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5027|回复: 13

刘邦转世?前身?——第三只眼观鹿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朝代纷纷排成行,

                                    开国明君皆流氓。

                                    如果有人不相信,

                                    请看刘邦朱元璋。

                                                  ——季羡林



    一



        韩信叛乱,与林秃罪案,一样的扑朔迷离,或许永无真相水落石出的一日。

      《史记·淮阴侯列传》:“太史公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这个嘛,韩信确实没做到,没做好。至若“天下已集,乃谋畔逆”,中智之人尚不至如此颟顸,况是韩信这样的‘超天才’?

       清末大儒李慈铭先生,对这段‘太史公曰’的理解是:“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此史公微文,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

      金庸也借他‘荃姐姐’之口,答复韦小宝“韩信要造反吗?”的疑问, “苏荃摇头道:‘没有,他没造反。皇帝忌他本事了得,生怕他造反。’”

      韩信“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而名高天下”,终以‘谋反’罪名被杀。再二十年,灭吕安刘的大功臣周勃,面临同样的指控(“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幸赖老太后为之剖白分辨(‘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周勃才得释放。

      同理,当韩信‘三分天下有其一’,不以此时反,今为阶下囚,顾欲反耶?

      陈豨谋乱,应是确有其事。高祖吕后畏忌韩信之能,趁势将其打为‘陈豨反汉集团’的首谋,这种可能性,怎么也不好排除。

      “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这是司马迁对周勃的论赞。 假使周勃谋反的罪名被坐实,则太史公必曰:“假令周勃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伊尹、周公,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我并无意指摘司马迁无气节顺风倒,当时的文网之下,欲求《太史公书》流传,只可如此以曲笔出之。



  二



        韦小宝真要采纳诸大儒“自己做皇帝”的建议,我很不看好他的前途。

        想到的,便是这‘天下已集’四字。

        天下已集,来不及了!

        如当时天下未集,王纲解钮,而群雄逐鹿呢?

        如此,韦小宝也能当皇帝?

        就他这样一个小流氓,小混蛋,小痞子?



   三



         小说,比历史,更真实。

         小说作者,只要他愿意,是可以洞悉并描述书中人物的全部心理的。

         史书作者不可以的。

         花城版《鹿鼎记》217页,记录了韦小宝的光辉事迹,“唯一的念头便是撒腿就跑,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可是他吓得全身酸软,拼命想逃,一双脚恰似钉住了在地下,半分动弹不得。”像这样在险境中吓昏了头跑也跑不动,《鹿鼎记》中韦小宝做过也不是这一次。

          小说家是可以这样写,写得这样细致的。而在《XX本纪》中,同样的事体同样的反应,却只可以写作:“众皆惶骇四奔,公独夷然挺立,不为少屈……”

         这次是真真跑不动了,此外,韦小宝能跑动终于落荒逃窜的经历还有不少,哪像领袖元首的风范?

         此正是元首之风范。

         史书作者不宜多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却必须尽可能记下一切事实。

         刘邦当年撒欢逃亡,连自己的一子一女也给他踹下车!这一光辉事迹,司马迁居然没给掩饰过去,不厚道啊。

        斯诺书中,不是也记下了某公自述“我躲到厕所里去,直到殴斗结束以后才出来”?

      ‘啤酒馆政变’之时,“希特勒是第一个跳起来向后跑的人,把他那些躺在街上的死伤同志抛下不顾。”(《第三帝国的兴亡》110页)

       小说中的韦小宝确乎带点‘小丑’色彩,这位‘嗨·希特勒’先生初上政治舞台,也曾普遍被欧美上层人士目为‘小丑’, 又怎样?对于1945年希特勒没有自杀而是逃到南美或他地的传闻,我是有些将疑将信。

         切·格瓦拉被围捕之时,嘶喊:‘别开枪!我是格瓦拉!我活着比死了更值钱!’

         萨达姆教导伊拉克人追求光荣的牺牲,他自己却是像老鼠一样被美军从地洞里拽出——本来他是有充分时间、条件可以自行追求光荣的。

        越是这样蔑视他人生命的人,越是珍视自己的生命,畏惧死亡。

        因为有此认知,当宣布绝食,我从头就不信他会玩真的。



  四



        天大的英雄,也有胆怯的一刻。

        一味地胆怯,终非豪杰意态。

        大英雄往往既勇亦怯,时勇时怯。君不见汉光武刘秀亦是“见小敌怯,见大敌勇”?

        某些时候,韦小宝表现得极有胆色,实非你我所能及。

       书中写道“韦小宝见情势危急,心想今天舍了性命也要相救师父”(1077页),对总舵主师父陈近南,韦小宝不惜舍命相救。对另一师父,‘皇帝师父’康熙,韦小宝也曾不假思索舍身为之挡了一剑。

        仅是痞子吗?岂非豪杰乎?

        再有,“韦小宝忍不住向躺在地下的郑克塽瞧了一眼,心道:‘你是王府公子,跟我这婊子儿子相比,又是谁英雄些?他妈的,你敢不敢站在这里,让人家在脑袋上砍一刀?’”

         也曾掂量自己,“敢不敢站在这里,让人家在脑袋上砍一刀?”

        答案很明确:俺可不敢!

         阁下亦不妨自问:有此胆色无?

                                            

  五



        韦小宝被吴立身赞誉为“小英雄办事干净利落,有担当、有气概,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陈近南赶忙代为谦谢,“吴兄可别太夸奖了,宠坏了小孩子。”身为韦小宝的师父,这话由陈近南说来,甚是得体。

       “别太夸奖,宠坏了小孩子”,在小说中,金庸对韦小宝,大体也持此态度。还算得体,因为他是他的创造者。

        小说中一再强调不知韦小宝的父亲是谁,文人狡狯、故弄玄虚罢了。韦小宝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查良镛。

      “可别太夸奖了,宠坏了小孩子”,这话,师父既然说得,他老爹,自然也说得。

       《鹿鼎记》的英译者闵福德,认为此书叙事风格‘具有欺骗性的流畅’。与此类似,刻划韦小宝其人,金庸乃出以戏谑笔调。凡是韦小宝做出啥子露脸事情,金庸必然紧接着加以调侃、打击,以期消解韦小宝行为的崇高意味,“莫要宠坏了小孩子”。
        例如,前面已经抄录过的,“站在这里,让人家在脑袋上砍一刀”一节,小说中先是写“他竟敢用脑袋试刀,(九难师太与阿珂)不禁都佩服他的胆气。”再接下来,就急转直下了,“只是韦小宝刚才这一下只吓得尿水长流,裤裆中淋淋漓漓,除他自己之外,却是谁也不知道了。”

        既然“除他自己之外,却是谁也不知道了”,金庸怎么会知道?

        因为金庸是韦小宝的创造者。

        小说作者,只要他愿意,是可以洞悉并且描述书中人物的一切心理的。

   





        小宝这孩子了不起,有出息!

      “陈近南心想:‘天下不知多少成名的英雄好汉,在我面前都恭恭敬敬,大气也不敢透一声,这个刁蛮古怪的顽童,偏有这许多废话。”(274页)

       面对当世‘江湖第一人’,韦小宝表现迥异常人。面对(曾被认为的)整个宇宙的中心——天朝皇帝的宝座——韦小宝又如何?

       “(韦小宝)走到书桌之前,看到那张披了绣龙锦缎的椅子,忽有个难以抑制的冲动:‘他妈的,这龙椅皇帝坐得,老子便坐不得?’斜跨一步,当即坐入了椅中。他初坐下时心中怦怦乱跳,坐了一会,心道:‘这椅子也不怎么舒服,做皇帝也没什么了不起。’毕竟不敢久坐,便去书架上找……” 

      “这龙椅皇帝坐得,老子便坐不得?”云云,介于老Q “和尚摸得,凭什么我摸不得?"与泼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之间,很可以见得韦公幼年已是胸襟抱负不凡。

       不是每一个小孩子都有这样“难以抑制的冲动”。

       非唯有此冲动,并且胆敢真格坐上皇位的,舍韦公其谁哉?

       没错!韦小宝“初坐下时心中怦怦乱跳”“不敢久坐”,毕竟还是怕了!

       面对始皇帝的车辇,项羽刘邦分别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也”“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壮语——姑且认定他们确曾说过——说话之时与说过之后,就丝毫不曾感到恐惧?

      面对皇位,此时的韦小宝已经表现出极大的胆魄,等到有人劝他‘自己做皇帝’之时,又那样的惊惶与不置信?

      对比刘邦,韦小宝的格局,确实有欠开展。

    【一】我们看到的是刘邦一生的故事,韦小宝的故事,到他十几二十岁时,就讲完了,没戏了。因为:

    【二】 所处时世不同,向来韦小宝不曾得到一个独立的空间,彻底发挥长才。白道上有康熙在压着他,黑道上有陈近南老师亲切指导,此二人皆足够强势,极大地压缩了韦小宝的展布空间。

     如生于‘天下未集’之世,乘乱而起,先独立控制一县,再一省,后占江山半壁,按照这个路子走下来,韦小宝的眼光、胃口,就大不一样了,中途再有人劝他把皇帝拿来作为终身职业,也就不会那样子的慌张。

      历史上‘创业垂统’的开国帝王中的大多数,都有过类似的心路历程。

     “曹操在有名的〈述志令〉中便承认,他最初只盼望做到‘郡守’,后来他志向高了,也不过‘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南齐创业之主萧道成,读书仅止于十三岁,此后便在行伍中,是当时社会上的典型边缘人。他在遗诏中也说:‘吾本布衣素族,念不到此,因藉时来,遂隆大业。’此外如刘邦向他父亲炫耀:‘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以及朱元璋手书《朱氏世德碑》,虽未明言‘念不到此’,其意则未尝不是呼之欲出。……” (这是余英时先生的文章。)

      ‘时来’不可期,‘大业’终难隆,这是韦小宝比较其他‘社会上的典型边缘人’更为吃亏的地方。

       刘邦曹操萧道成朱元璋等人得势之后,总会有马屁精忙着给他们做‘包装’,基本套路,就是令狐冲曾看破的‘身居高位之人,往往装神弄鬼,令人不易见到,以示与众不同。’以及任我行所赞许的“东方不败这厮倒有不少鬼主意,高高在上的坐着,下属和他相距既远,敬畏之心自是油然而生。……”

       同样的天性,置于不同的环境,性格会随之有较大差异。如生于‘天下未集’之世,乘乱而起,先独立控制一县,再一省,后占江山半壁,按照这个路子走下来,韦小宝的性格就会更少一点滑稽,更多一份庄严——虽然《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也不是我们从表面看到的那么的滑稽,那么不庄严。




  七



       韦小宝,精神不死,化身无数。

       这种人在中国的任何时代都吃得开的。

       假设今日你我便在韦大人这样的领导手下当差,我们有多大把握看透看破他,体认到这也就是一痞子?

     “待会混战一起,帐中众人赤手空拳,只怕要尽数丧命,栗栗危惧之际,见韦小宝和敌人掷骰赌头(刘按:此‘头’即是韦小宝他自己的尊头也),谈笑自若,不禁都佩服他的胆气。”(794页)

     “三人一听此言,悚然动容,齐声称是。徐天川道:‘若不是韦香主提醒,我们险些误了大事。’心中对这个油腔滑调的少年越来越是佩服。……三人一起鼓掌称善,连说妙计。”(1145页)


    “眼见侍卫副总管伯爵大人威风凛凛,指挥若定,忠心耿耿,视死如归,无不打从心底里佩服出来,均想:‘他年纪虽小,毕竟高人一等’”(1625页)

      同一个人,由不同的视角看来,其面目,就大不同。

     小说家,对韦小宝俯视,看到的是小流氓,小痞子;多数群众,对领导仰望,看到的是伟人、天才!

     一句名言,因为马克思他老人家引用过而更有名,曰:“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自己跪倒在地,都站起来吧!”

     是的,是的。我们站起来了,站着读完《鹿鼎记》。

     然则,读完《鹿鼎记》之后的你我,假如仍在韦大人这样的领导手下当差呢?

      呵呵,呵。

     其实,小说虽似尽量免提,还是难免会稍稍透出此中消息,“这等执礼甚恭的局面(韦小宝)见得惯了。常言道:‘居移气,养移体’,……因此年纪虽小,已自然而然有股威严气象。”

   ‘威严气象’?

   ‘威严气象’!

                                            





         杨澜曾当面问过金庸,“在你小说中出现的这些大侠,从陈家洛到郭靖、杨过、张无忌,然后乔峰,然后到了令狐冲再到韦小宝,似乎我们看到你笔下的英雄从原来正统越来越走向叛逆,当然韦小宝是一个可能更反英雄的角色,这是不是反映出你当时有一种悲观的情绪?” 

  金庸的回答,很突兀,相信出乎很多人意料,“不是(悲观),我可能是对人性越来越了解了。年纪大了,对世界上的事情了解多了。年轻的时候崇拜英雄,好像还是有点迷迷糊糊的,好像真的有什么大英雄,但年纪慢慢大了之后,知道这个大英雄后边其实有他自己卑鄙的一方面,有他见不得人的一方面。”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如下:

‘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与‘天地会’香主韦小宝,未见得就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截然不同。

都是世俗认为的‘大英雄’。陈家洛是‘大英雄’们的正面形象,光彩照人;韦小宝则是‘大英雄’们的阴暗面,见不得人。

陈家洛代表金庸青年时期对‘英雄’的憧憬,韦小宝则代表中年以后的金庸对所谓‘英雄’之体认。    

真实的陈家洛,不是小说写的那样清洁;小说中的韦小宝,不比历史上某些‘大英雄’更龌龊。

 





         这不就发生断裂了吗?

       《鹿鼎》尾声中,黄宗羲、吕留良等大儒劝韦大人更进一步,‘自己做皇帝’,被多数读者认为不可思议。

        作者,自作自受。是他自己在作品中,从头到尾贬抑了小说主人公的才力、能量。

        金庸让吕留良等人劝进韦小宝,此一情节被视为荒唐,因为韦小宝品德太坏?

        曾静读完吕留良遗著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自周代而后,做皇帝的人,“多不知学,尽是世路上英雄,甚者老奸巨猾,即谚所谓光棍也。”这应该算是吕留良的固有思想。而韦小宝,正“深通光棍之道。”(花城版《鹿鼎记》374页)

        只看《明夷待访录》第一篇大文《原君》,就知道黄宗羲对历代帝王尤其开国帝王的德行有着怎样‘崇高’的评价了,“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黄、吕诸先生如以‘驱除鞑虏’为第一甚至唯一考量,为此目的而敦劝韦小宝这样的痞子、光棍‘自己做皇帝’,很可以视为小说家的合理假设。

        读者以吕留良、黄宗羲等人的建议为不可思议,是因为韦小宝能力太差?

        金庸以俯视角度、全知观点来刻划韦小宝的形象,某种程度上贬抑了韦小宝的政治能量。

     ‘只会吹牛拍马’,韦小宝此言,体现了韦大人的“伟大的谦虚”,有朋友信以为真,殆矣!

        重读《鹿鼎》,纵观韦小宝之功业,所用手段虽不都是那么的‘上九流’,不过呢,还真没多少是靠‘吹’与‘拍’建成的。

        不妨在这里说句套话。韦小宝的发迹,最初确乎得力于拍马屁,但‘拍马’只是为他创造了一个自我发挥的‘平台’,有料无料有能无能,还得看他此后的作为。

        “康熙哈哈大笑,说道:“你不用害怕,就算你这太监是真的,我又不是前明英宗那样的昏君,会让你胡来?”(花城版《鹿鼎记》1439页)——韦小宝果真只会吹牛拍马,康熙会一再委以重任,‘让他胡来’?

       说说大话,却也无伤大雅。当年大秦帝国的一位低级公务员,刘邦同志,在他同僚萧何眼中,不是一样的‘多大言,少成事’?







     韦小宝最令我感到不可企及甚至不可思议的,是他一向清醒甚至过于清醒的自我认知。

     金庸送给《鹿鼎记》中的康熙一句最有道理的话,“真的英明,第一就得有自知之明。”(1439页)  。

     韦小宝英明与否,暂且不谈。‘自知之明’,无人可比。

     韦小宝少年早发,固然以‘拍马’起家,生平送出‘迷汤’不计其数,但他接受别人灌进的‘迷汤’,只有更多,且不限于域内,还有洋货色。

     当世两大帝国的统治者,大清康熙帝与沙俄苏菲亚公主,居然也曾先后敬赠韦小宝‘迷汤’。   

    “康熙见韦小宝有为难之色,说道:‘我也知道这件事犹如大海捞针,很不易办。不过你一来能干,二来是员大大的福将,别人办来十分棘手之事,到了你手里,往往便马到成功。……’韦小宝心想:‘皇帝在拍我马屁了。这件事不答应也不成了。’”(1299页)

      华伯斯基道:“公主殿下要我们对中国小孩大人说,公主殿下很想念你,罗刹男人不好,中国小孩大人天下第一,一定要请你去莫斯科。”韦小宝哼了一下,心道:“这是罗刹迷汤,可万万信不得。”……华伯斯基微笑道:“公主殿下真正想要中国小孩大人办的事,是要请你去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公主寝室里去办的。”韦小宝嘿的一声,心道:“这是罗刹迷汤,简称罗刹汤,可喝不可信。”(1849—1852页)

      韦小宝面对各色糖衣炮弹、华夷迷汤,麻痹了没有? 变质了没有?小人得志得意忘形了没有?

   ‘韦小宝善于拍马,对别人的谄谀也不会当真。’(1304页),韦小宝更喜欢吹牛,但从不自认天纵英明。真正做到了一个‘务必’,始终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

      出身微贱就必然不敢狂妄?恰恰相反,多数出身微贱者,正因为出身微贱这才在略有权钱之后更加不记得自己姓啥了。

      韦小宝自知甚明,在下面的情节,表现最为突出:

      韦小宝答应了退下,寻思:“这行军打仗,老子可不大在行。当日水战靠施琅,陆战靠谁才是?……没本事而飞黄腾达之人,北京城里倒也不少,像我韦小宝,就是一位了,哈哈!……我凭了甚么本事加官进爵?最大的本事便是拍马屁,拍得小皇帝舒舒服服,除此之外,老子的本事实在他妈的平常得紧。看来凡是有本事之人,不肯拍马屁,喜欢拍马屁的,便是跟老子差不多……天津卫有一个大胡子武官,却对自己皱眉扁嘴,一副瞧不起的模样,一句马屁也不肯拍。这家伙是谁哪?”他当时没记住这军官的名字,这时候自然更加想不起来,心中只想:“拍马屁的,就没本事。这大胡子不肯拍马屁,一定有本事。”(1414 页)

      有了这样清醒的自我认知,方能“处愚称德”“清明而不暗,虚心而弱志”“乘众势以为车,御众智以为马,虽幽野险途,则无由惑矣。”(《淮南子·主术训》)

     反观英才盖世的西楚霸王,“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韩信对项羽,即作如是观。

     换到另一时空,王进宝、孙思克、赵良栋诸人,能否成为韦小宝麾下‘三杰’?

     “上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史记·高祖本纪》)

       行军打仗,韦小宝比刘邦,只有更不在行。

      不要紧的。

      在韩信眼中,刘邦将兵“不过能将十万”,然而,“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能将兵’不是问题,‘善于将将’才是关键。

                                                   

十一



      即使生在乱世,韦小宝‘创业垂统’也不是必然之事,但他绝对具备顶尖政治家的某些潜质,例如少年无赖,恢廓大度。

      刘邦在早年,即已大方无比,《史记》上说他“喜施”。

      到了 打天下之时就能慷慨地“以天下城邑封功臣”(韩信语)“饶人以爵邑”(陈平语)“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王陵语)   这才得各路豪杰死力相助,宰制天下。  

     韦小宝呢?

   “为人别的没什么长处,于钱财器物却看得极轻。”(736页) “韦小宝本性慷慨。”(958页)

      吕留良道:“凡英雄豪杰,多不拘细行。汉高祖豁达大度,比韦香主更加随便得多。”他心中是说:“你是小流氓出身,那也不要紧。汉高祖是大流氓出身,他骂人赌钱,把读书人的帽子掀下来撒尿,比你还要胡闹,可是终于成了汉朝的开国之王。”(1938页)

    ‘小流氓’云云,(小说中的)吕留良只是描述当前的事实,不是认定韦小宝只能做小流氓而无成长为大流氓的潜力,他与黄宗羲应该不会拥戴一个永远的“小”流氓做皇帝的,根本没戏嘛。写小说,也不带这样瞎编的。



十二



      《鹿鼎记》中的吕留良说刘邦‘骂人赌钱’,《鹿鼎记》主人公韦小宝,更是嗜赌如命。

     “韦小宝叫道:‘上场不分大小,只吃银子元宝!英雄好汉,越输越笑,王八羔子,赢了便跑!’在四粒骰子上吹了口气,一把撒将下来,……”(791页)

       赌的,不止于钱。

      “韦小宝…一见到居然是小玄子,这一下惊诧真是非同小可,呼声出口,知道大事要糟,当即转身,便欲出房逃命,但心念电转:‘小玄子武功比我高,这鳌拜更是厉害,我说什么也逃不出去。’灵机一动,心道:‘咱们这一宝押下了!通杀通赔,就是这一把骰子。’纵身而出,挡在皇帝身前,向鳌拜喝道:‘鳌拜,你干什么?你胆敢对皇上无礼么?你要打人杀人,须得先过我这一关。’”(148页)

      “韦小宝见到刀光闪闪,实是说不出的害怕,心想倘若他当真一刀砍在自己头上,别说脑袋一分为二,连身子也非给剖成两爿不可。……他好赌成性,赌这喇嘛听了自己一番恐吓之后,不敢砍自己脑袋和项颈,这场赌,赌注是自己性命。这时自己的生死,只在这喇嘛一念之间,然而是输是赢,也不过和掷骰子一般无异,……”(982页)

       “韦小宝道:‘好,你倒挺有义气。这件事我有些拿不定主意。来来来,张提督,我跟你掷三把骰子,要是你赢,就听你的,倘若我赢,只好借三位的脑袋使使。’……张勇拿了一杆大刀,说道:‘都统大人年纪虽轻,这胸怀可是了不起。我们是从云南来的军官,吴三桂造反,都统大人居然对我们推心置腹,毫不起疑。’韦小宝笑道:‘你不用夸奖。我这是押宝,所有银子,都押在一门。赢就大赢,既抓到吴应熊,又交了你们三位好朋友。输就大输,至不济给你老兄一刀砍了。’张勇大喜,说道:‘我们西凉的好男儿,最爱结交英雄好汉。承蒙韦都统瞧得起,姓张的这一辈子给你卖命。’说着投刀于地,向韦小宝拜了下去。王进宝和孙思克跟着拜倒。……”(1443页)
       赌盘是越来越大啊?
      有这份赌性豪情垫底,到必要时候,以江山为赌注,不难。

      枭雄多具赌性,政局即是赌局。

     “英雄们都是最大的赌徒,你要赌翻摊、牌九,和二十一点,输了,你要有把老婆孩子也‘押’到赌台上去的雄心,才能翻本,才能发财。畏首畏尾,婆婆妈妈,‘多端寡要’,哪能上得了赌场,玩得了股票。萧何曹参,原都和刘邦是穿一条裤子的朋友,等到他们要联合造反了。萧曹都怕‘秦人诛九族’,才公推刘邦带头。后来项羽把刘邦的老子捉去了,逼迫刘邦放下武器,否则人头相见。刘邦说你把我老子宰了、烹了,可别忘‘贻我一杯羹’。乖乖,这才是英雄;萧何、曹参、周、张闻天都绝对做不到,……蒋公微时,某次当庄赌牌九。饿了,招呼姚夫人,煮点东西来吃。姚煮了一碗年糕呈上。蒋接过一看,未说二话,便连碗带年糕,从众赌徒的头上丢了过去。因为手气正不好,而年糕之形,像牌九上的‘鳖拾’也。乖乖,这计英雄气魄,胡汉民、汪精卫做得到?所以才败下阵去。……”

       这是唐德刚先生的文章,我在谈任我行时,好像已经引述过了。

       许多朋友觉得老任做事过于冒险,让人不自禁为他捏把冷汗。这种感觉,当然不错。

       只是,不做赌徒,难能得天下,如何‘一统江湖’?

       独夫民贼乃以江山为赌注,此意,金庸在《射雕英雄传·是非善恶》已有涉及。

       郭靖道:“成吉思汗、花剌子模国王、大金大宋的皇帝他们,都似是以天下为赌注,大家下棋。”丘处机点头道:“正是。……这些帝王元帅们以天下为赌注,输了的不但输去了江山,输去了自己性命,可还害苦了天下百姓。”




十三



        韦小宝,也能作帝王?

        不好断言。

        不过,韦小宝在小说中确曾精确指导过罗刹苏菲亚格格的夺权斗争,大获成功。至此,‘打天下’的基本窍要,已归韦小宝掌握。

      “要做皇帝,一定得打。”(这不就那啥什么什么出政权吗?)

      “苏菲亚又问:‘你怎知道叫兵士杀人、抢钱、抢女人,就可以…?’韦小宝微笑道:‘中国人,向来这样。’(1368页)

      “苏菲亚道:‘你叫大家杀了正队长,杀了小队长,大家只好一直干下去了,再想回头也不行了。小孩子,真聪明,中国大官,了不起。’韦小宝道:‘这叫做投名状。’”(1368页)

       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陈可辛《投名状》的灵感是否源于《鹿鼎记》此节。

       庞青云的队伍,那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抢钱、抢粮、抢女人”,在内地上映,给改成了莫名其妙的‘抢钱!抢粮!抢地盘!’拼死拼活打下地盘,还不是要献给朝廷?对广大军士能有吸引力鼓动力?



十四



       《鹿鼎记》作于1969—1972年,其时在形式上已经没有人被称为‘皇帝’了。

       《鹿鼎记》问世之后,在华人地区,至少出现过两位‘南波丸 ’(Number 1)深具韦小宝特色。

         2001年,金庸赴台。对他谈起2000年大选有人以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来比拟各位候选人。

         ,最像谁?



十五



        韦小宝与:  

        都曾担任一个啥玩儿叫作“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的职务。

        都出身社会最底层。韦小宝出自‘丽春院’,家是‘三级贫户’。

        都是流氓无产者。

        韦小宝不仅流氓,并且文盲。

        不文盲,不仅不文盲,并且从小学读到台大,‘永远的第一名’。

        一样的没教养。

        感觉就是一‘考试机器’,考试成绩永远第一,人文素养则付阙如。看他表扬‘义工’对台湾的贡献‘罄竹难书’、以“断背山”譬喻美台关系、还有狱中所写那首《给家后》的烂诗,皆可见得许倬云先生所言甚确,“这个家族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他家穷,穷没什么可非议的,但他家穷得没文化。……赵家、陈家的家教都不行,这种家庭教出来的孩子,不稀奇。”

        “韦小宝的脸皮之厚,在康熙年间也算得是数一数二 ”(1800页),的脸皮之厚,在对岸的2300万华人中,数一数二。

        韦小宝、都喜欢钱,一边高喊‘爱台湾’一边A钱。并且,其实也很‘义气’的。弄得钱来(像韦小宝一样)从不肯独吞,总是分润属下,所以,到的贪腐铁证如山之时,民进 党集体噤口,没几个人好意思出面指责。

       韦小宝爱钱,权力欲倒不是很大。是否如此?有台湾学者(记不清是谁了)分析,从政非出本愿,却是渐入佳境,因为他发现没有比做官更发财的职业了。

       再看刘邦, “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黄宗羲《原君》)

      

十六



       “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卑鄙无耻的手段,也只好用上这么一点半点了”,说这话的令狐冲,不过是言论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能说不能行。

       令狐冲做不到的,韦小宝做到了。?太能做到了!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韦小宝如此,如此。

     ‘在地下打滚、躲在桌子底下剁人脚板、钻人裤裆、捏人、打输了大哭大叫、躺着装死这种种勾当’(75页)‘撒香灰、砸香炉的下三滥手段’(174页),韦小宝的这些看门绝活,应该是有象征意义的。

        它们不入流,它们最管用。

        手段,大抵类此。

        直至08年大选前夕,guomindang 仍是心惊肉跳、谈扁色变,不知这次又有什么新花样要玩出来。他们的忐忑心情,相信风清扬老先生很能理解 ,“世上最厉害的招数,不在武功之中,而是阴谋诡计,机关陷阱。倘若落入了别人巧妙安排的陷阱,凭你多高明的武功招数,那也全然用不着了。’”

        

十七



       曾经一度,我不相信一个人如韦小宝,可以有这么多的急智这么好的运气遇到这么多困局而每次都履险如夷而终于屹立不倒,这不瞎掰吗?

       感觉《鹿鼎记》对韦小宝吹嘘太过。

       现在不了。

       这十年,我一直注目于陈先生的光辉历程,上述感觉还略有残余,基本消失了。

       的故事,比《鹿鼎记》更精彩,更好看。我每天关注对岸新闻,十年了。虽是干着急老上火,却也兴味盎然。一旦入狱,从此精彩不再,不觉惘然若失。

      十年来,我看他一次次危在旦夕,陈文茜一次次预言‘这回真的玩完了’,结果呢?每一次都能操弄政局鼓动草民死里逃生咸鱼翻身,手段出神入化,过程匪夷所思,不知跌破多少眼镜!

      今天,在狱中。这次才是真的不行了,真的才是不行了。

      如无国际势力涉入,如今的仍是一条活龙,继续呼风唤雨。     

     08年8月,的海外账户被瑞士银行曝光,14日,只得承认‘做了法律不许可的事’,到了这种地步,也没有丧失信心。2008年9月21日,有新闻报道:“不管大家怎么骂,就是什么都不怕,还要把光辉10月变成‘挺扁’的高潮月,让前民进 党‘立委’林浊水觉得实在是太‘不可思议’,林浊水表示,‘到现在令人惊讶的就是,他的斗志的昂扬,是非常人能够想像的。’”  

     其生命力、意志力、承受力、抗挫力之强韧,只有韦小宝可以与之相比。

     韦小宝‘天性快活,无忧无虑。’(1370页),他的人生,没有低谷。永远兴兴头头、兴高采烈、自信满满、意气风发 。

     与人斗,其乐无穷。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这一生一世,便是上刀山、下油锅、千刀万剐;满门抄斩、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男盗女娼、绝子绝孙、天打雷劈、满身生一千零一个大疔疮,我也非娶你做老婆不可。”——韦小宝的前半生,贯穿着这样一种伟大强韧的精神,非独‘泡妞’为然。

      在这样的精神面前,天大的英雄也只好辟易、束手、栽倒。

           

十八



         我看楚汉战争,看到的是两个人的游戏态度。项羽,是大儿童的游戏态度;刘邦,是老痞子的游戏态度。

        两种不同的游戏态度,在下面的场景中,表现最突出:

        《史记·项羽本纪》:“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原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史记·高祖本纪》作:‘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太天真太幼稚太单纯!刘项当日各占半壁江山,到了这一步,老项居然还想着跟对手‘单挑’,怎么可能?

        儿童的游戏态度,有热情无长性;痞子的游戏态度,有长性少热情。

  如果项羽笃信某位大神,这位大神又亲自打电话给项羽,并且项羽相信这通电话的内容——‘你跟刘邦还要再战四年,最后胜利必然归你’——诚实无欺,我觉得项羽都未必肯干。

        他,太累了。不仅是身体的疲累,最受不了的,是精神上的磨折。

        敌手并不强大,却是无比强韧,又擅长“在地下打滚、躲在桌子底下剁人脚板、钻人裤裆、捏人、打输了大哭大叫、躺着装死|、撒香灰、砸香炉’等种种手段,匪夷所思,防不胜防。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除了‘不肯’,只怕也是懒得再过了。过了江东,又如何?一无凭藉,一切从头再来?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道理,项羽未必就不知,只是一想到还要跟那位痞子刘缠斗经年,不免泄气,‘太累了,算了罢。’

       侯宝林老先生的一出老相声,《武松打虎》,极力歌颂了京剧舞台上一只被打倒后总能“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又起来啦!”的老虎(‘虎形’)。

   

  甲 “这老虎怎么,没打死啊!”

  乙 没打死呢!

  甲 那位还给那位解释:“不,不是没打死。”

  乙 怎么样?

  甲 “它这玩意儿,它又缓过来啦!”

  

        这样的老虎,莫说武松见了唯有束手,悟空遇上,也要挠头罢?

        扮虎者为谁?刘邦也,韦小宝也,也。 

    

十九                                                           

      

      《鹿鼎》与《书剑》对照而读,才有意思。

    ‘强极则辱,情深不寿’,是《书剑》中乾隆的话,我更愿意将此意看作是作者本人的感悟。

      依此推论,韦小宝必长寿,因其无深情。

      韦小宝并不一味地刚强,只是韧性十足,因此不致受到最大的最后的挫辱。——话虽这样说,收场究竟为祸为福,还是得看其人的出处行止。

       若非抽身退步早,韦小宝的前途,不是多么可以被看好。

司马光认为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确乎与陈豨共谋叛乱(‘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但被贬之前的韩信,“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

高祖吕后诛杀韩信,不是因为他有‘不臣之心’,是畏惧韩信所具备的‘不臣之力’。

韦小宝才能,远逊于韩信,因此,危险性小了些,安全系数更大些——也只是大一点而已。

“韦香主手绾兵符,又得鞑子皇帝信任,只要高举义旗,自立为帝,天下百姓一定望风景从。”“我们汉人比满洲人多出百倍,一百人打他们一个,哪有不胜之理?……韦香主天与人归,最近平了罗刹,为中国立下不世奇功,声望之隆,如日中天。”虽则查继佐吕留良这些话过于夸大,毕竟于情理为可通。

为何一直要韦小宝负责收拾天地会?

因为康熙明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道理,由韦小宝收拾天地会,最易成功。

此外,借用韦小宝另一场合的话,可以说:“ 皇上,你这个计策,当真是一支箭射下两只鸟儿。”(1411页)如此一来,韦小宝就彻底失去对于汉人的号召力,同时消除了来自天地会以及来自韦小宝个人这两方面的威胁。

康熙为何在诏书中将杀死匪酋陈近南的‘大功劳’强加到韦小宝身上?这里,‘小玄子’已经对‘小桂子’做出很大让步,甚至算得是仁至义尽。康熙不复强求韦小宝对付天地会,只让他与天地会一刀两断彻底划清界限。

天地会一日不除,与韦香主之间必然藕断丝连,如此,康熙就不可能完全放心。

其时,‘天下已集’,即使韦小宝起事,也不可能动摇康熙的统治根基,然而,势必天下扰攘,兵连祸结。

康熙一旦要对付韦小宝而几乎不受良心谴责,理由现成摆在那里,就像康熙曾对着韦小宝说过的:“能不用兵打仗,那是最好,一打上仗,不论胜败,兵卒死伤,那是不用说了,天下百姓便不知要受多少苦楚。因此吴三桂如果乘早死了……”(《鹿鼎记》905页)

康熙即使不杀韦小宝,宠眷一衰,官场上那份世态炎凉,已经很够韦小宝受的了。



廿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韦小宝既非刘邦转世,也不是前身,只是三人确有不少相似,可以归为一类政治人物,而已。

我看韦小宝: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得能平步青云,不易;做到急流勇退,更其不易。

我还是感觉《鹿鼎记》对韦小宝吹嘘得有些过份。

虽然不是十分过份。



                                                                                                            2010、5

[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10-5-19 20:41 编辑 ]
发表于 2010-5-2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不过,某最近正赌股票,看完了差点想全赌下去,呵呵,罪过,
发表于 2010-5-2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说萨达姆同志的杀人如麻被人诟病,但他抗击美国的勇气可嘉,以前我们也是这样看的。现在却又反过来了,嘲笑他了,不厚道。是否一定要以成败论英雄?韦小宝同志也如此,如果他失败了呢?是一个悲剧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们也是这样看的。

==================

不知这个‘我们’是谁?

我从来不在其中,对萨达姆切齿痛恨,十几年如一日。

与美对抗的,没几个好货,不,没一个好货。
发表于 2010-5-3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楼主的文,我还想再来一遍鹿鼎记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朋友们,多谢捧场!

十四



        韦小宝与:  

      “韦小宝的脸皮之厚,在康熙年间也算得是数一数二 ”(1800页),的脸皮之厚,在对岸的2300万华人中,也算得是数一数二。

        都曾担任一个啥玩儿叫作“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的职务。

        都出身社会最底层。韦小宝出自‘丽春院’,家是‘三级贫户’(相当于此岸的‘贫下中农’)。

        都是流氓无产者。

        韦小宝不仅流氓,并且文盲。

        不文盲,不仅不文盲,并且从小学读到台大,‘永远的第一名’。

        一样的没教养。

        感觉就是一‘考试机器’,成绩第一,人文素养则付阙如。看他表扬‘义工’对台湾的贡献‘罄竹难书’、以“断背山”譬喻美台关系、还有狱中所写那首《给家后》的烂诗,可见许倬云先生所言甚确,“这个家族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他家穷,穷没什么可非议的,但他家穷得没文化。……赵家、陈家的家教都不行,这种家庭教出来的孩子,不稀奇。他们现在借着权力搜罗大量的财富,这更像是利益集团,用亲缘组织形成利益小集团,谋个人私利。”

       是的。韦小宝、都喜欢钱,一边高喊‘爱台湾’一边A钱。并且,其实也很‘义气’的。弄得钱来像韦小宝一样不肯独吞,总是分润属下,所以,到的贪腐铁证如山之时,民进 党集体噤口,无人出面指责。

       韦小宝爱钱,权力欲却似乎不是很大。是否如此?有台湾学者(记不清是谁了)分析,从政非出本愿,却是渐入佳境,因为他发现没有比做官更发财的职业了。

       再看刘邦, “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黄宗羲《原君》)

      

十五



       “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卑鄙无耻的手段,也只好用上这么一点半点了”,说这话的令狐冲,不过是言论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能说不能行。

       令狐冲做不到的,韦小宝做到了。?太能做到了!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韦小宝如此,如此。

     ‘在地下打滚、躲在桌子底下剁人脚板、钻人裤裆、捏人、打输了大哭大叫、躺着装死这种种勾当’(75页)‘撒香灰、砸香炉的下三滥手段’(174页),韦小宝的这些看门绝活,应该是有些象征意义的。它们不入流,它们最管用。

         手段,大抵类此。

         直至08年大选前夕,guomindang 仍是心惊肉跳、谈扁色变,不知这次又有什么新花样要玩出来。他们的心情,相信风清扬老先生很能理解 ,“世上最厉害的招数,不在武功之中,而是阴谋诡计,机关陷阱。倘若落入了别人巧妙安排的陷阱,凭你多高明的武功招数,那也全然用不着了。’”

        

十六



        曾经一度,我不相信一个人如韦小宝,会有这么多的急智这么好的运气遇到这么多困局而每次都履险如夷终于屹立不倒,这不瞎掰吗?

       感觉《鹿鼎记》对韦小宝吹嘘太过。

       现在不了。

       这十年,我一直注目于陈先生的光辉历程,上述感觉还略有残余,基本消失了。

       的故事,比《鹿鼎记》更精彩,更好看。

      十年来,我看他一次次危在旦夕,陈文茜一次次预言‘这回真的玩完了’,结果呢?每一次都能操弄政局鼓动草民死里逃生咸鱼翻身,手段出神入化,过程匪夷所思,不知跌破多少眼镜!

      今天,在狱中,这次才是真的不行了。

      如无国际势力涉入,如今的仍是一条活龙,继续呼风唤雨。     

     08年8月,的海外账户被瑞士银行曝光,14日,只得承认‘做了法律不许可的事’,到了这种地步,也没有失去信心。08年9月21日有新闻报道:“不管大家怎么骂,就是什么都不怕,还要把光辉10月变成‘挺扁’的高潮月,让前民进党‘立委’林浊水觉得实在是太‘不可思议’,林浊水表示,‘到现在令人惊讶的就是,他的斗志的昂扬,是非常人能够想像的。’”  

     其生命力、意志力、承受力、抗挫力之强韧,也只有韦小宝可以与之相比。

     韦小宝‘天性快活,无忧无虑。’(1370页),他的人生,没有低谷。永远兴兴头头、兴高采烈、自信满满、意气风发 。

     与人斗,其乐无穷。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这一生一世,便是上刀山、下油锅、千刀万剐;满门抄斩、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男盗女娼、绝子绝孙、天打雷劈、满身生一千零一个大疔疮,我也非娶你做老婆不可。”——韦小宝的前半生,贯穿着这样一种伟大强韧的精神,非独‘泡妞’为然。

      在这样的精神面前,天大的英雄也只好辟易、束手、栽倒。

           

十七



         我看楚汉战争,看到的是两个人的游戏态度。项羽,是大儿童的游戏态度;刘邦,是老痞子的游戏态度。

        如果项羽笃信某位大神,这位大神又亲自打电话给项羽,并且项羽相信这通电话的内容——‘你跟刘邦还要再战四年,最后胜利必然归你’——诚实无欺,我觉得项羽都未必肯干。

       他,太累了。不仅是身体的疲累,最受不了的,是精神上的磨折。
发表于 2010-5-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到了觉得韦小宝是康熙的另一面,身在皇宫无法自由的心态。
发表于 2010-5-8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转载我的论坛,如何啊
发表于 2010-5-8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刘先生的好帖。
刘先生看过袁腾飞给学生讲历史课的视频吗?特别是讲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我觉得讲的怪好的。刘先生要是没看过不妨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两位老朋友栩栩如生来在此地,很开心。问好!

‘韦小宝是康熙的另一面’——这想法甚好,宇兄何不写写?

袁腾飞视频我是上周看的,很佩服他的勇气。
发表于 2010-5-8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写刘邦流氓,引用了几个名人的句子,但是仔细看来缺乏具体作案事实,按照司法原则应该是罪名不成立,车中弃子,秦未汉初其实并不怎么看重妻子儿女,妻子儿女其实是一种财产,而不是一个具有道德的组成部分,古书里易子而食,其实并不是一种对道德的指控,而是一种社会状态的描写,其实一直到清,对于子女多的家庭,对小孩其实也无所谓的,所以刘邦的弃子逃命在当时并不是流氓罪,是一种无所谓的行为,而且这个其实也很容易算,不弃子,3人一起被杀,弃子,1人活,这个好象就是纳什的均衡原理,就是在以下2个选项中选一个,1)3个全死,2)2个死,1个活。相信100%的人会选2。另一个老头分一半吃也同理,因儒家未立,死个老头算不了什么,当然为救花代价,刘邦这个人精,才不愿意,当然拒绝也不是这么拒绝的,所以外交辞令就出来,什么我跟你是兄弟啊,你要吃老爸,兄弟同命啊,怎么好拉下我,我也要吃。当然书里没写项羽是怎么答复的,估计去谈判的人刘邦不答应,所以项羽还是利益选择,纳什原理,1)全部失去(包括老爸),2)粮草失去了,留老爸以后用。正常智力的人都会选后者,所以项羽没杀,并不是仁慈,是正常智力作用。三国刘备时还说妻子如衣服,可见女的实在不算什么,刘备还扔阿斗,几损我一员大将,以上做为简证。政治家是着眼利益的,好的政治家着眼大利益,所以刘邦其实是合格的政治家,无论辞令和眼光
发表于 2010-5-9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的帖子

看这里面一些文章,我发觉我写的太浅显了,类似作文一样,所以就不贴了,去贴吧发发还可以。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兄太客气了。其实可以放大,将二人视为真人与镜中像,如此相反又如此相同。
只是确实不好写,题目太大。
李光满博客我已加关注,空闲时细读。
到您网站一转,看到不少高华先生的文章。
高先生新出一本《革命年代》,我也是最近才知,昨天在网上拍下,期盼中。
吾兄不妨也买本?应该不会差的。
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完,顶上。

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2-28 11:07 , Processed in 0.03006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