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17228|回复: 28

英雄的孤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4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雄的孤寂

                    ---關於蕭峰自殺的一些思考

05

摘要

“金學家”們說:“《天龍八部》中蕭峰最為輝煌。他不知圓了多少人的英雄夢。幾乎金庸筆下所有英雄美德,在他身上都能找到。”“人格偉大,性格完美。”等等!蕭峰由於他的身世的緣故,更由於當時民族矛盾所造成的狹隘的民族主義的影響,他受盡冤屈。但他沒有屈服,他向命運發出了強有力的反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等待他的自然是失敗.但他這種反抗的本身就是最悲壯的行徑。他最後自殺了,自殺在傳統的觀念上面是一種對命運的屈服,但是在蕭峰的情形則完全相反,他的死正是他人格光輝閃爍的最強眼的魅力所在!
他不願苟且地活下來,才是對命運寧死不屈的反抗,他完成了被命運擊敗而不被擊倒的英雄歷程。

本文力圖寫出蕭峰成長過程中人生之大不幸帶給他的傷痛所造成的迷茫和在這迷茫中“俠之大者”精神的體現以及他最後選擇自殺的心裏基礎!
關鍵字

金庸;蕭峰;迷茫;自殺;悲劇英雄



金庸筆下的主人公幾乎無一不寂寞不孤獨。楊過自小孤苦,又有十六年生死茫茫的獨自等待;胡斐最後只能對著白馬獨自長歎!李文秀孤獨一人起著那匹忠心的老馬回歸江南!而蕭峰呢?他更加的孤獨,也更加的痛苦。身世的迷茫,淒美愛情後的自疚,家國歸屬感的失落。這一切,在造成了蕭峰內心深處的孤獨與迷茫的同時,也成就了他“俠之大者”的崇高精神境界!他的所作所為是金庸筆下的悲劇史詩中最為動人心魄、感人至深、光彩照人、永垂千古的篇章。蕭峰是真正的“俠”!可就是這樣,才讓他最後不得不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痛苦而英雄的一生!
一、由身世引發的復仇的迷茫


蕭峰是一個悲劇人物,而他最大的悲劇就在於他的身世。他是契丹人。遙想當年,蕭峰何等英雄,年紀輕輕就做了丐幫幫主,前途無量。只可惜他身世被人揭破,硬生生將一個心中充滿著光明與希望的人逼上了絕路。悲劇在當年雁門關一戰埋下伏筆,卻終於由一個女人的嫉妒開始。
這個被陳默先生稱為“情之毒”的女人是大理鎮南王段正淳的老相好,也是被其所傷的情人之一的丐幫馬副幫主的夫人康敏。馬夫人是一個“要是有一件物事我日思夜想,得不到手偏偏旁人運氣好得到了,那麼我說什麼也得毀了這件物事”[1]的極度自負性格的女人。因此,僅僅是因為蕭峰在洛陽牡丹花會上沒有“正眼瞧上”她一眼,她便謀殺親夫,揭露蕭峰契丹外族人的身份,使蕭峰身敗名裂,“好叫天下好漢都知道你是契丹的胡虜,要你別說做不成丐幫幫主,更在中原無法立足,連性命也是難保。”[2]
蕭峰就因為這麼一個偶然的原因,導致了一場巨大的災難。這很像當年胡適講的,北京的蝴蝶扇一扇翅膀,紐約那邊就來了一場暴風驟雨,世界的相關性。就是多米諾骨牌,一張倒下,後邊就有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蕭峰的身世被揭露後,他失去了丐幫幫主的地為,在江湖上一夜之間聲明狼藉,從一個“威名赫赫,至誠仁義的幫主”一變成為一個“賣國害民、無恥無信”的小人。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消沉,“可是,說不定這一切都是出於一個大奸大惡之人的誣陷,我喬峰堂堂大丈夫,給人擺佈得身敗名裂,萬劫不復,倘若激于一時之憤,就此一走了之,對丐幫從此不聞不問豈非枉自讓奸人陰謀得逞?嗯,總而言之,必得查究明白才是。”[3]他邁出了向命運挑戰的第一步,可這一步邁出之後,他就再也回不了頭了!
蕭峰興致勃勃地踏上了路程,可後來發生的事,讓他一步步陷入深度的迷茫之中!
少室山下,他被認為是殺父殺母的兇手,少林寺中,他成了殺害授業恩師的忘恩負義之徒,集賢莊上,他大開殺戒,成了中原武林的眾矢之的!雁門關外的民族確認,洛陽徐長老、譚公、譚婆,泰州單判官的滅門,都讓他背負惡名。這一切都造成了蕭峰一路上不斷的困惑。五臺山上身份的最後確認,以及智光大師的自殺,讓蕭峰心生厭倦這些刀頭掐命的勾當,我的確過的厭了。在塞外草原中馳馬放鷹,縱犬逐兔,從此無牽無掛,當真開心得很多。”[4]但對於那個殺父殺母,害得他身敗名列的大惡人,還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事情,雖然,直到此時此刻,他還不知道仇人是誰?但復仇,是必須要做的。
可是,等到少林寺真相大白的時候,蕭峰一路追查的恨之入骨的大惡人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就像俄狄浦斯王一樣,苦苦追尋的兇手就是自己,這是命運對英雄開的玩笑!可這玩笑,導致的結果是:一個自瞎雙眼,自我流放;一個最後自殺身亡!蕭峰的復仇在某種程度上說是父權主義及其戀父情節的結果,這種復仇,在一定意義上顯得有點荒謬!特別是在阿朱偉大愛情之下,更是顯得可笑!
二、愛情失落後的自咎之情

蕭峰一路的追查雖然充滿迷惑於痛苦。但幸運的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在他最需要安慰的時刻出現在他的身邊她就是阿朱。

蕭峰與阿朱的相識、相知,最後相愛,是二人生死患難的情感積累而來的。可以說,阿朱是世上唯一理解和懂得蕭峰內心世界的人,也是唯一能夠安慰蕭峰那顆孤獨寂寞的心的女子!也只有與阿朱自一起的日子是蕭峰一生中最幸福、最快樂的日子!書中道:
兩人自從在天臺山上互通心曲,兩情,一路上按轡徐行,看出來風光蕩,儘是醉人之意。阿朱本來不善飲酒,為了助蕭峰之興,也總勉強陪他喝上幾杯,嬌臉生暈,更增溫馨。蕭峰本來滿懷憤激,但經阿朱言笑晏晏,說不盡的妙語解頤,悲憤之意也就減了大半。這一番從江南北上中州,比之當日從雁門關趨疾山東,心情是大不相同了。蕭峰有時回想,這數千里的行和,迷迷惘惘,直如一場大夢,初時噩夢不斷,終於轉成了美夢,若不是這嬌俏可喜的小阿朱便在身畔,真要懷疑此刻兀自身在夢中。[5]
可見,是阿朱給了蕭峰新的希望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塞外牧牛放羊”是他們的愛情誓言,更是蕭峰新的生活目標!只可惜的是,這幸福太短暫。誠如倪匡先生所說:“沒有阿朱,喬峰的一生之中,只怕連這一小節短暫的快樂都沒有,只好沉醉在烈酒之中。”
信陽馬夫人處,蕭峰又一次陷入這心如蛇蠍的女人的陰謀之中,這一次,蕭峰沒能識破馬夫人的陰謀,是他一路上充滿迷茫的結果,也是他在愛情面前興奮過頭的結果。這一次的中計的結果對蕭峰來說打擊是巨大的。
“青石橋頭鑄大錯,七尺男兒痛欲絕。雁門關外永不見,塞上牛羊空許約。”小鏡湖畔,青石橋旁,蕭峰親手鑄造了他一生中最大的、無法彌補的過錯——他親手打死了最愛的人——阿朱!阿朱的死,是蕭峰一生中揮之不去的的傷痛。蕭峰一生命運坎坷,連唯一的紅顏知己都要死在自己掌下,實在是活著比死了難受。塞上牛羊的盟約,只寄希望於在另一個世界實現。紅顏彈指老,刹那芳華,蕭峰卻連與阿朱一同老去的機會都沒有,此情可謂——“淒苦”。

所以後來他鬱鬱寡歡,他後來到遼國當了南院大王,遼國的皇帝看他每天不高興,後來打聽出來,原來他喜歡一個江南的女孩子。“難怪兄弟三十多歲年紀,卻不娶妻,原來是難忘舊人。兄弟,你所以鑄成這個大錯,推尋罪魁禍首,都是那些漢人南蠻不好,尤其是丐幫一干叫化子,更是忘恩負義。你也休得煩惱,我克日興兵,討伐南蠻,把中原武林、丐幫眾人,一古惱兒的都殺了,以泄你雁門關外殺母之仇,聚賢莊中受困之恨。你既喜歡南蠻的美貌女子,我挑一千個、二千個來服侍你,卻又何難?[6]他不知道他的愛情之深,他不知道他並不是說喜歡江南的漂亮女孩,而是他有這樣一段真正的傷痛的愛情。所以阿朱在臨死之前要求他做什麼,他都一口答應。阿朱讓他做的最重要的一個事是讓他照料自己的妹妹阿紫,所以阿朱死後,蕭峰就照顧她的妹妹阿紫。所以,我們就能看到一個奇怪的情形:無論阿紫怎樣的無理取鬧,只要一提阿朱,蕭峰的心就軟了,任由這位刁蠻的丫頭胡作非為!
這一切都緣于阿朱,來自蕭峰對阿朱的愧疚之情——一種深藏在內心深處的自咎之情!
這種揮之不去的情感,伴隨著蕭峰一生,是蕭峰的內心永遠無法抹殺的對阿朱的歉意和無盡的痛苦!
三、家國感失落後的迷茫

如若蕭峰的契丹人身份不被揭露,蕭峰也許會成為像郭靖那樣的英雄,但僅僅因為他是契丹人!無論過去他怎樣出色,當得知他是異族人時,漢人的夷夏之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狹隘的民族主義觀念便浮現出來,並欲殺之而後快!這是蕭峰的悲哀,也是我們宋代漢族的悲哀!

陳默說:“金庸小說的主人公除韋小寶稍有例外。他們幾乎都是些個性突出的性情中人,都是些古代的人文主義者。”[7]不錯,當蕭峰被人指為外族異類時,並沒有屈服,而是奮起反抗!他去調查誣陷他的人,去追查所謂的大惡人,起初的用意是證明自己並非異類,但事與願違,結果是他的的確確是契丹人!就算證實了契丹人的身份,蕭峰也沒有放棄,他找到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復仇,父母的不共戴天之仇!但此時的蕭峰,對家國民族的看法,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首先是對漢族正統觀念的懷疑。在聚賢莊上,蕭峰以一套正宗的太祖長拳對決中原武林群雄來自四夷八方的武功,蕭峰的一句“久仰天竺佛指的名頭,果然甚是了得。你以天竺胡人的武功,來攻我本朝太祖的拳法。倘若你打勝了我,豈不是通番賣國,有辱堂堂中華上國?”[8]使所謂的中原武林正統人士不僅汗顏。可見,在蕭峰心中,對所謂夷夏之防、華胡之異已經動了懷疑甚至鄙棄之心。蕭峰以正宗太祖長拳武功對決少林高僧,正是極大的嘲諷!待到雁門關外,蕭峰親眼見到宋遼間的敵視給兩國百姓帶來的極大傷害時,蕭峰心中則產生了更大的懷疑:蕭峰悠悠一聲長歎,向南邊重重疊疊的雲山望去,尋思:若不是有揭露我的身世之迷,我直至今日,還道自己是大宋百姓。我和這些說一樣的話,吃一樣的飯,又有什麼分別?這什麼大家好好的都是人,卻要強分為契丹、大宋、女真、高麗?你到我境內來打草穀,我到你境內去殺人放火?你罵我遼狗?我罵你宋豬?”[9]這是對狹隘的民族主義觀給普通老百姓帶來的巨大傷害的強烈控訴!
其次,是家國感的喪失與重構。早年,蕭峰對國家顯然是無條件的盡忠,後來他雖承認了自己的出身勇猛的契丹人”,但對遼國的效忠卻已經有所保留。他的道德觀,無疑還有漢民族遊俠觀裏的重然諾,行高潔,抗強暴,憫貧弱,但所憑藉的,已經是一己之良知。北宋時代的俠士糾纏于民族紛爭,所有入世的俠士都必需效忠一個國家,不能做先秦時代個人主義的遊俠。蕭峰早年所受的教育又使他無法象虛竹那樣出世,僅僅滿足於個人的幸福。這個離開了土地的英雄高高在上俯觀世間,不勝寒冷。等到燕雲十八騎少林寺認父,他所持的自我認知大概就是對慕容複的那一句:“可惜蕭峰大好男兒,竟然與你這等人齊名!”[10]可以說,身為契丹人的蕭峰已經沒有了所謂正統的家國觀念,面對民族戰爭的屍橫遍野,段譽感歎“乃知兵器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深入蕭峰的心,他對武力的信任也意興闌珊。蕭峰長吟匈奴的祁連山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11]卻並不意味他願意為契丹的疆域擴展效力,他哀傷慘然的,只是戰禍帶來的六畜不蕃息,婦女無顏色。請看蕭峰在藏經閣的一番話:蕭峰蹭上一步,昂然說到:你可曾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遼之間好容易罷兵數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鐵騎侵入南朝,你可知將有多少宋人慘遭橫死?多少遼人死於非命?他說到這裏,想起當日雁門關外宋兵和遼兵相互打草穀的殘酷情狀,越說越響,又道:兵凶戰危,世間豈有必勝之事?大宋兵多財足,只須有一二名將,率兵奮戰,大遼、吐蕃聯手,未必便能取勝。咱們打一個血流成河,屍骨如山,欲讓你慕容氏來乘機興複燕國,我對大遼盡忠報國,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為了一己的榮華富貴,因而殺人取地、建功立業。”[12]
可以看出,蕭峰此時致力的不如說是安得壯士挽天河,盡洗甲兵長不用。”[13]所想的是天下千千萬萬普通百姓的安寧!這是蕭峰重新建立起來的家國民族觀念。無疑,這是多麼高尚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但是,身處宋、遼民族爭端的夾縫之中,蕭峰的境地,可以說是進退兩難!
四、 迷茫的內心與“俠之大者”的人格

陳世驤先生說“書中的人物情節,可謂無人不冤,有情皆孽。”[14]誠然如是,蕭峰正是這一典型代表。
他當丐幫幫主當得好好的,卻被人反叛;剛剛平息,又生出一折,說他是契丹人,是“遼狗”,從而從當世英雄,變成了武林公敵;繼而他去追查身世之秘,反惹得父、母、師等人的慘死,而他卻要身背罪名,最終弄明白,殺人者原來卻是他生身父親。好不容易找到個紅顏知己,卻又死在自己手上。最後終於回歸自己的故國,卻又因為勸阻遼帝南侵而失去最後的容身之所,甚至於失去了生命!
命運的無情讓蕭峰走上了向命運挑戰的道路。這是一條不歸路,一條通向死亡深淵的無情之路。但同時這也是一條通往人生崇高精神境界的歷練之路。狹隘民族主義的揚棄,胸懷天下的偉大胸襟的“俠之大者”的人格形成。讓蕭峰成為一個真正的大英雄。
蕭峰的結義大哥遼帝耶律洪基舉兵南侵,蕭峰為了天下蒼生,極力的勸阻無果,反陷囚籠。在雁門關宋遼兩國數十萬大軍面前,蕭峰逼迫遼帝立下“於我一生之中,不許我大遼國一兵一卒,侵犯大宋邊界。”[15]的誓言。與此同時,遼帝的一句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讓他失去了自己的家國!
蕭峰大聲道:陛下,蕭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拾起地下的兩截斷箭,內功運處,雙臂一回,噗的一聲,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耶律洪基的一聲驚叫,縱馬上前幾步,但隨即又勒馬停步。
虛竹和段譽只嚇得魂飛魄散,雙雙搶近,齊叫:大哥,大哥!卻見兩截斷箭插正了心臟,蕭峰雙目緊閉,已然氣絕。[16]

面對家國的喪失,內心深處充斥的迷茫與痛苦,蕭峰在兩難的境地與內心的孤寂之中別無選擇的自殺了!


紅塵之中,塵緣自是難斷,悲喜愛恨交錯。更多的人是不可能有那份超脫的情懷的。芸芸眾生於煩擾之中,將如何選擇?人生猶如一部沒有固定情節與人物的書,但是,蕭峰的一生讓人們不僅看到了一種生命的過程,還看到了一種結尾,令人沉思!有愛,才會永恆。陸遊死去了,但是他的對家國的愛讓他活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中。蕭峰的死,正是這種民族精神的詮釋。正是佛家所說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真諦!“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最為理解的人格與最為美好的品質!”——真正“俠”的精神![17]

死去元知萬事空,那麼活著時,如果是愛與快樂,請保留;如果是仇恨與貪欲,請捨棄。這也許是《天龍八部》的意義,也是蕭峰的一生給人最大的感悟!
注釋:

1)、
金庸《天龍八部》第二十四回“燭畔鬢雲有舊盟”,生活
讀書
新知
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版 908
2)、
同上,932
3)、
同上
第十八回“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686
4)、同上
第二十一回“千里茫茫若夢”,811
5)、同上 813
6)、同上
第四十九回“敝履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
7)、陳默《金庸小說之謎》
南昌
百花洲出版社1996年版
8)、同(1
第十九回“雖萬千人,吾往矣”,754
9)、同上
第二十七回“金戈蕩寇鏖兵”,1048-1049
10)、同上
第四十二回“老魔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
11)、同上
第五十回“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
12)、同上
第四十三回“王霸雄圖,血海深仇,盡歸塵土”,
13)、杜甫《洗兵馬》
14)、同上
後記“陳世鑲致先生函”
15)、(16)、同(11
17)、同(7

參考文獻:

[1] 金庸《天龍八部》生活
讀書
新知
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版
[2] 陳默《金庸小說之謎》《金庸小說人論》南昌
百花洲出版社1996年版                                [3] 倪匡《倪匡論金庸》“一、二、三、四、五”                                                                                           [4] 陳世驤《陳世驤致先生函》                                                                                                         [5] 孔慶東、蔣泥主編《醉眼看金庸》
发表于 2010-7-25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楼主原创?
发表于 2010-7-25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体见此

英雄的孤寂

                    ---关于萧峰自杀的一些思考

05

摘要

“金学家”们说:“《天龙八部》中萧峰最为辉煌。他不知圆了多少人的英雄梦。几乎金庸笔下所有英雄美德,在他身上都能找到。”“人格伟大,性格完美。”等等!萧峰由于他的身世的缘故,更由于当时民族矛盾所造成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影响,他受尽冤屈。但他没有屈服,他向命运发出了强有力的反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等待他的自然是失败.但他这种反抗的本身就是最悲壮的行径。他最后自杀了,自杀在传统的观念上面是一种对命运的屈服,但是在萧峰的情形则完全相反,他的死正是他人格光辉闪烁的最强眼的魅力所在!
他不愿苟且地活下来,才是对命运宁死不屈的反抗,他完成了被命运击败而不被击倒的英雄历程。

本文力图写出萧峰成长过程中人生之大不幸带给他的伤痛所造成的迷茫和在这迷茫中“侠之大者”精神的体现以及他最后选择自杀的心里基础!
关键词

金庸;萧峰;迷茫;自杀;悲剧英雄



金庸笔下的主人公几乎无一不寂寞不孤独。杨过自小孤苦,又有十六年生死茫茫的独自等待;胡斐最后只能对着白马独自长叹!李文秀孤独一人起着那匹忠心的老马回归江南!而萧峰呢?他更加的孤独,也更加的痛苦。身世的迷茫,凄美爱情后的自疚,家国归属感的失落。这一切,在造成了萧峰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迷茫的同时,也成就了他“侠之大者”的崇高精神境界!他的所作所为是金庸笔下的悲剧史诗中最为动人心魄、感人至深、光彩照人、永垂千古的篇章。萧峰是真正的“侠”!可就是这样,才让他最后不得不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痛苦而英雄的一生!
一、由身世引发的复仇的迷茫


萧峰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他最大的悲剧就在于他的身世。他是契丹人。遥想当年,萧峰何等英雄,年纪轻轻就做了丐帮帮主,前途无量。只可惜他身世被人揭破,硬生生将一个心中充满着光明与希望的人逼上了绝路。悲剧在当年雁门关一战埋下伏笔,却终于由一个女人的嫉妒开始。
这个被陈默先生称为“情之毒”的女人是大理镇南王段正淳的老相好,也是被其所伤的情人之一的丐帮马副帮主的夫人康敏。马夫人是一个“要是有一件物事我日思夜想,得不到手偏偏旁人运气好得到了,那么我说什么也得毁了这件物事”[1]的极度自负性格的女人。因此,仅仅是因为萧峰在洛阳牡丹花会上没有“正眼瞧上”她一眼,她便谋杀亲夫,揭露萧峰契丹外族人的身份,使萧峰身败名裂,“好叫天下好汉都知道你是契丹的胡虏,要你别说做不成丐帮帮主,更在中原无法立足,连性命也是难保。”[2]
萧峰就因为这么一个偶然的原因,导致了一场巨大的灾难。这很像当年胡适讲的,北京的蝴蝶扇一扇翅膀,纽约那边就来了一场暴风骤雨,世界的相关性。就是多米诺骨牌,一张倒下,后边就有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萧峰的身世被揭露后,他失去了丐帮帮主的地为,在江湖上一夜之间声明狼藉,从一个“威名赫赫,至诚仁义的帮主”一变成为一个“卖国害民、无耻无信”的小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可是,说不定这一切都是出于一个大奸大恶之人的诬陷,我乔峰堂堂大丈夫,给人摆布得身败名裂,万劫不复,倘若激于一时之愤,就此一走了之,对丐帮从此不闻不问岂非枉自让奸人阴谋得逞?嗯,总而言之,必得查究明白才是。”[3]他迈出了向命运挑战的第一步,可这一步迈出之后,他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萧峰兴致勃勃地踏上了路程,可后来发生的事,让他一步步陷入深度的迷茫之中!
少室山下,他被认为是杀父杀母的凶手,少林寺中,他成了杀害授业恩师的忘恩负义之徒,集贤庄上,他大开杀戒,成了中原武林的众矢之的!雁门关外的民族确认,洛阳徐长老、谭公、谭婆,泰州单判官的灭门,都让他背负恶名。这一切都造成了萧峰一路上不断的困惑。五台山上身份的最后确认,以及智光大师的自杀,让萧峰心生厌倦“这些刀头掐命的勾当,我的确过的厌了。在塞外草原中驰马放鹰,纵犬逐兔,从此无牵无挂,当真开心得很多。”[4]但对于那个杀父杀母,害得他身败名列的“大恶人”,还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事情,虽然,直到此时此刻,他还不知道仇人是谁?但复仇,是必须要做的。
可是,等到少林寺真相大白的时候,萧峰一路追查的恨之入骨的“大恶人”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就像俄狄浦斯王一样,苦苦追寻的凶手就是自己,这是命运对英雄开的玩笑!可这玩笑,导致的结果是:一个自瞎双眼,自我流放;一个最后自杀身亡!萧峰的复仇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父权主义及其“恋父情节”的结果,这种复仇,在一定意义上显得有点荒谬!特别是在阿朱伟大爱情之下,更是显得可笑!
二、爱情失落后的“自咎”之情

萧峰一路的追查,虽然充满迷惑于痛苦。但幸运的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在他最需要安慰的时刻出现在他的身边,她就是阿朱。

萧峰与阿朱的相识、相知,最后相爱,是二人生死患难的情感积累而来的。可以说,阿朱是世上唯一理解和懂得萧峰内心世界的人,也是唯一能够安慰萧峰那颗孤独寂寞的心的女子!也只有与阿朱自一起的日子是萧峰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日子!书中道:
两人自从在天台山上互通心曲,两情,一路上按辔徐行,看出来风光荡,尽是醉人之意。阿朱本来不善饮酒,为了助萧峰之兴,也总勉强陪他喝上几杯,娇脸生晕,更增温馨。萧峰本来满怀愤激,但经阿朱言笑晏晏,说不尽的妙语解颐,悲愤之意也就减了大半。这一番从江南北上中州,比之当日从雁门关趋疾山东,心情是大不相同了。萧峰有时回想,这数千里的行和,迷迷惘惘,直如一场大梦,初时噩梦不断,终于转成了美梦,若不是这娇俏可喜的小阿朱便在身畔,真要怀疑此刻兀自身在梦中。[5]
可见,是阿朱给了萧峰新的希望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塞外牧牛放羊”是他们的爱情誓言,更是萧峰新的生活目标!只可惜的是,这幸福太短暂。诚如倪匡先生所说:“没有阿朱,乔峰的一生之中,只怕连这一小节短暂的快乐都没有,只好沉醉在烈酒之中。”
信阳马夫人处,萧峰又一次陷入这心如蛇蝎的女人的阴谋之中,这一次,萧峰没能识破马夫人的阴谋,是他一路上充满迷茫的结果,也是他在爱情面前兴奋过头的结果。这一次的中计的结果对萧峰来说打击是巨大的。
“青石桥头铸大错,七尺男儿痛欲绝。雁门关外永不见,塞上牛羊空许约。”小镜湖畔,青石桥旁,萧峰亲手铸造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无法弥补的过错——他亲手打死了最爱的人——阿朱!阿朱的死,是萧峰一生中挥之不去的的伤痛。萧峰一生命运坎坷,连唯一的红颜知己都要死在自己掌下,实在是活着比死了难受。塞上牛羊的盟约,只寄希望于在另一个世界实现。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萧峰却连与阿朱一同老去的机会都没有,此情可谓——“凄苦”。

所以后来他郁郁寡欢,他后来到辽国当了南院大王,辽国的皇帝看他每天不高兴,后来打听出来,原来他喜欢一个江南的女孩子。“难怪兄弟三十多岁年纪,却不娶妻,原来是难忘旧人。兄弟,你所以铸成这个大错,推寻罪魁祸首,都是那些汉人南蛮不好,尤其是丐帮一干叫化子,更是忘恩负义。你也休得烦恼,我克日兴兵,讨伐南蛮,把中原武林、丐帮众人,一古恼儿的都杀了,以泄你雁门关外杀母之仇,聚贤庄中受困之恨。你既喜欢南蛮的美貌女子,我挑一千个、二千个来服侍你,却又何难?”[6]他不知道他的爱情之深,他不知道他并不是说喜欢江南的漂亮女孩,而是他有这样一段真正的伤痛的爱情。所以阿朱在临死之前要求他做什么,他都一口答应。阿朱让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个事是让他照料自己的妹妹阿紫,所以阿朱死后,萧峰就照顾她的妹妹阿紫。所以,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奇怪的情形:无论阿紫怎样的无理取闹,只要一提阿朱,萧峰的心就软了,任由这位刁蛮的丫头胡作非为!
这一切都缘于阿朱,来自萧峰对阿朱的愧疚之情——一种深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咎之情!
这种挥之不去的情感,伴随着萧峰一生,是萧峰的内心永远无法抹杀的对阿朱的歉意和无尽的痛苦!
三、家国感失落后的迷茫

如若萧峰的契丹人身份不被揭露,萧峰也许会成为像郭靖那样的英雄,但仅仅因为他是契丹人!无论过去他怎样出色,当得知他是异族人时,汉人的夷夏之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便浮现出来,并欲杀之而后快!这是萧峰的悲哀,也是我们宋代汉族的悲哀!

陈默说:“金庸小说的主人公—除韦小宝稍有例外。他们几乎都是些个性突出的性情中人,都是些古代的人文主义者。”[7]不错,当萧峰被人指为外族异类时,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反抗!他去调查诬陷他的人,去追查所谓的大恶人,起初的用意是证明自己并非异类,但事与愿违,结果是他的的确确是契丹人!就算证实了契丹人的身份,萧峰也没有放弃,他找到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复仇,父母的不共戴天之仇!但此时的萧峰,对家国民族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首先是对汉族正统观念的怀疑。在聚贤庄上,萧峰以一套正宗的太祖长拳对决中原武林群雄来自四夷八方的武功,萧峰的一句“久仰‘天竺佛指’的名头,果然甚是了得。你以天竺胡人的武功,来攻我本朝太祖的拳法。倘若你打胜了我,岂不是通番卖国,有辱堂堂中华上国?”[8]使所谓的中原武林正统人士不仅汗颜。可见,在萧峰心中,对所谓夷夏之防、华胡之异已经动了怀疑甚至鄙弃之心。萧峰以正宗太祖长拳武功对决少林高僧,正是极大的嘲讽!待到雁门关外,萧峰亲眼见到宋辽间的敌视给两国百姓带来的极大伤害时,萧峰心中则产生了更大的怀疑:萧峰悠悠一声长叹,向南边重重迭迭的云山望去,寻思:“若不是有揭露我的身世之迷,我直至今日,还道自己是大宋百姓。我和这些说一样的话,吃一样的饭,又有什么分别?这什么大家好好的都是人,却要强分为契丹、大宋、女真、高丽?你到我境内来打草谷,我到你境内去杀人放火?你骂我辽狗?我骂你宋猪?”[9]这是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巨大伤害的强烈控诉!
其次,是家国感的丧失与重构。早年,萧峰对国家显然是无条件的尽忠,后来他虽承认了自己的出身“勇猛的契丹人”,但对辽国的效忠,却已经有所保留。他的道德观,无疑还有汉民族游侠观里的重然诺,行高洁,抗强暴,悯贫弱,但所凭借的,已经是一己之良知。北宋时代的侠士纠缠于民族纷争,所有入世的侠士都必需效忠一个国家,不能做先秦时代个人主义的游侠。萧峰早年所受的教育又使他无法象虚竹那样出世,仅仅满足于个人的幸福。这个离开了土地的英雄高高在上俯观世间,不胜寒冷。等到燕云十八骑少林寺认父,他所持的自我认知大概就是对慕容复的那一句:“可惜萧峰大好男儿,竟然与你这等人齐名!”[10]可以说,身为契丹人的萧峰已经没有了所谓正统的家国观念,面对民族战争的尸横遍野,段誉感叹“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深入萧峰的心,他对武力的信任也意兴阑珊。萧峰长吟匈奴的祁连山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11]却并不意味他愿意为契丹的疆域扩展效力,他哀伤惨然的,只是战祸带来的六畜不蕃息,妇女无颜色。请看萧峰在藏经阁的一番话:萧峰蹭上一步,昂然说到:“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他说到这里,想起当日雁门关外宋兵和辽兵相互打草谷的残酷情状,越说越响,又道:“兵凶战危,世间岂有必胜之事?大宋兵多财足,只须有一二名将,率兵奋战,大辽、吐蕃连手,未必便能取胜。咱们打一个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欲让你慕容氏来乘机兴复燕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12]
可以看出,萧峰此时致力的不如说是“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13]所想的是天下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安宁!这是萧峰重新建立起来的家国民族观念。无疑,这是多么高尚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但是,身处宋、辽民族争端的夹缝之中,萧峰的境地,可以说是进退两难!
四、 迷茫的内心与“侠之大者”的人格

陈世骧先生说“书中的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14]诚然如是,萧峰正是这一典型代表。
他当丐帮帮主当得好好的,却被人反叛;刚刚平息,又生出一折,说他是契丹人,是“辽狗”,从而从当世英雄,变成了武林公敌;继而他去追查身世之秘,反惹得父、母、师等人的惨死,而他却要身背罪名,最终弄明白,杀人者原来却是他生身父亲。好不容易找到个红颜知己,却又死在自己手上。最后终于回归自己的故国,却又因为劝阻辽帝南侵而失去最后的容身之所,甚至于失去了生命!
命运的无情让萧峰走上了向命运挑战的道路。这是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深渊的无情之路。但同时这也是一条通往人生崇高精神境界的历练之路。狭隘民族主义的扬弃,胸怀天下的伟大胸襟的“侠之大者”的人格形成。让萧峰成为一个真正的大英雄。
萧峰的结义大哥辽帝耶律洪基举兵南侵,萧峰为了天下苍生,极力的劝阻无果,反陷囚笼。在雁门关宋辽两国数十万大军面前,萧峰逼迫辽帝立下“于我一生之中,不许我大辽国一兵一卒,侵犯大宋边界。”[15]的誓言。与此同时,辽帝的一句“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让他失去了自己的家国!
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下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耶律洪基“啊”的一声惊叫,纵马上前几步,但随即又勒马停步。
虚竹和段誉只吓得魂飞魄散,双双抢近,齐叫:“大哥,大哥!”却见两截断箭插正了心脏,萧峰双目紧闭,已然气绝。[16]

面对家国的丧失,内心深处充斥的迷茫与痛苦,萧峰在两难的境地与内心的孤寂之中别无选择的自杀了!


红尘之中,尘缘自是难断,悲喜爱恨交错。更多的人是不可能有那份超脱的情怀的。芸芸众生于烦扰之中,将如何选择?人生犹如一部没有固定情节与人物的书,但是,萧峰的一生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一种生命的过程,还看到了一种结尾,令人沉思!有爱,才会永恒。陆游死去了,但是他的对家国的爱让他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萧峰的死,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诠释。正是佛家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真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为理解的人格与最为美好的质量!”——真正“侠”的精神![17]

死去元知万事空,那么活着时,如果是爱与快乐,请保留;如果是仇恨与贪欲,请舍弃。这也许是《天龙八部》的意义,也是萧峰的一生给人最大的感悟!
注释:

(1)、
金庸《天龙八部》第二十四回“烛畔鬓云有旧盟”,生活
读书
新知
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版 908页
(2)、
同上,932页
(3)、
同上
第十八回“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686页
(4)、同上
第二十一回“千里茫茫若梦”,811页
(5)、同上 813页
(6)、同上
第四十九回“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7)、陈默《金庸小说之谜》
南昌
百花洲出版社1996年版
(8)、同(1)
第十九回“虽万千人,吾往矣”,754页
(9)、同上
第二十七回“金戈荡寇鏖兵”,1048-1049页
(10)、同上
第四十二回“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
(11)、同上
第五十回“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12)、同上
第四十三回“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
(13)、杜甫《洗兵马》
(14)、同上
后记“陈世镶致先生函”
(15)、(16)、同(11)
(17)、同(7)

参考文献:

[1] 金庸《天龙八部》生活
读书
新知
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版
[2] 陈默《金庸小说之谜》《金庸小说人论》南昌
百花洲出版社1996年版                                [3] 倪匡《倪匡论金庸》“一、二、三、四、五”                                                                                           [4] 陈世骧《陈世骧致先生函》                                                                                                         [5] 孔庆东、蒋泥主编《醉眼看金庸》
发表于 2010-7-25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萧峰的侠客理想(确切的说是金庸经典武侠意义上的侠客理想)之揭示很是到位,到位到最终让人明白一点:直到萧峰为止甚至令狐冲为止的经典之侠客都无法解决人生的觉悟问题。这和俺的“金庸对禅的境界之揭示尚欠精妙”是一致的(见  新武侠小说之道  部分)。欢迎楼主这样的高手来华山论剑。
发表于 2010-7-25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够如此详实的分析作品,本就是很见功力。
发表于 2010-7-25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萧峰是英雄,真正的英雄,只是这样的英雄只适合仰视与崇拜.......一直心仪阿朱,她的香消玉殒和萧峰的自杀都让我唏嘘叹惋,只是,英雄总是与悲剧相伴,萧峰的自尽是对于他整个人物形象的成全,是唯一的、完满的归宿。
佩服楼主功力,论述的相当到位,引证也很广泛,堪称精妙,欢迎常来华山,常驻江湖
发表于 2010-7-25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千里兄将原文转化为简体,另外:敢问楼主是老先生吗?
发表于 2010-7-2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龙八部  可谓是金庸武侠小说整体的一个 战略 转折点,传统意义上侠客的伟大和局限性都得到了极端的展示:作为传统侠客的典范,从郭靖开始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客理想到萧峰而至于极,与萧峰不同,或者说,与萧峰承担超越民族意义之命运的重负不同,郭靖内心不存在民族利益意义上的冲突,而萧峰的契丹民族血统和自认的汉民族文化之冲突却把他推向了悲剧冲突的顶峰,让他超越和化解这一冲突的契机是他目睹了宋辽边境互相仇杀的惨状后明白:民族性不是善恶的标准,由此,萧峰(实际上是金庸)就超越了民族主义的境界,进入人类主义的境界,与耶稣和马克思应该是一个境界。但萧峰的局限性也可以说金庸之侠客的局限性也正在于,侠客不能解决人的觉悟和信仰问题,侠客可以拯救百姓的生命,但如何让天下人心安?灵魂的拯救是无法用宋辽休兵的方式完成的。只要灵魂或内心不彻底去除贪嗔痴,耶律洪基发誓一生不侵宋,但下一个辽帝、再下一个辽帝呢?金帝呢?希特勒呢?以前有一句话叫 灵魂深处闹革命,一点也不假,只有从内心真正建立起宽恕和友爱精神,内在的和平建立起来了,外在的和平才会真正实现,这就不是侠客所能完成的了,这一历史使命必须要交给圣人,象佛菩萨,普渡众生,让一切众生打破生命的怪圈,永脱轮回,所以,金庸的武侠小说最后的归宿必然是历史本身,历史的最终归宿必然是哲学,哲学的最终归宿必然是觉悟,觉悟、解脱命运的牢笼、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武侠小说最终指向此处,其实一切人类文化的终极指向都是此处。看完金庸看什么?看哲学,看佛学,觉悟自己的本性,然后诗意的生活。
发表于 2010-7-2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的结局除了归隐,就是自杀,殉职。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是英雄,才会侠名留千古,我觉得应当是没有一个江湖的“常青树” ,要是有,那就不是真正的英雄(靠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保持自己的侠名)。
我愿意当给英雄鼓掌的人,永远那么平凡,偶尔看一眼英雄,也就心满意足了。
发表于 2010-7-2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萧峰,虚竹,段誉。这三兄弟,能称得上是英雄的唯有萧峰,倒不是因为他总是豪气冲天,豪气冲天只能称之为豪侠。英雄是一群懂得牺牲自我的人。关键时刻,他能放下仇恨,帮助宋朝。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当英雄有太多的束缚,相比之下,我跟愿意当一个无忧无虑的老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的帖子

老先生?算是吧,读金庸先生的书也快有10年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沙发 的帖子

当然,这是几年前的写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地板 的帖子

近来少看书籍,少进论坛。生活所累,亦无可奈何!将几年前的旧作翻出,敢称高手乎?
发表于 2010-7-28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颇有功力,对萧峰之英雄形象分析得很深刻,华山还有几篇有关萧峰的帖子,一篇《萧峰形象论》,一篇刘国重的《希腊的天空》,还有一篇在下的《侠客究竟还行不行》等,老先生不妨观之。
欢迎老先生前来论剑!
发表于 2010-7-28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老先生同感,希望老先生不要被生活所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12-28 23:48 , Processed in 0.03182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