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22586|回复: 58

浅析金庸小说书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3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其《金庸作品集》一共收录了他的十五部小说,外加一些杂文和历史评论类文章。其中,《袁崇焕评传》附于《碧血剑》之后,《三十三剑客图》附于《侠客行》之后,《成吉思汗家族》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关于“全真教”》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易经•阴阳与术数》附于《神雕侠侣》之后。其他的,不一一介绍了。

    当然了,绝大多数的读者喜爱金庸还是喜欢他的小说,而《金庸作品集》也是小说集。对于广大武侠迷来说,金庸的十五部小说一定不会陌生。金庸本人曾把这些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凑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最短的一篇《越女剑》没有包括在其中。

    金庸的十五部小说,我看过两遍。对于小说书名的涵义,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按照各部小说的创作先后谈一下我的一家之言(其实说是“一己之见”更恰当),还请诸位不吝赐教。



    金庸的开山之作是《书剑恩仇录》,作于1955年。果然是“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这部发轫之作,便显露出了他的大家风度。
    这部作品又名《书剑江山》。其中的“书”应是指伊斯兰教的经典《可兰经》,其中的“剑”或可指霍青桐赠给陈家洛的那柄短剑。因为故事的很多部分都是围绕这一书一剑展开的。
    另外,“书剑”并提,一文一武,既有书卷气,又具肃杀意。“书剑”也许还象征着“文武”,陈家洛确实是文武皆可。书中描写的一系列文斗和武斗都可以印证“书剑”二字。“恩仇”二字,包含满汉之间的矛盾、乾隆与陈家洛的复杂争斗等。
   
   
   
    金庸的第二部作品是《碧血剑》,作于1956年。
    “碧血”二字,出于《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于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可以看到,此时“碧血”二字,尚未连用。但“碧血”二字自此就与“不白之冤”联在一起,而书中隐喻的两位主人公恰恰都很冤。
    书中的金蛇剑因被金蛇郎君用以报仇而饮尽人间鲜血,化为一道血痕,发出碧油油的暗光,或可为“碧血剑”其名所指。
    又有,此剑由袁承志所执用以行走江湖、安邦立国。古人云:碧血丹心。再加上袁承志是忠良之后,当可赞以“碧血”二字,则“碧血剑”也可以看作是袁承志的代称。
    《书剑》结尾处那首词似乎也在预告了这部小说的诞生:“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



    第三部作品《射雕英雄传》尽管水平不及后面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但也许是金庸最光彩和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了。
    然而这部作品的命运可能是最坎坷的,原因就在于“射雕英雄”几个字。台湾的文化官员怀疑有“鼓吹毛泽东之嫌”,理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故本书在台湾出版时,不得不改名《大漠英雄转》。对此,后来金庸解释说“射雕是中国北方民族由来已久的勇武行为”。
    小说的结尾和附于书后的一篇文字很能说明问题,金庸认可的“射雕英雄”是郭靖这样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而非成吉思汗这样东征西讨的“民族英雄”。所谓“英雄传”,是指郭靖成长、学艺最后精忠报国的过程。



    接下来一部作品是《雪山飞狐》。
    胡斐外号“雪山飞狐”,书中交代,“飞狐”二字是由“胡斐”二字倒转后取谐音得来的。
    根据刘国重兄的分析,金庸可能是先想到“飞狐”,再由“飞狐”二字倒转得“胡斐”。他的论据是:苏轼的《雪浪石》“飞狐、上党天下脊”中“飞狐”二字是古地名,河北涞源县之旧称,又是恒山之要隘(“雪山飞狐”四字在苏诗中唯少一“山”字)。



    射雕三部曲的第二部《神雕侠侣》,作于1959—1961年。
不妨把“神雕侠侣”四字拆成“神雕”和“侠侣”再来看。“神雕”,是指当年“剑魔”独孤求败的宠物兼朋友——那只虽然丑陋却神奇的大雕。“侠侣”,自然是指杨过和小龙女夫妇了。
    如果单取“神雕侠”三字,则是武林对杨过的尊称。



    1960年,有一部《飞狐外传》。
    金庸自称《飞狐外传》与《雪山飞狐》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雪山飞狐》里的真正主人公其实是胡一刀,胡斐的形象在里面没有树立起来。金庸为了描写胡斐成长的历程,交出了这部小说。



    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是《倚天屠龙记》。
    书中有“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说法,整部小说也紧紧围绕倚天剑和屠龙刀展开,故得名。
    不妨把“倚天”和“屠龙”分开来看。屠龙刀所屠的,是残暴的统治者,因为古代的统治者都宣称自己是“真龙天子”。而想要“屠龙”,不是那么简单的,必须有所倚仗,所“倚”者,“天”也,或者说,“天下”也。
    原版中,屠龙刀中藏有《武穆遗书》,倚天剑中藏有武功秘籍。但后来有人提出高温下丝帛不燃烧不符合事实,所以金庸进行了改写,但象征意义也因此减弱了。



    射雕三部曲完了以后,紧接着是《白马啸西风》。
    白马,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开头有,结尾也有。“啸”字当解为“呼啸”。“西风”既指典型环境大漠,又暗含凄凉、悲苦之意。
    整个题目给人的感觉无疑是“悲从中来”,宛如一曲悲凉的田园牧歌。



    1961年,还有一部《鸳鸯刀》
    书名源于一对一长一短的鸳鸯刀。此外,“鸳鸯”二字向来指夫妻或恋爱中的男女,书中也不例外。
    另外,书名也与书中的“夫妻刀法”暗合。



    1963年的《连城诀》,是金庸的一部力作。
    书中的“连城诀”是指找寻梁元帝大宝藏的秘诀,是一组数字,对应《唐诗选辑》里诗句的一个字。把这些字连起来,就能得知宝藏的秘密。
    相较之下,我更喜欢原名的书名《素心剑》。心太黑了,当然要“素”一下。



    连载了两年多才完成的《天龙八部》,是本人最喜欢的金庸作品。
    “天龙八部”这个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许多人猜测八部的每一个对应于书中的某一个人物,并煞有介事地给出了答案与解释。后来金庸本人予以了否认。
    既然用了一个佛教词汇作书名,那么本书当然深具佛学意味了。所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概括辞。



    接下来的作品,是《侠客行》。
    《侠客行》本为李白的一首古诗,被金庸化用进了小说,成了一套奇妙的武功。书中的侠客岛应该也是由此得名。



    1967年,《笑傲江湖》的故事伴随着大陆复杂的权力斗争开始了。
    吴承恩著《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写渔樵对答,渔翁张稍作的《西江月》词中有一句 “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当是“笑傲江湖”的最早出处。
    金庸非常喜欢读《西游记》(按:《鹿鼎记》中韦小宝和双儿聊《西游》故事的那一段文字可以作为旁证)。那么,从中撷取一个词语对于他并非难事吧!
    书中的《笑傲江湖》是一首曲子的名称,寄托了逍遥自在的追求 。
   
   
   
    金庸的封笔之作是《鹿鼎记》,也被认为代表了他的最高水平。
    “鹿鼎”二字,出现在书中的鹿鼎山。有人认为书名来源于此。
    非也,非也。
    古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此处“鹿”通“禄”),又有“人为鼎镬,我为麋鹿”之说。或者也可以从“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理解。故鹿、鼎应有政权的注解。“鹿鼎”二字连用,更见其妙。
    说穿了其实就是:天下苍生是鹿,终究要被放在鼎里煮的。所不同的是,争夺天下的人,谁厉害,谁享用这只鹿。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只需看《鹿鼎记》的开篇,就知道我所说的绝非虚言。
    鹿鼎山的名字,反而应当来源于此。
   
   
   
    最短的一篇,也是最晚的一篇,是《越女剑》。(按:《越女剑》是在《鹿鼎记》连载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姑且采取“《越女剑》是最晚的”这一说法,金庸本人在《鹿鼎记》的后记里也采纳了这一说法)
    相较之下,《越女剑》应该算是历史小说。这篇小说中关于阿青的部分,脱胎于古代的传奇故事。
    越女的名字,最早叫“赵处女”。
    此外,金迷们应该记得《射雕》中的韩小莹所使的剑法就叫越女剑法,她本人的外号,也叫“越女剑”。

文章出自
              季力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li0620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3-13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3-13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雕侠侣那个,把前三个字拆出来看有点牵强~
侠客行,虽然未必是金庸先生的优秀作品,但这么理解似乎肤浅了点~最起码这部小说是以李白诗中所要表达侠客的概念为基准,进而形成狗杂种的人物特点
倚天屠龙记,金庸先生说过,他更侧重于男人之间的感情,整部小说也不难看出关于争夺“天下”笔墨不多~至于蕴含的寓意,倒是可以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看出:张无忌性格优柔寡断,虽有登上天下大统的能力和机会,却不愿意去争权逐利~
连成决,似乎是出自于成语“价值连成”,小说应该主要是写人性最阴暗面全部展露到现实中时,到底什么才是最有价值、最值得去珍惜的东西
最后,对鹿鼎记的理解,恐怕没谁会想到是从鹿鼎山而来~“鼎”字的出处在第一回说的很明白,是成语“问鼎”中的“九州之鼎”,怎么也不会是单纯用来鱼肉百姓用的吧,至少在康熙手中这只是权利的象征,毕竟金庸先生对康熙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两 +50 收起 理由
流云似铮 + 50 认真回复~~欢迎常来华山~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3-13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回复,拇指都要抽筋了~
发表于 2010-3-14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欢《白马啸西风》的书名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八横网友,多谢指教。
“神雕侠”那个,确实牵强,我自己都觉得像是没话找话说。
《侠客行》里侠客的概念,我挖掘得不够。
关于《倚天屠龙记》的那条,容我再想想。
关于“连城诀”,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以前还真没想到和“价值连城”联系起来。

关于《鹿鼎记》,还是抄一段刘国重的文字:以明快诙谐笔调,抒写灰黯绝望。为何金庸如此美化康熙?是对当时中国现状及未来前景的绝望,绝望了,又实在不想绝望,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好皇帝身上。
我认为金庸先生更多是对当时大陆的形势极端失望。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厉胜男网友,确实如此。
抄一段金庸的《卅三剑客图》中的文字:
    江苏与浙江到宋朝时已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苏州、杭州成为出产文化和美女的地方。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吴人和越人却是勇决剽悍的象征。那样的轻视生死,追求生命中最后一刹那的光彩,和现代一般中国人的性格相去是这么遥远,和现代苏浙人士的机智柔和更是两个极端。在那时候,吴人越人血管中所流动的,是原始的、犷野的热血。吴越的文化是外来的。伍子胥、文种、范蠡都来自西方的楚国。勾践的另一个重要谋士计然来自北方的晋国。只有西施本色的美丽,才原来就属于浣纱溪那清澈的溪水。所以,教导越人剑法的那个处女,虽然住在绍兴以南的南林,《剑侠传》中却说她来自赵国,称她为“赵处女”。
    但一般书籍中都称她为“越女”。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又离开网友,我也最喜欢“白马啸西风”这个名字。
发表于 2010-3-14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指教可不敢当
毕竟十五部书我只看过一遍,还是昨天刚刚看完的~
至于金庸对大陆的看法,或许会涉及到政治问题——江湖中第一禁令:莫商国事!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过一遍,不一定就比看过多遍的人理解得浅。还是多谢你。
我会注意的,不谈国事。
发表于 2010-3-14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最喜欢的书名当数《白马啸西风》,与梁羽生那部《浣花洗剑录》一般,单看书名就有一股意境扑面而来。论书名白马啸西风当属第一,笑傲江湖属第二,倚天屠龙记属第三。论水准还是天龙八部数第一,一书写尽世间恩怨,形色众人,话说某家准备退休后细挖譬如全书共计多少人物此类芝麻小事以聊老年情怀,哈哈。
很多人包括老金本人都喜欢鹿鼎记,但某家不是很喜欢,窃以为是老金晚年意淫之寄托为甚。(莫拍,某家知道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天龙八部》水平确实是高,也是我最喜欢的。不过我还是认为《鹿鼎记》水平最高,在这部书里金庸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把《鹿鼎记》单纯看作意淫之作,确乎不妥。建议看一下刘国重的帖子“韦小宝:流氓无产者的完美代表”,会有所收获的。看《鹿鼎记》要和当时大陆和世界的形势联系起来看,可惜现在的人对那一段历史知之甚少(包括我自己)。
感谢酒罢问君三语网友,问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两 +100 收起 理由
流云似铮 + 100 嘻嘻,楼主常来华山发帖哦~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4-9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没啥深意?????????
发表于 2010-4-1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高见,佩服
发表于 2010-4-11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更喜欢笑傲江湖这名
太有feel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5-1-28 03:16 , Processed in 0.03536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