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5921|回复: 9

[转贴]金庸的模仿、挪移和点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9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庸的模仿、挪移和点化
金庸《飞狐外传》第四章“铁厅烈火”中,写赵半山暗器手法的一段写得何等好啊,请看官们重读一遍这段文字:


赵半山心中却想,我红花会只僻处回疆数年,离中原并无多时,看来名头已不及往时的响亮,我要保护一个孩子,叫一个人出外,居然不断有人前来阻手阻脚,今日若不立威,倒叫后生小子们将红花会瞧得小了,当下朗声说道:“你这位好朋友站着可别动。”不等古般若回答,双手向后扬了几扬,跟着转过身来,两手连挥,众人一阵眼花缭乱,但见飞刀、金镖、袖箭、背弩、铁菩提、飞蝗石、铁莲子、金钱镖,叮叮当当响声不绝,齐向古般若射去。
王剑英大骇,叫道:“赵兄手下容情。”赵半山一笑,说道:“不错,自该手下容情。”

众人瞧古般若时,无不目瞪口呆。但见他背靠墙壁,周身钉满了暗器,却无一枚伤到他的身子。古般若半晌惊魂不定,隔了好一阵,这才离开墙壁,回过头来,只见百余枚暗器打在墙上,隐隐依着自己身子,嵌成一个人形。他惨然无语,向赵半山一揖到地,直出大门……

无数的暗器紧贴着人体打过,没有伤人一根毫毛,却把人的形体描画了出来,这手法真是何其出神入化乃尔!
但是,“有美一人,清扬宛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一手神功及类似描述却是别人在金先生之前十几年写过的!

金庸的武侠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想象丰富,情节离奇,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加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美妙的哲理情思和平易的大众化语言,令人拿之难以放手,读之难以释怀,挥之难以忘却。真正是武侠小说的巅峰,文学世界的奇葩。

要把抄袭之类的字眼用于这样的颠峰之作,不免令人有佛头着粪的亵渎之感。但是金先生的作品里确实出现了一些与前人写过的东西相似的东西,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吾国向来有天下文章互为传承、模仿或者点化的传统,例如林和靖老先生不过是把南唐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改动了区区两个字,变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后面两句就成为千古绝唱,从来只说他是有化普通为神奇的点化之功,而从未有人谓之“剽窃”。女作家张洁写了一篇“岂有情怀似旧时”的短文,她自承说:“鲁迅先生有句‘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我虽算不上抄袭却算得上模仿。”

金先生既为文人当然也继承了这样的传统,而且他的模仿和化普通为神奇的点化之功并不逊于林老先生。尽管他写了和前人相似的一些东西,但很少有原封不动照搬的,至少也要运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将其化为自己的语言,有的更是像林和靖老先生一样,点化得成为神来之笔,使得表达同样意思的文字有了更大的魅力和感染力。所以,在下思之再三,觉得对这种情况,还是用模仿和点化来描述,更为恰当。至于金先生作品中确实有一点照搬别人的,在下就用金先生书中“乾坤大挪移”神功中的“挪移”二字来表述。(顺便提一句:《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从明教教主阳顶天遗书学会的“乾坤大挪移”,这五个字本身就是金先生从别处挪移来的。)如此,庶几能给“金学”研究者们提供一点新的视角?
好,闲话少说,书归正传。金先生到底模仿、挪移和点化了谁,又模仿、挪移和点化了多少呢?
一、从中外文学名著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生死相恋,感动了多少人。然而,他又伤了多少女子的心!程英就是其中一个。程英暗慕杨过,曾亲手给他缝过一件长袍让他穿在身上。后来在几人大战李莫愁时,冯默风的火热的兵器将李莫愁的衣服几乎烊光,见李莫愁几乎赤身裸体,杨过脱下这件长袍给她穿上(见该书第十六回“杀父深仇”)。接下来,金庸这样描写程英的心理:



程英见杨过将自己所缝的袍子送给李莫愁,当时情势紧迫,那也罢了,但他新袍底下仍是穿着那件破破烂烂的旧袍子,显见这袍子因是小龙女所缝,他亲疏有别,决不忘旧。程英心中微微一酸,装作浑不在意……

看官们见过和这段相类似的文字和心理活动吗?
请大家从尘封灰裹中找出少年看过的《三国演义》,翻到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看看下面这段文字吧: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然口虽称羡,心实不悦。


一个为情,一个为义;一个把新袍穿在外面而将旧袍穿在里面,以示不忘旧人的温暖,另一个则把新的穿里面旧的套在外面,以示旧主的恩义仍然罩俺身心;一个见了,“心中微微一酸,装作浑不在意”,另一个见了,“口虽称羡,心实不悦”。正是: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金先生的这一模仿,使得我们把几乎都要忘记的罗贯中又回忆起来了。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金庸有以上动作的至少有三本。
请看下面两段:

“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以上是《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我们可以和以下金庸的《鹿鼎记》第四十二回里的一段对照一下:

(韦小宝掷骰子输了)说道:“……皇宫里的屋子太多,说也说不明白。我去画张图出来。徐三哥、钱大哥,请你们陪客人,我去画图。”向众人拱拱手,转身出厅,走进书房……喝一声:“磨墨!”早有亲随上来侍候。

  伯爵大人从不执笔写字,那亲随心中纳罕,脸上钦佩,当下抖擞精神,在一方王羲之当年所用的蟠龙紫石古砚中加上清水,取过一锭褚遂良用剩的唐朝松烟香墨,安腕运指,屏息凝气,磨了一砚浓墨,再从笔筒中取出一枝赵孟芾”定造的湖州银镶斑竹极品羊毫笔,铺开了一张宋徽宗敕制的金花玉版笺,点起了一炉卫夫人写字时所焚的龙脑温麝香,恭候伯爵大人挥毫。

这一段模仿,堪称极品,因为金庸先生不仅把曹雪芹那种组词造句加排比的形式写出了,而且还把那暗香浮动的意境也营造出来了:曹雪芹用和武则天杨贵妃赵飞燕等有关的物品,营造出一种暧昧的意境,影射着钟鸣鼎食之家堂皇表面之下的淫荡和无耻;金庸则用极品羊毫笔金花玉版笺龙脑温麝香等营造出一种反讽的意境,讽刺着像韦小宝那样胸无点墨的人物却占有着极品的文房四宝。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再请看《连城诀》第二回中的这段文字:

(狄云)“
正自思潮起伏,忽听得外面屋顶上喀喇一声轻响,一抬头,只见一条黑影自西而东,从房顶上纵跃而过,他险些叫出“师父”来,但凝目一看,那人身形又高又瘦,决不是师父。跟着又有一人影紧接着跃过,这次更看明白那人手握单刀。
他心想:“他们是在搜寻师父么?难道师父还在附近,并未走远?”正思疑间,忽听得东边屋中传来一声女子的惊呼。
他大吃一惊,握住剑柄,一跃而起,首先想到的便是:“他们在欺侮师妹?”跟着又听得一声女子的呼喊:“救命!”

这声音似乎并非戚芳,但他关心太切,哪等得及分辨是否戚芳遇险,纵身便从窗口跃了出去,刚站上屋檐,又听得那女子惊叫:“救命!救命!”

狄云奋不顾身地赶去的结果是被人当作强奸犯和贼而抓了起来,然后有人提议:

“去,去!去搜这小贼的房!”
众人将狄云推推拉拉,拥向他的房中……

说话之间,众人已推着狄云,来到他房中。沈城双眼骨碌碌地在房中转了转,一矮身,伸手在床底下拉出一个重甸甸的包裹来,但听得叮叮当当,金属撞击之声乱响。狄云更加惊得呆了,只见沈城解开包裹,满眼都是压扁了的金器银器,酒壶酒杯,不一而足,都是万府中酒筵上的物事。
戚芳一声惊呼,伸手扶住了桌子。
万圭安慰道:“戚师妹,你别惊慌,咱们慢慢想法子。”
冯坦揭起被褥,又有两个包裹。沈城和冯坦分别解开,一包是银锭元宝,另一包却是女子的首饰,珠宝顶链、金镯金戒的一大堆。
……


这是狄云的师父戚长发被害后,狄云又遭人诬陷的情节。在下当年第一次看《连城诀》看到这里时,就觉得胸口似乎被撞了一下:这不是《水浒传》里张都监陷害武松的文字吗!连忙翻出《水浒传》,果然在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里找到了类似情节。在下摘录在此,看官们自己去对照一下:

武松进到房里,却待脱衣去睡,只听得後堂里一片声叫起有贼来。武松听得道:“都监相公如此爱我,他後堂内里有贼,我如何不去救护?”
武松献勤,提了一条哨棒,迳抢入後堂里来。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入後花园里去了!”

武松听得这话,提着哨棒,大踏步,直赶入花园里去寻时,一周遭不见;复翻身却奔出来,不提防黑影里撇出一条板凳,把武松一交绊翻,走出七八个军汉,叫一声“捉贼”,就地下,把武松一条麻索绑了。
武松急叫道:“是我!”那众军汉那里容他分说。只见堂里灯烛荧煌,张都监坐在厅上,一片声叫道:“拿将来!”

众军汉把武松一步一棍打到厅前,武松叫道:“我不是贼,是武松!”张都监看了大怒,变了面皮,喝骂道:“你这个贼配军,本是贼眉贼眼贼心贼肝的人!我倒抬举你一力成人,不曾亏负了你半点儿!却才教你一处吃酒,同席坐地,我指望要抬举与你个官,你如何却做这等的勾当?”武松大叫道:“相公,非干我事!我来捉贼,如何倒把我捉了做贼?武松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不做这般的事!”张都监喝道:“你这厮休赖!且把他押去他房里,搜看有无赃物!”

众军汉把武松押着,迳到他房里,打开他那柳藤箱子看时,上面都是些衣服,下面却是些银酒器皿,约有一二百两赃物。武松见了,也自目瞪口呆,只叫得屈。
虽然具体细节和文字不尽相同,但捉贼的被人当贼捉了并且当面在其房间里搜出金银器皿的情节还是何其相似乃尔!
除了中国的文学名著,在世界文学名著中,金先生也有类似的举动。请看下面的例子:

在《书剑恩仇录》第三回中,红花会四当家“奔雷手”文泰来被清廷追捕,躲入“铁胆庄”的地窖里,结果“铁胆庄”主周仲英十岁的儿子在捕人的狡猾诱骗下说漏了嘴,而致文被抓走。周仲英是西北武林的领袖,本身又是义薄云天的人,平生最恨的就是没有义气出卖朋友的人。回来后听说此事,大怒之下,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与此几乎一模一样的情节出现在比金庸早一百多年的法国著名小说家梅里美的著作里:在《马铁奥·法尔哥尼》中,马铁奥十岁(也是十岁!)的儿子经不住追捕者的诱惑,把藏在他家草堆里的被追捕者出卖了。马铁奥也是一个豪迈侠义的人,他回来(刚好出事时他也不在家)得知情况后,不能容忍家族中这“第一个有背信弃义行为的人”,于是亲手打死了自己的儿子。两者不同的只是一个是失手,另一个则是执意的。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孩子不光年龄相同,临死前说的话也基本一样。请看:

“周仲英大惊,忙抢上抱住儿子。周英杰道:“爹,我……我再也不敢了……你别打我……”话未说完,已然气绝,”这是《书剑恩仇录》上的。
而梅里美的则是:“嗳,爸爸,开恩吧!宽恕我!我再也不敢了!”
这就很难说得清楚是模仿还是挪移了。

更有意思的是,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再一次使用了类似的情节。在该书第三回“大漠风沙”中,蒙古族神箭手哲别被铁木真等追杀,躲进了郭靖家的干草堆。这一次,金庸没有沿用相同的手法,而是让年仅六岁的郭靖硬是顶住了追捕者的威胁利诱,没有出卖避难者——这是因为郭靖没有父亲呢,还是为了塑造“侠之大者”的第一次英雄形象呢,亦或仅仅是为了艺术手法上的求变呢,还是孔老夫子说的:“过与取仁,未足多也”,使得金大侠认识到,用这种杀害亲子的方法来衬托英雄的侠义未免太残忍了呢?大概只有金先生自己清楚了。
《圣经》在基督教是神圣的经典,但在许多非基督徒的眼里却是一部优秀的历史书和文学名著。在《新约·约翰福音》第8节有这样一段话:


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被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的都出去了……

没有犯过罪的人才可以杀罪人,在基督教义里,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没有人能够杀那犯罪的女人。

类似的情节在金庸的小说里也出现了——在《射雕英雄传》第三十九回“是非善恶”中,铁掌水上飘裘千仞被周伯通、瑛姑、一灯大师、郭靖、黄蓉等围在华山之巅,眼见命在旦夕。这时,书中这样写道:


裘千仞脸色惨白,眼见凶多吉少,忽然间情急智生,叫道:“你们凭甚么杀我?”那书生道:“你作恶多端,人人得而诛之。”裘千仞仰天打个哈哈,说道:“若论动武,你们恃众欺寡,我独个儿不是对手。可是说到是非善恶,嘿嘿,裘千仞孤身在此,哪一位生平没杀过人、没犯过恶行的,就请上来动手。在下引颈就死,皱一皱眉头的也不算好汉子。”一灯大师长叹一声,首先退后,盘膝低头而坐。各人给裘千仞这句话挤兑住了,分别想到自己一生之中所犯的过失……

同样没有人能够杀裘千仞。

诗曰:偶赋凌云偶倦飞,一灯慧命续如丝。从文学名著中模仿和挪移是不必难为情的,因为不论是世界也好,中国也好,文化都有一个学习和继承的过程,而在学习与继承中,模仿和挪移往往也是一种形式。


但是,文学名著本身都是顶级作品,不刊之论,就是挪移过来,也很难加以点化。所以我们在这一节里看到的大多都是模仿,而几乎无缘拜识金大侠的点化之功。这一点,只能在下文中见到了。

二、从还珠楼主处


还珠楼主是上世纪40年代中国最有名的武侠小说大家,一部《蜀山剑侠传》当年不知风靡了多少人。他的作品文笔生动,气魄宏大,想象奇特,直把武侠小说写成了神魔小说。金先生作为武侠小说的写作者和集大成者从他那儿模仿、挪移和点化一点东西是毫不奇怪的。

上文提到的“乾坤大挪移”就是一例。在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里,有神驼乙休、江芷云和尸毗老人三个人都会并使用过这门功夫(见该书第100回、第147回和第154回),所不同的只是,《蜀山剑侠传》里的“乾坤大挪移”是类似仙术的一门功夫,它能把人在瞬间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而金先生则把仙术化为了一门武功,能把人打一个地方的兵器或拳脚转移到打另外一个地方。

《蜀山剑侠传》第六回里,晓月禅师的徒弟通臂神猿鹿清会一套从“金刚拳”中化出来的“降龙八掌”。书中这样写道:“这金刚拳乃是达摩老祖秘传,降龙八掌又由金刚拳中分化而出,最为厉害。”

——读到这里,再不聪明的看官也在嘻嘻笑了:原来金大侠《射雕英雄传》里洪七公自创并传给郭靖(而且比他们更早的萧峰也会)的那套“天下刚猛无俦”的“降龙十八掌”是从此地挪移来的耶!

没错,快找此书来看看——但你看了会后悔的,因为那本书里,关于“降龙八掌”的文字就这么几句,既没有关于它的进一步描述,也没有显示它在实战中的威力。而金先生就大大不同了,他不光把降龙八掌点化成了降龙十八掌,而且对降龙十八掌的描写和渲染比还珠楼主的降龙八掌要精彩上几百倍,尤其是给每一招都取了个《易经》中的名字,什么“飞龙在天”啊,“见龙在田”啊,“亢龙有悔”啊,等等,加上乔峰和郭靖的几次凭以力挫强敌,使这降龙十八掌成了金庸武侠小说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武功。

这就是金大侠的高明点化之功夫,他不是一般的挪移,他能把别人的普通东西拿来,点化成出神入化的充满感染力的东西。“乾坤大挪移”也是如此。作为仙术的“乾坤大挪移”,不会有多少人感兴趣,而作为武术的“乾坤大挪移”,则仿佛成了人人可以学会的东西,尤其是张无忌用其在光明顶上大显神通,像开玩笑似的打败了那么多一流高手后,有多少人为他欢呼,有多少人陷入了美妙的遐想之中!

与此类似的还有“屠龙刀”。《倚天屠龙记》里“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口号风靡了多少人,谁知道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和《北海屠龙记》里有一个屠龙师太,她也有一柄无比厉害的“屠龙刀”呢!二者之间不同的也仅仅在于一个是仙家的利器,另一个则是一柄莫名其妙的笨重大刀。但就是这样一柄莫名其妙的笨重大刀,却在江湖中掀起了多么大的风波,而令多少读者如痴如醉!

平心而论,还珠楼主不是一个结构大师,他的几十本书几乎每一本都是只有开头没有结尾的。但他的想象力却是异常的非凡奇特,而很多的奇特想象却往往只开了一个头没有继续深入下去,这就使得后来者很容易从他那儿东摘一点西取一些,然后加以深化和渲染就可以成为自己的东西。像金庸这样的顶级高手,更是能在摘来的东西上加上自己的奇特想象和精彩铺陈,从而化普通为神奇,使得别人即使知道他是模仿或挪移来的,却仍然感谢他的点化的功劳,因为他使人们能得到美的享受、力的享受和智慧的享受。以上提到的“乾坤大挪移”、“降龙十八掌”和“屠龙刀”都是这样的例子。更显明的还有以下几例:
在《皋兰异人传》第一章里,还珠楼主写了侠客马雨辰的睡法:

室中本没有炕,只有两张桌子,这时已拼凑在一起,上面横卧着一个年约四十五岁的瘦子,论相貌身材并不惊人,奇的是,人在桌上身子却未沾着一点桌面,全身共用三根三尺来长的细木棍,像三脚架子一般支着。后脑下支一根,两只脚后跟一边支着一根,那人身子笔挺,四平八稳,脸朝顶棚,悬空高架其上,一点也不歪斜倾倒。这等内家铁板桥的功夫休说眼见,连听也不常听到。


这种凌空而睡的睡法类似于谁呢——当然是《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喽!不过,这是一个瘦男人,而且他的睡法也经不起推敲:后脑和两个脚后跟有支点,屁股下怎么没有?须知,人身最大的重心乃在此处啊。而经过金先生的生花妙笔就不一样了:

只见小龙女取出一根绳索,在室东的一根铁钉上系住,拉绳横过室中,将绳子的另端系在西壁的一口钉上,绳索离地约莫一人来高。她轻轻纵起,横卧绳上,竟然以绳为床,

小龙女是那样一个绝世美女,用一根细绳托起她的婀娜玉体并非不可想象,她在空中恍如仙女凭凌,当她翻身的时候说不定还会轻轻晃悠,这一切都充满了美感,犹如飞燕掌舞宓妃凌波,马雨辰的睡法与之相比简直都要成丑陋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龙女连同她的睡姿都已成了人间美妙的代表,谁不感谢金先生的生花妙笔呢!

还珠楼主的《大侠狄龙子》里有一个名震江湖的侠客雷四先生,他有一种铁木令,只要拿出给人一看,江湖上必然人人买他面子。另一本书《云海争奇记》里则有一个南明老人,他有一种竹木令,谁见了这竹木令都得服从持令人的指点或要求。这两本书写这两种令牌都是含含糊糊,语焉不清,可以展开而没有展开。到了金庸这儿可不一样了,他在《侠客行》里设计了一个玄铁令,谁得到了它,就可以要一流侠客谢烟客为自己干一件事。为了争夺这枚“玄铁令”,江湖上大起烽烟。吴道通得了它,隐姓埋名卖烧饼三年,结果仍然逃脱不了惨死的命运;金刀寨、玄素庄、雪山派为此大打出手;谢烟客为了不负自己许下的“玄铁之令,有求必应”的诺言,又怕被人利用这块东西来害自己而千方百计想要杀死无意中得到它的“狗杂种”……这种点化的神功真正是匪夷所思,几乎可以说,一部几十万字的作品就是点化了这“令”而来的。

再如还珠楼主的《长眉真人》开篇就是两个侠客在船上下围棋,遇到敌人来袭,两人一边继续下一边轻描淡写地就击退了敌人;《蜀山剑侠传》第九十二回“对枰凌大敌”里也有类似的描写,到了金庸的《碧血剑》第九回里就有了这样精彩的场面:


(木桑道长和袁承志正在下围棋)忽听厅外微有声响,知道屋顶跃下了三个人来,袁承志见木桑不动声色,也就不理,继续下棋。木桑道:“你师嫂刚才的举动我都见到了。你放心,明天我帮你对付他们。”袁承志道:“弟子不能跟师哥师嫂动手,只求道长设法排解。弟子自可认错赔罪。”木桑道:“怕甚么?动手打好啦,输不了!你师父怪起上来,就说是我叫打的。”

说到这里,屋顶上又窜下四个人来,随觉一阵劲风,四枚钢镖激射而至。木桑随手接住,瞧也不瞧,放在桌上,只当没这一会事。厅外七人一齐跃了进来,手中都拿着兵刃。木桑笑道:你能不能一口气吃掉七子?”袁承志会意,说道:“弟子试试。”这时七人中有两人去扶起地上的太白三英,其余五人各挺刀剑,冲将过来。

袁承志抓起一把棋子,撒了出去,只听得篷篷声响,七名敌人齐被打中穴道,呛啷啷的一阵响,兵刃撒了一地。木桑点头道:“大有长进,大有长进!”

此外,像《蜀山剑侠传》里陷空岛上有一种专治断骨的“万年续断灵玉膏”,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的“黑玉断续膏”就不仅与此名称相似而且功能也完全相同。不过,衬托了美丽郡主赵敏对张无忌刚刚萌生的爱情和西域少林摧骨裂肤的“大力金刚指”的奇诡背景,其好看程度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金先生一个奇怪的挪移是“商家堡”。
大家知道,《飞狐外传》开宗明义第一章的题目就是“大雨商家堡”,在倾盆大雨和电闪雷鸣中,各路人物齐聚山东武定商家堡
,随后才展开惊险奇诡的情节。

在还珠楼主的《独手丐》里,也有一座商家堡,也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两个小侠客走进了商家堡,会见了各路人物,展开了后面的情节。

金庸的商家堡里有一座铁做的大厅,看官一定对其印象深刻,商老太因为赵半山硬帮胡斐,使她难报夫仇,一怒之下,率家人溜出大厅,紧闭大门,并在四周堆放柴草用火点燃,要将众人全部烤死在里面。
书中这样描写道:
……
这一下变故可没一人料想得到。众人一呆之下,一齐涌到门前,鼻中只闻到一阵焦臭,原来那厅门竟是一扇极厚的铁门,不知是谁在外已将门烧得炽热。陈禹被粘在门上,片刻间已然烫死。众人看明真相,惊诧更甚。王剑英叫道:“弟妹,怎么一回事?”却不听见商老太回答,转身寻人时,不但商老太母子影踪不见,连厅中传送酒菜的仆人也已个个躲得不知去向。王剑英脸上突然遮上一道阴影,急步走向内堂,只见通向内堂之门也已紧闭。那门正中绘了一个八卦,乌沉沉的似乎也是钢铁所铸。他不敢伸手去推,只走上两步,登觉一股热气扑面而至。原来后门也给烤热了。

王剑杰大声叫道:“商家嫂子,你在捣什么鬼啊,快些出来!”他声音洪亮,四壁回音反震,更加响亮。众人自然而然地抬起头来,但见那厅竟无一扇窗子,前后铁门一闭,关得密不通风,连苍蝇也飞不出去。
众人面面相觑,这才省悟,原来商家堡这座大厅建造之时已是别具用心,门用铁铸,不设窗户,瞧来墙壁也是极其坚厚,非铁即石了。


墙壁倒没用铁做,可是地板和天花板也全部是铁做的。“百胜神拳”马行空的徒弟徐铮一语道出了实质:“妈巴羔子,这老虔婆在地底下生火,这大厅原来是一只大铁镬。”

以上是《飞狐外传》第四章“铁厅烈火”里的描写,没想到《独手丐》的商家堡里也有一座铁厅。让我们再来看看该书第九回“姜小侠智伏群贼”里的描写:


田、商二人随领姜飞走到靠壁一面,姜飞见是一片油灰墙,油饰甚新。墙上挂着一幅八尺来长、两三尺宽的镜屏,并无门户。田通手朝墙上一按,铮的一串响声过处,镜屏忽然往下一沉,后面立现一门,笑说:“此是我们练武之所,地方尚大,也最清静。”姜飞未进门时,已觉那墙平整坚固,上有油漆,与别的灰墙不同,又有这样暗门,悄悄用手一试,通体竟是钢铁制成,料知此去伏有危机,一个不好休想脱身。见商义已先走进,田通满面诡笑同立身旁,这才想起换地方的用意,事已至此,不能不算,怕也无用,只得硬着头皮假作从容,笑嘻嘻同了进去。

到后一看,里面乃是一间穹顶圆形、约有三丈方圆的空房。上下四壁都是铁板建成,先去贼党不知由何处走进,共总几句话的工夫业已先到。墙和地板虽是一片片的铁板拼成,各有条缝,急切问却看不出有什门户。只听铮的一声,回顾来路门已不见,也成了一片整壁……

都叫“商家堡”,都有这样一座铁做的厅,不同的只是一个商家堡在山东武定,另一个在豫鄂交界的某处;一个铁厅是练武厅,另一个则是寻常待客的大厅;一个主人翁叫姜飞,另一个叫胡斐而已。

之所以说这是奇怪的,因为像以上列举的那样,金先生即使模仿和挪移别人,也必然是经过一番加工或者修饰铺陈的,像这样赤裸裸的照搬几乎没有过。是金先生自信过了头认为没人会怀疑他?还是他写书太累了无暇考虑这些?还是他为了应付报纸的付印而匆忙一挪了事?

依在下之见,真正的原因恐怕是金先生也有他笔下的黄药师那样的邪劲:你们说俺挪移,洒家就是挪移,挪移了又怎么样。洒家是挪移加点化,只要写得精彩刺激,谁敢不佩服俺!

是的,我们是要感谢金先生,因为他的这一段商家堡,写得烈火赤心,惊心动魄,奇变百出,真是太精彩太刺激了。比之还珠楼主的商家堡不知靓丽了多少倍!
正是:寸心尘外寻烟客,一笑云端见玉妃。即使是存心找碴的人,也不能不佩服金先生的如椽之笔。

三、从朱贞木处

朱贞木亦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著名武侠小说家,其时间比还珠楼主稍迟几年,但其在武侠小说上的影响甚至比还珠楼主还大。朱贞木被后人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之祖”,“他的特点,在于集大成而予后来者以众多的启迪。其一是吸收奇幻派的瑰丽神奇于现实的江湖世相之中。其二是吸收侠情派的缠绵婉约于江湖的壮烈凄艳之中。其三是吸收历史派的沉雄厚重于小说的虚构幻想之中。其四是在武功领域开创了许多奇功,为后代所继承。其五是“一床数好”和“众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侠模式。如此种种,均为50年代以来港、台武侠小说作家群起仿效,历久不衰。”

可以说,朱贞木的以上五个特点全都被金庸继承下来并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来,其中当然也有模仿、挪移和加以点化的。
我们可以先来欣赏一段文字:


只见罗刹夫人玉手频挥,从她手上飞出去的刀片儿,一片接一片,不见刀片,只见一道白光。那边木板上“嚓嚓”连响,众人目不暇接。转瞬之间,二十三柄飞刀,一刀都没留下。众人眼光齐向木板上的红人看时,红人身上一柄飞刀都没中上,却是从头到脚,从左到右,每隔半尺,便有一柄飞刀贴着红人身子,深深地插在木板上,刀尖已透出木板背面。好象用这二十三柄飞刀,照着红人身形,周身画了一道线,把这红人很密切地嵌在了刀阵里。

这是朱贞木的小说《罗刹夫人》第21章中的一段描写,看官们觉得有点面熟吧。哈哈,本文开头写的赵半山的那手神功,他的模特儿原来就在这儿哪!

朱贞木的小说里,像这样精彩的描写是不多的,所以尽管金庸是点化大师,对这一段竟无法点化得再精彩些,只能把二十三把飞刀改成数不清的暗器。但其暗器射人而只画出人的形体却不伤人一根毫毛,这一点却是无法改变的。
朱贞木的《蛮窟风云》第一章“独角龙王”,里面有一段人吸鳝血的文字:

(九岁的沐天澜独自在后花园小船上玩,忽然跃上一条三尺多长手臂般粗的“蛇”,缠住了他。)“惶急之下,他两手死命攒住蛇身,一低头不分青红皂白,拼命张嘴一咬……哪知他这一咬,却咬得很巧,正咬在七寸头上,居然被他咬得鲜血直流。他也不管腥秽,血流满嘴,兀自拚出吃奶力气,咬紧牙根,不肯松口,鲜血迸流,灌入肚内……有半盏茶时,那条大鳝鱼血竭命尽,沐天澜也惊吓过度,力竭晕死。

后来,经过武林高手的指点,沐家的人才知道,原来那是一条金线鳝王,“它的血和骨,江湖豪杰们视为绝世仙缘。因为鳝王的血,有脱胎换骨之功,具举鼎曳牛之力……几杯鳝血,可抵十几年武功。”有此一番奇遇,沐天澜后来自然也成了武林高手。

这一段描写,相信金迷们都会觉得有点似曾相识。是的,《射雕英雄传》是金庸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它的第九回“铁枪破犁”中,有郭靖为了救王处一,去赵王府找药,结果被梁子翁养的蛇攻击的描写:



郭靖被大蛇缠住,渐渐昏迷,忽觉异味斗浓,药气冲鼻,知道蛇嘴已伸近脸边,若是给蛇牙咬中,那还了得?危急中低下头来,口鼻眼眉都贴在蛇身之上,这时全身动弹不得,只剩下牙齿可用,情急之下,左手运劲托住蛇头,张口往蛇颈咬下,那蛇受痛,一阵扭曲,缠得更加紧了。郭靖连咬数口,蓦觉一股带着药味的蛇血从口中直灌进来,辛辣苦涩,其味难当,也不知血中有毒无毒,但不敢张口吐在地下,生怕一松口后,再也咬它不住;又想那蛇失血多了,必减缠人之力,当下尽力吮吸,大口大口吞落,吸了一顿饭时分,腹中饱胀之极。那蛇果然渐渐衰弱,几下痉挛,放松了郭靖,摔在地下,再也不动了。郭靖累得筋疲力尽,扶着桌子想逃,只是双脚酸麻……

一个吸了半盏茶时,一个吸了一顿饭时分;一个吸了鳝王的血而功力大进,一个吸了蛇的血也是功力大进而且从此百毒不侵——这一段挪移或者说模仿,除了加了一点细节和心理描写外,应该说是不怎么高明的,除了金庸敢于骇人视听而朱贞木不敢外——朱贞木本来明明也是想写吸蛇血的,大概觉得人吸毒蛇血而不中毒太不可思议,于是将蛇改成了鳝;而金庸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偏偏要写成蛇,而且是毒蛇,而且是毒蛇中的毒蛇。这就是金庸高于其他人之处的大侠风范!

读过《倚天屠龙记》的一定记得该书第二十四回中,赵敏率领大批人马向武当山大举发难,张无忌初学太极拳和太极剑,就把赵敏手下阿大阿二阿三杀得一个不剩的精彩场面。其中他用一把木剑打败手持倚天剑的阿大一节,也堪称经典了:

赵敏……一咬牙,对阿大道:“去把这姓张的小子两条臂膀斩了下来!”阿大应道:“是!”一振倚天剑,走上一步,说道:“张教主,主人有命,叫我斩下你的两条臂膀。”

……张无忌暗暗发愁,这口倚天宝剑锋锐无匹,任何兵刃碰上即断,……如何对敌,倒是颇费踌躇。忽听张三丰道:“无忌,我创的太极拳,你已学会了,另有一套太极剑,不妨现下传了你,可以用来跟这位施主过过招。”张无忌喜道:“多谢太师父。”

……张无忌(学会了太极剑)在殿上缓缓踱了一个圈子,沉思半晌,又缓缓踱了半个圈子,抬起头来,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净净的了。”张三丰道:“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这就请八臂神剑指教罢!”说着将手中木剑递了给他。张无忌躬身接过,转身向方东白道:“方前辈请。”方东白猱身进剑,说道:“有僭了!”一剑刺到,青光闪闪,发出嗤嗤声响,……
张无忌左手剑诀斜引,木剑横过,画个半圆,平搭在倚天剑的剑脊之上,劲力传出,倚天剑登时一沉。

……只听得殿中嗤嗤之声大盛,方东白剑招凌厉狠辣,以极浑厚内力,使极锋锐利剑,出极精妙招术,青光荡漾,剑气弥漫,殿上众人便觉有一个大雪团在身前转动,发出蚀骨寒气。张无忌的一柄木剑在这团寒光中画着一个个圆圈,每一招均是以弧形刺出,以弧形收回,他心中竟无半点渣滓,以意运剑,木剑每发一招,便似放出一条细丝,要去缠在倚天宝剑之上,这些细丝越积越多,似是积成了一团团丝绵,将倚天剑裹了起来。两人拆到二百余招之后,方东白的剑招渐见涩滞,手中宝剑倒似不断的在增加重量,五斤、六斤、七斤……十斤、二十斤……偶尔一剑刺出,真力运得不足,便被木剑带着连转几个圈子……
最后,张无忌以一柄木剑打败了方东白,还削掉了他的两条胳膊,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谁知道这用木剑和太极剑法打败倚天剑的场面,竟又是朱贞木写过的。请看朱贞木的《虎啸龙吟》第二十回中的片段:

甘疯子嬉皮笑脸地把自己腰上的破竹剑掣出来,大笑道:“你是总寨主,当然非有斩钉截铁的宝剑,我可拿不出这样的宝贝,只好用这竹片搪塞搪塞了。”
柳摩霄……浓眉一扬,厉声大喝道:“不要走,看剑!”话到剑到,那柄倚天剑就像金蛇乱掣,紫电交驰起来。

……几十回合以后,柳摩霄忽觉甘疯子剑法顿变,竹剑上好象有鳔胶一般,偶然两剑碰上,非但削不掉它,反而把倚天剑吸住,急切间竟难摆脱……
……只见甘疯子一柄竹剑不疾不徐,像开玩笑似的,一味死缠活绕,像粘胶似的粘住柳摩霄那口倚天剑……

黄九龙道:“我们师兄这套太极玄门剑,真难窥测奥妙,远看去好象轻描淡写,若不经意,一交上手,就觉出轻如无物,重似泰山。而且随敌进退,如铂吸芥,想逃跑都不能。”
(战到后来,柳摩霄)陡觉右臂一阵酸麻,那柄倚天剑被竹剑一顿,不由得脱飞手去……

这一节也可说是点化普通为神奇的典范,因为除了“竹(木)剑”“太极剑法”和“倚天剑”等几个关键词是挪移来的外,金先生运用了他高超的语言文字描述能力,特别是加上了张无忌临时学艺和木剑断双臂的大胆奇妙想象,把这一比武场面写得奇幻迷离却又酣畅淋漓,真有“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神韵!

但看官们却又发现了一处奥妙:原来金先生的著名《倚天屠龙记》中,不光屠龙刀是从别人那儿拿来的,连这锋利无比的倚天剑也是师承有自啊。

《倚天屠龙记》中还有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那就是被称为“玄冥二老”之一的鹿杖客。此人是赵敏手下的第一高手,在张无忌很小的时候就赏了他一下“玄冥神掌”,使得张无忌从小吃足苦头(但最终也成就了张无忌的一身神功)。鹿杖客的兵器是一根短杖,杖头分叉,作鹿角之形,他的名号便是由此而来。

金先生大概是太喜欢朱贞木创造的这个名号及其使用的兵器了吧,竟然仅仅只改动了一个字,就把他挪移到自己的书中来了——请看朱贞木的《七杀碑》第六章“玉龙街单身女客”中的一段:

(铁脚板说:)“……你是破山大师的爱婿兼爱徒,破山大师当然对你说过,我们四川奇人鹿杖翁的名头。”杨展点头道:“这人听我师傅说过,鹿杖翁隐居鹿头山中,与世无争,与物无忤,人也非常正派,听说此翁年已高寿,足迹不出鹿头山,你们提他怎甚?和那女子有什么关系?”铁脚板说:“自然有关系,鹿杖翁早年是何来历,是不是姓鹿,谁也摸不清,因为他手上一枝非木非铁的怪杖,杖头上有几个短枝叉,形似鹿角,又隐居在鹿头山,人们才称他一声鹿杖翁……”
在该书第十章“鹿杖翁”中再一次写到此人:
忽听得头上一个苍老沉着的声音笑道:“余侠客游戏三昧,不必和这种
狂妄之辈,一般见识,老夫自有道理。”几句话突然而来,这位买卖人也吃了一惊,霍地向后一退,抬头往上一瞧,忙不及躬身施礼,笑道:“鹿老前辈,想不到你老人家有此雅兴。多年不见,今天真是幸会了。”原来擂台上面芦蓬右面卷角上,飘飘然立着一个清瘦老头儿,须眉俱白,相貌清奇,一身道装,左胁下挟着一根奇特的短杖,杖头上四面尽是短角。这使杨展瑶霜暗暗心喜,知道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鹿杖翁了。
这里仅有的一点令人费解之处是:金先生既然这么喜欢鹿仗翁(客)这个名号及其使用的兵器,为什么却又将其从正面人物改为反面人物呢?

四、 从“平江不肖生”处


平江不肖生可说是现代开武侠小说先河的第一人,他的《江湖奇侠传》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三侠武义》《儿女英雄传》以后的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由于是第一人,而且文学素养不高,所以他的东西写得相当幼稚。但他和还珠楼主一样,想象力相当丰富,可惜想到了写出了,却没有进一步展开,这就使得他的作品时有奇峰突起,但整体乏善可陈。但也和还珠楼主一样,因为他想到了写出了,却没有进一步展开,就给后人留下了继承和模仿甚至挪移的空间。我们的金庸大师也不例外。

比如乞丐作侠客之事,在武侠小说里是比比皆是,唯有金先生创造出了一个“丐帮”,似乎全国的乞丐都是一个有组织的帮派里的成员,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有不凡的武功。既然是一个组织,就有上下尊卑之分,于是在金庸的小说里,乞丐在组织里的地位高低就由他们背上所负的麻袋数量来定。背有九只麻袋的,是帮内地位最高的,仅次于帮主,(奇怪的是,金先生从来没说帮主背上是几只麻袋,大约帮主已经超越背麻袋的范围了?)通常担任长老的职务。麻袋越少,地位越低。请看《射雕英雄传》第二十六回里的描写:
黄蓉暗暗数他背上麻袋的数目,三只一叠,共有三叠,总数是九只,再看那边桌旁的三个乞丐,每人背上也均有九只麻袋。

这麻袋不知有多大多重?背上九只不知道嫌不嫌重嫌不嫌累赘?这是没人会去关心的,因为大家看武侠小说都是为了消遣,明知它满纸都是荒唐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问题是像金先生这样聪明的人,如果是他的原创,他是不会写出这样可笑的东西来的。因为是挪移来的,所以别人怎样写他也就怎样挪,没有考虑那么周到了。
请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第一回里的描写:

湖南的叫花,内部很有些组织,阶级分得很严。不是在内部混过的人,绝看不出这叫花的阶级来。他们显然的表示,就在背上驮着的讨米袋。最高的阶级,可有九个袋。以下低一级,减一个袋。柳迟和许多叫花子混了三年,背上已有驮七个袋的资格了。

这里的丐帮还仅仅只限于湖南一个省,而且也仅仅只是普通的叫花子,根本不会什么武功,经过金先生的生花妙笔一点化,丐帮可成了了不起的天下第一大帮会啦。
再如《江湖奇侠传》第十九回有如下描写:


朱复的父亲名继训,据说是朱元璋的第十六世孙,生小即怀抱大志……他存心谋复明社,所以生下儿子来,就取名朱复。朱复之下生了一个女儿,便取名朱恶紫。

金庸曾称自己八岁就看《江湖奇侠传》了,对这一段肯定印象深刻,所以他能根据这短短的一段,创造出《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博父子来——慕容博也是当年大燕皇帝的直系子孙,他也存心想规复大燕皇朝,所以生下儿子来,就取名慕容复。他虽然没有女儿,但金先生却给他的儿子配了个丫鬟,叫阿朱,阿朱还有个妹妹叫阿紫。这阿朱阿紫明显是从“朱恶紫”三字点化而来。结果呢,就有了“北乔峰,南慕容”的江湖美称,就有了慕容复为复兴当年的大燕王朝而做的种种行为,就有了萧峰和阿朱的令人回肠荡气又潸然泪下的爱情,就有了阿紫的种种淘气刻毒和痴心的举动……

在这里,金先生不光显示了他的超凡的点化能力,而且再一次发挥了他的如黄药师的“邪”劲。因为,一般人看到《江湖奇侠传》的这一段时,想到朱复出生,距离明朝覆亡不过几十年,想复兴明社的念头,不光朱氏后裔有,大多数汉人也有,所以都会认为这种描写还是合理的。而慕容氏的燕国呢,却是在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就灭于北魏了。到慕容复的年头,已经覆亡整整六百年了。灭亡了600年的王朝,还有子孙后代念念不忘想把它复活?金庸恐怕有点幼稚了吧,何不把慕容复改为李复呢——毕竟那时候唐朝灭亡才不过100多年啊。
呵呵,难道以金大侠之睿智会不知道这一点?但他偏偏要这样写——别说区区600年,以色列覆亡都2000多年了,还不是复国了!
金先生模仿并点化平江不肖生的另一个例子是“慑心术”。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都记得,郭靖黄蓉为了追查杨康的下落,一直追到湖南岳阳楼,在楼上碰到了丐帮四大长老,最后被彭长老施了“慑心术”而被抓走。该书第二十七回“轩辕台前”是这样写的:

那财主模样的长老笑道:“姑娘既有见疑之意,我等自然不便相强。只不过我们一番好意,却是白费了。我只点破一事,姑娘自然信服。两位且瞧我眼光之中,有何异样?”郭靖、黄蓉一齐望他双目,只见他一对眼睛嵌在圆鼓鼓一脸肥肉之中,只如两道细缝,但细缝中莹然有光,眼神甚是清朗。黄蓉心想:“那有甚么异样?左右不过似一对亮晶晶的猪眼罢啦。”
那丐又道:“两位望着我的眼睛,千万不可分神。现在你们感到眼皮沉重,头脑发晕,全身疲乏无力,这是中毒之象,那就闭上眼睛睡罢。”

他说话极是和悦动听,竟有一股中人欲醉之意,靖、蓉二人果然觉得神倦眼困,全身无力。黄蓉微觉不妥,要想转头避开他的眼光,可是一双眼睛竟似被他的目光吸住了,不由自主的凝视着他。那丐又道:“此间面临大湖,甚是凉爽,两位就在这清风之中酣睡一觉,睡罢,睡罢!舒服得很,乖乖的睡罢!”他越说到后来,声音越是柔和甜美。靖、蓉二人不知不觉的哈欠连连,竟自伏在桌上沉沉睡去。
第二十八回“铁掌峰顶”又有黄蓉运用同样方法反击彭长老的描写:


黄蓉将棒端点在他的“紫宫穴”上,含劲未发,怒道:“你要怎地?”彭长老道:“小人参见帮主。”黄蓉怒目瞪了他一眼,与他目光相接,不禁心中微微一震,急忙转头,但说也奇怪,明知瞧他眼睛必受祸害,可是不由自主的要想再瞧他一眼。

一回首,只见他双目中精光逼射,动人心魄。这次转头也已不及,立即闭上眼睛。彭长老微笑道:“帮主,您累啦,您歇歇罢!”声音柔和,极是悦耳动听。黄蓉果觉全身倦怠,心想累了这大半夜,也真该歇歇了,心念这么一动,更是目酸口涩,精疲神困。简长老这时既已奉黄蓉为帮主,那就要倾心竭力的保她,知道彭长老又欲行使“慑心术”,上前喝道:“彭长老,你敢对帮主怎地?”彭长老微笑,低声道:“帮主要安歇,她也真倦啦,你莫惊扰她。”黄蓉心中知道危急,可是全身酸软,双眼直欲闭住沉沉睡去,就算天塌下来,也须先睡一觉再说,就在这心智一半昏迷、一半清醒之际,猛然间想起郭靖说过的一句话,立时便似从梦中惊醒,叫道:“靖哥哥,你说真经中有甚么‘移魂大法’?”

郭靖早已瞧出不妙,心想若那彭长老再使邪法,立时上去将他一掌击毙,听黄蓉如此说,忙跃上台去,在她耳边将经文背诵了一遍。黄蓉听郭靖背诵经文,叫她依着止观法门,由“制心止”而至“体真止”,她内功本有根基,人又聪敏,一点即透,当即闭目默念,心息相依,绵绵密密,不多时即寂然宁静,睁开眼来,心神若有意,若无意,已至忘我境界。彭长老见她闭目良久,只道已受了自己言语所惑,昏沉睡去,正自欣喜,欲待再施狡计,
突见她睁开双眼,向着自己微微而笑,便也报以微微一笑,但见她笑得更是欢畅,不知怎地,只觉全身轻飘飘的快美异常,不由自主的哈哈大笑起来。黄蓉心想《九阴真经》中所载的功夫果然厉害无比,只这一笑之间,已胜过了对方,当下也就格格浅笑。彭长老心知不妙,猛力镇慑心神,哪知这般惊惶失措,心神更是难收,眼见黄蓉笑生双靥,哪里还能自制,站起身来,捧腹狂笑。只听得他哈哈,嘻嘻,啊哈,啊哟,又叫又笑,越笑越响,笑声在湖面上远远传了出去。
金先生自己这样解释道:

须知“慑心术”或“移魂大法”系以专一强固之精神力量控制对方心灵,原非怪异,后世或称“催眠术”,或称“心理分析”,或称“精神治疗”等等,只是当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自不免惊世骇俗。若是常人,受到这移魂大法,只是昏昏欲睡而已,原无大碍,他却是正在聚精会神的运起慑心术对付黄蓉,被她突然还击,这一来自受其祸,自是比之常人所遭厉害了十倍。
就是这种“慑心术”,平江不肖生也用过。请看《江湖奇侠传》第一百二十五回的下列文字:

……无住和尚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想把赛半仙困住了,盘问他关于哭道人的一番实在情形,即闯然地走进了赛半仙的房间,屹然立在他的面前,好似一尊石像。赛半仙倒被他骇了一大跳,从椅中直跳起来,瞪着两个眼睛,向他问道:“好个撒野的和尚,无缘无故的,闯入人家的房间来做什么?”
无住和尚并不回答,只把两道强有力的目光,凝注在他的脸上,瞬都不向旁瞬。说也奇怪,这赛半仙看上去好象是一个有道力的人,照理应该有一点本领的。谁知不济得很,经不起无住和尚向他注视上三分钟,早已失了自主之力,完全好似被摄住了。
无住和尚便又望着他,问道:……
以下是无住和尚问,赛半仙答,在被催眠的状态下供出了他们一派的阴谋诡计。直到无住和尚觉得问够了,于是:

便把凝注在赛半仙脸上的两道如电的眼光,收了回来,变成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一壁又向着赛半仙连声喝道:“醒来!醒来!”……于是赛半仙的两个眼珠又能转动起来……

同样是写“慑心术”,两者之间的高下靓丑真有天壤云泥之别。在金先生的文字面前,平江不肖生简直成了中学生了。
金庸模仿平江不肖生的另外两个例子都在《飞狐外传》里。
《飞狐外传》第九章“毒手药王”,写到胡斐为解苗人凤之毒,和钟兆文去药王庄求药,来到了姜铁山和薛鹊的居所外面:

只见屋子的模样极是古怪,便似是一座大坟模样,无门无窗,黑黝黝的甚是阴森可怖……打量那圆屋的墙垣,只见自屋顶以至墙脚通体黑色,显然并非土木所构。他不敢伸手去推,但四下地里打扫得干净无比,连一块极细小的砖石也无法找到,于是从怀中摸出一锭银两,在墙上轻敲三下,果然铮铮铮的发出金属之声。

原来这是一座和商家堡的铁屋一样的通体铁做的圆屋,里面住着两个不敢轻易见阳光的恶人。而《江湖奇侠传》第五十八回里也有类似的描写:

柳迟看此处是个山坡,坡中有一个黑色的圆东西,有七八尺高,上小下大,望去仿佛一座很高大的坟茔。只是那黑色光润,和涂了漆一般,看不出是什么。刚待向周季容打听,周季容已指着那东西说道:“已经到了,我师傅就住在这里面。”柳迟听了,好生诧异。走到切近一看,原来是一口极大的瓦缸,覆在地下……

呵呵,竟然有人住在大瓦缸里!不过两者的外表还是相似的:都是圆圆的黑黑的像坟墓一样的东西,而且都是江湖奇人住的地方。只不过一口大瓦缸,人住在里面实在有点不雅和可笑,于是金大侠将其点化为铁屋,再加上毒手药王和剧毒的血矮粟、七心海棠什么的,气氛阴森恐怖阴暗诡异,当然就好看多啦。
却说胡斐和程灵素医治了苗人凤出门后,一路行去,不断地有人请他们白吃饭白住店:

次晨结帐,掌柜的连连打躬,说道早已付过了,只肯收胡斐给店伴的几钱银子赏钱。一连几日,都是如此。胡斐和程灵素虽都是极有智计之人,但限于年纪阅历,竟是瞧不透这一门江湖伎俩。(《飞狐外传》第十二章)
奇怪的是,几乎是同样的描写,平江不肖生竟然又在《江湖奇侠传》里用过了,请看该书第一百五十五回:

(柳迟一个人行到山东)却又遇到了一桩奇怪的事情。原来,每逢他打尖落店,店中人都把他款待得很殷勤,并以盛餐相饷,临走却又不肯收受他的一个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缘故
这一段,也是很难说得清是模仿还是挪移的。

除此以外,金先生还有模仿和挪移其他作品的,比如有人指出过的,《射雕英雄传》里,邱处机初次在牛家村出场,从包中拿出人头掷在桌上的情景就和《虬髯客》里的情景相类似。再如《警世通言》里有一篇的名字叫:“西山一窟鬼”,金先生把这五个字挪移到了《神雕侠侣》里,让这几个鬼辅助杨过干了一点事。



在下穷年余之力,搜罗到这些关于金庸金大侠和历来武侠小说关系的一点材料。从中我们多少可以看到一点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如何继承了前人,然后在他的天才之下,把武侠小说推向顶峰的。

当年,舒伯特的友人请他去听自己新做的曲子,舒先生一边听,一边不断地把头上的帽子除上除下。友人见了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舒先生说:俺有一个习惯,见了认识的人必要脱帽行礼。俺在你的曲子里不断见到认识的人,当然只好不断地脱帽喽。

这个传说不知是真是假,但它讽刺那些没有创造力只知模仿前人的人的语气却是极有味的。当然,舒伯特不会不知道文化上的继承学习之中,必然包含了模仿和借鉴的。他讽刺的只是那些如《圣经》上所云:“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的毫无创造的单纯模仿者。假如他知道吾国有林和靖和金庸这样的在模仿和挪移之后再加以点化从而创造出巅峰作品来的人物,他一定除了脱帽还要深深地弯腰鞠躬,以示敬意。

“美人天上落,龙寨始应春”。金先生的作品是天才的作品,即使他有所模仿挪移,在他的上千万字的作品中,也仅仅只占了极小的篇幅,而他对武侠小说的贡献却是破天荒的——从来武侠小说不被人看作文学作品,但他的东西,尽管还有人不同意,却是在似乎神圣的文学殿堂里,坐上了高高的交椅,而且是名列前茅的,从而把武侠小说的地位大大的提高了。
发表于 2005-3-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立论,破论,举例论证,不愧为一篇绝佳的议论好文的典范

头头是道也,我喜欢!
发表于 2005-10-22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
发表于 2005-10-23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发表于 2005-11-10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5-12-5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em05]
发表于 2006-1-16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以后大长见识!厉害!佩服!
发表于 2006-1-20 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早说金庸的小说也养活了好些无聊的人,大家现在信了吧?!

发表于 2006-2-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em01]
发表于 2007-2-15 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幼稚的文章 其实狗屁不值

我也会写

金庸小说里写乔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看官们见过和这段相类似的文字吗?
请大家从尘封灰裹中找出少年看过的《水浒传》,没错!武松也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金庸小说里写段誉吟诗

不错 宝玉也吟诗

金先生的作品是天才的作品,即使他有所模仿挪移,在他的上千万字的作品中,也仅仅只占了极小的篇幅,而他对武侠小说的贡献却是破天荒的——从来武侠小说不被人看作文学作品,但他的东西,尽管还有人不同意,却是在似乎神圣的文学殿堂里,坐上了高高的交椅,而且是名列前茅的,从而把武侠小说的地位大大的提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2-27 17:22 , Processed in 0.03406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