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大师笔下的93倚天--聆听云端的清音
枉凝眉
。今朝的容颜老于昨晚。/ 林清玄
“今朝的容颜老于昨晚”并不可怖。 今朝的心老于昨晚,或者今朝的智慧老于昨晚,就非常可怕了。
《倚天屠龙记》的电视剧在播出的时候,孩子学会了戏中的主题曲,每天上学前总是在家里哼唱。 那首歌的歌词我总是听不清,只有一句话听得是清楚的:“今朝的容颜老于昨晚”。 孩子边唱着歌边刷牙洗脸,吃过早餐就匆匆上学去了。 我坐在客厅,耳边仿佛还有一句歌词在旋转:“今朝的容颜老于昨晚。”然后自己洗漱时看着镜子里的容颜,想着自己从前的样子,思绪就有些茫然了。
相传释加牟尼中年的时候站在恒河畔,思及童年时代看恒河的情景,感怀自己年华老去,恒河依然是一样的恒河,应该也有“今朝的容颜老于昨晚”的感叹吧! 佛教乃是建立在人生痛苦的宗教,因此对生老病死的警醒觉察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基础。憨山大师曾说:“非于生死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别有生死。”正是把“生死”与“佛法”做了紧密的结合。传说唐朝百丈淮海禅师在设立“丛林清规”时,就“不立佛殿,只设法堂”,许多丛林的法堂中空无一物,只写了一个“死”字。 所以,老死,实在是佛法最想要探讨和面对的课题。 小乘佛法因为厌离世间的苦,因此放弃世俗一切的欲望缠缚,去寻求终极的解脱(涅磐)。大乘佛法则希望打破无明与觉悟的分别心,了悟生死与涅磐本来无二,不可能厌离生死而寻求到涅磐的安顿之地。 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说:“死名随所受身,末后心灭为死。若心灭为死者,心念念灭故皆应是死。若畏死者,心念念灭,皆应有畏。非但畏末后心灭,亦应当畏前心尽灭。何以故?前后心灭,无差别故。” 这段话翻成白话是说:死亡的意思是我们受生的身体,其中的心念灭了,这就叫死。如果心念灭了是死,那么每一个心念灭去都应该是死;如果我们害怕死亡,每一个心念的面去都应该害怕才对。不但要害怕以后心念灭的死,也应该害怕从前的心念都灭去了。这是因为前后心念的灭去并没有差别呀! 如果一个人能看到龙树菩萨所说的真实意,每一个心念的线生缘灭都有生死的觉察,那么最后的“念灭”便能无畏了。 龙树菩萨下结论说: “菩萨如果是思维无常,即除死畏。复次菩萨常修习空法,不应畏死。” 对于生死的面对,龙树就提出“常常思维无常,就可以去除死亡的恐惧。”“常常修习一切皆空的佛法,就不会怕死。” 以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见及今朝的容颜老于昨晚,念念都是生灭,看到了生命无常的实相。以这种实相而认识“过去”与“未来”都是空法,愿意承担眼前的“今朝的容颜”,也就可以无畏了。 “今朝的容颜老于昨晚”并不可怖,今朝的心老于昨晚,或者今朝的智慧老于昨晚,就非常可怕了。 死亡不是独立生活的存在,老病也不是生命的孤立事件,死亡与老病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且是极重要的部分。从反面上看,死亡使我们悲伤失落,老病让我们痛苦无奈。但是从正面来看,老病有助于我们珍惜短暂的生命,死亡也有助于我们正念的提起和超越,所以佛教净土宗并不讲究生的追寻,反而讲究正念分明,希望在临终之顷,能投生净土,“死亡”,因此不是“失去”,而是“它生”。 在生活里,每一个正念的提起,趋向清净的存在,都是在往生呀! 问题是,我们往往把“往生”放到临终来做,如果能在活着的时候,“念念分明,趋向净土”,则每一刻不都是光明的开始吗?
“今朝的容颜老于昨晚”,不只是苍凉的歌声,也是岁月的觉察之歌,仔细地端详与倾听,也可以观见觉悟的消息。
——以上选自林清玄《清音五弦》
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不禁欣然。有一首歌,十二年间,我天天都听,常常在念,便是这首。夸张与否?我敢肯定,会有人相信。于是被这个题目温柔而霸道的击中了死穴。没法子,我本是入了魔的人,笑~~
喜欢林先生的文字,佛学大师,雅致,温和,深切。他可以将深寂的禅理糅合进生活的边边角角,析透人性至理。茶歌酒诗,经诵袅袅,氤氲升起的,便是平淡冲和的胸襟与气度。
于是看到内容,便有了惊讶和不知所措,那微弱的期待居然没有落空,熟悉的唱词之下的,真的是我们每每念及的歌。
试想,他是先被那音律缠绕了,于是看着镜中的面容,瞬间,茫然了,恍惚了,觉悟了...
“今朝的容颜老于昨晚”,当辛晓琪用感性透彻的声音唱出悲喜交融的叹息,时间从指缝间流过的时候,谁能自持?
“俩--俩--相--忘”,这个让人费解的名字,因了它唱词的清冷以了悟,变的不需明确。对生活有深刻体味的人,会因其中任何一句词而感知许多。
人在活着的时候,就应“念念分明,趋向净土”。
听净空法师讲经,心念澄清之际,愚是觉得无忌的不同凡响。清玄先生说:“善缘,就是全人格、全生命,对别人有一种善意。有善缘的人,当然更容易成功。”
于是,看到故事中的人,拂拭掉身上的灰尘,好好生活。
于是,看到了那个故事的我们,找到了净土,善随念生,亦好好生活。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佛性”,一首歌,一句词,让这位文坛巨匠动容。 我们应该相信,它不是凡曲。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所幸,今朝我们的心,并没有老于昨晚,以后也不会老。因为智慧的生成与参悟,会感激,会善念,永不褪色,永不失去。 当某日的容颜老于昨晚的时候,还有什么可怖的?
“俩俩相忘”,终是93倚天的精魂,是缘根,是所在。清玄先生说“它不只是苍凉的歌声,也是岁月的觉察之歌,仔细地端详与倾听,也可以观见觉悟的消息。”那共同拥有的,崇高的,遥望的高远境界,一起守住云开月明。
眉间放一字宽,展开眉头,风景看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