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5304|回复: 9

金庸武侠小说在当代青年学生中的阅读状况及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5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庸武侠小说在当代青年学生中的阅读状况及思考
         黄山学院
刘晓路

摘要:金庸武侠小说已经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关于它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以金庸读者的主要组成部分——青年学生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金庸武侠小说在他们中的阅读状况,从而深入探讨青年学生是否适合阅读金庸武侠小说,以及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阅读金庸武侠持何态度。
关键词:金庸 武侠小说 雅俗青年学生 教师
查良镛,这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传奇的故事。也许这个名字很多人不大熟悉,但是他的另外一个名字——金庸,却绝对可以说是响彻寰宇,华人皆晓,他创造出来的人物诸如郭靖、黄蓉、小龙女,相信国人也不会陌生。北大著名教授严家炎先生在查良镛获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仪式上的贺词中称他“可以说是华人世界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作家。”就连当年人渣同志接见查良镛的时候也是亲切的说:“你的小说我是读了的……”甚至于现在对于金庸的研究已经堂而皇之的成为“金学”,并且慢慢壮大。
然而在金庸“热”的时候,争论也从来没有休止过。近半个世纪以来,围绕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争论一直是沸沸扬扬,尤其前几年金庸被任命后又请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一职,以及后来20053月,《天龙八部》节录章节《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入选语文教材,使这一场争论又进入白热化的程度。
对于整场论争,焦点不外乎金庸的武侠小说是雅是俗,金庸是否有资格担任院长一职,以及金庸小说入选语文课本的利与害,即对青年人的影响。事实上,金庸的读者大多数来自青年,争论的焦点也是在金庸武侠小说对于青年读者的影响,鉴于此,我们进行了一场关于金庸武侠小说在当代青年学生中的阅读状况的调查。此次调查,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对五百名大学生及高中生进行了随机调查,现在调查结果已经整理完成,让我们看一下金庸武侠小说在青年学生中的状况。
一.调查状况
1.当代青年学生中有多少人不知道金庸。(见表1

当时做这个问卷的时候,甚至有人提出异议,说这个问题就是废话,怎么可能没有人知道。后来调查结果显示有4.76%的同学不知道金庸的武侠小说。也就是95%以上的青年学生都知道金庸的武侠小说,试问,让这些人全部不许读金庸,可能吗?看来想要所有青年学生不读金庸恐怕是很难做到的了。
2.当代青年学生中有多少人读过金庸的作品。(见表2

知道,但是不一定读过,因为金庸武侠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一版接着一版,一直在热播,所以很多人知道金庸也许只是受影视文学的影响。当然不排除受影视文学影响之后再去找来文本来读,这也是当代文学的一个新现象。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青年学生读过金庸的武侠作品,其中更有21%读过了金庸全部十五部武侠小说。这样的一个结果虽然在意料之内,但还是令人吃惊,当有人还在叫嚣着读金庸武侠小说如何如何不好的时候,已经有超过70%的青年学生读过或者在读。这,怎么办?
3.没有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青年学生以后是否会读。(见表3

很多从没有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学生表示,没有读过金庸武侠小说是因为条件不够,比如老师、家长禁止阅读,没有课外时间阅读,没有书以供阅读等等,并不是真的因为完全不喜欢金庸武侠小说。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83%的青年学生表示如果有条件的话会读金庸,其中19%表示肯定会。
4.没有读完全部的会否继续读完。(见表4

有将近一半的青年学生表示没有读完全部金庸,但是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觉得金庸的其他武侠小说不好了呢,还是因为条件不够呢?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06%的青年学生表示不会再读金庸的其他小说,其余的都是因为种种条件不够,暂时不能读完而感到遗憾,其中还有34.34%表示有条件一定会读完。
5.是否赞同金庸武侠小说入选语文教材。(见表5

对于将金庸武侠小说写进语文课本的问题,作为当事人的青年学生无疑最具有发言权。其中57.62%的学生表示赞同,10%的学生表示不赞同,另外32.38%都抱无所谓的态度。
6.喜欢郭靖还是喜欢韦小宝。(见表6

这是一个比较深的问题,是为了调查青年学生阅读金庸小说的目的性,以及金庸武侠小说到底能够带给他们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有42.85%的学生表示喜欢郭靖,而57.15的学生表示更喜欢韦小宝。
二.对于所调查阅读状况的几点思考
1.我们能拒绝金庸吗?
金庸热已经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当代青少年学生只有不到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金庸,有超过70%的学生读过金庸。没有读或者没有读完的大多数都希望继续读下去,赞成金庸武侠小说选入课本的也占大多数。这是怎样一个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形势,我们还能回避金庸,禁止金庸吗?现在很多人还是不提倡学生阅读金庸,很多父母教师不许学生接触金庸武侠小说之类的“杂书”,然而这样现实吗?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挡是挡不住的,反而会引起子女学生的叛逆心理——我非要看看!
也许有些人很不情愿,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已无法拒绝金庸,回避金庸——现实摆在这里。我们怎么做,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异想天开的,说禁就禁,这是不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
2.青少年学生阅读金庸武侠小说是好是坏?
这是一个很深的问题,可以写成一篇长篇大论,非百万言难以成文。同时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至今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复,关于金庸半个世纪的争论,论争,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金庸武侠,好在哪里,坏在哪里,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需要很深的功底,主要是阅读欣赏功底,绝不是我随便将金庸武侠小说看了一遍就能写出来的评论,所以还是来看一些大家的评论吧。
哲学学者黎鸣曾说过武侠小说“至多是老年人、垂暮者的‘童话’”,“是青少年儿童的‘朽话’,是他们的精神‘白面’”,“青少年儿童应该少读,最好不要读。”他认为“因为金庸的小说内容,几乎全都是教人如何做白日梦,而决不是启发人们面对真自然,面对真社会,总之面对人类真实的环境如何做真正有文化意义的人性价值的思维和想象。”
袁良骏曾在《再说雅俗》一文中提到金庸的武侠小说“仍然是刀光剑影,打打杀杀,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将武侠置于历史背景之上,也有以假乱真的副作用……”“旧武侠小说固有的打斗、血腥、杀人、拉帮结派等毛病,社会影响是很坏的。不幸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也同样有这样不良的社会影响。”
当然,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不良社会影响还有很多,但是总的来看,最重要的不外乎一下两点,一是武侠里的打斗,血腥等暴力成分影响青少年;二是武侠里的想象虚构,对历史的化用,会对青少年起误导作用。三是荒诞的武侠会对青少年的理性思维造成影响。
这样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似乎确实是一剂毒药,残害青少年身心的毒药。然而,这些推论有现实的依据吗?
首先金庸武侠小说里是有打斗和血腥场面,也有拉帮结派,但是这样会影响到青少年吗?如果说打斗,血腥,这样的场面又何止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才有?《水浒传》里的打斗够多了吧?而且不止是拉帮结派,还是落草为寇,造反。《三国演义》里的血腥场面,那种类似火烧赤壁、火烧连营之类的大战比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任何大战都要血腥的多了吧?甚至就连鲁迅先生《故事新编》里还有眉尺间以及宴之敖者之类的打斗及血腥。如果这样就会影响到青少年身心的话,那就全部不要看了。况且,金庸的武侠小说不止是一般的武打小说,他着重表现的是“义”是“情”,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让大家想去模仿的无非都是有情有义的诸如郭靖杨过之类的人物。金庸先生自己所言他的作品“不是写是非,更不是写历史,我想写的,终究是美丽的情感。”诚然,作品中最能引起共鸣的确实是主人公的一些美丽情感,爱情,友情,亲情还有深深的爱国情。相反,对于里面打斗的记忆却不是很多。因为打斗场面文字的表现力远远不够的,也许金庸小说改编成的武侠电影会有种暴力的刺激,但是小说绝对是微乎其微。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关于影视文学和文本的问题。很多人看金庸都是从看武侠小说翻拍成的影视作品开始的,影视作品确实可以给人以很大的感染力,有很强的表现力,把作者虚构想象出来的东西给以具象化,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尤其是一些大场面的拍摄;然而影视作品带来真实的同时又失去了文本的那种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甚至有些影视作品是根据修改的面目全非的剧本来拍摄的,和原著是两码事的。所以我基本上把文本和影视作品结合起来看,这样可以做到一个互补,既有真实的场面,又有想象的情感。影视作品突出表现的是武打的场面以及一些爱情的元素,是有偏重的,不如文本来的仔细全面。其实在金庸武侠小说的原著文本里,武打场面根本不算是重头戏。我本人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看到的是美好的情,决不是打斗和血腥。这样看来,能够看出什么,来源于自己内心想看到什么吧。
其次,武侠小说是虚构的,其中对于古人都能够飞檐走壁,江湖武林之类的当然都是虚构的,古时也许根本就没有。然而小说就是小说,不是史书。史书还不一定全是真实来,为什么要要求小说的真实呢?看过武侠小说的青少年,从没想过自己会飞檐走壁吧?也没有去苦坐修炼的吧?大家也许会认为古代存在有“丐帮”,但是没有几个现在抛弃一切,去加入丐帮的吧?因为大家都知道小说是虚构的,那些都是想象来的东西,只是看看而已。如果你非要把金庸的武侠小说当做历史来看,那也没有办法。如果你想看金庸写的历史,你不如去看看小说后面附的评传,诸如《碧血剑》后附的《袁崇焕评传》,《射雕英雄传》后附的《成吉思汗评传》以及其他,这些才是真正的历史。对于他化用历史的诸如郭靖黄蓉大战襄阳,杨过飞石踢死蒙古大汗之类的,大家虽然只当小说看,但是金庸先生还是附了文字说明那样做只是为了小说写作需要,并说了真实的历史情况。其实跳出来看,如果文学作品会使人们对历史产生误导的话,那么《三国演义》岂不是最严重的一个?到现在也许大家都认为《三国演义》写的就是确确实实的历史。这样误导大家,岂不是罪大恶极了?
第三,武侠小说确实全是作者想象出来的,都是天马行空的,但是很多主人公大多还是生活在现实生活里的,除了一些“世外高人”,例如《笑傲江湖》里的“风清扬”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那也只是个别。黎鸣先生说“1920世纪是全人类兴起理性主义的人性大潮的世纪。”而金庸的武侠小说却使人只会想象,缺乏理性思维。先不说金庸的武侠小说需不需要承担这种社会历史责任,其实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是可以训练人们的理性思维的,他的小说里有很多情节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草蛇灰线”伏笔的手法,这就会给读者带来预测情节的兴趣,这就像侦探小说一样,读者看的时候会根据提供的线索,去猜测真相是什么,去猜测故事会怎么发展。这种猜测是带有很重的理性推理思维的。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同样也是,大家会情不自禁的根据已有的情节、线索去猜测以后的情节。比如看《天龙八部》的时候会根据乔峰的遭遇帮他猜猜到底谁是“带头大哥”,当他陷入困境的时候会有谁去救他。也许有些答案在意料之中,有些在意外之外,但是细细想来却绝对都在情理之中。这就像看侦探推理小说一样有意思。当然除此之外,金庸还大量运用了合理的想象,比如什么样的人才能练什么样的武功,周伯通的“双手互搏”只有他和郭靖小龙女能练,但是聪明若黄蓉却不能练,这都是很有道理的想象。这样大家不仅看到了理性的思考,还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何乐而不为?
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看,“从艺术上说,金庸小说有不少称得上是文学精品,和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之作大相径庭。作者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艺术经验去创作武侠小说,改造武侠小说,将这类小说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此外,金庸不仅是历史学家,精通中国古代历史,同时也是一位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师。金庸小说中包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知识,诸如史、地、易、儒、道、佛、兵、典、武、医、诗、琴、棋、书、画、酒、食、俗等等之下或之中的都被金庸天衣无缝地融会贯通起来。这些对于青年学生无疑也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一方面。
当然也许很多青年学生去看金庸小说是不会思考这些的,至少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是不会去做什么深深的思考的,他们只是为了消遣,吸引他们的只是里面的故事情节和种种感人的情感,当然也不会思考着如何学里面的武功招式,去和别人行侠仗义,打架斗殴。
由此可见,金庸的小说是可以读的,关键是看用什么样的一个姿态去读。这里可以清楚的告诉大家,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是很难找到能够使你内心充满血腥和暴力,能够帮助你去打架斗殴的东西。
3.学生到底应该怎么读?
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我之所以将调查的重点放在青年学生身上,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是金庸读者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未来的祖国。但更重要的是,我想弄清,在这场是非争辩中,作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应该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们要教学生怎么读?
如上所述,金庸武侠小说不像是满上的粗制滥造的武侠小说一样,它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侠义小说”,不会使学生沉迷在里面的暴力,流血之中。相反还可以给学生很多启示,包括对于人生观的启示,对于生活的启示,对于学习的启示,它可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人值得尊敬,什么样的事可以做,跳出故事本身,它可以教给学生怎样去写文章。金庸文章的“草蛇灰线”、悬念设置、以及对于场面环境的描写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描述无疑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可以说,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作为对于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绝好教材。
由此可见,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完全可以看的,关键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尤其是在现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写进课本,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都是赞同的,这样看来禁止学生读金庸已经是绝无可能的无稽之谈。在这样一个形势下,从教师的身份出发,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我认为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来让学生更好的阅读金庸小说。
然而,金庸的武侠小说毕竟只是“课外读物”,除了入选的那一章节之外。作为老师最重要的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阅读的时候当然要注意一些基本的东西,诸如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太多的精力,这是最基本的。其次,要教育学生有正确的方向,读金庸武侠小说为了什么?不能只是为了消遣而浪费太多的时间,阅读的时候要进行思考,并从中学习到什么,比如学习金庸的写作方法,创作手法,对于青年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无疑具有很大帮助。最重要的一点,要教育学生有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调查发现喜欢韦小宝的比喜欢郭靖的学生要多,这其实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郭靖是金庸塑造的一个很成功的为国为民的大侠形象,而韦小宝只是会用些为人不齿的手段伎俩的小混混形象,就连金庸本人都曾表示韦小宝不是一个正面形象,不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还好,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同学在喜欢韦小宝的原因一栏中填的只是因为有义气,聪明之类的。所以说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知道哪些人是值得学习,哪些人是不值得学习的;哪些事是可以去做的,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
只要我们的态度正确,金庸武侠小说并不是如狼似虎般的恐怖,相反,它还可以教给我们很多东西。凡事总有它的两面性,有它的好处,就一定有些瑕疵,关键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最大的努力将它的不良作用降到最低的时候,就是我们可以欢欢喜喜读金庸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①严家炎:《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在查良镛获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仪式上的贺词》,《明报月刊》199412月号。
②严家炎:《以平常心看武侠》,《中华读书报》2000628日。
③严家炎:《文学的雅俗对峙与金庸的历史地位》,《西南师大学报》2004年第9期。
④陈世骧:《关于金庸小说的两封信》,《名人名家读金庸》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8月版。
⑤冯其庸:《读金庸》,《名人名家读金庸》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8月版。
⑥陈平原:《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5期。
⑦陈墨:《金庸小说与20世纪中国文学》,《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5期。
⑧徐岱:《论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4期。
⑨刘绍铭:《平心细读金庸书》,《武魂》1988年第6期。
⑩黎鸣:《垂暮者的“童话”,青春者的精神“白面”——也谈“金庸热”》,《社会科学论坛》1999年第9-10期。
11袁良骏:《再说雅俗——以金庸为例》,《中华读书报》19991110日。
发表于 2008-12-17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楼主 的帖子

楼主行文实在缺少说服力,就像被迷失了眼睛的苍蝇一样,只嗡嗡地叫。而调查里显示得一些可以挖掘的东西,比如这么多人读金庸,为而喜欢韦的比郭的多等,遗憾的是作者只一带而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调查的主题是在青少年学生中的阅读状况,
最为研究者,只能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论述,而不能以痴迷金庸的态度去写~~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调查的主题是在青少年学生中的阅读状况,
作为研究者,只能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论述,而不能以痴迷金庸的态度去写~~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6-3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

  
我是90后的   
  很赞同LZ的说法
发表于 2010-6-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百名大学生及高中生进行了随机调查”,有一定说服力。
发表于 2010-6-4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将不理会某些人所做的所谓雅俗之定论、之偏见而在人民中流传,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发表于 2010-6-8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90后,很爱金庸!!!!!!
发表于 2010-6-8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学生禁金庸?也太扯淡了吧……
关于教育下一代,个人认为应该先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再引导他们认清身处的事实。
金书好坏,公道自在人心,不是狗屁专家说了算的,金庸先生写书又不是给他们看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2-28 10:56 , Processed in 0.03893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