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的还有射雕英雄传,其开头信息如下:
金庸小說版本系統 簡呈穎
-------------------------------------------------------------------------------- 金庸小說版本系統 簡呈穎
自《戒嚴法》頒布以來,金庸小說一直在「禁書」目錄中(全面查禁, 則自1959 年底實施「暴雨專案」始。)據《查禁圖書目錄》所載,金庸小說中的《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及《射鵰英雄傳》三部最早的作品,曾在 1957 年「登台」過(由時時出版社印行),但均遭禁毀(甚至到 1980 年,遠景出版《金庸作品集》,已刻意更名的《大漠英雄傳》,仍赫然入列),故此後臺灣武俠出版社只能以各種名目盜版印行,以下是筆者經見的目錄:《射鵰英雄傳》-《萍蹤俠影錄》,綠文著,32 集,莫愁出版社,民 47.3~48.5,17、18 至 27、28 兩集合訂為一冊, 共 26 冊. 慧明書局於 61 年重印. 案:此書明顯據香港書翻印, 且所據版本不同, 故內文字體往往各集不一, 且集數參差不齊. 此書於 1957 至 1959 載於《香港商報》, 顯見臺灣此書也是「舊本」, 唯獨藉梁羽生書名為題, 並捏造作者姓名而已.-《英雄傳》,27 冊, 新興書局, 民 63 年印行. ……
金庸的舊版作品, 目前零星散於私人藏家之手, 匯集起來, 定有完本; 但是藏書家寶愛逾恒, 輕易不肯外示, 因此究竟世面上曾出現過多少種不同的舊版, 至今仍無法斷定. 在無法完整蒐羅金庸舊版小說的情況下, 欲作所謂的「金庸版本學」研究, 可能是個奢談; 然而, 版本研究的目的是可以多向度的, 在此, 我們將整個重心置於新、舊本情節、內容的差異上, 藉新、舊本的比對, 一則探討其文學性的優劣, 一則深究金庸「歷時性」的創作心理, 再綜合二者, 討論相關的意義.
基本上, 我以金庸早期在報章上的「刊本」為始點, 但在資料不足下, 部分則取香港出版的「舊本」, 更不得不在「舊本」難尋的窘境下, 藉助於臺灣的「盜本」. 所幸, 這幾個版本雖互有差異(如回目), 但大體上均與原「刊本」相差無幾, 已足夠具體分析、 解決相關問題. 至於「修訂本」方面, 我用的是遠流於 1980年出版的《金庸作品集》……《射鵰英雄傳》, 舊本 80 回, 修訂本 40 回, 大致上取二回併成一回, 如舊本 1.2 回《雪地除奸》、 《午夜驚變》縮成「風雪驚變」;79.80 回《異地重逢》、 《華山論劍》縮成「華山論劍」. 各回起訖不劃一,蓋因有所增刪之故.《書劍恩仇錄》, 舊本 40 回, 修訂本 20 回, 變化幅度較多,主要是改單句為聯對, 其中既有直接取舊目而改易者, 如舊本 23.24 回, 併成 12回《盈盈彩燭三生約, 霍霍霜萬里行》……『秦南琴與蛙蛤大戰』在修訂本中, 已不見秦南琴的蹤影, 但在舊本中, 秦南琴是楊過的生母, 其父秦老漢補蛇為生, 由於縣太爺藉口需索毒蛇, 強搶此女作抵; 郭靖仗義相助, 並收服了血鳥. 其後, 秦南琴為鐵掌幫所擄, 裘千仞命父女二人驅蛙、蛇、蛤蟆相鬥, 欲從中習得破解歐陽鋒「蛤蟆功」的武學; 接著, 將她轉送給楊康, 慘遭污辱, 以此懷了楊過.
由於刪改的幅度甚大, 因此舊本中許多重要的情節也隨之簡省, 其中秦南琴對郭靖的微妙情素、秦南琴辱後的激烈性情(與楊過類似)、秦南琴撕毀《武穆遺書》、毒蛇剋星「血鳥」、「蛙蛤大戰」等, 皆完全不見蹤影; 而為了改穆念慈為楊過生母, 也只得將原來殉情楊康的穆念慈, 重新還魂. 粗略估計之下, 相關情節不下於一萬五千字.……修訂本中, 金庸於《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等書的開場,均作過大幅度的修訂.
《碧血劍》原由明末四公子侯方域開場, 引出袁承志; 修訂本則改為一心嚮慕中原文化的張朝唐串場.《射鵰英雄傳》原來僅由「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南風薰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一詩, 點出時代背景的輪廓; 修訂本則篇幅擴增, 以張十五說書, 將詳細歷史現象及人民觀感, 一一申說分明.……其次,杖鐥钆d安所指出, 金庸「刪筆尺度, 務求不致過於神異而求可信性」; 倪匡亦指出, 金庸刪除「玉面火猴」, 是因為「這種靈異的猴子曾在許多武俠小說中出現過, 為了不想落入『俗套』」. 所謂的「神異」, 當指「蛙蛤大戰」、「血鳥」之類的異物異事, 熟悉武俠作品的讀者, 當然不會忘記「舊派」名家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中的許多神物靈怪, 金庸創造這些作品之時, 尚頗多沿襲前輩大家之處, 居十數年之後, 以刪削當開新, 亦未嘗不是金庸精益求精之意, 所謂「不落俗套」, 正可此角度視之. 金庸刻意避免「神異」之處, 也可由「蝮蛇寶血」中窺出.
郭靖之學「降龍十八掌」,以其駑鈍之資質,儘管具有「人家練一朝, 我就練十天」的不懈精神, 但「降龍十八掌」奧妙不在招式, 而是內力, 郭靖此時根本未習上乘內功, 如何能學成, 相信讀者不免滋疑. 事實上, 在舊本中, 郭靖誤飲「蝮蛇寶血」, 內力明顯增強, 正是為後來習「降龍十八掌」作伏線; 但是, 類似情節,幾已成為武俠俗套, 且未免過於「神異」, 因此金庸於修訂時大力刪削, 卻忘了予以補救. 至於「可信性」, 則全是金庸整個刪削事業中最明顯的標準,…金庸小說的版本, 連同刊本、舊本、修訂本及各地授權發行、外國譯本, 林林總總加起來, 至少有數十種之多, 僅僅從金庸小說版本的數量, 我們就可明白, 金庸是近代以來最受歡迎的中國作家, 論者謂「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 絕非謬讚之語!金庸小說版本的差異, 有屬於「同時性」受地域影響的部分, 如台灣的「盜版」系統, 肇因於政治因素, 在 1979 年以前, 金庸因《明報》(或日因《射鵰英雄傳》書名暗用了毛澤東「沁園春」『彎弓射大鵰』之語)被歸為「附匪文人」之列, 以致遭到台灣當局全面禁止.
因此, 台灣早期出版金庸小說, 只能以暗度陳倉的方式盜版, 或變易作者(其中司馬翎是被借用最多的), 或改其書名(如《萍蹤俠影錄》等), 或據原書改編(如歐陽生《至尊刀》,)或更動主角姓名(如《神武門》及《小白龍》). 金庸小說的盜版現象, 可以窺見台灣在「白色恐怖」時期中, 出版商(或文化工作者)如何突破防禁的苦心孤詣(當然不能諱言, 「商機」也是一大誘因), 不失為研究台灣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本資料取材於淡江大學林保淳教授在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 -- 金庸版本學,1998 年 11 月 4 日至 6 曰,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中山南路 20 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