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冰川天女传》的创作背景
梁羽生小说中,很大一部分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把江湖儿女的豪侠逸事、恩怨情愁置于浓厚的历史氛围中,侠客们与真实的历史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程度的交往,甚至在重要历史事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大唐游侠传》、以土木之变为背景的《萍踪侠影》、以明末三大疑案为背景的《白发魔女传》等等,都为读者耳熟能详。由于羽生的汉族正统观念,他在选择历史事件时往往有着很强的倾向性,尤其对反抗清庭统治的人和事不分时、地,全面给予肯定。如描写天地会的《七剑下天山》、描写大小金川反清活动的《游剑江湖》、《牧野流星》等。羽生的这种政治倾向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往往没有太大的说服力。个人认为,羽生小说质量的良莠不齐问题,有为专栏写稿,时间仓促的原因,也有作者思路狭窄、想像力缺乏的原因。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只要羽生是主动、积极地去创作,其笔下的作品一定能令人惊艳。
本文所要讨论的《冰川天女传》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又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同时也是羽生作品中唯一一部肯定侠士与清政府合作的小说。
《冰川》中两代尼泊尔公主的故事,显然有着历史上尼泊尔赤尊公主远嫁吐藩的影子。传说,尼泊尔国王的女儿赤尊公主美若天仙,她的美名甚至传到了喜马拉雅山另一端的吐蕃王朝,吐蕃王松赞干布被她的美丽深深吸引,于是派专使来到尼泊尔求婚。公元639年,松赞干布终于赢得美人归,将赤尊公主封为王妃。佛教也伴随着赤尊公主来到了中国的西藏高原。松赞干布为赤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供奉她从尼泊尔带来的释加牟尼12岁等身佛像。赤尊公主深受藏族人的尊敬与爱戴(窃以为赤尊公主在西藏的地位与影响大于文成公主)。后来,人们尊赤尊公主为白度母,即观音菩萨化身,是救苦救难的本尊。而《冰川》中,冰川天女不但是名副其实的尼泊尔公主,还兼有佛门护法的神职,与赤尊公主前后辉映。
《冰川》的前半部,主要讲述各方各派抢夺和保护金本巴瓶的故事。印度喀林汗邦、尼泊尔廓尔喀族王朝、宗教战争中失败的白教噶举派、反清的侠士,无不觊觎这一象征中央对西藏主权的圣物。只有高瞻远瞩的唐氏父子力主保护金瓶,帮助中央政府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故事一步步展开,唐经天三上冰宫请冰川天女下山,从而演绎出“剑气射冰宫,亦真亦幻;柔情联彩笔,宜喜宜嗔”的佳话。唐经天保护金瓶,是儒家本色,侠之义举;而冰川天女保护金瓶,则是为了萌芽的爱情,尽管她那时可能还不愿承认。
历史上的西藏和印度、尼泊尔的来往十分密切。喀林邦位于锡金和不丹附近,距离西藏很近。而尼泊尔的廓尔喀族,在清朝时的确与西藏的清军发生过冲突。1769年,廓尔喀人征服了尼泊尔的玛拉王朝,建立起了沙阿王朝。尚武的廓尔喀人在统一尼泊尔过程中不断征战,领土不断扩张,鼎盛时期领土面积约为今天尼泊尔面积的三倍。军事上的一系列胜利让廓尔喀人的野心大大膨胀,企图染指我国西藏。1788年和1791年,廓尔喀侵略军两次入侵西藏,尤其是在第二次入侵中,由于清朝在西藏驻军不多,廓尔喀军队一度占领了后藏地区,并在扎什伦布寺大肆抢掠,达赖和班禅相继向乾隆皇帝求援。乾隆闻讯后急调大将军福康安率1万多名清军收复失地。福康安率军星夜兼程赶往西藏,每天要强行军18个小时,清军的迅速行动大大出乎廓尔喀侵略军的预料,结果清军“六战六捷,杀敌四千,收复后藏”,并乘胜打过喜马拉雅山,兵临加德满都城下。绝望中的廓尔喀国王不得不求和,表示愿意臣服清朝,永不再进入西藏。此后两国再未交兵。《冰川》中,俄马登勾结外人,企图挑起西藏叛乱,冰川天女请福康安出兵平叛,并邀唐经天共赴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区,劝退尼泊尔国王的大军。冰川天女的美貌与威仪,尼泊尔王的阴险和对唐经天的嫉恨,中国诸侠在比武中的精彩表现,中国政府对尼泊尔的仁慈与宽恕……虚构的故事与真实的历史巧妙地融为一体,煞是好看。
从《冰川》的创作年代和选材,我们可以看出梁羽生浓浓的家国情怀。《冰川天女传》创作于1959年和1960年绝非偶然。1959年3月,西藏上层依靠英、印等国外势力,发动武装叛乱,挑起西藏独立的风波。1959年8月,解放军开始奉命平叛,至1961年底,叛乱被彻底平息,达赖喇嘛和大批贵族逃往印度。这一事件也成为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导火索。
身处香江的梁羽生,目睹这一重大事件不能不心有所感。或许他对当时的中央政府并非样样称道,但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这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他的立场是毫不含糊的。于是,羽生创作了《冰川天女传》,借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中央政府统辖西藏的历史渊源,借唐经天之口表明了“宁与清室,不与番邦”的道理,以古喻今,既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又以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号召人们热爱祖国,实现了其文以载道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