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年初写的。回头来看,有的地方还是写的不免做作,限于水平,也只能如此了。虽然如此,还是胡乱发出来吧。
书剑恩仇录
作为金庸初试啼声的第一部作品,该书已是不同凡响。小说是合传小说,这种小说在中国古代常见,在现代似不多见,写不好的话,就会千人一面。可是此书的红花会群英,真是各人各面,决无雷同之弊,可见金庸的出手不凡。这部书的大框架据说是金庸根据自己家乡的民间传说构思的,可见武侠小说早期的母体和民间文学的血缘关系。
红花会的那个大计划是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这证明了他们政治上的幼稚。自古就没有依靠这种方法夺取天下成功的先例。不要说乾隆不会被他们策动,即使乾隆同意了,他们也没有成功的可能。小说后面满洲太后斥责乾隆那一段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红花会不明白,他们面对的不是乾隆一个人,而是作为整个既得利益集团的八旗民族。
红花会另一个问题是他们太光明磊落,所以上了乾隆的当。金庸多年不写武侠小说后,有一次说,中国历史上,总是卑鄙小人能战胜比较好一些的人,似乎是一个定律。其实金庸早就懂的这一点,无非没有归纳的那么清楚罢了。他的最早的小说和他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不都是写的这一点吗?中间的象倚天屠龙记,最后张无忌的不断碰壁和最后失败,不也是因为这一点吗?
周仲英误杀儿子那一段,在最初的原文中是周仲英为义气,亲手杀了儿子。很明显是梅里美一篇短篇小说的翻版。按照原来的写法,写的更加惊心动魄,但是不大符合中国人做事的常理。改成现在的误杀,似乎艺术震撼力有所降低,但更合理一些,这个改动还是可以的。
至于在书店里见到的所谓最新修订版,在正文结束后,又不伦不类的添了一回,真是近乎胡闹,就不值得评论了。虽然作者有修改自己作品的权力,但越改越坏,也就难逃读者的指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