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4484|回复: 2

金庸与《新明日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名查良镛的金庸,于1959年与初中时的同学沈宝新在香港创办了《明报》,公司注册资金十万元,金庸占百分之八十股权,沈宝新占了百分之二十,其主张的报章精神为:
▪ 强烈民族意识
▪ 高举儒家思想
▪ 反战
▪ 崇尚自由
开始时,《明报》只是一份报道些小市民话题的小报,格局并不大。报上除了有给人士爱看的马评,还有金庸每晚熬夜撰写的武侠小说来吸引读者(创刊之初,连载的是《神雕侠侣》)。但《明报》初期销量始终不佳,最差时只有5、6千份,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据《明报》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人喝。我们看见报馆经济不好,也不奢望有薪水发,只求渡过难关,便心安理得了。”
但自6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政局动荡,大量大陆难民涌入香港,《明报》报道与评论难民问题上,与香港强大的左派立场南辕北辙,形象逐渐鲜明。1963年,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对日本记者团发表了「核裤论」,声明「不管中国有多穷,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金庸立即在《明报》发表社评《要裤子不要核子》,反对中国在贫穷情况下还硬要制造原子弹。此论一出引起轩然大波,左派的《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香港商报》、《晶报》等开始猛烈围攻《明报》。《明报》再次发表《我们关于裤核问题的十点立场》社评,甚至不惜以全部版面阐述对“核裤论”自始至终坚持的立场。
从1964年11月27日到12月22日,《明报》每天都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敬请〈大公报〉指教和答覆》的一系列反击文章,包括核子与裤子问题、人民公社问题、一中一台问题,要不要向外国输出粮食问题,要不要民主自由问题、修正主义问题等等,清楚阐明《明报》的四种精神。经过这些事件后,《明报》因为在论战中表现独立报格、坚守立场,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而从1966年中国发出”五一六通知”,至1978年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的13年间,香港社会在1967年开始受到中国政局的波及,发生了”反英抗暴”的。在举世关注大陆香港去向的时期,《明报》因势利导,把握时机闯出香港,在国际间建立了声誉,同时也办起了多元化的出版业务,包括月刊、周刊、晚报等。
在文革期间,香港新闻界不分左、中、右,都大量报道了有关文革的各种动向。《明报》并不是拨出最多版面报道文革的报章,但《明报》能在众多报章中渐露头角,是依赖对”文革”的独家新闻,和分析精辟、预见大致准确的社评,加上副刊相关文章的配合,新闻版位灵活调度,因此引起了读者的注意。《明报》的销量,也从1965年年底的八万份,跃升至1968年的十二万份。
1967年5月,香港因新蒲岗一间塑胶厂的劳资纠纷,而引发左派人士借此发动群众,要”斗垮斗臭港英政府”。从此,香港发生了许多流血及“波萝”(炸弹)爆炸案。这动乱期间,《明报》因从社评到新闻,以至副刊立场,都在批评左派人士,及认为”反英抗暴”运动有违香港人的利益。香港左派激进派分子也因此对《明报》,及其他立场反左的传媒进行各式更猛烈的攻击。


67年,动荡的香港
1967年8月24日,香港商业电台播音员林彬(林彬真名林少坡,在商业电台任播音员十多年),由于在”大丈夫日记”、”欲罢不能”节目内猛烈抨击左派分子,对动乱切中时弊,极受市民喜爱。结果林彬在上班途中惨遭左派份子投掷汽油弹攻击,与其堂弟林光海烧死在车内。不到一个星期,被左派分子谑称为”豹狼庸”的金庸的住宅,也收到了炸弹邮包,幸好发现得早,而由警方在查家门口外引爆。当时激进派分子也曾计划到《明报》编辑部捣乱,幸好《明报》早已把编辑部招牌收起来,捣乱分子才遍寻不着。编辑部有些员工甚至削尖了水喉枝,准备与捣乱分子搏斗。除了《明报》,激进派分子还焚烧《天天日报》车辆,掷石击毁《天天日报》门窗,又捣乱承印《明报》的印刷厂,《华侨日报》采访车,剪断丽的呼声电视电线。《南华早报》云咸街地窖机房内,亦被炸弹炸损了部分印刷机器。
1967年7月13日,《明报》社评发表《恐怖世界,人人自危》。到了7月20日,港府颁布紧急条例,严禁口头或文字上造谣惑众,扰乱人心。

被左派暴徒烧死的播音员林彬
1967年8月28日,英文China Mail(《中国邮报》,早期被译为《德臣报》)报道,激进左派拟出了一份六人黑名单,标明这六人将会像林彬般被谋杀。
金庸,就是其中一个目标。
金庸为了避免被暗杀,便南下到了新加坡暂避,报社业务则交由股东沈宝新负责,社论则让胡菊人来顶。其实,金庸当时在新加坡已有业务。1966年中国大陆文革发生后,金庸就很担心中国政府会收回香港。于是早在1967年3月18日,金庸已在南洋与创立“斧标驱风油”的新加坡商人梁润之合组创办了新、马两地的《新明日报》。

《新明日报》创刊酒会上,右一为梁润之,右二为金庸
再往回点说,梁润之于1952年曾因促销自己的斧标驱风油,而创办了《快活报》来为之打广告。《快活报》维持出版了两年后停办。1961年时梁润之又在马来西亚新山出版《新生日报》,并首次向金庸邀稿,因此与武侠小说大师结缘。《新生日报》后来因政治因素停办。1967年金庸南下狮城寻找办报合作伙伴时,又找上了有办报经验的梁氏,结果双方各投资了50万元,共同创办了《新明日报》。梁润之为董事局主席,金庸为副主席,报名“新明”二字各取自梁润之的《新生日报》和金庸的《明报》。
当时《新明日报》的创刊词说:
“……本报为一商业性质报纸,既无任何政治背景,亦无党派关系。在新闻报道方面,将以本国全民利益为前提,促进多元民族间的了解和合作。立场保持超然,立论公允不偏,扬善伐恶,守正不阿,至于促进文化,启发民智,灌输公民常识,鼓吹自由民主,提倡社会福利,乃属报界天职,自当奉为圭臬,永矢不谖。……”
金庸接受香港丽的呼声访问时,也曾谈到《新明日报》的经营方式:
“我在香港经营的《明报》,平均日销九万份,星期日销十二万份,每个月颇有盈余。每个月拨一部分盈余到星马与梁润之先生共同投资经营《新明日报》,相信长期维持,不会有什么问题。(香港)编辑部来了一位总编辑,经理部一位副经理,其余人员都在本地招聘。将来我们在马来西亚联邦出版《新明日报》,公司董事会中有马来西亚的公民。……香港所供给的,只是一部分资金,以及副刊材料,和业务技术而已。”
创刊之初,《新明日报》标榜五大特色:
1. 独家刊登金庸武侠小说,副刊名家汇聚,篇篇杰构
2. 娱乐版独有消息,专爆珍奇内幕
3. 通讯网遍布全球,天天有各国现状报道
4. “天下事”版资料最丰富,包罗万有
5. 名家主编”马经”,当日下午报道大彩结果
当时《新明日报》出纸六大张,售价一角。出版之后,销量上升,到了1979年,已经日销十万份,成为新加坡的一份大报。随后由于新加坡改变政策,限制外地人士只能持有新加坡公司百分之三的股份数量,金庸遂退出《新明日报》。
金庸在创刊新加坡《新明日报》之后三个月,又在《新明日报》的基础上,发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起初星马两地同用一个文版,新加坡于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后,政策与马来西亚日有距离,于是《新明日报》也分成新加坡《新明日报》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但是副刊、小说的稿件,则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三地共用。后来马来西亚政府同样限制外国人参股量,金庸也因此退出了马来西亚《新明日报》。
其实当初金庸的如意算盘是,万一香港的出版业务因中国局势而出了什岔子,便可移师新加坡再干一番事业。怎料人算不如天算,由于新加坡及马来西亚政治分家,导致《新明日报》亦一分为二,加上新马两地对办报限制多多,使得金庸意兴阑栅,最后将大多数股权出售予当地投资者,重回了香港专心发展。
发表于 2010-8-12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侠小说只是造就了一个国民心中最喜爱的武侠小说家。而金庸通过《明报》关注时政,纵论时事,才有了卓越的社会地位。一手武侠,一手社评,造就了今天的金庸。如果没有《明报》,他也只是等同于琼瑶古龙。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8-12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

hanxueqianhunxiao@qq.com

Copyright © 2004-202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5-1-28 01:09 , Processed in 0.01989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