名的都市“老城厢”,而这其中就住着我的亲人。
我的姑姑一家四口在“老城厢”的一间14平米左右的房子里生活了20余年。纵横交错的胡同、狭小的过道、拥挤的院落、黑暗无光的房间……每当我告别姑姑,踏上归途时,我的心中总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或许这种滋味就是“压抑”。只有在室外漫漫的归途上,我的心才会稍微轻松一点,而我的灵魂也好象刚刚接受了一次洗礼,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记得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姑姑家玩,因为晚上父亲有事没来接我,家又离的较远,所以姑姑就留我住一晚。当时我很不情愿,一是觉得屋里既没厕所,洗漱等也不方便,再有就是屋子太小了,只有一张床,我都不知自己该睡哪。姑姑看穿了我的心思,特意单独为我搭了一张折叠床,(这张床平时是姑父或妹妹睡的)而姑姑一家四口挤在一张床上,还好弟、妹当时都比较小,勉强可以睡开。而那天夜里我几乎没有合眼,因为在这个环境里我根本睡不着,我恨不得马上天亮,然后选择逃离。当天蒙蒙亮时,我向姑姑的床边望去,虽然一家人紧紧挤着,却睡得异常安稳与香甜,当时我的心里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至于难受的原因我也是后来才想清楚的。当我那天临走时,我的小兄弟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舍不得我走,还希望我能多住几天。在那一瞬间,我的喉咙有点哽咽,我忽然觉得自己昨夜的想法是多么自私,而现在在小兄弟面前又是多么羞愧。
我原来一直以为自己不算娇生惯养,对自己小时侯得不到的东西或物质生活也想不通,时有抱怨。但就是在姑姑家住的那一晚,我忽然明白了很多,其实自己以前一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因为在小兄弟面前我就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没经过任何生活上真正的磨难。而那天天亮前自己心中忽然产生的那番难受滋味,我也想通了,那就是:“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中,姑姑一家可以睡的如此安稳,而我却煎熬般的辗转反侧,难道我缺了些什么?”是的,我的确缺了他们那种面对困难生活的乐观态度,和那种逆来顺受的豁达。小兄弟在家里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还愿意分出一份空间与我共享,而先前的我却要选择逃离!我佩服他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数年如一日的生活,如果换做是我,精神恐怕早就被压抑得支离破碎…… 从那天我暗暗发誓,将来我如果有钱,一定要帮姑姑摆脱这种黑暗的生活。 多年后我家搬近了新楼,姑姑一家来做客,那天弟弟在我的房间里玩的非常开心,跑着、跳着、大声的笑着,虽然把房间弄的很乱,但我却一点也没有怪他,因为我知道他已经压抑的太久了。那天晚上姑姑一家快要走时,弟弟悄悄地对我说:
“哥,我真的很喜欢你的房间啊,我要能有这样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该多好……”
他的这句话让我这个男子汉的眼泪差一点就掉了下来,“你要是喜欢,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弟弟听到我的话,先是眼睛一亮,一丝欣喜之情涌上脸庞,但慢慢地明亮的眼神转为了黯淡。他沉默良久,然后轻轻地摇了摇头:“不住了,我还是要回去,即使这里再好,也不是我家……”
那晚我将姑姑一家送到楼下,一直目送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都市的夜色之中。我曾经问过姑姑,考虑什么时候搬家的问题,姑姑说现在的房太贵,买不起,只有等拆迁的消息,不过这片“老城厢”历史太长、面积太大,一时也不好动,只有等待……我望着茫茫的夜色,想着姑姑的话,是啊,都市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过着和姑姑家类似的生活,也许政府没有忘了他们,可是没体会过他们生活滋味的人,或许早已遗忘了都市中依然还有生活在这样黑暗艰辛环境中的人群,他们能做的只有在黑暗中等待,可是这样漫漫无期的等待滋味要到何时才能结束呢?……
(三年前,市政府投入达25.29亿元对“老城厢”进行拆迁改造,拆除各类房屋69万平方米,共有4万户、12万人口进行了大搬迁,这也是我最佩服市政府的一项举措。曾经有一位民俗学家在“老城厢”动工前去收集胡同门牌,总共收集了百余个,这也许是为今后的人们留下的最后一点“老城厢”记忆。姑姑一家也终于结束了在黑暗中等待的日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或许这些曾经被都市遗忘的人群从此将翻开一页崭新的记忆。)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