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楼主: 刘国重

[修正版]金庸国学,深浅几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曲赋仅为国学中之"小学"功夫,金庸此功夫的确尚不如梁羽生.
国学云者,其核心乃以儒道佛三教为核心的百家文化,金庸能出入其间,国学功底不待言.
学术的境界仅为国学之有形境界,从来真正的大师都是超越名词概念,直指人心人性的无相宗师.名词概念一大堆,专业术语满天飞决非高境界,犹如佛学之中经师满口都是佛法,远不如荡涤名相,得无名真实之真谛的禅师来得高明.金庸就如张三丰,无学术大师的庄严气象,唉,金刚经云:佛言庄严,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张三丰在少林群僧眼中又何尝是大宗师?只是一个邋遢道人罢了.
金庸国学,深浅几何?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兄许久不见,问好

很奇怪:说金庸‘俗’的,自己先雅不到哪去

认为金庸国学不行的,又多是董建这种货色
发表于 2007-7-3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的硕士论文为论玄武门之变对唐朝皇位继承的影响,说实话,我的确不理解为什么金老要去英国去攻读中国史,也许是因为目前中国的学术界(不仅是史学界)真正研究学问的人比较少,大家浮躁心态太过之故?不过即使如此,我认为金老去英国读中国史,要么说明国学确实是衰微了,要么金老做的确实有些不恰当.中国乃世界上史学最发达的国家,我倒不反对与国外汉学家交流,但反过来到英国学习中国史,似乎总让人想到民族自信心的问题上去,但愿金老不是出于崇洋的心理,也许我们都理解错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buchong

[补充]
     金庸1948年被《大公报》派往香港,时年25岁。当时他的同龄人(约20-30岁)中,文史方面根柢比金庸深的,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可惜,这些人在后来的三十年中,不可能把精力主要用在商量旧学、吸纳新知上,他们根本没有地方安置自己一张小小的书桌,整个时代被‘知识越多越蠢越反动’的论调所笼罩,巨量古籍被毁灭,绝大多数作品的出版被禁绝,可供阅读的书籍越来越少,偌大神州,亿兆苍生,最后就剩下了寥寥数本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这一代学人,独立思考是绝对不被允许的,阅读书籍的权利也遭褫夺,几十年下来,多数成就有限,‘泯然众人矣'.

     像董健这个年龄,比金庸晚一辈半辈(1948年时大约为1-18岁),情况只有更糟。金庸个人固然‘未入名校、未遇名师’,而在此时,‘未入名校、未遇名师’变成了整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共同悲哀。何以‘未入名校’?因为我们居然可以取消高考关闭高校。虽然也有进入名校就读的,不过亲炙名师的机会依旧渺茫。若问‘名师’何在?请看杨绛先生的追忆:“红旗开处,俞平(伯)老和俞师母领队当先”,跟在他们身后的,是国家社会科学院的诸多知名学者,想必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去也?谁知不然:“年逾七旬的老人了,还像学龄儿童那样排着队伍,远赴‘干校’上学,我看着心中不忍,抽身先退”……

     陈寅恪先生咽气时仍有多人在旁照料逼迫老人家‘交代历史问题’,吴宓先生临终饥渴交至大呼‘我要喝水我是吴宓教授!’,周作人先生跪在‘八道湾’户外的雨中数日,旁边有年轻人拿鞭子不断抽打……

    这些老先生的大学问,及身而绝,没有或只有一二个传人。有人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与文化已经覆亡’,我总觉得有点过甚其辞,有一点,一点点……

    80年代之后,一批中青年历史学者开始摒弃教条,使史学远离政治回归学术,他们的努力令人振奋甚至感动,毕竟可资继承发挥的基础有限,几乎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20年来虽说成绩不俗,但要‘大成’,恐怕还要再20年时间。
那要看以何种坐标来衡量。金庸较诸章太炎、陈寅恪、钱基博、钱钟书、余英时诸大师,真正浅薄得很。

    但在‘国学’二字响彻云霄而‘国学’的水准沦落到历史最低点的今日大陆,有资格菲薄金庸的人,我看不到几个。

    在学术界一片自我陶醉声中,北大教授郑也夫先生像童话中那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表现出惊人的坦率:“中国学界一点不比中国足球强。老友丁学良说:香港科技大学的社会科学部(他在那里供职)要比北大清华都强……任凭心中怎样不平,我也只好同意。事情就是这样,我是学界中人,我知道双方的情况……我们的情况如何?说谁谁也不干,说自己最无妨。我觉得自己就是‘猴头巴脑’——所谓小人得志。我因何可以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呢?我古文洋文都不大通的……去年在深圳讲学一个月,才算下决心读了一遍《史记》,半部《汉书》。此前竟然是一本‘正史’也没读过。如此连中国文化人都称不上,也能做教授——完全可以说‘沐猴而冠’。但你如果说我不够教授,我也会攀比的,且振振有辞。因为我确实以为,还有好大一批教授不如鄙人。我五十岁才当教授,之前已经放弃申报了,同辈学者不论好孬,大部分在职称上比我捷足。由我推论,可信中国学术界沐猴而冠者甚多。”
发表于 2007-8-14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國重兄大才,希望能經常讀到你的文章!
发表于 2007-8-14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 都是中国难能可贵的天才,是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人物都辜负了他们。使中国学术有不可估量的损失,想起来令人非常痛心。

罗伦斯.林
 楼主| 发表于 2007-8-15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赤霄、罗伦斯二兄光降江湖

甚至不是陈寅恪等几位老先生个人的悲哀,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而又势将影响吾国数百年
常想:到底我们错过了什么
如果不是20世纪后半叶的胡闹,文化上自我阉割,那么,胡适先生所揭橥的‘中国文艺复兴’现今应该已经接近大成了
台湾海外这50年在文学、史学、科学诸方面的成就,如果乘以40倍,今日中华国势如何?
发表于 2007-8-15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國重兄,我想我要找的同道中人就是你!!

但遺憾乃至可悲的是,現在國内能意識到這一點的有識之士並不多,一部分人選擇了懵懂,一部分人選擇了逃避,更多的人選擇了所謂的“務實”、“與時俱進”……
 楼主| 发表于 2007-8-16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可惜,完全无能为力

‘真理’已遭垄断
发表于 2007-8-1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不是金庸的国学有多么的高深

主要是现在大陆的国学几乎没有或者太差,能丢的丢,能忘的忘

总之,是个讽刺
发表于 2007-8-1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国学在台湾,大陆对国学一般是在不理解或不深入研究的情况下而以某个主义来扣帽子,阶级色彩太过于浓厚,根本不能体会先圣之高义.
发表于 2007-8-22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兄的文章好,高明.
发表于 2009-1-7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一词含义太丰,金庸国学颇多不足,但能超过金庸者,你又能举出几个来呢?
发表于 2009-2-5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沐猴而冠”这个词用的极为贴切。
如今国内学术界当道的,没有正式的高中毕业文凭就上了大学的,没有博士头衔就做了教授的,外文不过关就宣称在某国际杂志上连篇累牍的……看得让人害怕
金庸虽然算不得什么纯学者,正统学者,可是写出来的东西有味道就够了,
他自己也没标榜自己是一代学者或者什么什么家的,人家起码一直还是做得很谦虚的
在国内做纯学者又有什么好处了,学者如季羡林先生,不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来上那么一句:
“下辈子做什么都好,就是不要再做知识分子了。为什么?我不说你也知道。”(原话不能精确到字)
在中国做学者,忒难了一点儿,读过一些书,能写出金庸这样的东西,就很好了,不必苛求什么
发表于 2009-2-5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国学这种精神力上的感召不能替代实际物质的发展。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富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再过100年或者1000年所谓国学这种东西都慢慢的消亡。人类历史的发展就在于摒弃与创造。创造出我们现代人可想像无法预知的发展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5-1-28 03:15 , Processed in 0.02338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