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25617|回复: 22

金庸年表及金庸家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本年表以台湾金庸茶馆的《金庸年表》版本为基础,经金庸江湖增补修改而成                                           

   
金庸年表

                                            


公元
年龄
大事记
          1924  
出生
本名查良镛,阴历2月6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一名门望族——查氏家族。
1929
5
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
1932
8
读第一本武侠小说《荒江女侠》,作者顾明道,之后更阅读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与《近代侠义英雄传》等。
1939
15
读初三,与同学合著并出版第一本书《献给投考初中者》,大获成功。
1941
17
因在壁报刊文〈阿丽丝漫游记〉讥讽训导主任,被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勒令退学。
1942
18
                                                                                                                               .             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
1944
20
考入当时设在重庆的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因对当时横行校园的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向校方投诉,结果被勒令退 学。后通过任中央图书馆长的表兄蒋复璁在图书馆挂职。这期间 ,金庸读了大量书籍,对日后的武侠小说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1945
21
抗战胜利,随家人返回家乡。随后在杭州任《东南日报》外勤记者及英语电讯收译员。
1946
22
辞去《东南日报》工作,转赴上海东吴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同年秋天,上海《大公报》招聘三名国际电讯翻译, 金庸在三千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录取为上海《大公报》国际电讯翻译。
1948
24
3月15日《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被调派香港,续任国际电讯翻译。
1949
25
11月,在《大公报》发表国际法论文《从国际法论中国人民在海外的产权》等文。
1950
26
应邀北上赴京到外交部任职,因出身关係,不满而归。并因此行导致第 一次婚姻破裂。其父查枢卿作为反动地主在家乡受到清算镇压。 重入《大公报》。
1952
28
《新晚报》复刊,金庸转任该报副刊编辑,并以姚馥兰、林欢为笔名在“下午茶座”撰写影评。此后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并与同为副刊编辑的梁羽生成为好友。



195531   因罗孚举荐,遂以金庸为笔名,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连载一年,开创武侠基业。
195632《碧血剑》开始在《香港商报》连载。并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在《大公报》开辟“三剑楼随笔”专栏。
195733进入长城电影公司。写《射雕英雄传》连载于《香港商报》。
195834以“林欢”笔名写出《不要离开我》,《三恋》,《 小鸽子姑娘》,《有女怀春》,《午夜琴声》等剧本。同年与程步 高合导了《有女怀春》。
195935与胡小峰合导电影《王老虎抢亲》。同年,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伙办报。 5月20日,《明报》创刊。 《神雕侠侣》开始在《明报》创刊号连载。《雪山飞狐》亦连载于《新晚报》。
196036                                                                                                                                .为《武侠与历史》杂志撰写《飞狐外传》。
1961377月6日,《倚天屠龙记》开始在《明报》连载。同时还连载《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196238《明报》因报导“逃亡潮”而声名大噪,发行量遽增。
196339为《东南亚周刊》撰写《连城诀》。9月3日,《天龙八部》开始在《明报》连载。
196440发表〈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社评。 10月至11月,与《大公报》展开一系列笔战。
1965415月至6月,赴欧洲漫游,《天龙八部》由好友 倪匡代笔。年底创办《明报月刊》。开始创作《侠客行》。
196642发表一系列分析“文革”的社评。
196743香港爆发“六七暴动”,金庸因支持港府严厉镇压“ 暴动”,而使自己和《明报》成为左派分子重点袭击目标。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创办《新明日报》。在香港创办《明报周刊》。开始创作《笑傲江湖》。
196945开始创作、发表巔峰之作《鹿鼎记》。
197046写《越女剑》。开始修订全部武侠小说作品。
197248《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1973494月。以《明报》记者身分赴台湾访问十天,与严家淦、蒋经国等国民党政要会晤。之后于6月在《明报》连载数万字的《在台所见所闻 所思》系列文,引起 社会广泛关注。
197955参加台北举行之“建国会”,与丁中江共同为小组讨论会之主席。9月,正式授权台湾远景出版社出版《金庸作品集》。
198056广州《武林》杂志连载《射雕英雄传》,金庸小说正式进入大陆。十五部三十六册《金庸作品集》全部修订完毕,前后花费十年时间。 10月,台湾远景出版社社长沈登恩公开征集金学研究 稿件。此后,二十册《“金学”研究丛书》出版,使金学研究迈出了关键性一 步。
198157与妻子儿女回大陆访问,7 月18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金庸一行,其后游历大陆十三个城市。获颁英国政府O.B.E.勋衔。
1984               60    9月26日,中英双方草签关于香港前途的《联合声 明》。金庸出版《香港的前途——明报社评之一》一书。10月16日,再次应邀赴京访问,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接见并与之长谈。


1985    61
  • 6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正式成 立,金庸被委任为香港特別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86 62
  • 4月,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
  • 正式授权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金庸作品集》。
  • 获颁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88 64
  • 11月,金庸提出的“主流方案”在香港引起轩然大波。金庸连续12天发表题为《平心静气谈政制》的文章,为自己和“主流方案” 辩护。
  • 获赠香港大学名誉教授荣衔。
1989 65
  • 宣布辞去基本法草委、咨委职务。
  • 在《明报》创办三十周年庆祝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明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1 67
  • 金庸与明报企业签订了三年的服务合约,表示最后为明报集团服务三年。
  • 12月,明报企业挂牌上市,与于品海联合宣布:智才管理顾问公司技术性收购明报企业。
1992 68
  • 赴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并于牛津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持讲座,作《香港和中国:一九九七年及其后五年》的演讲。
  • 12月,回家乡寻师访友,并为嘉兴市捐建“金庸图书馆”。
  • 获颁加拿大毕诗省省立大学(UBC大学)Doctor of Letters荣衔
1993 69
  • 发表题为《功能选举的突变》的长文,抨击彭定康的政改方案。
  • 3月18日,应邀赴北京访问。与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会晤并长谈。
  • 4月1日,宣布 辞去明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次日在《明报》发表《第三个和第四个理想》一文,作有关退休的解释。
  • 获浙江大学颁授名誉教授荣衔。

1994 70
  • 1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金庸武侠小说第一部英译本《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雪山飞狐)。
  • 3月,取得金庸授权的北京三联书店隆重出版发行《金庸作品集》简体字版。
  • 8月,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青年教授王一川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出版,將金庸列为本世纪中国小说家第四,排在鲁迅,沈从文,巴金之后。
  • 10月25日,被授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荣衔。获选英国牛津大学两所学院之荣誉院士。
  • 12月,第一部关于金庸的传记《文坛侠圣——金庸传》由台湾远景出版社,香港明报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分别在台湾,香港,大陆同时出版发行。
1995 71
  • 明河社星马分公司出版《金庸作品集》东南亚简体字版。
1996 72
  • 获选英国剑桥大学两所学院之荣誉院士。
  • 日本德间出版社取得版权,正式开始翻译刊行《金庸武侠小说集》。
1997 73
  • 3月,中国时报浮世绘版“金庸茶馆”专栏开张,举行个人在台第一场公开演讲,主讲“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
  • 7月,香港回归中国大陆,在《明报》发表〈河水井水 互不相犯──写在回归第一日〉一文。
  • 10月,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鹿鼎记)第一册。
1998 74
  • 5月中旬,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和中国现代文化研究所召开“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各国四十余位学者赴会或提出论文。
  • 获香港政府市政局颁授“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香港(及海外)文学艺术协会以最高之“当代文豪金龙奖”授予巴金、冰心、金庸三人。
  • 日本“潮”出版社、香港明河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分別出版金庸与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对话录《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一书。 11月上旬,由汉学研究中心、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远流出版公司在台北举办“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港、台及美、英、澳等国二十七位学者发表论文,二百多位学者与会。《论文集》於1999年12月正式出版。
1999 75
  • 3月,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
  • 开始进行《金庸作品集》的三度修订工作。
2000 76
  • 7月,香港特別行政区颁赠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 11月初,北京大学举办“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 12月,获颁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 获得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
2001 77
  • 4月下旬访台,新竹清华大学颁赠荣誉讲座教授证书,并与圣严法师、杨振寧博士、刘兆玄教授进行【岁月的智慧──大师真情】会谈;25日与陈水扁会面。【大字版金庸作品集】计画的第一部《大字版书剑恩仇录》首版问世。
  • 5月,获南开大学颁授荣誉教授荣衔。
  • 7月,国际天文学会以“金庸星”命名北京天文台所发现之一颗小行星,该星总编号为10930,年度编号为1998CR2。
  • 11月,赴日本横滨神奈川大学参加“金庸小说研讨会”。获颁第九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之终身奉献奖。
2002 78
  • 4月,赴上海与保罗科埃略一起参加上海文匯报主办“东西方最有影响作家对谈”。
  • 5月,获华东师范大学颁授荣誉教授荣衔。
  •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03 79
  • 3月,赴澳门参加“金庸图书馆”开幕礼及演讲。
  • 7月,赴杭州参加“金庸书友会”开幕礼及与金迷对话。大陆唯一一本以金庸为名的杂志——《金庸茶馆》杂志发刊。
  • 8月,【新修版金庸作品集】之《书剑恩仇录》、《射鵰英雄传》出版,引发媒体与金迷对「黄药师与梅超风之恋」高度报导与热烈讨论。
  • 6月,二十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十四万人次票选,金庸荣获亚军,仅次于鲁迅。
  • 9月,赴长沙、衡山参加“五岳联盟大会”活动,当选为“五岳盟主”,并主讲《游侠的游历与侠气》。
  • 10月,赴西安参加陜西电视台节目“华山论剑”;赴浙江嘉兴参加“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
  • 11月,获中山大学颁授名誉教授荣衔。
  • 招收首批博士生,分别是卢敦基、王剑和朱晓征。
2004 80
  • 4月,北京移动纳维公司(MNC)获得金庸小说无线网络独家使用权,于移动梦网开通金庸先生唯一授权的手机无线官方网站——“金庸的江湖”。
  • 5月,六部小说入选【最爱100小说大选】,《天龙八部》排名十四、《神雕侠侣》排名二十五、《射雕英雄传》排名三十、《笑傲江湖》排名三十八、《倚天屠龙记》排名四十八、《鹿鼎记》排名六十九。
  • 9月,应邀前往四川成都、九寨沟、峨嵋山、青城山旅游揽胜,是为“金大侠四川行”,并获颁四川大学名誉教授荣衔。
  • 10月中旬,获颁法国文化领域最高荣誉“艺术文学高级骑士勋章”,法国文化部长迪法柏专程由法国前往香港主持颁授仪式。
  • 12月,提出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职务,引起舆论哗然。
2005 81
  • 1月,前往浙江象山影视城,参观大陆电视剧《神雕侠侣》开拍。
  • 3月,《天龙八部》入选大陆语文教材,节录章节为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
  • 4月上旬,获剑桥大学教授会全票通过授予荣誉文学博士的提名推荐。
  • 6月中旬,赴英国领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由剑桥大学校监菲力普亲王亲自颁授。
  • 9月中旬,来台参加远流三十周年庆,并参加远流与《中国时报》联合举办的【金庸家族同乐会】,与台湾金迷同欢。
  • 10月,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修读历史硕士、博士学位。
2006 82
  • 由ICBC中国商银与远流合作,全球首张国际级作家授权的信用卡“远流金庸卡”正式发行。
  • 7月,新版《鹿鼎记》上市,新修版《金庸作品集》全套修订竣工
  • 9月,赴汕头大学,与学生交流对谈。授权作家出版社于中国大陆发行“明月”四十年精品文选《金庸散文集》,此为金庸的首部散文集。
  • 11月,获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推选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 12月,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 (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07 83
  • 1月,获选「开卷年度调查」香港城市代表作家之首。获颁“杭州市荣誉市民”。
  • 4月,因被人在“博客网”上冒名开设“金庸博客”,而于“新浪博客”开通“金庸博客”,发表声讨冒名博客及伪作之手书声明,此举引发网络热议。
  • 5月,获颁台湾政治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 本帖最后由 寒雪牵魂箫 于 2007-10-23 10:33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3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名门望族 书香门第啊~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载:《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嘉兴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1 总第16



金庸家世浅探


吴梁



    金庸原名查良镛,出身于浙江海宁之名门望族,现代著名的新派武侠小说大师。笔者近参与编纂《嘉兴市志》,接触到一些有关海宁查氏的参考资料,根据《海宁查氏族谱》记载,自查约等创修族谱,从第七世起,规定了严格的排行字辈:

  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

    因此,金庸是海宁查氏之二十二世,也是华夏查氏之八十八世后裔。今据《海宁查氏族谱》及各种文献资料,不揣浅陋,草成此文,其中疏漏鲜错之处,敬请方家、读者不吝赐教。

一、华夏望族


    据查继佐《罪惟录·自序》,查氏原系姬姓,鲁侯伯禽之苗裔。“周惠王时(公元前676-653年在位)封姬延于查,子爵。后以地为氏。”(《新安统宗世谱》)〔清〕查克敏说:“吾查之先,以地为氏。下迄唐宋而族大于新安,后之分迁各派咸以新安为宗,则《新安统谱》之原始即为迁派之原始矣。但中间有休(宁)、婺(源)分支,而我海宁又分支下之迁支。”(《海宁查氏族谱·查克敏按》)
   
自始祖查延以下,历汉晋隋唐。传至四十九世查昌,以兵乱避居休宁城北,为休宁查氏之始迁祖。再传至第五十世查文徽、查文征兄弟。兄查文徽,官至五代南唐建州留后、进工部尚书,仍居休宁;弟查文征,官至南唐宣款观察使,年五十就致仕,隐退后迁居婆源城西之凤山岗;所以,查文徽、查文征为休宁、婺源之分祖。此后,婺源分支查文征之孙查甄(五十二世)无嗣,以休宁分支查文徽之曾孙查永之(五十三世)继桃;所以查永之为姿源凤山岗、海宁龙山之同祖,此时已入宋代。历宋元两代,再传至六十五世查伯圭(元代官校书),有子二:长查士琦,次查士嘈。查士琦之后裔,仍居姿源风山岗。查士增(元代官提领)之子查瑜(六十七世),又名均宝,号仁斋;此时适逢元末农民大起义,为避兵乱,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偕妻儿等驾舟顺着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这条水卜通道,离开了皖南山区的姿源,来到浙北杭嘉湖平原的嘉兴落脚,不久由朋友的介绍,来到海宁园花里龙山(今海宁市袁花镇)任西席(家庭教师),他发现龙山一带依山面海、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与故里婺源相似,而且邑名海宁与祖籍休宁的旧名相同,因此决定正式定居于海宁龙山之东南。所以,查瑜是迁支海宁查氏之始祖。
   
查瑜恪守祖训,以儒为业,耕读为务,敦睦乡里,为海宁查氏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所以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查氏从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迁支浙江海宁,至今已有640年历史了。

二、文宦之家


    始迁祖查瑜,元代处士,以耕读为业,诗礼传家。二世查恕,字仲容。“明洪武戊午(十一年),以医学征,诩圣躬效捷,拜郡守,固辞,授太医院正使,赐一品服加蟒玉。寻,为人所忌,被陷暴卒。事闻(于明太祖),追治数人,赐祭。”(《海宁查氏族谱》卷2《世次初集》)所以查恕虽以医术着称,并非科举出身,但他却是海宁查氏成为“文宦之家”的奠基人。其弟查慧也能继承父风,颇拓先业。由于明清社会特别重视科举出身,所以具有经济基础的家族必然鼓励子弟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才能巩固其社会地位。据赖惠敏《明清海宁查陈两家庭人口的研究》:“查氏获得生员(秀才)资格人数为八百余人,考取进士、举人、贡生者共一百三十三人。”笔者据民国《海宁州志稿》所载:明代查氏以进士及第者有六人,即查焕、查约、查秉彝、查志立、查志隆、查允元;其中查焕考中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庚戍科进士,官至山东布政司参议,是查氏荣登金榜的第一人。明代乡试考中举人者,有查焕、查约、查秉彝、查秉钱、查彝直、查志立、查志宏、查志隆、查志文、查允元、查允成、查志洽、查大觑、查大韶、查继佐、查嗣馨、查继甲等十七人;其中查大韶是明毅宗崇祯三年(1630)庚午科亚魁,查继佐是崇祯六年(1633)癸酉科亚魁。清代,查氏科甲尤盛。考中进士者有十五人,即查培继、查升、查嗣韩、查克建、查嗣砰、查慎行、查嗣殉、查洪、查嗣庭、查云标、查祥、查虞昌、查元像、查莹、查文清;其中查文清考中清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进士,官任江苏丹阳知县,是查氏荣登金榜的最后一人。乡试中举者,有查煊、查斐英、查培继、查诗继、查学诗、查曾荣、查嗣操、查萃、查恩继、查嗣韩、查菠、查嗣泰、查洪、查升、查克建、查慎行、查嗣殉、查建新、查嗣庭、查克忠、查祥、查云标、查克绍、查瑾、查览、查昌期、查克上、查克念、查克觉、查复、查其昌、查虞昌、查锉、查元信、查奕惠、查茂荫、查莹、查奕俊、查世俊、查堂、查奕绍、查云、查潞、查睽、查一飞、查世英、查有坤、查传蓉、查有城、查世励、查洗、查绍钱、查耀乘、查光华、查光照、查济元、查文清、查燕绪等五十九人。其中值得一提的,清初康熙一朝,查氏一家进士及第者就有十人(查嗣韩、查升、查克建、查嗣媒、查嗣殉、查慎行、查洪、查嗣庭、查云标、查祥);康雍干三朝,在翰林院任职的先后有查嗣韩、查嗣蹂、查慎行、查嗣庭、查祥等。“一门十进士”与“兄弟三翰林”,海内荣之。尤其是查升,以人品高尚和书法超群,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入值南书房达三十八年之久。康熙帝曾亲笔书写“嘉瑞堂”匾额赐予袁花查氏宗祠,又先后书写“澹远堂”和“敬业堂”匾额分别赐予查升与查慎行。

    明清两代查氏后人之事迹载入正史者,如查秉彝见于《明史》卷210,查慎行、查嗣臻、查升、查揍等见于《清史列传》卷71,查嗣庭见于《清史稿》卷291。载入地方志(如《浙江通志》、《福建通志》、《杭州府志》、《嘉兴府志》和《海宁州志稿》等)和其它古籍(如《鹤征录》、《碑传集》、《围朝先正事略》,以及裨官野史(如《聊斋志异》、《瓤腾》等)者,不胜枚举。

    明清两代查氏后人的著述,据民国《海宁州志稿·艺文志》所载,共有148人撰写各类著述328种,其中部分已镌板刊行,部分为稿本或钞本;其中不少著述已为《四库全书》着录或存目,若干种收入于最近出版之《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查氏后人能诗者为数众多,据查虞昌选编《查氏诗抄》就收入41人,其中以查慎行的诗名为最大。
   
查氏后人在明清两代担任府、州(县)学教职的,据笔者所知有:查继佑(台州训导)、查蕙(会稽训导)、查煊(乌程教谕)、查显(秀水训导)、查瑾(开化教谕)、查茂荫(奉化教谕)、查传蓉(觉罗教习)、查耀乘(台州教授)、查人斌(宁波训导)、查世瑛(余杭教谕)查光华(桐乡训导)等。

    总而言之,海宁查氏在明代以“名臣”着称,在清代以“文苑”称誉;虽其官职、名位不及渤海陈氏之“一门三阁老,五部六尚书”,但也是科甲鼎盛,人才济济,出类拨萃,是名符其实的“文宦之家”。旧时袁花里大坟头(今袁花镇新伟村)查氏宗祠有副楹联,文曰:秦汉以来旧族,东南有数人家(编者按:此处疑有笔误,应为康熙所题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询非虚言。


三、祖先业绩


    明清两代海宁查氏人才辈出,业绩辉煌,兹择要简介于下:
   
(六世)查约(1472-1530):字原博,号毖斋。明孝宗弘治十五年进士。为人刚正不阿,清廉爱民。历任刑部郎中及山东、江西、福建等省要职。他在福建布政司右参政任上,耀任应天府(今南京市)府尹、山东巡抚、副右都御史。未及赴任,时值侯官(今福州市)监狱犯人反狱,他不畏强暴,单车前往劝谕,不幸被难以身殉职。闽人立“怀愁祠”肖像以祀,崇祀“名宦祠”,其事迹详载于《明世宗实录》、《福建通志》和《浙江通志》。着有《还淳录》和《毖斋遗稿》。

    (七世)查秉彝(1504-1561);字性甫,号近川。明世宗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顺夭府(今北京市)府尹。时值奸相严高父子弄权,朝政日非。秉彝刚正清廉,不畏强暴,备陈时事,名重一时。其事迹,载于《明史》及《浙江通志》、《杭州府志》与《海宁县志》。

    (八世)查志隆:字鸣治。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学识渊博,为人谦和,办事有干才。由宁国府推官历南京兵部郎外迁至山东粮储道。着有《岱史》18卷、《山东盐法志》4卷、《宋文钞》(均《四库全书》存目)等。
   
(十一世)查继佐(1601-1676):字伊,号与斋,人称东山先生。明毅宗崇祯六年举人。甲申之变后,曾到浙东鲁王政府任兵部职方主事,积极抗清。明亡后,更名省,自号不省。在杭州黄泥潭(今洪春桥花圃附近)辟敬修堂,聚徒讲学,着书立说。继佐多才多艺,博学强记,经史百家与艺术无不精通,是明末清初海内闻名的一位奇才。康熙初年,因罹吴兴庄氏史狱案,经友人营救后,半年复始放还。自此,放情诗酒,著述而善终。一生著述阂富,至今仍行世者有《罪惟录》102卷、《国寿录》4卷、《鲁春秋》1卷、《东山国语》等。

    (十一世)查培继:字王望,号勉斋。清世祖顺治九年进士,官至江西按察副使。历任
各地官职时,“尤以兴学校,敦教化为首务。建义塾,焚淫祀,慎考课,捍水患,拯饥民。捐傣修白鹿洞书院,时与诸生讲学,兴贤育才,造就实多。”(管元耀《海昌观》卷54

(十一世)查璇继(1662-1722):字寅工,号介庵,晚号髯仙。精治印,对篆摘书和刀法很有研究,着《印谱》2卷。陈缠论印日:“介庵工铁笔,初白〔查慎行)所称。侄(查)圣俞、孙(查)若农,并传家法。”

(十一世)查雍((?
-1673
):字汉园。幼孤好学,弱冠有文名。清世祖顺治十一年,以贡入太学。清圣祖康熙年间,与著名学者、思相家吕留良交游,深为吕氏之学说所倾倒,遂决意放弃清朝之科举,专力于程朱理学。吕留良《质亡集·小序》云:“汉园童年以文蜚声南国,宗党交游皆以荣显期之,然汉园意殊不自止,有志体用之学。辛亥(康熙十年)春,闻予之狂言于许子大辛,甚疑异。适予寓赵家桥陈孟朴家,汉园同大辛见访,遂留榻相与剧论此事,所持甚坚。至中夜忽披衣起揖日:‘廿年之疑,于兹尽释。’乃大悟向来之故。”后,汉园壮年不幸病逝。吕留良为赋《哭查汉园》诗二首以悼念之。


(十二世)查慎行(1650-1727):原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别署初白。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赐进士出身,官至翰林院编修。少年时受业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并与表兄秀水朱彝尊游,共同切磋学艺。他一生足遗迹遍及南北各地,所得一托于吟咏,故篇什最富。今《敬业堂集》录诗4427首,《续集》录诗731首,共计录诗5158首。其诗主要宗宋人,风格清新刻露,多写自然景色和旅途感受,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王士祯评曰;“黄宗羲比其诗于陆游,士祯则为:奇创之才,慎行逊游;蒜至之思,游逊慎行。……其五七言古体,有陈师道、元好问之风;今观慎行近体,实出剑南(陆游)。但游善写景,慎行善抒情;游善隶事,慎行善运行。故长短互形。”(《敬业堂·序》)郑方坤认为:“先生继长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祯)后而称诗伯,一时始站,于斯为盛。”(《国朝名家诗钞小传》)赵翼对其评价最高,认为查慎行可跻身于中国古代十大诗人之行列。

    (十二世)查嗣瑮(1652-1733):字德尹,号查浦。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与兄慎行先后入翰林院,兄弟诗词唱和,刻诗互相为序,被人羡称为“天伦唱和之乐,坡(苏东坡)、谷(黄山谷)不如。”(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十)嗣裸又擅书法,并精考据鉴定,对语音研究造诣很深。着有《音韵通考》20卷、《查浦诗钞》12卷和《查浦辑闻》(《四库全书》存目)。

    (十三世)查升(1650-1707):字仲韦,号声山。康熙二十七年进士,由翰林官至少詹事。诗词清丽,尤工书法,秀逸得董其昌笔意,小楷更为精妙,近似赵子昂。康熙帝曾当众赞称道:“他人书法皆有俗气,惟查升乃脱俗耳。用功日久,自尔不同。”时人称其书法为“海宁三绝”之一。查升为康熙帝代笔书写赐给臣民的字幅,就数以百计。他书写的石刻《孝经》、《兰亭考》、《山居篇》、《感应篇》等书法作品,仍继续行世。着有《澹远堂集》。其子查昌询,也工书法,尤精小楷。

    (十三世)查开:字宣门,号香雨。嗣瑮子。由诸生官河南中牟县丞,擢武徙知县。他任中牟县垂时,“阳河荆条决口,拒费累月不能合龙。(查)开条议开引河、疏故道,力任其劳,不旬日而水势宣泄,堵塞成功,一时咸服其才。旋耀武陆令,……往任后,不惜捐重资,募堡夫,风防雨守,无分寒暑,昼夜视事。二岁无水潦之灾,居民实利赖焉。”(管元耀《海昌观》卷54

(十三世)查祥:字星南,号谷斋。清圣祖康熙五十七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清高宗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旋充律例馆纂修。工书法,有石刻行业,同时也是一位“方志”学者,纂有《两浙盐法志》、《两淮盐法志》、《两浙海塘通志》20卷等。

(十四世)查虞昌:字凤嘈,号明甫,又号梧冈。清高宗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至安徽池州知府。他是海宁查氏经历雍正初年“文字狱”灾祸后,荣登金榜而重振家声的第一人。他重视实践,颇有干才,在知池州府时,府属“贵池、铜陵二县地低洼,民田多筑好以御水,然遇江水最大之、年往往破堤为害。虞昌亲验遗迹,命筑好高三、四尺,自是十余年二邑无水患。”(刘蔚仁修《海宁州志稿》卷28

    (十四世)查歧昌:字药师,号岩门。慎行之孙。幼秉祖训,思敏才富。虽为诸生,能绍其家学。清乾隆年间海宁知县金鳌修《海宁县志》,稿本多出其手。歧昌是位“方志”专家,曾纂有《拓城志》10卷及《归德府志》,并着《四库读字略》4卷、《岩门诗话》、《岩门诗文集》40卷等。

    (十五世)查奕照;字丽中,号丙堂,晚号龙山赘里。寄籍嘉善,官至江苏淮安同知。他能诗能画,擅写意花卉,得宋、元人及陈道复、徐渭遗意.偶作仙佛,亦具汉人画像笔法.着有《东望望阁诗钞》与《东望望阁随笔》。

    (十五世)查棥:字端木,号寄庵。查升之孙。少年时,弃诸生出游宛平,时族人查日干、查为仁父子方业盐于天津,构“水西庄”招名士,端木从其兄贡木馆其家,日干父子雅重之。在日干父子的帮助下,遂经营盐业。当时长芦盐法积蔽,端木为之擎画悉中实要,盐政当局上下引重之。后甄叙得知县,不就选。端木业盐数十年,族人三党赖以存活者,不少千人。据说:近代文化名人李叔同之祖先,原籍平湖乍浦,经查惫等人的帮助而往北方经商,致富后又经营长芦盐业而寄籍于天津。

    (十六世)查世官:字怀忠,号南庐。诸生。慷慨仗义,工书善奕。早岁以诗名,所作甚黔,贫不能刊。客都门时,与山西刘肇绅相契,稿本多存刘氏。吴衡照称其诗“沈雄秀岩,天分绝高。不作僻深歌仄之体,不染浅肤庸烂之习。”人称其为“龙山三子”之一。

    (十六世)查世璜:字仲才,号礼斋。查奕照之子。候选府经历。他是清代著名鉴赏家嘉兴张廷济之婿,工诗善画,龙以擅画梅而名重一时。着有《汉晋砖砚室吟稿》。

    (十七世)查有新:字铭三,号春园。诸生,议叙州同。他精通《易》理,又工诗。国子监祭酒法式善曾题其《吟稿》云:“君家故多诗人,今又得一‘烟波钓徒’也。”其诗以发掳性情为自得。着有《春园吟稿》16卷、《次宪斋笔记》12卷、《地理真传》4卷等。

(十七世)查元镶:原名有筠,字德歇,号又山。查世之子。清仁宗嘉庆十三年进士,“仕至江南、福建、贵州各道监察御史、权户礼兵刑四科给事中。论事侃直,以遭章劫江督暨槽、河两督,又进《筹海运疏》。致仕后,仍操世治盐业。……笃于友爱,元德以同产低一女弟,赘婿于家,邸舍财帛均分之。”(清光绪《嘉兴县志》卷27)着有《广蒙求》16卷、K游斋诗存》。

    (十/\世)查绍钱:字铿友,号玉彭,又号尧斟。元谈子。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举人,援例候选郎中,以亲老不仕。笃于孝道,晨昏定省外,朔望必具衣冠拜。“笃于友爱,仲弟责磋务累,售已产偿所负,不济则躬驰北直沽,亲为经纪,货虽中落,门柞仍蕃昌焉。”(清光绪《嘉兴县志》卷27

(十八世)查人伟(1887-1949 ):字仲坚,号诵坚。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时加入国民党,为著名国民党左派人士之一,任浙江省党部监察委员,创办《新浙江报》。抗战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抗战期间,关心国共合作,并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负责浙江省的盟务。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1949716日。着有《善养斋诗稿》等。

    (十九世)查济眉(1867-1929);字又春,以字行。清光绪秀才,后钻研歧黄之术。开业行医后,医德高尚及医术高超,名声鹊起。其临症首重“望”、“间”二诊,善用廉价药品,减轻病家之经济负担。对慢性病的生死预后,尤强调节气(如“四立”、“二至”、“二分”)的重要。他是海宁近代名医之一,其后裔继承医业,均为海宁现代之名医。

    (十九世)查猛济(1902-1986 ):字太,号寂翁。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任浙江省政府秘书、英士大学教授。解放后,任金华市文联主席、省文史馆馆员。猛济古文根底深厚,工诗文;对文字学、佛经和世界语均有很深的造诣,兼精通英语和日语。擅书法,其行楷有沈曾植风格。着有《中国书史》、《猛济文存》等。

    (二十世)查燕绪(1843-1917):字翼甫,号继亭。咸丰十年避战乱而至武昌,从名士张廉卿游,称入室弟子。同治年间,三次参加经学考试,均拨头筹。光绪八年,应邀纂修《湖北通志》。十一年考中举人,益掌求根抵之学,为文近归有光。十六年,随使日本。二十年,以辣选知县保举同知。三十四年补松江府海防同知,以经术润色吏治。宦辙所至着声,为群吏冠。吴中贤士大夫,尊为经师。民国成立后,遂弃官归隐,著述而终。着有《群书异诂》8卷、《继亭诗文集》等。

    (二十世)查文清(?-1921):字沧珊。清德宗光绪十二年进士。金庸之祖父。光绪十六年任江苏丹阳知县,勤政恤民。次年,丹阳发生民众反帝行动,愤而烧毁城东天主教堂。“西教徒胁督抚索偿,罗织富衿,兴大狱。邑无赖张某者,亦教徒也,与西教徒昵,以屹邑人,门城震骇出亡。省撤下,文清暗曰:“此皆吾良民,昨纵火者。”力白于知府王仁堪缓其狱,乃流莠民二人,酌给偿金完案。未几,以大计免。民立‘去思碑’颁其德。”(《丹阳县续志》卷12)民国十年(1921),文清病逝时,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派人来浙吊唁,并为之亲笔题写《像赞》曰:潇潇白发丹阳尹,曾并花竞少年。大好河山供写照,春风回首一潜然。


四、同辈俊秀


    良字辈为海宁查氏之二十二世后裔,除金庸(查良铺)外,其中不少人成为声闻海内外
的名人。

    查良钊(1896-1982):字勉仲。出生于天津。早年就读于南开、清华等校,学业优异。民国七年(1918)负益美国,初入格林奈尔学院,八年“五四”运动起,立即致电响应;同年转入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次年获学士学位毕业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深造,与同学冯友竺帝)一起受业于美国著名学者杜威与桑戴克。十一年夏,获硕士学位。应北京高等师范(旋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聘,回国任该校教授兼教务长。业余,兼任国立北京八校教联主席,为各校教工谋福利。十七年春,任国立河南大学校长,并应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之邀,兼任河南省教育厅长。北伐成功后,坚辞以上职务,深入基层,探求民生之解决办法。十九年陕西大早,随朱庆澜从事救灾工作,初任华北慈善联合会总干事,亲临灾区,发起“三元救一命”运动,号召津沪等地募款救灾,又联合“华洋义贩会”修建径渭渠,于西北水利贡献极大。二十年秋,长江大水成灾,任长江水灾娠济委员会常委兼灾区工作组总干事,活人无数,时人称之为“查活佛”。“九·一八”事变后,协助朱庆澜组织“抗日后援会”,运输军需武器支持东北义勇军。此后,又任北平艺文实验学校校长,积极从事普通教育的改
革,深受学生的爱戴,被亲昵地称为“孩子头”。二十六年抗战军兴,代表教育部在西安
办理战区青年的救济工作,率领一千七百余名来自战区的中学师生,由陕西凤翔县步行至甘肃天水县,创办了国立甘肃中学(后改名为国立五中)。同年十一月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二十八年兼任西南联大训导长,为西南联大的建设出尽全力。三十四年抗战胜利,任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院长。三十八年夏,在昆明湖畔散步,赋《赤子吟》以示志,其词曰:“孩子头,孩子头,有颗赤子心,为人服务何所愁。不怨天,不尤人,发挥赤子心,观化乐天更何求。”同年秋,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之“成人教育会议”。同年(1949)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底由香港抵印度。195。年春,应印度政府之聘,任德里大学中央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并参加印度乡村教育运动。1953年,在甘地修道院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合演印度历史剧,查氏饰演唐僧玄奖,一时传为佳话。1954年五月,由印度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兼训导长。1972年退休。197531$日,值八十大岁,台湾各界人士及其故旧门生为其举行祝寿茶会,海盐陈大齐教授贺以联日:“无有犹有何非有,人谋是谋不自谋。”这是查氏一生为人服务,公而忘私之最佳写照。19821220日凌晨因病逝世,享年八十有七。查氏一生服务于教育界近六十年,桃李满夭下,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之一。子查瑞传,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查良鉴(1905-1994 ):字方季。良钊之四弟。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政治系,后念及当时领事裁判权对我国国家主权之侵害,主张废除领事裁判权,乃毅然再入东吴大学法律系攻读,毕业后再去美国密西根大学深造,获法学博士及法理学博士学位。民国十年(1921)返国,初任安徽大学及中央大学教授,当时司法当局以其法学精湛,延揽权任司法职务,并在上海执行律师事务,为抗战前上海名律师之一。1949年大陆解放后,去台湾,后任司法行政部政务次长。1976年起,任司法行政部部长,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1971年起,担任私立东海大学董事长达二十年。除在台湾各大学执教外,曾创设中国文化大学及东海大学法律系,培养法律人才无数,成为台湾法学界的权威。他曾在1951年司法行政部政务次长任内,奉派赴美,追究驻美负责军购的空军将领毛邦初私吞军款案,赖查氏之法学素养及美国法院之判决,终于将毛邦初绳之以法,并追回了数百万美元。良鉴之事功遍及台湾的司法、外交、教育方面,但他从不居功,反而以“渺小”哲学,使人生更圆融。病重期间,手书篇言《渺小的自我》自勉:“把自己想成是这世界上最渺小的生物,那么生活中既少苦闷,又乏优伤。因为与世无争,与人无怨,自然烟散云散。”查氏于199431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九十。译着有《犯罪学与刑罚学》、《证据法则要义》等。

    查良铮(1918-1977 ):笔名穆旦、梁真。从小受到书香门庭的熏陶。民国十八年(1929)考入南开中学,此时国家处在内优外患的年代,他热心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开始创作诗歌。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同时被三所大学录取,最后选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入学半年后改读外文系。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校西迁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学业。在校期间,写了许多独特风格的诗篇。当时,他广泛研读外国文学,接触了很多西方现代诗人的作品。英国青年诗人兼评论家威廉·燕卜荪在西南联大教授《当代英诗》,他与之有过直接交往。著名诗人卞之琳、冯至等也在西南联大执教,为他的创作和在艺术上研究西方现代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闻一多编的《现代诗钞》中,就收有他这一时期的诗作四首。二十九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中期,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心,他毅然抛弃了相对安定舒适的大学教师生活,投笔从戎。到缅甸,担任军队翻译工作,出生入死,备尝艰辛。抗战胜利后复员,并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探险队》,此后又出版《穆旦诗集(1937-1945 )》和《旗》。从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前夕,他和当时在上海的以《诗创造》、《中国新诗》为中心的一批对人生苦于思索的青年人王辛笛、杭约赫等(也即是后来《九叶集》一书的作者),共同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取欧美现代派的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的社会现象。袁可嘉《诗人穆旦的位置》中,认为“穆旦是站在四十年代新诗潮的前列,他是名符其实的旗手之一。”

19498月,他去美国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深造,勤工俭学,1951年终于获得了硕士学位。1953年春,偕同夫人周与良放弃了优裕的生活,突破重重困难,回到了祖国大陆。回国后,任夭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他原攻读的是英国文学,为了回国后多作贡献,在美期间也学了俄语和俄国文学。执教之余,就抓紧业余时间,译着了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并先后出版了《文学原理》的第一部《文学概论》、第二部《怎样分析文学作品》和第三部《文学发展过程》。1955年,由平明出版社汇合成一册《文学原理》。一位知名的老教授认为:“查先生译的《文学原理》,至今仍是我们教文学理论课的主要参考书。这是一本非常好的著作,查先生的文笔又非常流畅优美,读起来好像查先生自己写的。"1953-1958年,是穆旦着译的黄金时代,当时他年富力强,坚毅过人,尽管教学和社会活动繁重,但在业余时间内都勤于译诗、创作,先后出版了普希金、拜伦等著名诗人的诗集和文艺理论著作达十四种之多。

    由于穆旦秉性耿直,遇事往往仗义执言,触犯了某些人。在“肃反”运动中,被作为“肃反对象”,折腾了半年多,才算过“关”。1957年,又因说过“谢绝参加鸣放”的话,被人检举揭发,险些被划为“右派”。最后,还是因为人缅抗日这段历史,又加上19575月出版的《诗刊》上发表《葬歌》(一首写知识分子决心改造思想与旧我决裂的诗)和1958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终于被戴上“历史反革命”帽子管制三年,撤消教职,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劳动。“文革”时期,又备受迫害,身心交瘁。由于长期遭受不公正的对待,又加上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紧张译诗工作和伤痛的折磨,终于在1977226日因心脏病碎发而逝世,终年六十岁。1981年,穆旦的错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昭雪。这年11月,南开大学在天津烈士陵园举行了“查良铮同志骨灰安放仪式”。1985528日,穆旦的骨灰安葬在北京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朴素无华的墓碑上刻着“诗人穆旦之墓”,墓室中间葬的还有一部译着《唐璜》。穆旦的一生是坎坷的,可是他对人生、对民族、对诗的信念始终如一。这就是他的平凡而又崇高之处。

    良字辈人才济济,除上述三人外,尚有数十人之多,例如查良锭,营养学专家,着有《实用营养治疗手册》。查良镒,医学专家,译着有《内窥镜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查良钿,计算机专家,译着有《计算机网络译文集》。查良琦,电子学专家,译着有《八十年代微电子技术》。查良圭,教育家,着有《漫谈中学语文教学》。查良钰,煤矿专家,金庸之季弟。


[ 本帖最后由 寒雪牵魂箫 于 2007-10-23 10:31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1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啦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08-4-20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龙吟·壮士兮(新韵)

文/溪风



白驹红带金鞍,
横刀立马银衫客.
蜻蜓点水,
身形杳纵,
黄沙醉卧.
数载年华,
春江秋水,
剑寒萧索.
寄长风冷月,
江湖啸傲,
满眼尽、
刀头恶。

侠士自是云鹤,
走八方,
萍踪无落。
恩仇快意,
铅华涤尽,
尘缘看破。
引剑西风,
秉萧吟哦,
谁能知我。
斩豺狼猛虎,
妖邪何惧,
马革尸裹。
发表于 2008-6-5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穆旦也是查家的?哇!真是人才辈出啊~~~~
发表于 2008-6-5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舒渐雪 于 2008-6-5 19:04 发表
穆旦也是查家的?哇!真是人才辈出啊~~~~


哈~吓一跳吧~~在这里能长不少见识呢~~~
发表于 2008-11-30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的帖子

穆旦是金庸的本家人物。穆旦就是查字拆开来写的。上学的时候学他的作品我就感觉出来了一个查字拆开来写一个镛字拆开来写,肯定有关系。事实证明他们是表亲
发表于 2008-11-30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金庸的生日1924年2月6日是阳历吧。一直以为是阳历呢。如果是阴历就好了跟我妹妹一天生日。
她是1984年2月初6,差 一个甲子,呵呵同是金庸小说迷。
发表于 2008-12-31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价值的资料!
发表于 2009-2-20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厉害的说
发表于 2009-6-1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志摩和金庸是一对表兄弟。
徐志摩笔名云中鹤怎么那么耳熟,天龙里好象是个大银贼。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死得很早,金庸和他接触不多,但印象深刻。金庸读过他的新诗,看过他的散文,都是很优美的,对金庸教益很深。但在金庸眼里表兄竟是这么个人物?我很费解。徐志摩一生用情不专,先后有:张幼仪、林徽因、凌叔华、陆小曼、韩湘眉,不少了吧,这只是中国的。 外国留学的几年MM应该也没少泡,以上是我个人的猜想,希望大家不要见怪。
发表于 2009-6-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发表于 2009-8-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太厉害了,学到了
发表于 2010-7-5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偶像果然牛。谢谢前辈的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2-26 13:29 , Processed in 0.03482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