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12081|回复: 17

大俗大雅话金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9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7年元旦,《射雕英雄传》开始在报纸上连载,吸引了大批读者,其中一个,就是张五常。当然张五常后来成为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号称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三个华人之一,跟阅读金庸小说没啥关系。再后来张五常自己的经济出了问题被美国税务部门查出来了,应该也不是阅读金庸的小说造成的。追着读报上连载的《射雕英雄传》,张五常当时就对朋友说:“如果《水浒传》是好文学,那么,《射雕英雄传》也是好文学了。”

这个张五常有没有搞错啊?《水浒传》是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在我看来,它的文学价值仅次于《红楼梦》,比《三国演义》《西游记》要高出许多。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写得再好,充其量是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而已,怎么可以与《水浒传》等量齐观,还称作是“好文学”?这个张五常有没有搞错啊?

《水浒传》成为‘文学名著’,当之无愧。问题是:它的作者施耐庵先生活着的时候,《水浒》是不是‘古典名著’?当然不是!《水浒》问世之初,读者很多,可是有几个人会把它当“名著”来拜读?那时不仅是‘武侠小说’,所有的‘小说’都被认定为绝对‘通俗’,完全不登大雅之堂。《水浒传》被提升到‘文学名著’的高度并得到大众普遍认可,已经是施耐庵先生逝世五百多年以后的事了。今天视《水浒》为‘巨著’的朋友,倘若早出生一二百年,未必会把这什么玩儿施耐庵放在眼里。

网上有位朋友自称要‘无语’了,他很困惑:“金庸能与钱钟书比文学吗?” 我的困惑,程度和他差不多,我所不解的是:“金庸为什么不能与钱钟书一较文学成就?”  以钱钟书和金庸二人的总体成就看,钱钟书的《围城》加上《管锥编》《谈艺录》,‘金’不值‘钱’。如果专就小说成就而言,‘钱’不及‘金’,这是我的看法。金庸小说作品数量更多仅仅是一个参考指标,同时我怎么也看不出《笑傲》《天龙》《鹿鼎》三书哪些地方不及《围城》。  想来这位网友应该是工商局的领导同志,擅长为万物贴上标签,而一旦某部作品被划入‘通俗’范畴,便跌入了万劫不复之境,永难超生。
       他恐怕未必记得,在20十年前,有人(例如唐詜)也极其困惑:“钱钟书文笔虽佳,但如何能与我们的茅盾比较文学成就”? 我的理解是:茅盾所作,多数如‘八股文章试帖诗’,压根不算文学作品,钱钟书与他比文学成就,当然无从谈起。  数百年前,更有人困惑:施耐庵的‘小说家言’、《水浒传》这样的‘闲书’怎能与王士贞、李攀龙这些大师的作品相提并论、一较短长?  金圣叹的回答是:“《水浒》浏然以清,湛然以明,轩然以轻,濯然以新,彼岂非《庄子》、《史记》之流哉?”——《水浒传》只能与《庄子》、《史记》相比,与其他大师的作品比较,或许它真的不够资格罢?
       实则《西厢记》、《窦娥冤》、《三国》、《三言》、《水浒》、《西游记》这些作品在诞生之初,无不像金庸武侠一样,出身卑贱,被视为上不得台面,今日则被当作天经地义的经典作品,广受尊崇,那是因为时移世易,人们的眼光大不同了。

那位网友以抬高钱钟书的方式来贬损金庸,可能是误以为钱先生这样的雅人,读的都是经典、杰作、名著。钱钟书本人是不是一定会对金庸小说不屑一顾呢?   钱钟书确实没读过金庸小说,也不仅是金庸,晚年钱钟书也很少阅读同时代作家的书,晚辈作家的作品更是基本不看,未必是因为金庸作品的武侠形式而刻意去排斥它。而钱夫人杨绛说在钱钟书早年,“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极俗的书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

20世纪后半叶最受读者欢迎、作品最畅销的小说家无疑是金庸,前50年只能是张恨水。据钱钟书的堂妹夫劳陇回忆当年二人同在西南联大:“钱先生当时特别喜欢看张恨水的小说,有一次他问我有没有《春明外史》,我说没有,于是两人就一起去旧书摊找这本书”。钱钟书既然看得起张恨水‘言情’,难道一定瞧不上金庸“武侠”?况且张恨水也曾写过武侠小说,也算半个‘武侠小说家’。几乎同时,陈寅恪先生也在读张恨水的书。1945年的陈寅恪视力已经不行了,要看书只能请人读来自己听,这种情况下,这位被郭沫若称为“那样渊博的、在我们看来是雅人深致”的陈寅恪先生,选取精读的作品,居然也是‘通俗作家’张恨水的小说!

国内有份《译林》月刊,既介绍西方古典名著与现代派作品,也刊出了大批通俗畅销小说。钱钟书给该刊编辑部写了封信,表示支持,他说:“畅销并不保证作品的文学价值,但是也并不表明作品的毫无文学价值。‘经典’或‘高级’的作品里有些是一度的畅销书”。

陈寅恪、钱钟书这样的大雅君子,真正的通人,反而不会因为一部作品的‘通俗’或‘畅销’而另眼相看,他们更看重作品本身的实际成就,不会光看它们出生的高雅或通俗而论断作品的价值高低。不仅在中国,《水浒传》这样的文学名著当初都是‘闲书’,因为‘通俗’所以‘畅销’。就算是莎士比亚、塞万提斯、莫里哀,当他们分别完成自己最伟大的作品时,小说与戏剧在欧洲也完全不具备今日的正统地位,他们生前名气或许很大,但在当时的文坛及整个社会上不被看重。香港学者刘绍铭先生说得斩截有力:“中国没有一本伟大的小说不是通俗的,小说一词原意也是通俗的。西方小说的起源,也是走通俗的路子……水浒红楼变了经典,是我们‘追封’的结果。”

施耐庵当年跟金庸一样,写出的根本不是什么‘古典名著’,而是‘低俗小说’,但他写作《水浒传》完全无利可图,赚不到稿费或是版税,《水浒》几乎没有商业目的,而金庸的武侠小说,却使作者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这是两人最大的区别。《水浒传》比金庸的小说,更纯粹更纯净,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

金庸小说的商业性绝对是存在的,问题是商业性程度到底有多大。我感觉1963年写作《连城诀》之前的金庸,商业动机非常明显。《连城诀〉之后的作品,经济上的考虑就很弱化了。1955-58年,金庸写小说,要挣稿费。1959—1962年,金庸要靠小说为草创的《明报》吸引读者和订户。至1963年,拜‘大跃进’与《大公报》之赐,《明报》已经站稳了,此后他的武侠小说对《明报》越来越不重要,到1972年金庸写完《鹿鼎记》宣布‘封笔’时,就几乎完全不重要了。当时香港200来万人口,《明报》十几万订户几十万读者,市场接近饱和。没有了武侠小说,多数读者还是会订阅《明报》尤其要看预测时局极准的金庸《明报社评》,继续连载武侠小说,能增加的订户怕也有限。

金庸作品‘商业性’最明显的,是在《明报》刚创立时。《神雕侠侣》就发表在《明报》创刊号上。金庸后来辩解说杨过和小龙女16年后奇迹般的再次相见,是由“两人本身的性格”决定的。但倪匡就认定:“金庸在写《神雕侠侣》时,喜剧收场,绝对可以谅解,因为那时,正是《明报》初创时期,《神雕》在《明报》上连载。若是小龙女忽然从此不见,杨过凄凄凉凉,郁郁独生,寂寞人世,只怕读者一怒之下,再也不看《明报》了”——我比较同意倪匡的看法。
  归结到金庸1963--72年这十年的创作,我不认为其‘商业动机’比现今绝大多数所谓‘纯文学作家’更强。纯文学作家我看也不都是‘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神人’,写作发表作品,或多或少也会考虑稿费或版税问题罢?每个字要是少算他一分钱稿费,还不照样要拍案而起?而1955—1975年,这二十年印行的金庸小说书籍,几乎全是盗版,金庸以及《明报》都赚不到钱。金庸给自己办的报纸写连载,稿费怎么计算?左手交给右手,搞‘双手互搏’?63年以前,写武侠为了‘增加《明报》的销量’,1963年以后,这个作用也降低了。金庸当然是商人,但商业动机在他后期的小说创作上已经不明显,他有更大的商业利益需要考虑,整个报系每年赚了上千万,十几万的稿费或版税相对不重要了。
  要‘迎合读者’,金庸就不应该写什么《连城诀》《侠客行》,这种作品根本不讨好,把这份时间精力用在写《飞狐外传》类型的作品,定能得到更多赞美、获得更大商业利益。《侠客行》很容易给人造成‘没头没脑、莫名其妙’的印象,而《连城诀》的气氛一如书中‘大雪山’样的孤寒阴郁,更难为读者带来阅读快感,这种书金庸早先几年未必有能力写得出来,即便能写大概也不会去写。
  我绝对尊敬余华先生的才气与品质,仍不免要疑惑:同样描写一个讲‘义气’的痞子在一个扭曲的社会如何出人头地的故事,写《兄弟》的余华,写《鹿鼎》的金庸,到底谁的商业动机更强?
   金庸早期作品写得也很用心,这是由金庸的个性决定的。用台湾用语说来,金庸很‘龟毛’,一件事不做则已,做了总要做到最好。金庸自《连城诀》之后的后期作品写得尤其用心,因为他的小说在社会上层得到了相当认可,一些大学问家对它们评价也很高,而经济方面的压力与诱惑同时大幅降低,他后期的几部作品的写作以及后来对旧作的认真修订,皆有将其当作‘文章千古事’来经营的味道。 因此,我认为:《连城诀》以前作品,金庸写给读者。《连城诀》以后的作品,金庸是写给自己的。

商业性是减弱了,毕竟还存在啊。那么带有‘商业性’的文学作品是否就永远自甘下流,不能翻身了呢?像金庸一样,狄更斯也为报纸写连载小说,狄更斯的小说有没有‘商业性’?

莎士比亚又是个什么东西?“他是个戏剧家,其实,这也是他死后人家恭维他的话。生前,他可没有这份荣耀。他是个缺少表演才能的戏子,后来改编别人的剧本,被伦敦戏剧界的雅士们攻击为偷窃‘孔雀的羽毛’来装饰自己的‘老粗’”,当年的莎翁确实就是这幅德行。遭到伦敦戏剧界的雅士们攻击毫不奇怪,今天的中国文化界,自命的‘雅士’更多。要说武侠小说‘通俗’,那16世纪的市井戏剧又何尝‘高雅’?金庸笔下有太多‘巧合’,莎剧中的‘巧合’只怕更多吧?金庸小说存在一些‘常识性错误’,我们正不妨拜读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梁先生剔出的硬伤比金庸少吗?金庸居然让宋代的郭靖黄蓉吃上了明代才传入中国的花生,不得了啊!金庸的作品在某些人眼里,由这一个‘时代错误’就一钱不值了!梁实秋就写过一篇《莎士比亚与时代错误》,指出莎剧中有太多的“时代错误”,莎翁居然也喜欢让英国关公去大战英国秦琼。

金庸为自己的《明报》写稿要‘迎合’读者,莎士比亚为自己的‘寰球剧场’编剧本就不需要‘迎合’观众?要讲迎合,金庸可比莎翁差远了,尤其是**描写,金庸在这方面成就很低。但是美联社曾经从伦敦发出电讯,提醒读者们:“想找一本**的书么?不必注意目前充斥市场的淫书,去读莎士比亚的作品罢。”英国《泰晤士报》更宣称“莎士比亚是英文中最富**的作家”。梁实秋先生对此事的看法是:“在从前,编戏的人不算是文学作家,剧本不算是文学作品……剧本的内容要受观众的影响……看戏的人,从前都是以男人为限,而且是各阶层的男人。什么事情能比**更能博取各色人等的会心一笑呢?”

除了**之外,莎剧的缺陷,金庸小说无不具有。这并不能证明金庸像莎翁一样伟大——他还差得远。但这些先天性缺陷,既然不能阻止莎士比亚走向‘伟大’,好像也就不构成否定、拒绝金庸的充分理据。

一个很奇怪也很好玩的现象:对金庸的学问,像余英时这样的大学者经过与金庸两年多的深入接触,认为金庸有大学问,而像董健这样的小学者,跟金庸基本上只有数面之缘也不看金庸的作品,居然一眼就看穿了金庸没学问。同样道理,许多大儒雅士对金庸的小说评价很高,而认为金庸小说太俗永远不能登入大雅之堂的几位,他们自己的那份‘高雅’,都不上台盘。

‘新儒家’的两位大师牟宗三、余英时,对金庸‘通俗’的武侠小说评价都很高,牟宗三先生最喜欢《鹿鼎记》,而余英时先生最爱《射雕英雄传》。与钱钟书并称为“南饶北钱”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更认为金庸的小说已经到了“百节疏通,万窍玲珑”的境界。其他如刘再复、章培恒、陈世骧、夏济安、冯其庸、严家炎、钱理群、陈省身、莫言、贾平凹、宗璞、何清涟等等,无一不是当代中华文化圈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没有轻看金庸的通俗作品。

认为金庸作品‘大俗’的王朔,自己很‘高雅’?任何人不得有免予被批评的特权,金庸也不例外。任何人都可以批评金庸,王朔也不例外。由王朔出面来嗤笑金庸:“大俗!”所产生的喜剧效果,才足以惊人。看来王朔确实是最具幽默感的当代作家,小说幽默,做事更幽默!还有那位倡议要《拒绝金庸》的鄢烈山先生,我很佩服他的风骨,但他的文笔不好,见识也有些老套,算不上第一流的杂文家,至于袁良骏教授,看他老人家的高雅文字,我感觉老先生好像连话都说不利索。钱钟书《论俗气》谈到一种“求雅而得俗的矛盾现象”:“这种现象是起于不自然的装腔作势;俗人拼命学雅,结果还是俗。”

王一川等人把金庸看作是鲁迅沈从文巴金之后第四位“中国现代小说大师”,这个,我非常不同意。王一川是打破了现代文学中‘雅文学’与‘俗文学’的樊篱界限,做此评价。我觉得不够。既然金庸写的是‘章回体小说’,那就应该打破‘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时间界限,把金庸的小说放到整个中国白话小说史的背景上去衡量其价值。我认为:把金庸最好的三部作品《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放到《水浒传》《金瓶梅》《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三国演义》《西游记》的行列,仍然有着极高的地位。《笑傲江湖》等金庸小说唯一不能攀比的,是《红楼梦》。我的结论是:金庸,是曹雪芹而后中国小说家第一人。

这么说有根据吗?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回答:没有!二百年前金圣叹说《水浒传》可以跟《庄子》《史记》相比,这是他的主观判断;50年前,张五常说《射雕英雄传》是像《水浒传》一样的‘好文学’,也是主观判断。我认为:金庸,是曹雪芹而后中国小说家第一人,更完全是我的主观判断。为什么不去客观评价?因为我根本不相信一个单独的人在文学鉴赏上能做出真正的“客观”的评价,虽然有许多朋友自以为很“客观”,但都是在‘主观’地下定决心去让自己‘客观’地评价某位作家或某部作品,其结果未必比我更‘客观’——要记得我们都不是上帝。

大家各自说出自己的主观看法,假以时日,形成共识,整个社会群体最终还是可以对某位作家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的,无论这种评价比较今天的是抬高了还是压低了;是经典化了,还是被遗忘了。

金庸的文学成就要获得社会群体的比较客观的评价,我‘主观’的认为:最起码还需要100年时间。100年后,人们会普遍的把金庸看成是曹雪芹而后中国小说家第一人。我今天先把话说在这里,100年后,咱们再看看我的预言是否灵验。再见!



附记:



这3个月来,杂务颇多,完全不能静心写文,有负老朋友期待,惭愧煞。这篇也是应长沙一位朋友约请而写的,没啥新意,就是把以前的一些观点甚至文字重新组装了一遍。若得朋友草草一读,已感逾分之宠。

我从2006年7月初起始在网上发帖,于今两年矣。承蒙网友支持鼓励、批评教正,鄙人感刻于心,不敢或忘。

再次鞠躬,谨致谢忱!
发表于 2008-6-29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废话两句:
其实对金庸在文学史上的评价,多半涉及到中国古典的章回小说和现代文学的对接问题。
不可否认,章回小说是有一定的套路的,比如回目、桥段、伏笔(和西方式的“悬念”完全不同),甚至有一定规律的节奏。写这种小说是戴着镣铐跳舞,但镣铐本身也是它的一种形式,无所谓好坏,有的甚至成为“好看”和“高明”的要素。在民国之前,中国小说只有这一种形式,以娱乐大众为主。但西方文学的冲击把文学带入了一个新天地,写作的形式突然间变了,而且一去就不回头。现代文坛的作家基本都受过很深的西方文学影响,以余华为甚,他的叙述完全是西方式的,甚至用词遣句,也完全是西方式的。
这两种写作显然完全是不同路数。在评判的时候,往往标准有点儿含混。

金庸完全是在旧式的套路上融入西方手法,钱钟书其实也在对接,而王朔倒是个特例,他不太学西方,也看不上金庸的套路,但他自己也是有套路的,后人也未必看得上。
所谓对文学大师的评判,有时候就要读得进去,也能脱得出来。摒弃了这些套路的障眼法,其间对人性、社会的见解,未必只有西方手法更好。无论是苏童还是余华,只不过是换了个新瓶,瓶子里装的酒,品味相差仿佛,可能还不如金庸也说不定。

[ 本帖最后由 武五陵 于 2008-6-29 17:22 编辑 ]
发表于 2008-6-30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五常这个人很有意思,借用老刘的话形容张,就是:大褒大贬张五常~~~~~~
发表于 2008-6-30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老刘新文。

正如老刘所说,这篇文是以前一些文的归纳、合并,新意不是很多。不过下面这段话挺有意思:
“金庸的文学成就要获得社会群体的比较客观的评价,我‘主观’的认为:最起码还需要100年时间。100年后,人们会普遍的把金庸看成是曹雪芹而后中国小说家第一人。我今天先把话说在这里,100年后,咱们再看看我的预言是否灵验。再见!”

只可惜看老刘这篇文的,大概没有能活到100年之后的,没有人验证,郁闷勒
发表于 2008-6-30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金庸本人并不这么在意。
他曾说自己的作品在500年后仍然会偶尔有人读起那他就已经很欣慰了。


究竟什么是大雅什么是大俗?  所有人都爱看看得懂的就是大俗? 大部分人看不懂的生涩文字就是大雅?     那这种大雅真的就是好作品吗?

个人觉得一部好作品(是好作品,不是雅作品)  要能雅俗共赏, 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大家(说)好才真的好嘛。   我觉得至少 金庸做到了这点。

在下言辞拙劣,可能有言不及义或是不知所云的地方见谅。
发表于 2008-6-3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地板 的帖子

我就是佩服这句话,我一定会让我的后代帮忙验证,再见~~~
发表于 2008-6-30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人都看懂也许是俗,人人都不懂未必是雅。
发表于 2008-7-1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6楼:

金庸比肩小曹日,家祭无忘告乃翁,o(∩_∩)o...。
发表于 2008-7-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艺术有类似科学、技术的客观标准?我不那么认为~~~~~~
发表于 2008-7-1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对我来说,本文最引起我高度重视的是其中散落的数个“*”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值得深入研究一下~~~~~~
发表于 2008-7-1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文学原本无所谓庙堂江湖,读者自能品评,梁启超当年不是说十年以后当思我,用在金庸身上大概是百年之后当思我,到时来看,这些争论和藩篱都是无谓甚至不值一提的.红楼梦固然雅,但是依旧有无数人为之痴迷,俗如水浒传,还不是同样迷倒万千读者.畅销与否并不重要,但能否长销就考验水准了.

余华和格非是西式的写作,有些文学评论者认为余华为中国的当代文学(小说)树立了一个标杆,但从余华的兄弟所受的大量非议来看,这条路似乎快到了尽头,这个问题很大,以我的能力说不清楚,但是先锋派的作家们,马原封笔,洪峰淡出,苏童不比从前,这几年重新受到关注的格非的路线是重新回到古典,象金瓶梅这些传统小说汲取营养是不是提示着我们中国文学的未来方向呢?至于象残雪那样,在国外观者多矣,国内似乎没有多少响应者.
发表于 2008-7-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什么是大俗?
什么是大雅?
刻意贴上标签去区分反而落入俗套了~~
发表于 2008-7-2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重兄说了近日还要有佳作出来,我们都等着呢哈。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一直在往南方看,诸务全废。过几天再发,如何?

嫉妒50的绿卡

这里,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发表于 2008-7-3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国重 于 2008-7-3 21:04 发表
这几天一直在往南方看,诸务全废。过几天再发,如何?

嫉妒50的绿卡

这里,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国重兄啊,我没有绿卡,而且我已经回国啦……
不是人待也得待啊,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2-27 02:40 , Processed in 0.02741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